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走胡侃—紙上得來終覺淺,跑馬觀花看柏林
在早春,遇見柏林對於一名對 歐洲 現當代史(其實就是二戰史和冷戰史 )有著深厚興趣的偽文藝青年, 柏林 是一個不可能繞過的名字,順帶勾起的就是國會大廈、 柏林 牆、查理檢查站、 勃蘭登堡 門等一系列耳熟能詳、必須打卡的地點。當然啦,還有不可不看、蠢萌蠢萌的 柏林 熊 。藉著參加會議的東風,胡胡,在早春,蒞臨 柏林 。 D1 PEK-CDG-TXL清晨的PEK T2國際出發人以外的冷冷清清,在胡亂逛了逛免稅店吃了些早飯後,胡胡搭乘法航航班,經 巴黎 中轉,前往 柏林 。3+4+3的777經濟艙實在是.擁擠(隔壁座的妹子是 北京 轉 巴黎 飛 布宜諾斯艾利斯 ),11個半小時的航程實在是..漫長,法航的餐食實在是...不敢恭維 ↑貝加爾湖 飛行途中唯一的亮點---冰封的 貝加爾湖 。
一路昏昏沉沉,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飽,直到到達戴高樂機場。 ↑巴黎夏爾戴高樂機場 戴高樂機場三種語言指引:法語、英語和中文。看來大媽們買買買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巴黎夏爾戴高樂機場 全球樞紐機場廣告標配--華為~
在短暫停留之後,胡胡和團隊乘下一班飛機前往 柏林 。
會議酒店名叫Vienna House Andel's Berlin,到達酒店已經是 柏林 當地時間10點( 北京 時間凌晨4點),折騰了近20個小時的胡胡人困馬乏,簡單用完晚餐後略作洗漱,倒頭就睡。然後,然後凌晨3點就醒了。。。。。。究竟是繼續賴床以倒時差還是放棄倒時差直接起床,這是個問題。考慮到第二天就要返程(沒錯,行程就是這麼的緊張 ),而且白天會議日程緊湊,沒有觀光時間,胡胡決定放棄倒時差,夜裡出門瞎逛。
柏林 軌道交通十分發達,酒店門口就是兩個毗鄰的輕軌站,從此次乘車基本上十餘分鐘就可以抵達 柏林 城的最中心地帶。和 布拉格 一樣, 柏林 公共交通購票是基於時間而不是車次,即購買相應時長的車票,在首次上車打票後的對應時長無限次乘坐所有交通工具(市郊鐵路、有軌電車、地鐵、公交)。此處需要特別註意的是在首次使用時必須在打票機上打票,激活車票,否則一旦被便衣查票人員發現,依然會按無票/逃票論處,處以高額罰款。 ↑柏林 酒店外觀 內裝修還是很有高級感的 衛浴用的都是 德國 貨(這簡直就是廢話。。。。。。) ↑柏林 凌晨3點空蕩盪的有軌電車站台 ↑柏林 市郊鐵路S41環線 ↑柏林 密密麻麻的軌交圖,輕軌、有軌電車、地鐵、高鐵統一由 大名 鼎鼎的DB運營。
↑柏林 車站站臺上的麵包店,價格多在1-2個歐/麵包,換算成人民幣大概和 北京 的味多美好利來等麵包店價格差不太多,但是考慮到 德國 人均月收入3000歐,胡胡只能說咱們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在探索了酒店周圍地形之後,胡胡決定向市中心進發,乘有鬼(其實是有軌,但是大街上真的真的沒有人啊 )電車來到 亞歷山大 廣場(Alexanderplatz)。 ↑柏林 巨無霸有軌電車,長達7節 ↑柏林 24h營業的健身房,註意仔細看圖片,真的有人在凌晨4點健身,並且....好像還是個妹子....... ↑柏林 空蕩盪的街道和鏡頭後的。。。。。胡胡 ↑柏林 聖母教堂(St. Marienkirche)及 柏林 塔(Berliner Fernsehturm)
在聖母教堂旁的一角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小雕像,就是 大名 鼎鼎的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老師,註意,這個牧師哥們沒有錢,不帶金,跟那個 美國 的馬丁路德金差了幾百年,完全不是一掛的。可惜陰差陽錯,照片丟失,胡胡只好從網上尋來路德老師照片一張,侵刪哈。 ↑柏林 Martin Luther雕像
馬丁路德老師於1517年貼了一張名為《九十五條論綱》的大字報,提出討論教會腐敗問題並質疑 羅馬 教廷 羅馬 教廷販賣贖罪券的不合理性,以此發動了德意志宗教改革,並擴散至全 歐洲 ,最終促成基督新教的興起。雕像身後的聖母教堂也從天主教堂改弦易幟為新教教堂。除此之外,路德老師還將拉丁語《聖經》翻譯成德意志語言,使之淺白易明,通俗易懂,奠定了德語標準化的基礎,真的是功在當代,立在千秋呢 。
具體路德老師的功績以及雕像本像的搬家過程請見下圖。 ↑柏林 ↑柏林 大街上空空蕩盪,一家紀念品店櫥窗里的背包很有特色,無聲的講述了那段冰冷的冷戰史 。
再往前走,就是 大名 鼎鼎的博物館島,話說博物館島集中了 德國 博物館的精華,如展現古 埃及 歷史的佩加蒙博物館、彙集了世界美術大師作品的國家繪畫陳列館、 德國 歷史博物館等。可惜各大博物館半夜不開門,胡胡只好打卡拍照,到此一游。 ↑柏林大教堂 柏林 大教堂(Berliner Dom),建於1894至1905年,巴 洛克 風格風格, 柏林 城中最為著名的建築之一。曾是宮廷教堂,設計思想來自於 羅馬 的彼得大教堂。 ↑博物館島 ↑博物館島 ↑博物館島 歐洲 的老建築總是不停在整修,塔弔、腳手架隨處可見。一般按照 歐洲 人的工作效率,這一輪整修結束,下一輪整修就該開始了。
早春後半夜的 柏林 氣溫凍人,逛來逛去,胡胡沒帶搜台的雙手幾乎凍僵,好在天也快亮了,打道回府,該開會了 。 D2 國會大廈-勃蘭登堡門-歷史博物館-大教堂高端會議,大咖雲集, 歐洲 人開會繼承了 歐洲 社會的一貫風格-----墨跡。大半天的會議日程結束過後,胡胡見縫插針,再次出發。這一次目標是打卡建築: 德國 國會大廈(Reichstagsgebäude)和 勃蘭登堡 門(Brandenburger Tor)。
↑德國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原為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帝國議會,1933年臭名昭著的國會縱火案燒的就是它,希特勒就是在它冬天里的一把火加持下就此掌握核心權利,拉開第三帝國的序幕。國會大廈可以進入參觀,但是通常需要提前近1個月預約,胡胡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並且時間有限,打卡拍照之後迅速前往 德國 的天*安*門-- 勃蘭登堡 門。
其實兩座建築相差不遠,走路十餘分鐘就可以到達 勃蘭登堡 門。該門為 德國 國門,網上的照片都是金光閃閃,門上的勝利女神像也是熠熠生輝。在兩德未統一之前, 勃蘭登堡 門被 柏林 牆環繞,1987年羅納德·里根總統在 勃蘭登堡 門前發表著名的《推倒這堵牆》演講,呼籲戈爾巴喬夫結束冷戰和對峙。29個月後 柏林 牆轟然倒塌,再然後,兩德統一。金光閃閃的網上照片和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的加持讓胡胡充滿期待,必須一探究竟。 ↑勃蘭登堡門 賣家秀 ↑勃蘭登堡門 買家秀
事實上, 勃蘭登堡 門既不高也不大,氣勢實在有限,門前的 巴黎 廣場也是小的可憐。
既然 勃蘭登堡 門如此乏味,那就繼續沿菩提樹下大街東進吧。 ↑菩提樹下大街 菩提樹下大街和盡頭的 勃蘭登堡 門~
繼續前行,就到了 柏林 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該校前身為1810年創立的 大名 鼎鼎的 柏林 大學。 柏林 大學是依據創校者普魯士王國內務部文教總管威廉·馮·洪堡“研究教學合一”的精神所創立,於1810年所創立的新制大學,他也希望 柏林 洪堡大學能成為“現代大學之母”(Mutter aller modernen Universitäten)。根據洪堡的理念,現代的大學應該是“知識的總和”(Universitas litterarum),教學與研究同時在大學內進行,而且學術自由,大學完全以知識及學術為最終的目的,而非實務人才的培育。而在此之前,不論 歐洲 或 美國 的大學,都還是沿襲修道院教育的傳統,以培養教師、公職人員或貴族為主,較不重視研究。此後洪堡的理念傳遞至歐、美各地,也成為許多大學仿效的對象。二戰後因為東西 柏林 的分治,1948年 柏林 大學也一分為二,部分師生在西 柏林 地區成立了 柏林 自由大學,原 柏林 大學則於1949年更名為 柏林 洪堡大學,以紀念大學創辦人、 德國 著名教育改革家洪保特兄弟。 柏林 洪堡大學歷史上曾產生55個諾貝爾獎獲獎者。愛因斯坦,普朗克,黑格爾,玻恩,薛定諤,韋伯,叔本華等一系列學術大咖都曾在該校學習任教。(以上簡介來自wikipedia並作調整)
二話不說,進去瞅瞅吧 ↑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 學校這麼牛,但校門口都是擺攤賣舊書的。。。。。。。 ↑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傑出校友-馮·俾斯麥老師 德語的書名好像是俾斯麥與革命 ↑洪堡大學
繼續前行來到 德國 歷史博物館(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又是一個因整修而外立面被腳手架包圍的建築。
一路昏昏沉沉,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飽,直到到達戴高樂機場。 ↑巴黎夏爾戴高樂機場 戴高樂機場三種語言指引:法語、英語和中文。看來大媽們買買買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巴黎夏爾戴高樂機場 全球樞紐機場廣告標配--華為~
在短暫停留之後,胡胡和團隊乘下一班飛機前往 柏林 。
會議酒店名叫Vienna House Andel's Berlin,到達酒店已經是 柏林 當地時間10點( 北京 時間凌晨4點),折騰了近20個小時的胡胡人困馬乏,簡單用完晚餐後略作洗漱,倒頭就睡。然後,然後凌晨3點就醒了。。。。。。究竟是繼續賴床以倒時差還是放棄倒時差直接起床,這是個問題。考慮到第二天就要返程(沒錯,行程就是這麼的緊張 ),而且白天會議日程緊湊,沒有觀光時間,胡胡決定放棄倒時差,夜裡出門瞎逛。
柏林 軌道交通十分發達,酒店門口就是兩個毗鄰的輕軌站,從此次乘車基本上十餘分鐘就可以抵達 柏林 城的最中心地帶。和 布拉格 一樣, 柏林 公共交通購票是基於時間而不是車次,即購買相應時長的車票,在首次上車打票後的對應時長無限次乘坐所有交通工具(市郊鐵路、有軌電車、地鐵、公交)。此處需要特別註意的是在首次使用時必須在打票機上打票,激活車票,否則一旦被便衣查票人員發現,依然會按無票/逃票論處,處以高額罰款。 ↑柏林 酒店外觀 內裝修還是很有高級感的 衛浴用的都是 德國 貨(這簡直就是廢話。。。。。。) ↑柏林 凌晨3點空蕩盪的有軌電車站台 ↑柏林 市郊鐵路S41環線 ↑柏林 密密麻麻的軌交圖,輕軌、有軌電車、地鐵、高鐵統一由 大名 鼎鼎的DB運營。
↑柏林 車站站臺上的麵包店,價格多在1-2個歐/麵包,換算成人民幣大概和 北京 的味多美好利來等麵包店價格差不太多,但是考慮到 德國 人均月收入3000歐,胡胡只能說咱們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在探索了酒店周圍地形之後,胡胡決定向市中心進發,乘有鬼(其實是有軌,但是大街上真的真的沒有人啊 )電車來到 亞歷山大 廣場(Alexanderplatz)。 ↑柏林 巨無霸有軌電車,長達7節 ↑柏林 24h營業的健身房,註意仔細看圖片,真的有人在凌晨4點健身,並且....好像還是個妹子....... ↑柏林 空蕩盪的街道和鏡頭後的。。。。。胡胡 ↑柏林 聖母教堂(St. Marienkirche)及 柏林 塔(Berliner Fernsehturm)
在聖母教堂旁的一角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小雕像,就是 大名 鼎鼎的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老師,註意,這個牧師哥們沒有錢,不帶金,跟那個 美國 的馬丁路德金差了幾百年,完全不是一掛的。可惜陰差陽錯,照片丟失,胡胡只好從網上尋來路德老師照片一張,侵刪哈。 ↑柏林 Martin Luther雕像
馬丁路德老師於1517年貼了一張名為《九十五條論綱》的大字報,提出討論教會腐敗問題並質疑 羅馬 教廷 羅馬 教廷販賣贖罪券的不合理性,以此發動了德意志宗教改革,並擴散至全 歐洲 ,最終促成基督新教的興起。雕像身後的聖母教堂也從天主教堂改弦易幟為新教教堂。除此之外,路德老師還將拉丁語《聖經》翻譯成德意志語言,使之淺白易明,通俗易懂,奠定了德語標準化的基礎,真的是功在當代,立在千秋呢 。
具體路德老師的功績以及雕像本像的搬家過程請見下圖。 ↑柏林 ↑柏林 大街上空空蕩盪,一家紀念品店櫥窗里的背包很有特色,無聲的講述了那段冰冷的冷戰史 。
再往前走,就是 大名 鼎鼎的博物館島,話說博物館島集中了 德國 博物館的精華,如展現古 埃及 歷史的佩加蒙博物館、彙集了世界美術大師作品的國家繪畫陳列館、 德國 歷史博物館等。可惜各大博物館半夜不開門,胡胡只好打卡拍照,到此一游。 ↑柏林大教堂 柏林 大教堂(Berliner Dom),建於1894至1905年,巴 洛克 風格風格, 柏林 城中最為著名的建築之一。曾是宮廷教堂,設計思想來自於 羅馬 的彼得大教堂。 ↑博物館島 ↑博物館島 ↑博物館島 歐洲 的老建築總是不停在整修,塔弔、腳手架隨處可見。一般按照 歐洲 人的工作效率,這一輪整修結束,下一輪整修就該開始了。
早春後半夜的 柏林 氣溫凍人,逛來逛去,胡胡沒帶搜台的雙手幾乎凍僵,好在天也快亮了,打道回府,該開會了 。 D2 國會大廈-勃蘭登堡門-歷史博物館-大教堂高端會議,大咖雲集, 歐洲 人開會繼承了 歐洲 社會的一貫風格-----墨跡。大半天的會議日程結束過後,胡胡見縫插針,再次出發。這一次目標是打卡建築: 德國 國會大廈(Reichstagsgebäude)和 勃蘭登堡 門(Brandenburger Tor)。
↑德國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原為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帝國議會,1933年臭名昭著的國會縱火案燒的就是它,希特勒就是在它冬天里的一把火加持下就此掌握核心權利,拉開第三帝國的序幕。國會大廈可以進入參觀,但是通常需要提前近1個月預約,胡胡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並且時間有限,打卡拍照之後迅速前往 德國 的天*安*門-- 勃蘭登堡 門。
其實兩座建築相差不遠,走路十餘分鐘就可以到達 勃蘭登堡 門。該門為 德國 國門,網上的照片都是金光閃閃,門上的勝利女神像也是熠熠生輝。在兩德未統一之前, 勃蘭登堡 門被 柏林 牆環繞,1987年羅納德·里根總統在 勃蘭登堡 門前發表著名的《推倒這堵牆》演講,呼籲戈爾巴喬夫結束冷戰和對峙。29個月後 柏林 牆轟然倒塌,再然後,兩德統一。金光閃閃的網上照片和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的加持讓胡胡充滿期待,必須一探究竟。 ↑勃蘭登堡門 賣家秀 ↑勃蘭登堡門 買家秀
事實上, 勃蘭登堡 門既不高也不大,氣勢實在有限,門前的 巴黎 廣場也是小的可憐。
既然 勃蘭登堡 門如此乏味,那就繼續沿菩提樹下大街東進吧。 ↑菩提樹下大街 菩提樹下大街和盡頭的 勃蘭登堡 門~
繼續前行,就到了 柏林 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該校前身為1810年創立的 大名 鼎鼎的 柏林 大學。 柏林 大學是依據創校者普魯士王國內務部文教總管威廉·馮·洪堡“研究教學合一”的精神所創立,於1810年所創立的新制大學,他也希望 柏林 洪堡大學能成為“現代大學之母”(Mutter aller modernen Universitäten)。根據洪堡的理念,現代的大學應該是“知識的總和”(Universitas litterarum),教學與研究同時在大學內進行,而且學術自由,大學完全以知識及學術為最終的目的,而非實務人才的培育。而在此之前,不論 歐洲 或 美國 的大學,都還是沿襲修道院教育的傳統,以培養教師、公職人員或貴族為主,較不重視研究。此後洪堡的理念傳遞至歐、美各地,也成為許多大學仿效的對象。二戰後因為東西 柏林 的分治,1948年 柏林 大學也一分為二,部分師生在西 柏林 地區成立了 柏林 自由大學,原 柏林 大學則於1949年更名為 柏林 洪堡大學,以紀念大學創辦人、 德國 著名教育改革家洪保特兄弟。 柏林 洪堡大學歷史上曾產生55個諾貝爾獎獲獎者。愛因斯坦,普朗克,黑格爾,玻恩,薛定諤,韋伯,叔本華等一系列學術大咖都曾在該校學習任教。(以上簡介來自wikipedia並作調整)
二話不說,進去瞅瞅吧 ↑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 學校這麼牛,但校門口都是擺攤賣舊書的。。。。。。。 ↑洪堡大學 洪堡大學傑出校友-馮·俾斯麥老師 德語的書名好像是俾斯麥與革命 ↑洪堡大學
繼續前行來到 德國 歷史博物館(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又是一個因整修而外立面被腳手架包圍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