光與影的雙頭鷹——2018夏俄羅斯游記
對於有些人而言,或許無論身在何方,都沒有什麼社會意義上的區別,與其說是旅行,毋寧說這一生都是在路上吧。
從 北京 到 海參崴 只有一千三百公里,而從符拉迪 沃斯 托克一路向西,則是接近十個小時的航程,才能抵達龐大國度的 歐洲 部分。她的本土跨越了整整十一個時區,聞名遐邇的西伯利亞大鐵路要在凍土上足足行走九千公里,沿途不同民族的人們在截然相反的時間中生活,只有語言能夠將他們緊密聯繫在一起。這就是 俄羅斯 ,充滿無數矛盾的複雜整體。
令人感到驚異的是,即使是在被 莫斯科 遺忘的遠東,斯拉夫文化依然占據著絕對主流,但到了 歐洲 ,你又會發現,這種風格不如說是 羅斯 人、 蒙古 部落與 德國 貴族的奇妙融合。她就像一面鏡子,分別映射出了東方與西方。出於這個理由,遠東與 東歐 這兩個部分就缺一不可了。
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異域今生
海參崴 ,從名字上看有兩種解釋,其一說明這裡生產海參,其二則體現這裡窪地眾多,是天然的漁場。居住在這裡的曾以滿洲原住民為主。但在1858年,未能從《尼布楚條約》中獲取更多好處的沙俄,將貪欲的雙手伸向了東三省。先是通過《璦琿條約》吞併了 黑龍江 以北,又在1860年,趁英法聯軍進占 北京 ,打著“調停”的名義徹底奪走了 烏蘇裡江 以東的大片沃土。其中就包括 海參崴 。從此它便有了一個新名稱,也就是符拉迪 沃斯 托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意即“征服東方”。
沉重的歷史過往先放到一旁,夾在兩大帝國主義之間的 東北 ,自近代以來便遭受了無窮無盡的苦難,無論北滿南滿都曾水深火熱。不過符拉迪 沃斯 托克與它的淵源還沒有結束,先從出發講起。
在 哈爾濱 太平機場中轉前往 海參崴 ,出了中規中矩的T2,門口幾根看上去頗有酒店大堂風格的柱子不說,坐麵包車來到老航站樓,真的是落差很大了。宛若派出所一般的入口,狹小的環境,教人有點難以相信,全 東北 旅客最多的國際空港還有這個樣子的大廳。還好聽說只有飛 俄羅斯 遠東地區的航班在這裡,其餘已經轉到T2了。既來之則安之,時間還綽綽有餘,我拿出俄語課本與應急書翻看起來。大廳內可謂盡收百態,既有中老年人旅行團,當然也有本國背包客,甚至還有穿著改版 中山 裝,佩戴領袖像章的 朝鮮 人。正在看書的我,無意中發現身旁的 俄羅斯 妹子正饒有興趣地看著我手上的教材。我羞澀地沖她笑了笑,她也回以微笑。看她對書上內容很好奇,我把書湊過去示意,她似乎覺得我在請求幫助,高興地接過書,一句句仔細地教我正確發音。最後我們在海關前交換了聯繫方式。過去單是聽說 俄羅斯 人都很熱心腸,沒成想尚未出國就體驗到了,實在受寵若驚。
↑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
抵達 海參崴 國際機場已是當地時間九點多,也是因為比 北京 晚兩個小時的緣故。作為 新建 不久的遠東空港,內部並不大,但設施足夠齊全。打車前往旅館途中,我們照常經歷了視野從鄉間到城市的轉換,應該指出,雖然作為遠東最 大城 市,但真的是很精緻了。
旅館的前臺老太服務態度很好,雖然英語一般,但慣例會用谷歌翻譯儘力表達。當然這種神器大家只要用過都說好。一夜無話。
次日正式開始漫步 海參崴 。正如之前所說,除去遠東聯邦大學所在的半島,城區規模極小。因此這一天基本以步行為主。出門不遠就是相當有名的遠東蘇維埃戰士紀念碑,一旁的當地早市正開得熱鬧。售賣的主要有蔬菜、奶油、蜂蜜、海鮮等等,與國內菜市場相比難得地乾凈。南邊正對著弧形的海灣,不時有來自太平洋的海風吹來,這就是屬於遠東的金角灣了。
↑遠東蘇維埃政權戰士紀念碑 ↑海參崴
金角灣這個名字,毫無疑問來自 伊斯坦布爾 城牆北面那個羊角狀海岬。這座讓沙俄日思夜想的城市就是被金角灣上突如其來的戰船突破的。之後因為沒有找到鷹巢山的觀景台,我誤打誤撞登上了山頂,反而欣賞到了更壯麗的景觀。不光是海角一小部分,整個 海參崴 的全景都清晰可見。來自西方和南方的海風相當大,幾乎是一股力在推著人走。不遠處的水面就出現了屬於深海的蔚藍色, 海參崴 就像是在山海搖籃間的小小搖籃。的確,從野路上山途中,甚至連車道都異常陡峭、有上有下,不愧於它原本的名字。可惜,作為代價,觀景台那裡看到的金角灣大橋風光並不真切,若是夜晚駐足停留,你會更感受到這座海濱城市的特有魅力。
在街道上行走又是另一番思考。異域的建築風格、陌生的文字與話語,又在時刻提醒你,這是一座 歐洲 城市。即使它離 莫斯科 太遠,離 黑龍江 卻很近。一百五十年的風雨變遷,統治者的更迭 和政 策,讓這裡的少數民族所剩無幾。即使是對於 俄羅斯 人,這裡長時間內也是一個神秘而遙遠的角落。赫魯曉夫曾想把她建設成蘇聯的 舊金山 ,從目前來看,只有第三個字先天就滿足了。讓他想不到的是,解體以後,中日韓三國卻以另一種方式方式進入了當地的生活。 ↑鷹巢山觀景台 在符拉迪 沃斯 托克街頭,你總能見到中文標識,那一般都代表著某家摩拳擦掌的商店。在路口拐彎處,或許會註意到小米華為的商標。如果還有什麼體現我國的符號,大概就是C-56潛艇邊上成群結隊的中老年游客了吧(這幾乎也是我唯一見到國人的地方)。 日本 比較隱蔽,但留心觀察。五十鈴的經典款式也不少,包攬了卡車市場,還有超市裡、餐廳中的日式食品。(還有大法的專賣店)。 韓國 符號呢?滿大街的現代和全 海參崴 最氣派的樂天集團酒店,想必不用多說。
↑海參崴
對一座城市的觀察當然不能簡單停留在研究校服毛妹與正太衣裝多麼好看的層面上,雖然我覺得學校門口的他們十分可愛,但終究是研究不到什麼的。先說環境吧,最具有工業色彩的可能就是遠處的港口,山間唯一的老廠房大概早就隨著蘇聯解體棄之不用了,當然這些對於他們來說早就依靠進口即可。很多高樓還吊著起重機,卻不見動靜。本就不大的城裡絲毫不缺少綠化。但唯一的隱憂就是汽車排放的尾氣實在味道太重了,很明顯它的排放標準並不高,以至於走在主幹道上總有撲鼻而來的機油味。加上許多車看上去就上了年頭,帶著味道噴著黑煙從身邊飛速掠過的感覺可真不好受。順便對當地司機的駕駛技術表示由衷的敬意。
圍繞岸邊短短兩三公里的路程,矗立著大大小小將近十座紀念碑及教堂。其中有紀念馬卡羅夫將軍的,有祭奠日俄戰爭陣亡水手的,有告慰衛國戰爭犧牲者的,有宣示太平洋艦隊戰史的,當然少不了列寧像等等。從各式各樣的宣傳可以看出,凡是宣揚保衛遠東乃至整個 俄羅斯 領土或是東正教文化的,都依然健在,對蘇聯時期的某些方面並未加以否定。只是這其中是否都是保衛祖國母親,我想還是值得商榷的。在 哈巴羅夫斯克 (伯力) 穆拉 維 約夫 塑像曾經是國人心中的陰影, 穆拉 維 約夫 本人帶著武裝探險隊,用武力與恫嚇的手段,為沙俄得到了整整一百萬平方公里的清朝領土,被封為 阿穆爾 (即 黑龍江 )伯爵,是帝俄名副其實的英雄。當然,俄國曆史書上怎麼寫我並不清楚,更無意渲染民族主義情緒,只是想說,希望今人能記住的,是當年的人民為什麼痛苦,當然,這裡指的既是 中國 ,也是俄國人民。近代 俄羅斯 的歷史,大多俄國人並不關註,和其他國家一樣。也許濱海的 海參崴 比較特殊,在其它遠東城市, 中國 人的生意如日中天,大面積的荒地也吸引了農民們前往開墾。奪過來的土地終究還是無力經營,只能吸引些原來的佃農,倒也十分諷刺。
↑金角灣大橋 ↑海參崴凱旋門
中國 農作物輸出的結果,就是食物種類相當豐富,超過來之前的想象。當地有一種類似煎餅的主食,但直徑只有十幾釐米,蘸果醬食用,比較符合東方口味。生牛肉冷盤還好,但奶油蘑菇湯算是第一次暴露了俄餐的特點。晚上在最有名的 亞洲 風餐廳Zuma,果然又發現龍蝦中厚厚的那層奶油。但除此之外,味道還是很合 中國 胃的。金髮碧眼的俄國人掄著鐵鍋的樣子也並不違和。此時我還沒有想到,未來幾天, 亞洲 菜還要在吃上好幾遍…
↑Moloko & Med ↑Zuma
在符拉迪 沃斯 托克的行程只有短短的一天半,因為真的只需要這點時間。作為海濱小城,它就是如此波瀾不驚。雖然是太平洋艦隊的總部,雖然是遠東最大港口,雖然是中日韓自由貿易區,雖然每年都要開一次東方論壇…但這些又和作為游人的你我,和手裡說不定都揣著本簽證的居民,又有什麼直接關係呢?二十多年來, 海參崴 肯定在進行漫長的轉型,但如果你只是想度個小假的話,就和他們本國人一樣,來這裡放慢腳步,稍微歇息兩天吧。
最後提下當地的天氣,基本與 黑龍江 一致,夏季氣候十分適宜。當地英語水平不要指望,但餐廳基本上都還好,不過並沒有什麼需要運用語言的地方就是了。
↑卡門旅館 ↑卡門旅館 莫斯科——林野遺夢
莫斯科 或許是上個世紀以來經歷變故最多的城市。從沙俄地基上拔地而起的紅色首都,一步步成為世界的中心(之一)。她曾頻繁見諸報端,與 華盛頓 共同代表世界兩極,卻在二十多年前的聖誕之夜轟然倒塌,就此烙下混亂、衰頹的印記。比起她的西方鄰居們, 莫斯科 同為首都,然而鮮有人駐足。但如果回望歷史,不難發現曾經的她無愧超級大國都市之名,即使是2018年的夏季,當我們來到這裡時,其景象與解體前也似乎別無二致。
從 海參崴 出發要乘坐接近九個小時的 俄羅斯 航空,值得一提的是,機上完全沒有說好的娛樂系統,座椅空間也並不很大。但起飛時無比平穩的感覺會讓人瞬間放心下來。飛行體驗無甚特別,只想提一提 俄羅斯 航空落地前眾人鼓掌的習慣,在我坐過的兩班中掌聲比較零散,但的確證明有此傳統。我想,這可能是早期俄航機長的粗獷駕駛風格留下的唯一遺產。
由於中午出發的緣故,抵達 莫斯科 才是下午時分,可以繼續遊蕩。謝列梅捷沃機場算是轉機到歐陸的門戶,因此人多嘈雜無可厚非。走出機場,終於得見這座都市的全貌。
之前查閱資料時曾有一筆提到 莫斯科 被譽為森林中的都市。一座強調工業和現代化的大都市怎麼會成了森林之都呢?但我發現自己錯了。綠化覆蓋率40%真的不是吹出來的,公路周圍大片大片的綠地,隨處可見的松樹林,我想,從衛星上看, 莫斯科 的確是環繞在綠樹掩映中吧。
在紅場附近安頓好後,稍事休息,開始進行周邊的探索。酒店背面跨過 莫斯科 河便可見克裡姆林宮的尖頂。走上大橋,即使天色漸晚,照樣有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在這裡也終於聽到了久違的漢語。舉行儀式時的紅場其實並不大,而且掩蓋在了架子裡面。甚至對面的街心公園都更為引人註目。可以說環線以內的這個部分是 莫斯科 的天安門廣場,其中政府機關、公園、宮殿、劇院、博物館、商場應有盡有,沒有那種想象中的肅穆。絡繹不絕的游人或居民在廣場或公園內駐足停留,享受著都市中心的別樣閑適。
↑聖瓦西里升天教堂 ↑莫斯科河
如果說居住在極北之地的人群缺乏浪漫,那可能只是一廂情願。 俄羅斯 人就是冷若冰霜與熱情似火兼備的最好例子。隨處可見的街頭歌手,寫生的年輕人,推著嬰兒車竊竊私語的小夫妻,共同構成了這幅安逸的黃昏圖景。昏黃的天色下,聖瓦西里大教堂的洋蔥頭依舊風韻不減,顯得更為挺拔。傳說中伊凡雷帝為不讓它被人複製,刺瞎了所有工匠和設計師的眼睛。恐怖的傳說背後卻也反映中世紀斯拉夫風格建築的獨樹一幟。時間問題導致我們沒能找個更好的角度欣賞,只能遙望一陣,聆聽那邊傳來悠揚的敲鐘聲,也寓示著修道士傳統一日的結束。
↑聖瓦西里升天教堂
從右側穿進紅場東側的一排排建築物,就會徹底感受到洶涌的人潮。這些貌似互不關聯的米黃色矮樓,其實連起來便是著名的國立百貨商場(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Магазин,簡稱ГУМ)。古姆百貨的樓宇之間有透明的拱形罩子相連,或是猶如帳篷一般連綿不絕的小彩燈。其內部更可說是氣派華麗之典範。噴泉、雕塑、華燈組成宮殿般的勝景,僅從外面櫥窗一瞥,根本難以想象。矗立在克裡姆林宮與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對面是完全沒有違和感的。有趣的是,如此瑰麗的商場,販賣商品同樣琳琅滿目,奢侈品自不必說,真正的日用百貨也不少。即使是只想來買兩根香腸或者魚子醬都沒有問題。但如果僅想解決一時之需,還是不建議進來了,可能會讓你走到脫力也無法如願吧。
↑古姆國立百貨商店
夜晚的紅場周邊漸漸安靜下來,還是要提醒一下,最好不要太晚還在那種不太熱鬧的地方獨行,特別是 莫斯科 環線外的地區。見到黑頭髮的毛子(黑毛)三五成群不懷好意地盯著周圍。就一定要小心了。但總體說來包括 莫斯科 和之後的 聖彼得堡 ,治安問題確實沒有說得那麼差勁,特別是 莫斯科 最近已經好了很多。關於 中亞 地區 俄羅斯 人的問題,這點在國內自然也有不少類似的情形,大家有所瞭解便是。
克裡姆林宮與國家歷史博物館是第二天的游覽重點。從晚上的步道繼續向北,聳立的硃紅色建築就是博物館的本體。它的展廳面積不是很大,但房間相當寬敞。進入主廳依次從舊石器時代延展到日俄戰爭的前夜。展品的數量與廣度都令人滿意。雖然是以 羅斯 人-斯拉夫人為主的歷史,態度相對還是比較客觀的。出了正門更加雄偉,朱可夫雕像正立於馬上,傲視遠方。他晚年雖然遠離了政治,但也算保全住自己,作為吉祥物與蘇聯英雄的形象為人銘記。同時這也提醒著我們,這片土地七十多年前經歷的崢嶸歲月。
↑國家歷史博物館
一旁 亞歷山大 花園角落裡的無名烈士墓正是為此而建。“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長存”(Имятвоёнеизвестно. Подвигтвойбессмерт)便鐫刻在火把背後。它整整五十一年都未曾熄滅,默默守護著身後烈士的青銅戰旗與斑斑戰盔。它的側面是紋絲不動的衛兵與12座英雄城市的 大名 : 列寧格勒 、 基輔 、 明斯克 、斯 大林 格勒、 塞瓦斯托波爾 …無不爆發過驚天動地的巨大戰役。但如今代表它們的泥土,見證過金戈鐵馬的泥土,就靜靜躺在石碑下方,成了巧奪天工的花園邊緣一處不起眼的點綴。 俄羅斯 的愛國主義教育勃發於車臣戰爭期間,那是 俄羅斯 聯邦最暗淡的時刻。圍繞衛國戰爭的紀念活動開始復興,但用意已然不完全相同。
↑亞歷山大花園 ↑亞歷山大花園 ↑亞歷山大花園
繞著克裡姆林宮的紅牆轉了半天,總算是在北側看到入口。普通票之外的兵器庫門票也值得購買。跟隨並不很誇張的隊伍走進了克裡姆林宮,首先便是寬敞的車道。當時並沒有採取引導式參觀的措施,基本上大半宮城都能隨意拜訪。旅行團也是來自世界各地,英語、德語、 意大利 語等此起彼伏。在全世界眼中,這裡可是比白宮神秘得多的地方。 ↑克裡姆林宮 在我們能參觀的範圍內,最多的建築無疑就是教堂與塔樓。無一不是金色洋蔥形狀,大概屬於比較傳統的拜占庭風格。的確,它們建立的年代要比 俄羅斯 帝國都早。除去建築群,還有兩樣東西足以吸人眼球:沙皇巨炮與巨鐘。巨炮的口徑足足有將近一米,全重八十多噸,雖說是為了守衛城門,但它能不能發射出去似乎都值得商榷。另一門兩百多噸的“鐘王”就更為尷尬了,還沒來得及掛起來,就在火災中裂開一塊十幾噸重的大口子,從此變成了啞巴。看來,沙皇們的腦迴路實在過於清奇。
帝俄皇室的奇妙創想當然並不止這些。在兵器庫中,早期修道院黃金製品的耀眼、琺琅器皿的炫目,甚至是鑲金帶銀的馬具統統展示出了歷代沙皇對奇珍異寶的狂熱占有欲。連他們的寶座與馬車都是各自獨一無二的。光伊麗莎白女皇一人的車庫裡就有十幾輛高級座駕(擺出來的)。至於和 土耳其 、波斯等國交(da)易(jia)得來的各色武器、盔甲、財寶更是數不勝數。作為東方專制主義的君主,沙皇的氣派與威嚴的確要比西方的同行強很多。這點通過展品中透出的龐大、強勢足以看出了。
離開晃得人睜不開眼的軍械庫,差不多又繞了克裡姆林宮四周整整一圈。最明顯的直觀感受就是:大、整齊。拜蘇聯時代的集中建設所賜, 莫斯科 乃至 聖彼得堡 的樓房許多都不是獨棟,特別在大街兩邊,往往是從一個路口延續到下個路口,只有一幢建築。但整體給人的感覺便是特別規整、統一,宛如設計師玩模擬城市游戲時隨手沿路邊一拉。這樣到底好不好呢,我想自己是沒有資格評價的。那麼,話不多說,接下來進入第三日的行程。
巡迴畫派在 俄羅斯 藝術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對美術稍有瞭解的諸位一定會想到它的代表人物和經典作品。特列季亞科夫畫廊也就不需要過多介紹了。它坐落在和 莫斯科 其它街道別無二致的街心花園旁,周圍綠樹亭亭玉立,正是一派美好時光。大門口有一副特列季亞科夫的塑像,他也是唯一入眠新聖女公墓的商人,其緣由就是身後贊助創立的這座畫廊。最早的展廳毫無意外是宮廷畫師們的肖像作品,如果對歷史感興趣一定不會不眼熟。從基普連斯基最著名的 普希金 畫像開始,脫離了宮廷肖像畫的掣肘,一批青史留名的大作就此誕生了。《基督顯聖》《騎馬的女人》《不相稱的婚姻》…到了巡迴畫派時代,克拉姆斯柯依、彼洛夫、蘇里科夫、希施金,還有如雷貫耳的列賓,共同構成了 俄羅斯 現實主義時代藝術界的輝煌:《彼得審問阿列克謝》《三套車》《荒野中的基督》《女貴族莫洛卓娃》《伊凡殺子》《意外歸來》,以及無人不知的《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少女與桃子》《無名女郎》《松樹林的清晨》。我確信還有一串美妙的名字,可惜這裡地方太小,寫不下。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巡禮完現代畫作後出門已是中午,原定的行程只剩下新聖女公墓與現代歷史博物館。之所以小修道院後面的公墓能成為熱門景點,關鍵還是在人。之前被我們拿出來鞭屍好幾次的索菲亞公主就是被囚禁並埋葬於此。直到19世紀,它才成為俄國名流百年之後的歡聚之地。先是 普希金 、果戈理、契訶夫、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奧斯特洛夫斯基,再然後的肖斯塔科維奇、 烏蘭 諾娃、夏里亞賓等,在全民國家時期,這裡也埋葬了更多的戰爭英雄,女英雄卓婭、空戰教父 波克 雷什金,與戰爭相關的米高揚與圖波列夫…極少數政治家如赫魯曉夫、另一位米高揚、葉利欽及王明也最終長眠於此,願他們不會在底下打得不可開交。與一般墓地不同,他們的墓碑都生動地反映了自己生前的特點。圖波列夫和伊柳辛自然是飛機、肖斯塔科維奇是第七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獨享一個亭子、葉利欽墓碑是一面大大的三色旗、尼庫林與他的愛犬凝視前方。有些設計頗有藝術感,如赫魯曉夫的雕塑家仇人受邀為他設計的黑白雙原色墓碑,葛羅米柯的雙面形象。一言以蔽之,對這些人物感興趣自然流連忘返,不然只是為了尋找一方藝術氣息的幽靜,也是極好的。
關於現代歷史博物館,非常遺憾,那裡蘇聯時期的展廳正在維修,我們只能看看沙俄工業化與現代 俄羅斯 的東西。館內基本沒什麼人,俄文也不好閱讀,只能悻悻而歸。值得一提,國內戰爭的展廳設計教人眼前一亮,紅白綠三條路線的延伸讓人條理更加清晰,值得借鑒。
↑現代歷史博物館
該說說這兩日的飲食了。克裡姆林宮附近基本都在快餐解決。全世界都有的兩位老哥就不多說(希望國內的 開封 菜學習一個),本土的一家My-My到處都有連鎖,用餐方式與種類和宜家餐廳之類的自取差不多,至少俄餐的味道還是不錯的,但是別加奶油!千萬別加一堆奶油!具體原因相信不必多說。順便表白百貨商場北邊那家冷盤窗口的黑毛小哥哥,可以說非常靦腆帥了。紅場沿河向西騎車大概十分鐘左右有家名叫Nobu Moscow Restaurant的日料店,據說是 神戶 牛肉與 日本 海的海鮮,我嘴拙不太能品鑒,但絕對是對得起它的價格。適合實在被無盡的奶油地獄折磨太慘之餘試試。重頭戲是無敵熱門的兩家餐廳: 普希金 與白兔子。它們的菜系比較貼近法式,做法較新派。 普希金 餐廳勝在古典雅緻的裝修格調,想要具體瞭解的歡迎去R6S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咖啡館帶著人質一探究竟(原型真的是這裡)。我們的位置是在一層角落,用餐體驗倒是不如白兔驚艷。等待時有小提琴樂隊來演奏。夜已漸深,喝著伏特加調製的雞尾酒,欣賞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難怪會有種迷離之感。開在頂樓的白兔子餐廳視野很敞亮,現代風格更加舒適,隨處可見的兔子元素平添了一絲俏皮。質量上也不負 莫斯科 超一流餐廳之名,做法和俄餐不太一樣,口味還是很贊的。
↑Cafe Pushkin
價格方面,比起那些米其林餐廳,得益於盧布不景氣,這些你只需要花很少一部分錢甚至就可以享受到東亞發達城市兩倍價格的菜餚,所以你只當是吃頓大董的錢便是。侍者的服務比較程式化,因此如果不太熟悉可能會有些緊張,但我覺得這樣比起不厭其煩的詢問要好。最後在很精緻的小盒中塞點小費就算是大功告成。
每到一座城市,就總是想多瞭解她的日常生活。因此除了街道,地鐵無疑是近距離觀察社會的窗口。 莫斯科 地鐵的風格無需贅言,幾乎全世界最深的地下空間,每次上下扶梯都遠遠望不見頭,也許這就是末日?咣當咣當疾駛而過的列車詮釋著 莫斯科 時間的速度,人流中根本不會有停留下來看一眼裝飾的身影。 莫斯科 被分成了兩塊,一邊的家庭主婦、退休老人活躍在社區一般的街道旁慵懶地接受時光的饋贈,另一邊西裝革履的上班族與零工行色匆匆,無心環顧四周。當然還有的話就是城外涌進來生活落魄的青年,與我們這樣的游客了。與其它發達城市差不多,不是麽?但永遠不要忘記這群俄國人的致命特點:散漫,它體現在了 俄羅斯 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客氣地說,經歷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危機後,有所恢復的俄國依然躺在蘇聯的遺產上自我滿足地吃著福利,即使她已然成為發展 中國 家。其心態不能說不好。但真正讓人產生“這個國度曾經孕育過偉大的文明”這種感覺,是當我驚訝地發現,無論地鐵或是街邊,無論男女老幼,都聚精會神地翻閱著厚厚的紙質書,毫無倦意。雖然年輕人似乎不太成器,但誰又能斷定壯士斷腕的 俄羅斯 沒有追求幸福的權力呢。
↑莫斯科 聖彼得堡——驚鴻照影本次俄國之行以 聖彼得堡 作結,恰好是條一路向西的旅程。她又是三座城中最為西化的都市。對 俄羅斯 的新鮮感,到這裡也就差不多消失得無影無蹤。
正是基於此,我想接下來的報告就不必事無巨細地描述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消三言兩語便可,餘下的細節則一筆帶過。
普爾科夫機場同樣位於城市的南方,約十幾英里的距離。但回程時可算是趕上了名副其實的晚高峰,若非出租司機車技高超,猶如趙子龍般七進七出,怕是定然誤了航程。須知這 聖彼得 城一樣是環線交通,從涅瓦河筆直向南堵出二十公里開外的情況並不鮮見。來的路上不免也有些堵車。作為一座三百年前才建立的 新城 , 聖彼得堡 本身並不大,面積約 莫斯科 一半。如果不是沙皇的威權,這裡本應是海邊小村而已。1712年建都後,她的發展速度超乎想象,而親臨此處立馬就能找到答案:與其說這裡屬於 俄羅斯 ,不如說是 德國 北方的普通港口,瞧,連這個名字不都是來自 德文 嗎?
↑涅瓦大街
旅館位於涅瓦大街北側靠近冬宮廣場的位置,這裡的工作人員英語水平更上一層,我們辦入住時身邊就有對 法國 老夫婦。有趣的是,此地和法 蘭西 頗多淵源,暫且不提。整條大街更是充斥著遠多於 莫斯科 的外國游客。西方窗口的作用不言而喻。沿最有名的涅瓦大街稍微向南便是 喀山 大教堂。乍看上去似乎非常眼熟,因為其原本就是仿 羅馬 聖彼得 大教堂而建,94根柱子構成的半圓形迴廊是其顯著特征。 庫圖 佐夫之墓坐落在教堂內一個小小的角落裡,邊上擺著法軍的頭盔與戰旗。供奉 喀山 聖母的緣由當然是元帥祈禱、聖母托夢、擊退敵人的古老橋段,但將軍本人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 博羅 金諾打得很漂亮。拋開巴格拉季昂、巴克萊、蘇沃洛夫不談,他也是一流的戰術家。衛國戰爭後其地位算是被徹底塑造出來了。
↑喀山大教堂
回歸正題,這也是我首次進入東正教教堂。從裝束與儀式上來看確實比天主教華麗些,有點東方宗教的意味。現在 俄羅斯 的宗教狀況,就像是觸底反彈,東正教影響力即使比不過前加盟 共和 國,也不算小了。信徒以老人為主,與我們印象里的斯拉夫老太太差不多。大概蘇聯後期對這類問題也是“有XX的自由,也有不XX的自由;有本來XX後來不XX的自由也有本來不XX後來XX的自由”這一類吧。
把順道的另一座教堂也在這裡做個介紹。救世主滴血大教堂的名字更動聽,背後的故事也是幕悲劇,1881年3月1日,廢除農奴制,被稱為解放者的 亞歷山大 二世在此遇刺身亡,刺殺者來自民粹派組織。他的自上而下改革雖然局限性很大,但終究是下了非常大的決心。自此以後再無沙皇能大刀闊斧推動轉型, 俄羅斯 帝國的滅亡也就近在咫尺了。本意是紀念他的教堂,而今依舊靜靜佇立在河邊,倒是成了 聖彼得堡 的地標。抵達那裡已是傍晚,內部業已關門。但千萬不要覺得白跑一趟,傍晚的教堂可是地標中的地標。殘陽如血,色彩斑斕的洋蔥頭卻顯得更加瑰麗。
↑救世主滴血大教堂
接下來終於要到重頭戲了:冬宮。如今博物館以它的側翼樓命名(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рмитаж,即埃爾米塔日博物館),整個建築群連綴在一起,好似碧綠色的小匣子。只是這個“匣子”里裝的卻有270多萬件藝術品,你就是每個展館都只打個卡,也要走二十多公里吶。
冬宮廣場的氣派首先就教人贊嘆不已了,忘了紅場吧,連環繞的冬宮與閃耀金色光芒的參謀部大樓,在這裡都不過是小小的陪襯。高達三十餘米的 亞歷山大 紀念柱似乎都有些黯然失色,那上面的天使似乎真的遺世獨立在青銅柱之上,沒有任何支撐,僅靠手裡的十字架穩住重心,仿佛也是帝俄的寫照。整個廣場呈圓形,建築形式驚人地對稱,即使它們是不同時代與風格的作品。離十點半還有一陣,排隊的游客就延到了廣場中部,其中也有個不大不小的原因:每月首個周四免票。是的,名列四大博物館之一,收多少錢我都心甘情願的地方,竟然就讓我趕上免費了,真是驚喜又意外。
↑冬宮廣場
穿過正門,首先是冬宮中間的花園。說起來,這也算是頭一個來到的“皇家園林”。畢竟待在金碧輝煌又空曠荒蕪的地方過久,總會有些難受,而沙皇自然也不能總泡在郊區的行宮。
俄羅斯 的不少景點,工作人員多是老人。但這裡的效率很高,很快就正式進入展廳。一層占地面積不是很大,似乎也沒二層那麼火爆。然而好東西一點也不少。在 埃及 廳你能看到木乃伊、棺槨等等;這裡西亞-近東早期文明的文物同樣豐富,有巴比倫、亞述、科普特人等等。對早期西亞、 中東 、 希腊 歷史感興趣的自然清楚展品的分量。稍微轉一轉就直接從側梯上二層了,那裡是博物館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