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沈陽為中心,盤錦、本溪和丹東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而一個有趣的事情是,皇帝並沒有自己獨立的寢宮,清寧宮俗稱中宮,是皇太極與皇后一起居住的寢宮和舉行薩滿儀式的神堂。其他的妃嬪就居住在清寧宮兩側的四大宮殿和清寧宮後東西兩側的小配宮之中。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 故宮的清寧宮跟 北京 故宮皇帝住的房子有極大不同,偏向一側開門的房屋佈局因形似口袋,故而俗稱為“口袋房”。在口袋房內,有南、西、北三面相接的“轉圈炕”,民間俗稱“彎子炕”,又稱“萬字炕”。西炕與房間的寬度相等,炕上邊的西牆上安放著祭祀祖先的神龕。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在口袋房內,還有生火做飯的大鍋。炕在寒冷的 東北 還是很實用的。 ↑沈陽故宮博物院 清太宗皇太極時的 沈陽 故宮中,有所謂“崇德五宮”后妃,這五宮為中宮清寧宮,東宮關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次西宮 永福 宮。
除了中宮,其他四宮中,最值得說道的就是東宮關雎宮的海蘭珠和次西宮 永福 宮的莊妃。
↑沈陽故宮博物院 而且,海蘭珠其實就是莊妃,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孝莊文太后的親姐姐,她們都是來自 蒙古 草原科爾沁部落。科爾沁與後金國疆域比連,而且軍事力量比較薄弱,屢次受到強部察哈爾部的凌虐,所以也極力向後金靠攏,願意與它交好。滿蒙習俗講究贈婚互好,甚至結幾層親戚,認為這是最真誠。所以科爾沁部多次嫁女給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僅皇太極就娶了三位科爾沁貴族女子。莊妃和海蘭珠是親姐妹,而皇太極的皇后孝端文皇后哲哲就是她們姐妹倆的親姑母。
但是,三個女人中,海蘭珠是皇太極的最愛,海蘭珠與皇太極成婚時已經26歲,並非豆蔻年華。此時皇太極已過不惑之年,比宸妃大16歲,二人形影不離,情投意合。東宮也賜名為“關雎宮”,因為《詩經》中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詩句。
不知道海蘭珠是不是真是如此貌美,因為那個時候莊妃早在十一年前,也就是莊妃13歲時就嫁給了皇太極,可是,皇太極卻更愛她的姐姐,不知道莊妃是不是心裡也會難過呢?
海蘭珠生有一子,是皇太極的第八子,此子子憑母貴,一齣生便有皇太子待遇。可是皇小八未曾滿周歲便逝世,海蘭珠從此鬱郁成疾。這如果在現代的電視劇里,皇小八一定時後宮爭鬥的犧牲品。
“宸妃彌留之際,皇太極正在松山戰場上指揮作戰,他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後,立即拋下最為重要的松錦戰場日夜兼程趕回盛京,因天寒地凍趕得急,跑死了五匹馬。當他進入關雎宮時,宸妃已駕返瑤池了,終年33歲,正是風華之年。皇太極悲慟欲絕,寢食俱廢,乃至昏死過去,經緊急搶救,才漸漸蘇醒過來。海蘭珠死後不到兩年,皇太極也命歸九泉了。皇太極對宸妃這種真情篤意,在歷朝皇帝中都是少見的。”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孝莊文皇后的故事,經過電視劇的傳播,很多人都熟知。她是順治帝的親生母親,也撫育幼帝康熙,是康熙最重要的人生導師,至親的人,雖然沒有得到皇太極的愛,但是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是超越了後宮,更為廣闊。
她與多爾袞的情感糾葛沒有史實為證,但如果作為一個沒被寵愛的女人,面對著同樣英雄氣概、驍勇善戰的多爾袞,心生愛慕又有何妨。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西所幾座宮殿也是乾隆年間建造,是皇帝和嬪妃東巡時住的地方。
迪光殿是皇帝處理軍政要務的地方。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保極宮是皇帝的寢宮和讀書,接見王公大臣的地方。 ↑沈陽故宮博物院 繼思齋是隨駕嬪妃居住之處。 ↑沈陽故宮博物院 在中路崇政殿的東側的東所建於乾隆十一年到十三年,是清帝東巡盛京時皇太后行宮,包絡頤和殿、介趾宮,敬典閣等。
介趾宮是皇太后隨皇帝東巡住的寢宮,皇帝每天率嬪妃到此問候皇太后起居。這裡的佈局非常雅緻,已經不再是入關前的佈局樣式。 ↑沈陽故宮博物院
“清宮后妃生活用品展”展出了很多後宮的用品,我再次看到了點翠簪子,上面的藍色可不是顏料,而是用翠鳥的頭頂羽毛,非常珍貴,不是一般妃嬪可用。別的各種花簪也很漂亮。馬蹄底鞋,珠花女帽,都很精美。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敬典閣是盛京皇宮內收藏玉牒之所,玉牒是愛新覺羅皇族的宗譜,清代每十年纂修一次,自乾隆起每次修成後運送一份至此收藏。而如今,存放在 沈陽 故宮敬典閣的玉牒已由 遼寧 省檔案館收藏,共1060冊。
在清代,愛新覺羅皇族所有成員按照與皇帝血緣關係的遠近分為兩個系統,一為宗室,即努爾哈赤之父的直系後裔,按定製沒人束黃色腰帶,俗稱“黃帶子”,一為“覺羅”,即肇祖、興祖、景祖其他指派的子孫後裔,按定製沒人束紅色腰帶,蘇生“紅帶子”,皇室宗室成員的譜書,稱為“黃檔”,清皇室覺羅成員的譜書。稱為“紅檔”,兩者都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 ↑沈陽故宮博物院
在敬典閣還於9月27日起展出了清代王翚的《康熙南巡圖》稿本,展期3個月,我才有幸一睹稿本真容。
全本共十二捲,繪製了康熙帝第二次南巡沿途風俗人情,地方風貌及政治文化等景象。現存世十一捲,散落於不同的國家, 美國 , 法國 , 加拿大 ,還有 北京 故宮博物院都有。
正本繪製前,先繪有稿本十二捲,呈康熙帝御覽欽定後,再繪製正本十二捲。
稿本為紙本淡設色,內容與正圖大致相仿,小有差異,尺寸比正圖略小些。目前可確定的《康熙南巡圖》稿本僅存三捲半,其中較完整的三捲,分別藏於 北京 故宮、 南京 博物院和 沈陽 故宮,而另外半捲殘本,則由私人藏家收藏。
沈陽 故宮本次展出的此捲畫捲所繪內容為康熙帝南巡途經 江寧 直至瓜洲回京路程圖。康熙帝的龐大船隊,掛白帆,順江而下,直至瓜洲城(今 揚州 南)。
畫捲由 南京 南部雨花台起畫,經報恩寺,近抵 江寧 城郊。沿途望村居、看水榭、經鬧市、過碼頭,越無數山石、湖汊,轉入長江。從中可以看到大量反映當時風土人情、地方風貌以及經濟文化繁榮的景象。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西路——戲臺、 嘉蔭 堂、文溯閣和仰熙齋等,是清皇帝“東巡”盛京時,讀書看戲和存放《四庫全書》的場所。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文溯閣是 沈陽 故宮裡唯一不同建築風格的建築,仿造的是 浙江 寧波 天一閣,這裡存放的是非常珍貴的《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的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共有3500多冊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當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於全國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貯於紫禁城文淵閣、 遼寧 沈陽 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 河北 承德 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後抄好的三部分貯 揚州 文匯閣、 鎮江 文宗閣和 杭州 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
七部《四庫全書》分藏七閣之中。進入19世紀後,隨著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四庫全書》也走上了一條悲壯的歷程。
七部四庫全書中,只剩下三部半,而文溯閣本《四庫全書》現藏於 甘肅 省博物館。
還好,餘下的三部半書。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聽旁邊的導游說,書架是老的,原來放四庫全書的書架。
除了中宮,其他四宮中,最值得說道的就是東宮關雎宮的海蘭珠和次西宮 永福 宮的莊妃。
↑沈陽故宮博物院 而且,海蘭珠其實就是莊妃,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孝莊文太后的親姐姐,她們都是來自 蒙古 草原科爾沁部落。科爾沁與後金國疆域比連,而且軍事力量比較薄弱,屢次受到強部察哈爾部的凌虐,所以也極力向後金靠攏,願意與它交好。滿蒙習俗講究贈婚互好,甚至結幾層親戚,認為這是最真誠。所以科爾沁部多次嫁女給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僅皇太極就娶了三位科爾沁貴族女子。莊妃和海蘭珠是親姐妹,而皇太極的皇后孝端文皇后哲哲就是她們姐妹倆的親姑母。
但是,三個女人中,海蘭珠是皇太極的最愛,海蘭珠與皇太極成婚時已經26歲,並非豆蔻年華。此時皇太極已過不惑之年,比宸妃大16歲,二人形影不離,情投意合。東宮也賜名為“關雎宮”,因為《詩經》中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詩句。
不知道海蘭珠是不是真是如此貌美,因為那個時候莊妃早在十一年前,也就是莊妃13歲時就嫁給了皇太極,可是,皇太極卻更愛她的姐姐,不知道莊妃是不是心裡也會難過呢?
海蘭珠生有一子,是皇太極的第八子,此子子憑母貴,一齣生便有皇太子待遇。可是皇小八未曾滿周歲便逝世,海蘭珠從此鬱郁成疾。這如果在現代的電視劇里,皇小八一定時後宮爭鬥的犧牲品。
“宸妃彌留之際,皇太極正在松山戰場上指揮作戰,他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後,立即拋下最為重要的松錦戰場日夜兼程趕回盛京,因天寒地凍趕得急,跑死了五匹馬。當他進入關雎宮時,宸妃已駕返瑤池了,終年33歲,正是風華之年。皇太極悲慟欲絕,寢食俱廢,乃至昏死過去,經緊急搶救,才漸漸蘇醒過來。海蘭珠死後不到兩年,皇太極也命歸九泉了。皇太極對宸妃這種真情篤意,在歷朝皇帝中都是少見的。”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孝莊文皇后的故事,經過電視劇的傳播,很多人都熟知。她是順治帝的親生母親,也撫育幼帝康熙,是康熙最重要的人生導師,至親的人,雖然沒有得到皇太極的愛,但是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是超越了後宮,更為廣闊。
她與多爾袞的情感糾葛沒有史實為證,但如果作為一個沒被寵愛的女人,面對著同樣英雄氣概、驍勇善戰的多爾袞,心生愛慕又有何妨。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西所幾座宮殿也是乾隆年間建造,是皇帝和嬪妃東巡時住的地方。
迪光殿是皇帝處理軍政要務的地方。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保極宮是皇帝的寢宮和讀書,接見王公大臣的地方。 ↑沈陽故宮博物院 繼思齋是隨駕嬪妃居住之處。 ↑沈陽故宮博物院 在中路崇政殿的東側的東所建於乾隆十一年到十三年,是清帝東巡盛京時皇太后行宮,包絡頤和殿、介趾宮,敬典閣等。
介趾宮是皇太后隨皇帝東巡住的寢宮,皇帝每天率嬪妃到此問候皇太后起居。這裡的佈局非常雅緻,已經不再是入關前的佈局樣式。 ↑沈陽故宮博物院
“清宮后妃生活用品展”展出了很多後宮的用品,我再次看到了點翠簪子,上面的藍色可不是顏料,而是用翠鳥的頭頂羽毛,非常珍貴,不是一般妃嬪可用。別的各種花簪也很漂亮。馬蹄底鞋,珠花女帽,都很精美。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敬典閣是盛京皇宮內收藏玉牒之所,玉牒是愛新覺羅皇族的宗譜,清代每十年纂修一次,自乾隆起每次修成後運送一份至此收藏。而如今,存放在 沈陽 故宮敬典閣的玉牒已由 遼寧 省檔案館收藏,共1060冊。
在清代,愛新覺羅皇族所有成員按照與皇帝血緣關係的遠近分為兩個系統,一為宗室,即努爾哈赤之父的直系後裔,按定製沒人束黃色腰帶,俗稱“黃帶子”,一為“覺羅”,即肇祖、興祖、景祖其他指派的子孫後裔,按定製沒人束紅色腰帶,蘇生“紅帶子”,皇室宗室成員的譜書,稱為“黃檔”,清皇室覺羅成員的譜書。稱為“紅檔”,兩者都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 ↑沈陽故宮博物院
在敬典閣還於9月27日起展出了清代王翚的《康熙南巡圖》稿本,展期3個月,我才有幸一睹稿本真容。
全本共十二捲,繪製了康熙帝第二次南巡沿途風俗人情,地方風貌及政治文化等景象。現存世十一捲,散落於不同的國家, 美國 , 法國 , 加拿大 ,還有 北京 故宮博物院都有。
正本繪製前,先繪有稿本十二捲,呈康熙帝御覽欽定後,再繪製正本十二捲。
稿本為紙本淡設色,內容與正圖大致相仿,小有差異,尺寸比正圖略小些。目前可確定的《康熙南巡圖》稿本僅存三捲半,其中較完整的三捲,分別藏於 北京 故宮、 南京 博物院和 沈陽 故宮,而另外半捲殘本,則由私人藏家收藏。
沈陽 故宮本次展出的此捲畫捲所繪內容為康熙帝南巡途經 江寧 直至瓜洲回京路程圖。康熙帝的龐大船隊,掛白帆,順江而下,直至瓜洲城(今 揚州 南)。
畫捲由 南京 南部雨花台起畫,經報恩寺,近抵 江寧 城郊。沿途望村居、看水榭、經鬧市、過碼頭,越無數山石、湖汊,轉入長江。從中可以看到大量反映當時風土人情、地方風貌以及經濟文化繁榮的景象。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西路——戲臺、 嘉蔭 堂、文溯閣和仰熙齋等,是清皇帝“東巡”盛京時,讀書看戲和存放《四庫全書》的場所。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文溯閣是 沈陽 故宮裡唯一不同建築風格的建築,仿造的是 浙江 寧波 天一閣,這裡存放的是非常珍貴的《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的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共有3500多冊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當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於全國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貯於紫禁城文淵閣、 遼寧 沈陽 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 河北 承德 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後抄好的三部分貯 揚州 文匯閣、 鎮江 文宗閣和 杭州 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
七部《四庫全書》分藏七閣之中。進入19世紀後,隨著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四庫全書》也走上了一條悲壯的歷程。
七部四庫全書中,只剩下三部半,而文溯閣本《四庫全書》現藏於 甘肅 省博物館。
還好,餘下的三部半書。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 聽旁邊的導游說,書架是老的,原來放四庫全書的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