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沈陽為中心,盤錦、本溪和丹東
↑關門山森林大峽谷 ↑關門山森林大峽谷 北京 也有香山紅葉聞名天下,但是 本溪 的紅葉,我覺得姿態更優雅,景緻更甚於香山,這大概得益於 本溪 的樹木多以槭樹為主,這種樹木枝條橫展,姿態優美,而樹葉也比較透亮而輕盈,“染得千秋林一色,還家只當是春天”,楓只是槭樹的一種,是一種槭樹的俗稱。 ↑關門山森林大峽谷 走在依山傍水的棧橋上,左右兩側是高聳蔽日的樹木,行走起來小路跌宕起伏,美景也變化多端,一縷縷陽光從樹縫隙間瀉下,葉子透亮而美好。 “霜葉紅於二月花”,雖然此時關門山還沒達到層林盡染的景緻,林中葉子不算特別紅,但綠色、紅色、黃色葉子錯落有致,有的綠中帶黃,又似琵琶半遮面;有的淺紅,仿佛方出閣的羞澀的少女;有的熱情如火,已經賣弄起了自己的別樣風騷,嫵媚含羞,反倒顯得更加自然,更有色彩層次感,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似一幅色彩斑駁的水粉風景畫展現於眼前,有時,色彩濃重之處,這抽象的印象派水粉畫忽然變成了上下翻動的後現代派油畫,隨著風兒慢慢搖曳。 ↑關門山森林大峽谷 ↑關門山森林大峽谷 ↑關門山森林大峽谷 乘坐觀光車時,司機就跟我們說過,景區里本有一處彭麗媛拍攝MV所蓋的亭子,後來小亭子拆了,又重蓋了一座。如今也是一處可以為人稱道的景觀了。 ↑關門山森林大峽谷 山間地空氣乾凈甜美,清清涼涼地空氣吸入肺中,甚是受用。
登山至晶簾瀑布,雖說是瀑布,卻如這山間一般,只有秀麗,沒有壯闊,倒也應了這樣的山景。 ↑關門山森林大峽谷 時間有些晚了,很遺憾,沒能一路走下去,只能走了一段路之後再次乘坐觀光車返回。
關門山的此情此景,甚合我心,如果還能多一些時間,讓我慢慢品味那就更完美了。下一次,我一定還要在翩翩紅葉時來 本溪 。下一次,只看紅葉美景。 沈陽的北陵在 沈陽 一日,上午北陵公園,下午 沈陽 故宮,大帥府,到了十一,人明顯多了很多,再也沒有了悠閑旅游的心境。
北陵公園正在舉辦菊花展,不過,我的目標還是去看皇太極的陵墓--清昭陵。當初去看 清東陵 ,朋友就說我愛好獨特,那麼十一跑來參觀皇太極的陵墓,能理解我的人就應該更少了。
不過,我愛看歷史,其實更勝於山水。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努爾哈赤是大清的奠基人,沒有他的艱辛開創,就沒有後來滿族人的天下。但是這位開創者在世的時候,也僅僅是在 東北 一帶擴張自己的勢力,還沒有看出能雄霸中原、定鼎 北京 的跡象來,是他的兒子皇太極與多爾袞的進一步努力,才得以讓大清從關外到關內,征服了漢族人的天下,讓清王朝在 中國 的大地上延續了二百多年的統治。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民間傳說奴兒哈爾因想讓他即位,所以給他取名皇太極,因“太極”與“台吉”諧音,而 蒙古 人將王位繼承人稱“王台吉”。而皇太極也是不負所望,在關外便立國號“大清”。 ↑北陵公園 但是皇太極死的時候,清軍尚未入關,皇太極就死在了盛京,也就是今天的 沈陽 ,在 沈陽 故宮的清寧宮駕崩。直到他死後,順治帝繼位後,才由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一統 江山 。
所以相比 清東陵 ,尚且不夠 富裕 的清王朝的開天闢地之祖的陵寢,略顯簡陋不足為奇。不過,這裡的佈局仍然是清初關外三座陵寢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屬於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葬有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 博爾 濟吉特氏、敏惠恭和元妃博尓濟吉特氏,除此之外還葬有麟趾宮貴妃、洐慶宮淑妃等一批后妃佳麗。
↑北陵公園 昭陵陵區仍是有神道,在神道正中有神功聖德碑亭一座。碑亭兩側有“朝房”,東朝房是存放儀仗及制奶茶之地,西朝房是備制膳食和果品之所。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碑亭之北是 方城 , 方城 正門曰“隆恩門”,城門上有樓,俗稱“五鳳樓”。 方城 正中是隆恩殿,兩側有配殿和配樓。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已經斑駁的隆恩殿帶有濃濃的歷史遺跡,這裡是供奉皇太極和皇后神位的地方,後代的皇帝來祭祖,這裡也是從事禮制活動最重要的場所。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隆恩殿後有二柱門和石祭台,再後是券門,券門頂端有大明樓,步入券門是月牙城,月牙城正面有琉璃影壁,兩側有“蹬道”可上下 方城 ,月牙城之後是寶城、寶頂,寶頂之內為地宮。寶城之後是人工堆起的陵山——“隆業山”。 ↑北陵公園 在一間展廳內,清朝所有皇帝的畫像都陳列在了一起,我突然發現,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皇帝還是很威猛,很男人的,可是越往後,皇帝就變得越來越清秀。挺有趣的發現,養尊處優的結果呢。
↑北陵公園 而在這座陵寢中,唯一沒有葬入的就是著名的孝莊皇后,孝莊也是皇太極的嬪妃之一,死後才追封的皇后。按照清朝陵寢制度規定,皇后死在皇帝之前,要等皇帝駕崩與之合葬,而死在皇帝之後,則要在皇帝陵帝旁另建皇后陵。莊妃死於太宗之後三十幾年,理應在昭陵建孝莊文皇后陵。莊妃之所以未葬人昭陵,據說有以下理由:其一,莊妃生前曾留有遺囑,其遺囑大意是說,太宗在盛京已經安葬很久了,不要再為我打開地宮與之合葬了,將自己葬在孝陵(順治陵)之旁就可以了,因為惦念你們父子(指順治和康熙),不願遠離。於是,康熙遵照祖母的囑托在孝陵旁另建莊妃陵,名為“昭西陵”。再一種說法是莊妃已下嫁九王多爾袞,與太宗已經結束了婚姻關係,不可再葬入太宗陵。不過,莊妃下嫁是否確有其事尚未成定論。第三種說法是,清初盛行火葬制度,例如太祖、太宗及其他后妃都已火化,莊妃晚年已廢除火化制度,但是如果葬到昭陵去也必須按舊制火葬。莊妃恐怕自己被火化,所以提出改葬在關內。
種種猜測,也只能留待史實考證。 沈陽的大帥府如果說歷史建築能夠見證傳奇光陰“行走”痕跡的,那麼大帥府絕對是 沈陽 近代史里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座大帥府,半部民國史”,帥府公館群在歲月中已經變成了 東北 近代史的見證。這裡是軍閥張作霖及其 長子 張學良主政 東北 時期的官邸和私宅,主要有大小青樓,西院紅樓群及趙四小姐樓等構成,各個建築風格各異,由 中國 傳統式,中西合璧式, 羅馬 式、 北歐 式, 日本 式。這裡青磚瓏瓦,靜默佇立,鮮花綠樹,安靜祥和。 ↑張氏帥府博物館 初入大帥府,中院是一座傳統中式的一種三進四合院建築,是早期張作霖主要的辦公和生活區域。除了 長子 張學良和於鳳至有單獨的房屋,其餘基本上是幾個夫人的住所。在建築佈局方面,這樣的大帥府更像一座王府。而且,大帥府就建在離 沈陽 故宮不遠處,這樣的心思應該不言而喻。那個時候的張作霖在東三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跟皇帝又有何異? ↑張氏帥府博物館 ↑張氏帥府博物館 ↑張氏帥府博物館 ↑張氏帥府博物館
登山至晶簾瀑布,雖說是瀑布,卻如這山間一般,只有秀麗,沒有壯闊,倒也應了這樣的山景。 ↑關門山森林大峽谷 時間有些晚了,很遺憾,沒能一路走下去,只能走了一段路之後再次乘坐觀光車返回。
關門山的此情此景,甚合我心,如果還能多一些時間,讓我慢慢品味那就更完美了。下一次,我一定還要在翩翩紅葉時來 本溪 。下一次,只看紅葉美景。 沈陽的北陵在 沈陽 一日,上午北陵公園,下午 沈陽 故宮,大帥府,到了十一,人明顯多了很多,再也沒有了悠閑旅游的心境。
北陵公園正在舉辦菊花展,不過,我的目標還是去看皇太極的陵墓--清昭陵。當初去看 清東陵 ,朋友就說我愛好獨特,那麼十一跑來參觀皇太極的陵墓,能理解我的人就應該更少了。
不過,我愛看歷史,其實更勝於山水。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努爾哈赤是大清的奠基人,沒有他的艱辛開創,就沒有後來滿族人的天下。但是這位開創者在世的時候,也僅僅是在 東北 一帶擴張自己的勢力,還沒有看出能雄霸中原、定鼎 北京 的跡象來,是他的兒子皇太極與多爾袞的進一步努力,才得以讓大清從關外到關內,征服了漢族人的天下,讓清王朝在 中國 的大地上延續了二百多年的統治。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民間傳說奴兒哈爾因想讓他即位,所以給他取名皇太極,因“太極”與“台吉”諧音,而 蒙古 人將王位繼承人稱“王台吉”。而皇太極也是不負所望,在關外便立國號“大清”。 ↑北陵公園 但是皇太極死的時候,清軍尚未入關,皇太極就死在了盛京,也就是今天的 沈陽 ,在 沈陽 故宮的清寧宮駕崩。直到他死後,順治帝繼位後,才由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一統 江山 。
所以相比 清東陵 ,尚且不夠 富裕 的清王朝的開天闢地之祖的陵寢,略顯簡陋不足為奇。不過,這裡的佈局仍然是清初關外三座陵寢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屬於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葬有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 博爾 濟吉特氏、敏惠恭和元妃博尓濟吉特氏,除此之外還葬有麟趾宮貴妃、洐慶宮淑妃等一批后妃佳麗。
↑北陵公園 昭陵陵區仍是有神道,在神道正中有神功聖德碑亭一座。碑亭兩側有“朝房”,東朝房是存放儀仗及制奶茶之地,西朝房是備制膳食和果品之所。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碑亭之北是 方城 , 方城 正門曰“隆恩門”,城門上有樓,俗稱“五鳳樓”。 方城 正中是隆恩殿,兩側有配殿和配樓。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已經斑駁的隆恩殿帶有濃濃的歷史遺跡,這裡是供奉皇太極和皇后神位的地方,後代的皇帝來祭祖,這裡也是從事禮制活動最重要的場所。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北陵公園 隆恩殿後有二柱門和石祭台,再後是券門,券門頂端有大明樓,步入券門是月牙城,月牙城正面有琉璃影壁,兩側有“蹬道”可上下 方城 ,月牙城之後是寶城、寶頂,寶頂之內為地宮。寶城之後是人工堆起的陵山——“隆業山”。 ↑北陵公園 在一間展廳內,清朝所有皇帝的畫像都陳列在了一起,我突然發現,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皇帝還是很威猛,很男人的,可是越往後,皇帝就變得越來越清秀。挺有趣的發現,養尊處優的結果呢。
↑北陵公園 而在這座陵寢中,唯一沒有葬入的就是著名的孝莊皇后,孝莊也是皇太極的嬪妃之一,死後才追封的皇后。按照清朝陵寢制度規定,皇后死在皇帝之前,要等皇帝駕崩與之合葬,而死在皇帝之後,則要在皇帝陵帝旁另建皇后陵。莊妃死於太宗之後三十幾年,理應在昭陵建孝莊文皇后陵。莊妃之所以未葬人昭陵,據說有以下理由:其一,莊妃生前曾留有遺囑,其遺囑大意是說,太宗在盛京已經安葬很久了,不要再為我打開地宮與之合葬了,將自己葬在孝陵(順治陵)之旁就可以了,因為惦念你們父子(指順治和康熙),不願遠離。於是,康熙遵照祖母的囑托在孝陵旁另建莊妃陵,名為“昭西陵”。再一種說法是莊妃已下嫁九王多爾袞,與太宗已經結束了婚姻關係,不可再葬入太宗陵。不過,莊妃下嫁是否確有其事尚未成定論。第三種說法是,清初盛行火葬制度,例如太祖、太宗及其他后妃都已火化,莊妃晚年已廢除火化制度,但是如果葬到昭陵去也必須按舊制火葬。莊妃恐怕自己被火化,所以提出改葬在關內。
種種猜測,也只能留待史實考證。 沈陽的大帥府如果說歷史建築能夠見證傳奇光陰“行走”痕跡的,那麼大帥府絕對是 沈陽 近代史里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座大帥府,半部民國史”,帥府公館群在歲月中已經變成了 東北 近代史的見證。這裡是軍閥張作霖及其 長子 張學良主政 東北 時期的官邸和私宅,主要有大小青樓,西院紅樓群及趙四小姐樓等構成,各個建築風格各異,由 中國 傳統式,中西合璧式, 羅馬 式、 北歐 式, 日本 式。這裡青磚瓏瓦,靜默佇立,鮮花綠樹,安靜祥和。 ↑張氏帥府博物館 初入大帥府,中院是一座傳統中式的一種三進四合院建築,是早期張作霖主要的辦公和生活區域。除了 長子 張學良和於鳳至有單獨的房屋,其餘基本上是幾個夫人的住所。在建築佈局方面,這樣的大帥府更像一座王府。而且,大帥府就建在離 沈陽 故宮不遠處,這樣的心思應該不言而喻。那個時候的張作霖在東三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跟皇帝又有何異? ↑張氏帥府博物館 ↑張氏帥府博物館 ↑張氏帥府博物館 ↑張氏帥府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