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贊歌·馬德里不思議
午後的 普拉 多林蔭大道,據說博物館亦是以此為名。陽光慵懶的灑下來,即使在冬天,心頭仍有暖意。 沿途有不少街心雕像,比較有名的是大地女神雕像。 這裡是 馬德里 的核心,海軍博物館、索菲亞博物館、皇家植物園都在附近。 很漂亮的威斯汀王宮酒店,復古風格,看上去超級大,就在 普拉 多博物館的正對面。旁邊還有一個皇家別墅酒店,都是這個區域不錯的住宿選擇。 走了N久,總算到了。 普拉 多博物館自1819年開始向公眾開放,迄今已經200年了。 ↑普拉多博物館 兩百歲生日快樂~ 博物館入口,人不是很多,還有一些老師帶著小朋友們來上課。能對著數百年前的畫家的原作講解藝術和歷史,這該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呀。 普拉 多博物館的門口矗立著的戈雅雕像,他是 西班牙 的國寶級畫家,毫無疑問的 普拉 多鎮館之魂。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盧西恩特斯(Francisco José de Goyay Lucientes,1746—1828),出生於 西班牙 薩拉戈薩 ,著名的浪漫主義畫派先驅, 普拉 多博物館藏有戈雅600多幅畫和手稿。
通常美術史認為:“戈雅是一個在理想方面和技法方面全部打破了十八世紀傳統的畫家和新傳統的創造者……正如古代 希腊 羅馬 的詩歌是從荷馬開始的一樣,近代繪畫是從戈雅開始的。”
普拉 多博物館裡面有兩位代表性的 西班牙 畫家,一位是委拉斯開茲,另一位就是戈雅了,他們號稱 西班牙 雙傑。那麼瞭解 普拉 多博物館,不妨先從戈雅開始。
戈雅生活在一個動蕩和變革的時代,父親是農民,母親是沒落貴族,家境貧寒,兩次嘗試考取美術學院均未 成功 ,沒受過正規的教育。1773經弗朗西斯哥·巴耶烏的推薦,為 馬德里 宮廷承擔繪製壁毯畫稿,其草圖受當時宮廷指導的古典主義風格影響。後來他自己研究委拉斯開茲的作品,將宮廷收藏的委拉斯開茲的作品翻刻成蝕版畫,形成自己的風格。他曾經自稱自己有三位老師:委拉斯開茲、倫勃朗和自然。』——維基百科
戈雅畫風奇異多變,也許就是因為他的畫風太過多變,現實主義、巴 洛克 主義、表現主義、浪漫主義都無法概括他風格多樣的藝術人生。雖然他從沒有建立自己的門派,但對後世的現實主義畫派、浪漫主義畫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響,是一位承前啟後的過渡性和開創性人物(畢加索在他的作品中,就數次表達了對戈雅的敬意)。 戈雅,自畫像,1815年(倫勃朗風格),現藏於 馬德里 普拉 多博物館
根據戈雅的生活軌跡和創作歷程,可以不全面的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71-1779,現實主義風俗畫階段。
這個階段里,戈雅名不見經傳,也沒有留下太多作品。1775年,戈雅經同鄉推薦,移居 馬德里 ,開始以掛毯畫和素描獲得了一些關註。掛毯畫是專門用來製作掛毯的底稿,對繪畫的技法要求不高,主題一般多喜聞樂見,講求一定的對比度和飽和度。此時的戈雅迫於生計,兢兢業業地完成了大量的掛毯畫。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陽傘》。畫的色調非常柔和溫暖,貴族少女旁邊或許是她追求者,少年臉型圓潤可愛,透露出強烈的質朴與自然情懷。畫作之所以會有這種色調大概與它的功能有關,這幅畫是戈雅設計的一組宮廷弔毯的圖樣之一,與戈雅後期暗黑系的風格有很大的不同。只要客戶需要,其實戈雅也是可以駕馭鮮亮色彩的。 戈雅,陽傘,1777年,現藏於 馬德里 普拉 多博物館
這個時期戈雅的風俗畫作品,畫 中陽 光是溫暖的,畫面是亮麗的,沒有任何陰影和低沉的色調,仿佛生活中沒有任何痛苦。整個畫面喜悅而明亮,也象徵著國家的盛世太平。 戈雅,陶器市場,1777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第二階段:1780-1807,宮廷畫師階段。
1789年,戈雅步入中年,在上流社會摸爬滾打幾年之後,終於被聘為宮廷畫師,次年即高升為首席畫師。他開始為王公貴族們創作肖像、記錄奢華。1785年,戈雅在官方已經有了一定的地位,擔任聖費南多皇家美術學院副院長。1786年,獲宮廷畫家的稱號。1792年,戈雅身染重病,喪失了聽力。1803年,查理四世國王接受了戈雅的獻禮《狂想曲》,並給他的獨生子頒發了養老金,使戈雅可以保護自己免受宗教裁判所的迫害( 比如 馬 約爾 廣場上的火刑)。 戈雅,Osuna公爵夫婦和他們的孩子,1787年,現藏於 馬德里 普拉 多博物館 戈雅,女王瑪麗亞路易莎,1789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戈雅在1786年被任命為宮廷畫家,併在1789年查理四世宮廷畫像。 戈雅,查理四世,1790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戈雅,稻草人,1792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戈雅所著最著名的一副皇室畫像。 戈雅,查理四世的一家,1800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不過,戈雅作為宮廷畫家卻是叛逆的,他在王室肖像畫中暗含了自己的情緒,表達了些許的不滿與反諷。但卻這是這兩幅畫作,讓戈雅達到藝術創作的第一個高峰,那便是——《裸體的瑪哈》和《穿衣的瑪哈》。
當時 西班牙 是一個宗教法規嚴厲的國家,嚴禁描繪裸體(那個時候沒有攝影,肖像畫與如今的相片可是差不多的)。戈雅在這種背景下畫出了《裸體的瑪哈》,可謂是驚世駭俗。傳說由於被人告密,第二天要來檢查,畫家拒絕為這幅畫繪上衣物,便連夜做出一副《著衣的瑪哈》應付,成為傳奇。
《裸體的瑪哈》之所以被認為是極不道德而遭受宗教判罰,是因為在此之前尚未出現過真正的女性裸體畫。雖然在十七世紀畫家委拉斯開茲的作品中,也有躺在床上的裸婦,但那是美神維納斯,是神而非人。而戈雅所畫的裸體,無論是躺在長椅子的姿勢,還是脈脈含情的眼神,誰看到都會覺得她是有生命。如此栩栩如生地描繪女性裸體的畫作,在西方美術史上,是第一次出現。毫不誇張的說,戈雅對禁欲主義的挑戰,開啟了現實主義畫派的新時代。 戈雅,《裸體的瑪哈》,18世紀,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這兩幅畫作為比對,在博物館是放在一起展覽的。據傳畫作的模特是戈雅的秘密情人——十三代阿爾巴公爵夫人 瑪利亞 ·德·彼拉爾·卡列達娜。阿爾巴家族是 西班牙 的最大世家,他們被這一傳說煩惱了將近150年之久。於他們而言,先人中有《瑪哈》這樣的模特兒,是有損名門貴族聲望的。甚至於1945年,阿爾巴家族還委托醫學博士,挖開在阿爾巴公爵夫人陵墓,取出當年製成的木乃伊,試圖測量身長及肩寬等數據,與繪畫中的瑪哈的比例加以比較。然而,並沒有獲得任何可以否定模特之說的證據。足可見這兩幅畫作對後世的影響之大。 戈雅,《穿衣的瑪哈》,18世紀,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第三階段:1808—1824,揭露現實主義(反戰反壓迫)和暗黑繪畫階段。
戈雅晚年時期畫風的轉變,與他的生理變化不無關係——喪失了聽力的他陷入了與世隔絕之中,這時他的感覺變得更加敏銳、思想變得更加深邃,因而他的藝術也更加深刻。直面社會現實、表現暗黑瘋癲主題的繪畫,正是這一時期他的代表性畫作。此外,1808年, 西班牙 被拿破侖軍隊占領,也促使畫家創作了一批富於激情和逼真表現力的悲劇性作品。
1808年,拿破侖軍隊入侵 西班牙 ,1808年5月2日, 西班牙 人民舉行起義,受到法軍的鎮壓。馬克思這樣寫道,雖然 西班牙 國家是死亡了, 西班牙 社會還是富有生氣的,而且它的每一部分都充滿著抵抗的力量。1814年, 法國 戰敗後,戈雅應費 迪南 七世要求,連續的兩幅代表作紀念這一個時刻。 戈雅,五月二日的 馬德里 ,1814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更有名的是這一副——《五月三日的 馬德里 》。據說戈雅對《五月二日》並不完全滿意,又做出了這一副畫。5月2日的起義很快被鎮壓了,畫家描繪的是5月3日這一夜。通過畫面的傾斜度,隱藏了一張張 法國 輕騎兵的面孔,他們僅僅呈現側面,逆光而尋,能看到的僅僅是裝備,周遭的一切回應配合著黑色天空,給觀眾無盡的壓迫感。
而光線屬於犧牲者群體,照耀著“人民之子”——一個即將承受子彈的起義者。儘管從邏輯上說,光線應從燈籠發出,但是對觀者而言,光線似乎是從受刑人白色的襯衣上發散出的。戈雅讓人們事先預感到死亡無法觸及、也無法摧毀這種意志,這是一種戈雅式的永生。 戈雅,五月三日的 馬德里 ,1814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與這幅作品同樣有名的是 西班牙 大師畢加索的代表作——《格列尼卡》。該畫是畢加索為了譴責1937年 德國 空軍轟炸 西班牙 北部重鎮格爾尼卡,炸傷無辜平民而作。可以看到畫面最右側所用的平民形象,正是戈雅《五月三日的 馬德里 》里的“人民之子”。 畢加索,格列尼卡,1937年,現藏於 馬德里 索菲亞王后美術館
戈雅暗黑系的代表作——《巨人》。
1807年底,拿破侖的車隊通過 西班牙 ,他們受到一般老百姓的歡迎,因為老百姓根本沒有想到拿破侖竟會把 西班牙 的波旁王朝家族趕下臺(波旁王朝是有法 蘭西 血脈的),並建立起自己的勢力(讓自己的哥哥當了國王)。
當 西班牙 人民發現自己受騙時,立即起來反抗 法國 軍隊,使 西班牙 進入了歷史上最痛苦和最混亂的一個黑暗時期。 法國 士兵用暴行來對付 西班牙 的反抗者,於是這場戰爭成為一場殘暴的屠殺,而拿破侖的巨大陰影就在那一片災難深重的土地上空迴旋著。戈雅創作了這幅畫以表達這場悲劇。
畫面中央挺立著一位咄咄逼人赤裸的巨人,他也許意味著戰爭或戰神,也許是在表現人們被巨大陰影籠罩著的不安所引起的未知危險的恐怖。無論如何,這幅畫象徵著 西班牙 被拿破侖軍隊占領初期驚慌、混亂和衝突的可怕狀態。在地上有一些人在奔跑,而雲層則在巨人同圍的天空中翻騰,這種動的感覺更加深了畫作的悲劇性。 戈雅,巨人,1808-1812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戈雅晚年,移居到了 馬德里 郊區的一棟農舍,也逐漸退出公眾視野。在孤獨、衰老、病痛和對精神失常的恐懼之下,75歲的戈雅完成了他的14幅黑色畫作。這些畫或猙獰可怖或陰郁怪誕,無一例外都直接畫在房子的泥牆上,粗野狂放不加修飾。戈雅似乎並不打算將這些作品公之於眾。在他去世50年以後,這些畫作才被髮現,然後再被拓回到油畫布上。
《農神吞噬其子》,該作是戈雅晚年所繪製的《黑色繪畫》系列中最為著名的一幅。
傳說在世界起源之時,大地女神蓋亞與天空之神烏拉諾斯生下巨神薩 圖爾 努斯。薩 圖爾 努斯長大後用大鐮刀閹割了父親並將其殺死,成為凌駕於諸神之上的王者。然而薩 圖爾 努斯一直面對父親的臨終遺言——“你也會被自己的孩子所殺”——耿耿於懷,為了打破預言,他不得不將自己與妹妹兼妻子瑞亞生下的五個孩子接二連三地吞進肚內。然而即便做足了準備,薩 圖爾 努斯最後還是死在了第六個孩子朱庇特也就是 希腊 神話中的宙斯手上,連帶著被奪去了權力和地位。
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幅作品陰森黑暗的誇張表現,出自於一個聾了30年的畫家。戈雅的偉大不僅僅在於精妙的技巧,更在於挑戰世俗、謳歌英雄的精神與意志。
看到這幅畫,你是否會想起魯迅先生筆下的,那個“吃人的舊社會”? 戈雅,農神吞噬其子,1823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就技藝而言,戈雅一樣是無與倫比的風俗畫家。他不僅僅為權勢服務,更將筆觸伸向了普通的平民大眾,這是 普拉 多博物館三樓戈雅專門展廳裡面的《四季》,春夏秋冬各一副,算的上是戈雅風俗畫作的巔峰了。 如果說除了戈雅,還有哪位畫家最能代表 西班牙 ,那一定是委拉斯開茲。委拉斯開茲是十七世紀巴 洛克 時期的 西班牙 畫家。年輕時,他想去 馬德里 試試自己的才華和運氣,寫了一封信給愛好藝術的國王菲利普四世,“賞識一下真正的藝術家吧!”。國王就這樣被他的自信吸引,招他來為自己畫肖像,還讓他留駐王宮。
《宮娥》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它尺寸頗大,占據了展室整整一面牆。參觀 普拉 多博物館的觀眾們走進展廳多一擁而上,圍著《宮娥》細細看。可是,觀看《宮娥》時切勿走得太近,這樣才能從畫中感受到立體感。
《宮娥》有何妙趣呢?主要在於其奇特的視角效果。從畫作上看,一個小女孩被宮女們侍候,是常見的宮廷生活寫實景象。位於女孩身後,是畫家本人,他正在畫畫,而畫架背對著觀眾,因為視角的關係,觀眾無法知道畫家究竟在畫什麼。而玄妙就在於此,畫家在牆上留了一面鏡子,通過反射,觀眾能夠清晰瞧見,畫家原來在為國王夫婦繪製肖像。觀眾的視角恰好就是國王夫婦的視角。這種由鏡子構成的關係,實際上也是後世作家藝術家們所著迷的。晚年的畢加索,就對著這幅《宮娥》的鏡像關係,拓展出了幾十幅油畫,現藏於巴薩羅那的畢加索博物館。 委拉斯開茲,宮娥,現藏於 馬德里 普拉 多博物館
《紡織女》是委拉斯開茲繼《宮娥》之後的又一傑作。此畫原名《 巴拉 斯與阿萊辛》,題材來自技藝女神 巴拉 斯與擅長紡織的少女阿萊辛比賽織布, 巴拉 斯因賽不過阿萊辛,因而惱羞成怒把阿萊辛變成了蜘蛛。但這幅描繪神話題材的作品,一掃十七世紀神畫題材畫的舊習,而以世俗生活來表現神界,是一幅風格清新、富有創造性的作品。這幅畫里,神話故事被放在牆上的掛毯上,戴頭盔的是技藝女神 巴拉 斯,站在她對面的少女便是阿萊辛。而畫面中真實的場景則是描繪了紡織車間。畫家明顯更重視現實世界,尤其是近景右側那個穿白衣的紡織女的形象十分優美。 委拉斯開茲,紡紗女,現藏於 馬德里 普拉 多博物館
委拉斯開茲的作品極少表現神話故事,這與他同時期的魯本斯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他在 西班牙 宮廷得而時候,為了滿足權貴要求,創作了下麵這幅《酒神 巴庫 斯》。但他在表現這個古 希腊 神話的時候,實際上卻是在描畫當時 西班牙 的農村風情。因此後人又把這幅畫稱作《醉漢們》(還記得麽,就是小蘑菇牆上的那一幅)。 委拉斯開茲,醉漢們,現藏於 馬德里 普拉 多博物館
欣賞完戈雅和委拉斯開茲,應該已經夠累的了。可以在博物館一樓大廳小憩,吃一點東西補充能量。 在 西班牙 第一次吃海鮮飯,味道非常不錯。 吃飽喝足後,可以繼續參觀啦。順便說一句,博物館官方有中文的導覽冊,標註了著名畫作的位置,如果想更詳細的瞭解,還可以租一個導覽器,專門有中文語音,助你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另外,博物館內部是禁止使用照相機的,管理的十分嚴格。
那就繼續參觀吧。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盧西恩特斯(Francisco José de Goyay Lucientes,1746—1828),出生於 西班牙 薩拉戈薩 ,著名的浪漫主義畫派先驅, 普拉 多博物館藏有戈雅600多幅畫和手稿。
通常美術史認為:“戈雅是一個在理想方面和技法方面全部打破了十八世紀傳統的畫家和新傳統的創造者……正如古代 希腊 羅馬 的詩歌是從荷馬開始的一樣,近代繪畫是從戈雅開始的。”
普拉 多博物館裡面有兩位代表性的 西班牙 畫家,一位是委拉斯開茲,另一位就是戈雅了,他們號稱 西班牙 雙傑。那麼瞭解 普拉 多博物館,不妨先從戈雅開始。
戈雅生活在一個動蕩和變革的時代,父親是農民,母親是沒落貴族,家境貧寒,兩次嘗試考取美術學院均未 成功 ,沒受過正規的教育。1773經弗朗西斯哥·巴耶烏的推薦,為 馬德里 宮廷承擔繪製壁毯畫稿,其草圖受當時宮廷指導的古典主義風格影響。後來他自己研究委拉斯開茲的作品,將宮廷收藏的委拉斯開茲的作品翻刻成蝕版畫,形成自己的風格。他曾經自稱自己有三位老師:委拉斯開茲、倫勃朗和自然。』——維基百科
戈雅畫風奇異多變,也許就是因為他的畫風太過多變,現實主義、巴 洛克 主義、表現主義、浪漫主義都無法概括他風格多樣的藝術人生。雖然他從沒有建立自己的門派,但對後世的現實主義畫派、浪漫主義畫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響,是一位承前啟後的過渡性和開創性人物(畢加索在他的作品中,就數次表達了對戈雅的敬意)。 戈雅,自畫像,1815年(倫勃朗風格),現藏於 馬德里 普拉 多博物館
根據戈雅的生活軌跡和創作歷程,可以不全面的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71-1779,現實主義風俗畫階段。
這個階段里,戈雅名不見經傳,也沒有留下太多作品。1775年,戈雅經同鄉推薦,移居 馬德里 ,開始以掛毯畫和素描獲得了一些關註。掛毯畫是專門用來製作掛毯的底稿,對繪畫的技法要求不高,主題一般多喜聞樂見,講求一定的對比度和飽和度。此時的戈雅迫於生計,兢兢業業地完成了大量的掛毯畫。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陽傘》。畫的色調非常柔和溫暖,貴族少女旁邊或許是她追求者,少年臉型圓潤可愛,透露出強烈的質朴與自然情懷。畫作之所以會有這種色調大概與它的功能有關,這幅畫是戈雅設計的一組宮廷弔毯的圖樣之一,與戈雅後期暗黑系的風格有很大的不同。只要客戶需要,其實戈雅也是可以駕馭鮮亮色彩的。 戈雅,陽傘,1777年,現藏於 馬德里 普拉 多博物館
這個時期戈雅的風俗畫作品,畫 中陽 光是溫暖的,畫面是亮麗的,沒有任何陰影和低沉的色調,仿佛生活中沒有任何痛苦。整個畫面喜悅而明亮,也象徵著國家的盛世太平。 戈雅,陶器市場,1777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第二階段:1780-1807,宮廷畫師階段。
1789年,戈雅步入中年,在上流社會摸爬滾打幾年之後,終於被聘為宮廷畫師,次年即高升為首席畫師。他開始為王公貴族們創作肖像、記錄奢華。1785年,戈雅在官方已經有了一定的地位,擔任聖費南多皇家美術學院副院長。1786年,獲宮廷畫家的稱號。1792年,戈雅身染重病,喪失了聽力。1803年,查理四世國王接受了戈雅的獻禮《狂想曲》,並給他的獨生子頒發了養老金,使戈雅可以保護自己免受宗教裁判所的迫害( 比如 馬 約爾 廣場上的火刑)。 戈雅,Osuna公爵夫婦和他們的孩子,1787年,現藏於 馬德里 普拉 多博物館 戈雅,女王瑪麗亞路易莎,1789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戈雅在1786年被任命為宮廷畫家,併在1789年查理四世宮廷畫像。 戈雅,查理四世,1790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戈雅,稻草人,1792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戈雅所著最著名的一副皇室畫像。 戈雅,查理四世的一家,1800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不過,戈雅作為宮廷畫家卻是叛逆的,他在王室肖像畫中暗含了自己的情緒,表達了些許的不滿與反諷。但卻這是這兩幅畫作,讓戈雅達到藝術創作的第一個高峰,那便是——《裸體的瑪哈》和《穿衣的瑪哈》。
當時 西班牙 是一個宗教法規嚴厲的國家,嚴禁描繪裸體(那個時候沒有攝影,肖像畫與如今的相片可是差不多的)。戈雅在這種背景下畫出了《裸體的瑪哈》,可謂是驚世駭俗。傳說由於被人告密,第二天要來檢查,畫家拒絕為這幅畫繪上衣物,便連夜做出一副《著衣的瑪哈》應付,成為傳奇。
《裸體的瑪哈》之所以被認為是極不道德而遭受宗教判罰,是因為在此之前尚未出現過真正的女性裸體畫。雖然在十七世紀畫家委拉斯開茲的作品中,也有躺在床上的裸婦,但那是美神維納斯,是神而非人。而戈雅所畫的裸體,無論是躺在長椅子的姿勢,還是脈脈含情的眼神,誰看到都會覺得她是有生命。如此栩栩如生地描繪女性裸體的畫作,在西方美術史上,是第一次出現。毫不誇張的說,戈雅對禁欲主義的挑戰,開啟了現實主義畫派的新時代。 戈雅,《裸體的瑪哈》,18世紀,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這兩幅畫作為比對,在博物館是放在一起展覽的。據傳畫作的模特是戈雅的秘密情人——十三代阿爾巴公爵夫人 瑪利亞 ·德·彼拉爾·卡列達娜。阿爾巴家族是 西班牙 的最大世家,他們被這一傳說煩惱了將近150年之久。於他們而言,先人中有《瑪哈》這樣的模特兒,是有損名門貴族聲望的。甚至於1945年,阿爾巴家族還委托醫學博士,挖開在阿爾巴公爵夫人陵墓,取出當年製成的木乃伊,試圖測量身長及肩寬等數據,與繪畫中的瑪哈的比例加以比較。然而,並沒有獲得任何可以否定模特之說的證據。足可見這兩幅畫作對後世的影響之大。 戈雅,《穿衣的瑪哈》,18世紀,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第三階段:1808—1824,揭露現實主義(反戰反壓迫)和暗黑繪畫階段。
戈雅晚年時期畫風的轉變,與他的生理變化不無關係——喪失了聽力的他陷入了與世隔絕之中,這時他的感覺變得更加敏銳、思想變得更加深邃,因而他的藝術也更加深刻。直面社會現實、表現暗黑瘋癲主題的繪畫,正是這一時期他的代表性畫作。此外,1808年, 西班牙 被拿破侖軍隊占領,也促使畫家創作了一批富於激情和逼真表現力的悲劇性作品。
1808年,拿破侖軍隊入侵 西班牙 ,1808年5月2日, 西班牙 人民舉行起義,受到法軍的鎮壓。馬克思這樣寫道,雖然 西班牙 國家是死亡了, 西班牙 社會還是富有生氣的,而且它的每一部分都充滿著抵抗的力量。1814年, 法國 戰敗後,戈雅應費 迪南 七世要求,連續的兩幅代表作紀念這一個時刻。 戈雅,五月二日的 馬德里 ,1814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更有名的是這一副——《五月三日的 馬德里 》。據說戈雅對《五月二日》並不完全滿意,又做出了這一副畫。5月2日的起義很快被鎮壓了,畫家描繪的是5月3日這一夜。通過畫面的傾斜度,隱藏了一張張 法國 輕騎兵的面孔,他們僅僅呈現側面,逆光而尋,能看到的僅僅是裝備,周遭的一切回應配合著黑色天空,給觀眾無盡的壓迫感。
而光線屬於犧牲者群體,照耀著“人民之子”——一個即將承受子彈的起義者。儘管從邏輯上說,光線應從燈籠發出,但是對觀者而言,光線似乎是從受刑人白色的襯衣上發散出的。戈雅讓人們事先預感到死亡無法觸及、也無法摧毀這種意志,這是一種戈雅式的永生。 戈雅,五月三日的 馬德里 ,1814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與這幅作品同樣有名的是 西班牙 大師畢加索的代表作——《格列尼卡》。該畫是畢加索為了譴責1937年 德國 空軍轟炸 西班牙 北部重鎮格爾尼卡,炸傷無辜平民而作。可以看到畫面最右側所用的平民形象,正是戈雅《五月三日的 馬德里 》里的“人民之子”。 畢加索,格列尼卡,1937年,現藏於 馬德里 索菲亞王后美術館
戈雅暗黑系的代表作——《巨人》。
1807年底,拿破侖的車隊通過 西班牙 ,他們受到一般老百姓的歡迎,因為老百姓根本沒有想到拿破侖竟會把 西班牙 的波旁王朝家族趕下臺(波旁王朝是有法 蘭西 血脈的),並建立起自己的勢力(讓自己的哥哥當了國王)。
當 西班牙 人民發現自己受騙時,立即起來反抗 法國 軍隊,使 西班牙 進入了歷史上最痛苦和最混亂的一個黑暗時期。 法國 士兵用暴行來對付 西班牙 的反抗者,於是這場戰爭成為一場殘暴的屠殺,而拿破侖的巨大陰影就在那一片災難深重的土地上空迴旋著。戈雅創作了這幅畫以表達這場悲劇。
畫面中央挺立著一位咄咄逼人赤裸的巨人,他也許意味著戰爭或戰神,也許是在表現人們被巨大陰影籠罩著的不安所引起的未知危險的恐怖。無論如何,這幅畫象徵著 西班牙 被拿破侖軍隊占領初期驚慌、混亂和衝突的可怕狀態。在地上有一些人在奔跑,而雲層則在巨人同圍的天空中翻騰,這種動的感覺更加深了畫作的悲劇性。 戈雅,巨人,1808-1812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戈雅晚年,移居到了 馬德里 郊區的一棟農舍,也逐漸退出公眾視野。在孤獨、衰老、病痛和對精神失常的恐懼之下,75歲的戈雅完成了他的14幅黑色畫作。這些畫或猙獰可怖或陰郁怪誕,無一例外都直接畫在房子的泥牆上,粗野狂放不加修飾。戈雅似乎並不打算將這些作品公之於眾。在他去世50年以後,這些畫作才被髮現,然後再被拓回到油畫布上。
《農神吞噬其子》,該作是戈雅晚年所繪製的《黑色繪畫》系列中最為著名的一幅。
傳說在世界起源之時,大地女神蓋亞與天空之神烏拉諾斯生下巨神薩 圖爾 努斯。薩 圖爾 努斯長大後用大鐮刀閹割了父親並將其殺死,成為凌駕於諸神之上的王者。然而薩 圖爾 努斯一直面對父親的臨終遺言——“你也會被自己的孩子所殺”——耿耿於懷,為了打破預言,他不得不將自己與妹妹兼妻子瑞亞生下的五個孩子接二連三地吞進肚內。然而即便做足了準備,薩 圖爾 努斯最後還是死在了第六個孩子朱庇特也就是 希腊 神話中的宙斯手上,連帶著被奪去了權力和地位。
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幅作品陰森黑暗的誇張表現,出自於一個聾了30年的畫家。戈雅的偉大不僅僅在於精妙的技巧,更在於挑戰世俗、謳歌英雄的精神與意志。
看到這幅畫,你是否會想起魯迅先生筆下的,那個“吃人的舊社會”? 戈雅,農神吞噬其子,1823年,現藏於 普拉 多博物館
就技藝而言,戈雅一樣是無與倫比的風俗畫家。他不僅僅為權勢服務,更將筆觸伸向了普通的平民大眾,這是 普拉 多博物館三樓戈雅專門展廳裡面的《四季》,春夏秋冬各一副,算的上是戈雅風俗畫作的巔峰了。 如果說除了戈雅,還有哪位畫家最能代表 西班牙 ,那一定是委拉斯開茲。委拉斯開茲是十七世紀巴 洛克 時期的 西班牙 畫家。年輕時,他想去 馬德里 試試自己的才華和運氣,寫了一封信給愛好藝術的國王菲利普四世,“賞識一下真正的藝術家吧!”。國王就這樣被他的自信吸引,招他來為自己畫肖像,還讓他留駐王宮。
《宮娥》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它尺寸頗大,占據了展室整整一面牆。參觀 普拉 多博物館的觀眾們走進展廳多一擁而上,圍著《宮娥》細細看。可是,觀看《宮娥》時切勿走得太近,這樣才能從畫中感受到立體感。
《宮娥》有何妙趣呢?主要在於其奇特的視角效果。從畫作上看,一個小女孩被宮女們侍候,是常見的宮廷生活寫實景象。位於女孩身後,是畫家本人,他正在畫畫,而畫架背對著觀眾,因為視角的關係,觀眾無法知道畫家究竟在畫什麼。而玄妙就在於此,畫家在牆上留了一面鏡子,通過反射,觀眾能夠清晰瞧見,畫家原來在為國王夫婦繪製肖像。觀眾的視角恰好就是國王夫婦的視角。這種由鏡子構成的關係,實際上也是後世作家藝術家們所著迷的。晚年的畢加索,就對著這幅《宮娥》的鏡像關係,拓展出了幾十幅油畫,現藏於巴薩羅那的畢加索博物館。 委拉斯開茲,宮娥,現藏於 馬德里 普拉 多博物館
《紡織女》是委拉斯開茲繼《宮娥》之後的又一傑作。此畫原名《 巴拉 斯與阿萊辛》,題材來自技藝女神 巴拉 斯與擅長紡織的少女阿萊辛比賽織布, 巴拉 斯因賽不過阿萊辛,因而惱羞成怒把阿萊辛變成了蜘蛛。但這幅描繪神話題材的作品,一掃十七世紀神畫題材畫的舊習,而以世俗生活來表現神界,是一幅風格清新、富有創造性的作品。這幅畫里,神話故事被放在牆上的掛毯上,戴頭盔的是技藝女神 巴拉 斯,站在她對面的少女便是阿萊辛。而畫面中真實的場景則是描繪了紡織車間。畫家明顯更重視現實世界,尤其是近景右側那個穿白衣的紡織女的形象十分優美。 委拉斯開茲,紡紗女,現藏於 馬德里 普拉 多博物館
委拉斯開茲的作品極少表現神話故事,這與他同時期的魯本斯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他在 西班牙 宮廷得而時候,為了滿足權貴要求,創作了下麵這幅《酒神 巴庫 斯》。但他在表現這個古 希腊 神話的時候,實際上卻是在描畫當時 西班牙 的農村風情。因此後人又把這幅畫稱作《醉漢們》(還記得麽,就是小蘑菇牆上的那一幅)。 委拉斯開茲,醉漢們,現藏於 馬德里 普拉 多博物館
欣賞完戈雅和委拉斯開茲,應該已經夠累的了。可以在博物館一樓大廳小憩,吃一點東西補充能量。 在 西班牙 第一次吃海鮮飯,味道非常不錯。 吃飽喝足後,可以繼續參觀啦。順便說一句,博物館官方有中文的導覽冊,標註了著名畫作的位置,如果想更詳細的瞭解,還可以租一個導覽器,專門有中文語音,助你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另外,博物館內部是禁止使用照相機的,管理的十分嚴格。
那就繼續參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