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首】10天3700公里,飛馳在美西路上的“鮮活”記憶

來之前對羚羊谷沒抱太大期待,總感覺照片都是P出來的,實際看到的可能是一堆黃土。
但是!我們這天肉眼看到的色彩非常豐富,下麵這些照片都只稍微提高了下飽和度。



碰到比較有名的拍照點,導游會讓大家停下來盡情地拍照,並且繪聲繪色地描述這些線條組合在一起看起來像啥。
比如 下麵這個,就有點像恐龍的頭……










出口比入口更窄,上樓梯時一定要格外小心。


晚上到 拉斯維加斯 還算挺早,我們又去奧特萊斯逛了逛,主要是為了買鞋。經過幾日暴走,我帶過去的唯一一雙鞋已經不成樣子了 死亡谷—惡水盆地的盡頭究竟藏著什麼秘密死亡谷是是 北美洲 最熾熱、最乾燥的地區,幾乎常年不下雨,有過連續六個多星期氣溫超過四十攝氏度的紀錄。
曾經有許多人因為探險走進死亡谷後迷路,無法走出來,結果活活熱死和餓死在這裡。1849年,一列往金山的淘金隊伍抄快捷方式橫越此地,惡劣的氣候導致無垠的黃沙中平添了數堆白骨。 成功 穿越山谷的少數人在離開此地時傷心地時說了句“Goodbye Death Valley”,Death Valley由此得名。
【死亡谷怎麼玩】
推薦下官網提供的游覽手冊: ******
我們由於晚上要趕到優勝美地東門住宿,只能玩兩三個小時,選擇了最傳統的游玩路線,從3→1→2。本來還想去下Dantes View,俯瞰整個死亡谷,雖然地圖上看距離Badwater很近,但實際要繞很大一段路!!!仔細看地圖能發現左邊是斷開的,得走另外一條小路,考慮到時間有限我們這次就放棄了。
扎布裡斯基角是從熔爐溪(Furnance Creek)游客中心進來到達的第一個景點,也是公園裡最受歡迎的拍攝地點之一。
查資料時發現70年代有部電影也以此命名,中文譯名為《無限風光在險峰》,講述的是 美國 60年代盛行的嬉皮文化、毒品和學生運動(有時間找來看看 )

據說日出日落時褶皺的崖壁在太陽光線照射下閃閃發光。



Badwater是北美大陸的最低點,海拔低於海平面86米,因為水質鹽度過高不能飲用,所以被叫做“惡水”。
惡水盆地因為降雨和山區洪水會形成一些較淺的湖泊,但這些湖泊不會存在太久,因為盆地的平均年蒸發量遠超過平均年降雨量,當水蒸發後,剩下的鹽會逐漸堆積形成六角蜂窩狀的結晶。
這裡也是死亡谷的必游景點,即使是中午,平臺上也停了不少車



烈日下每一步都挪動得異常艱難,我和某人一度想放棄,但又好奇遠處藏著的“秘密”。
又走了五分鐘,周圍的景色好像還是沒什麼變化。
糾結之下,我們鼓起勇氣用蹩腳的英語問了下返回來的一對情侶在盡頭看到了啥,是不是有啥不同的風景。
得到的答案是“The same……”
真是心疼我流下的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