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就是修行——奈良法隆寺(公元607年,聖德太子派小野妹子為遣隋使,中日交流 出現第一次高潮)
法隆寺法隆寺,又稱為斑鳩寺,位於 日本 奈良 生駒郡斑鳩町,是聖德太子於飛鳥時代建造的佛教木結構寺廟,始建於607年。 ↑法隆寺 法隆寺占地面積約187000平方米,寺內保存有自飛鳥時代以來的各種建築及文物珍寶,被指定為國寶、重要文化財產的文物約190類,合計2300餘件。 ↑法隆寺 法隆寺分為東西兩院,西院保存了 金堂 、五重塔,東院建有夢殿等。
西院伽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群。 ↑法隆寺 法隆寺建築物群和法起寺共同在1993年以“法隆寺地區佛教建造物”之名義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法隆寺1950年從法相宗獨立,現在是聖德宗的本山。 ↑法隆寺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在 奈良 縣的法隆寺地區,有48座佛教建築,它們代表了 日本 最古老的建築形式,是木質建築的傑作。其中的11座建築修建於公元8世紀之前或公元8世紀期間,它們標志著藝術史和宗教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再現了 中國 佛教建築與 日本 文化的融合。這些建築與佛教同期被傳入 日本 。
西院伽藍伽藍來自於梵語的“samghārama” ,也音譯作“僧伽藍摩”。“僧伽”(samgha)指僧團,“阿藍摩”(ārama)義為“園”,原意是指僧眾共住的園林,即寺院。 ↑法隆寺 一所伽藍之完成,須具備七種建築物,特稱七堂伽藍。通常皆為南面建築,有塔(安置佛舍利)、 金堂 (又稱佛殿,安置本尊佛,與塔共為伽藍之中心建築)、講堂(講經之廳堂)、鐘樓(為懸掛洪鐘之所在)、藏經樓(一作經堂,為藏經圖書館)、僧房(又作僧坊,即僧眾宿舍。分佈於講堂東 西北 三面,即三面僧房)和食堂(又稱齋堂)等。 西院伽藍
法隆寺西院位於從南大門進入後,正面稍微高出一段的地方。
進入伽藍,右為 金堂 ,左為五重塔,外圍“凸”字形迴廊。 中門(國寶)
重檐歇山頂門。 日本 寺院門的正面的柱間多為奇數(3間、5間、7間等),此門正面柱間為4間,在正中立柱十分特異。 ↑法隆寺 中門內左右安置塑造金剛力士立像。 ↑法隆寺 作為 日本 最早(8世紀初)的仁王像十分貴重,但是由於安置場所受風雨侵蝕、難於修補,力士形像身體部已經用木造的後補替代。 金堂 (國寶)
重檐歇山頂佛堂。上層沒有設房間,將屋頂設為二重是為了外觀的氣派。
金堂 的鬥拱稱為雲鬥、雲肘木,是多用曲線的獨特款式。此外,二層的卍字形高欄(扶手)、將其支撐起來的“人”字形束也很獨特,這些特色是僅能在法隆寺 金堂 、五重塔、中門,法起寺三重塔、法輪寺三重塔等處才能見到的樣式,是 日本 7世紀建築的特色。 ↑五重塔 五重塔(國寶)
法隆寺中的五重塔類似樓閣式塔,但塔內沒有樓板,平面呈方形,塔高31.5米,塔剎約占1/3高,上有九個相輪, 是 日本 最古老的塔,屬於 中國 南北朝時代的建築風格。 ↑五重塔 五重塔的第一層內部東西南北四面,各自安置稱作“塔本四面具”(國寶)的塑造群像,其中80尊塑像為國寶。
東面是“維摩經”中文殊 菩薩 與維摩居士問答的場面,北面是釋迦涅槃,西面是分舍利、即 印度 諸國王分配釋迦遺骨的場面,南面是 彌勒 之凈土,北面為釋迦圓寂而悲傷的佛家弟子像,尤為出名。 迴廊(國寶)
與 金堂 為同時期建立,既是走廊又是區分聖境與外界的牆圍。 大講堂(國寶)
平安時代建立。安置藥師三尊像(國寶)和四天王像(重要文物)。 南大門(國寶)
西院伽藍南方、境內入口處,單檐歇山頂門,室町時代(1438年)建立。
東院伽藍東院伽藍在聖德太子一族住居過的斑鳩宮遺跡上建立。 ↑法隆寺 以八角圓堂夢殿為中心,四周環繞迴廊,迴廊南面為禮堂,北面為繪殿及舍利殿,繪殿及舍利殿北接傳法堂。
法相宗1950年之前法隆寺與興福寺、藥師寺、清水寺同屬法相宗的寺院。 ↑法隆寺 法相宗
中國 佛教宗派之一,發源地為 陝西 西安 的大慈恩寺。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對真實(相)和絕對真實(性)而得名,又因強調不許有心外獨立之境,亦稱唯識宗,由於創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窺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稱慈恩宗。 ↑法隆寺 法相宗的判教,依據《解深密經》、《瑜 伽師 地論》等,判釋迦一代教法為有、空、中道三時。 ↑法隆寺 第一時有教。為破異生實我之執,於 鹿野苑 說阿含經等,昭示四諦、十二因緣、五蘊等法,是為初時我空之說。 ↑法隆寺 第二時空教。為破除諸法實有之執,在靈鷲山等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等,開示諸法皆空之理,悟彼法空,舍小取大,是為第二時法空之說。 第三時中道教。為破除執著有空,於解深密等會,說一切法唯有識等,即心外法無,破初有執;內識非無,遣執皆空;離有無邊,正處中道;是為第三時識外境空之說。 ↑法隆寺 唐永徽四年(653)日僧道昭從玄奘學法相宗義,回國後以元興寺為中心傳法,稱南寺傳。
開元四年(716),日僧玄昉從智周學法,歸國後以興福寺為中心傳法,稱北寺傳。 ↑法隆寺 法相宗是 日本 奈良 、平安時代最有影響的宗派之一,至今流傳不絕。
聖德太子法隆寺的建造者聖德太子,生於574年2月7日(敏達天皇3年1月1日),卒於622年4月8日(推古天皇30年2月22日),飛鳥時代的皇族、政治家,用明天皇第二子。 ↑法隆寺 聖德太子在當時國際局勢緊張的情況下派遣遣隋使,引進 中國 的先進文化、制度,制定冠位十二階和十七條憲法,意圖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
聖德太子篤信佛教,執政期間大力弘揚佛教。 ↑法隆寺 公元607年(推古天皇15年),聖德太子一改以往的強硬外交政策為睦鄰友好政策,派遣小野妹子為遣隋使,向大隋遞交國書,加強與大隋的友好往來。 ↑法隆寺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 日本 小野妹子訪隋,次年(公元608年)3月,到達隋都 洛陽 。
隋煬帝即派裴世清率領代表團一行13人回訪,小野妹子伴同回國。
同年4月,裴世清到了築紫(今 福岡 ),6月15日到達難波(今 大阪 ),8月3日,在 日本 皇室的隆重歡迎下進京(今 奈良 )。 ↑法隆寺 8月12日,裴世清晉見 日本 天皇,獻上方物及國書。
其時,聖德太子和諸王、諸大臣,都頭戴金髻華,身著錦紫繡織及五色綾羅參加會見儀式,足見日方的重視程度。 ↑法隆寺 據 日本 學者山內昶先生指出,推古十六年(公元608年), 日本 宮中設宴招待隋朝使者裴世清等人時,“席間採用 中國 餐桌禮節,以兩雙筷子和湯匙作為正式餐具,擺放在餐盤內,這是 日本 最早使用筷子的正式記錄”。
源自 中國 的箸文化,經過長期發展,現已成為 日本 文化的典型代表。 ↑法隆寺 小野妹子(565-625), 日本 飛鳥時期的政治家。 根據《 日本 書紀》中記載,以遣隋使的身份來到隋朝,於607年與609年兩度出使。
在隋的漢名為“蘇因高”,為其名的漢語諧音。雖然名為“妹子”,但卻是男性(當時“子”字男女皆可用)。
西院伽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群。 ↑法隆寺 法隆寺建築物群和法起寺共同在1993年以“法隆寺地區佛教建造物”之名義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法隆寺1950年從法相宗獨立,現在是聖德宗的本山。 ↑法隆寺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在 奈良 縣的法隆寺地區,有48座佛教建築,它們代表了 日本 最古老的建築形式,是木質建築的傑作。其中的11座建築修建於公元8世紀之前或公元8世紀期間,它們標志著藝術史和宗教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再現了 中國 佛教建築與 日本 文化的融合。這些建築與佛教同期被傳入 日本 。
西院伽藍伽藍來自於梵語的“samghārama” ,也音譯作“僧伽藍摩”。“僧伽”(samgha)指僧團,“阿藍摩”(ārama)義為“園”,原意是指僧眾共住的園林,即寺院。 ↑法隆寺 一所伽藍之完成,須具備七種建築物,特稱七堂伽藍。通常皆為南面建築,有塔(安置佛舍利)、 金堂 (又稱佛殿,安置本尊佛,與塔共為伽藍之中心建築)、講堂(講經之廳堂)、鐘樓(為懸掛洪鐘之所在)、藏經樓(一作經堂,為藏經圖書館)、僧房(又作僧坊,即僧眾宿舍。分佈於講堂東 西北 三面,即三面僧房)和食堂(又稱齋堂)等。 西院伽藍
法隆寺西院位於從南大門進入後,正面稍微高出一段的地方。
進入伽藍,右為 金堂 ,左為五重塔,外圍“凸”字形迴廊。 中門(國寶)
重檐歇山頂門。 日本 寺院門的正面的柱間多為奇數(3間、5間、7間等),此門正面柱間為4間,在正中立柱十分特異。 ↑法隆寺 中門內左右安置塑造金剛力士立像。 ↑法隆寺 作為 日本 最早(8世紀初)的仁王像十分貴重,但是由於安置場所受風雨侵蝕、難於修補,力士形像身體部已經用木造的後補替代。 金堂 (國寶)
重檐歇山頂佛堂。上層沒有設房間,將屋頂設為二重是為了外觀的氣派。
金堂 的鬥拱稱為雲鬥、雲肘木,是多用曲線的獨特款式。此外,二層的卍字形高欄(扶手)、將其支撐起來的“人”字形束也很獨特,這些特色是僅能在法隆寺 金堂 、五重塔、中門,法起寺三重塔、法輪寺三重塔等處才能見到的樣式,是 日本 7世紀建築的特色。 ↑五重塔 五重塔(國寶)
法隆寺中的五重塔類似樓閣式塔,但塔內沒有樓板,平面呈方形,塔高31.5米,塔剎約占1/3高,上有九個相輪, 是 日本 最古老的塔,屬於 中國 南北朝時代的建築風格。 ↑五重塔 五重塔的第一層內部東西南北四面,各自安置稱作“塔本四面具”(國寶)的塑造群像,其中80尊塑像為國寶。
東面是“維摩經”中文殊 菩薩 與維摩居士問答的場面,北面是釋迦涅槃,西面是分舍利、即 印度 諸國王分配釋迦遺骨的場面,南面是 彌勒 之凈土,北面為釋迦圓寂而悲傷的佛家弟子像,尤為出名。 迴廊(國寶)
與 金堂 為同時期建立,既是走廊又是區分聖境與外界的牆圍。 大講堂(國寶)
平安時代建立。安置藥師三尊像(國寶)和四天王像(重要文物)。 南大門(國寶)
西院伽藍南方、境內入口處,單檐歇山頂門,室町時代(1438年)建立。
東院伽藍東院伽藍在聖德太子一族住居過的斑鳩宮遺跡上建立。 ↑法隆寺 以八角圓堂夢殿為中心,四周環繞迴廊,迴廊南面為禮堂,北面為繪殿及舍利殿,繪殿及舍利殿北接傳法堂。
法相宗1950年之前法隆寺與興福寺、藥師寺、清水寺同屬法相宗的寺院。 ↑法隆寺 法相宗
中國 佛教宗派之一,發源地為 陝西 西安 的大慈恩寺。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對真實(相)和絕對真實(性)而得名,又因強調不許有心外獨立之境,亦稱唯識宗,由於創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窺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稱慈恩宗。 ↑法隆寺 法相宗的判教,依據《解深密經》、《瑜 伽師 地論》等,判釋迦一代教法為有、空、中道三時。 ↑法隆寺 第一時有教。為破異生實我之執,於 鹿野苑 說阿含經等,昭示四諦、十二因緣、五蘊等法,是為初時我空之說。 ↑法隆寺 第二時空教。為破除諸法實有之執,在靈鷲山等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等,開示諸法皆空之理,悟彼法空,舍小取大,是為第二時法空之說。 第三時中道教。為破除執著有空,於解深密等會,說一切法唯有識等,即心外法無,破初有執;內識非無,遣執皆空;離有無邊,正處中道;是為第三時識外境空之說。 ↑法隆寺 唐永徽四年(653)日僧道昭從玄奘學法相宗義,回國後以元興寺為中心傳法,稱南寺傳。
開元四年(716),日僧玄昉從智周學法,歸國後以興福寺為中心傳法,稱北寺傳。 ↑法隆寺 法相宗是 日本 奈良 、平安時代最有影響的宗派之一,至今流傳不絕。
聖德太子法隆寺的建造者聖德太子,生於574年2月7日(敏達天皇3年1月1日),卒於622年4月8日(推古天皇30年2月22日),飛鳥時代的皇族、政治家,用明天皇第二子。 ↑法隆寺 聖德太子在當時國際局勢緊張的情況下派遣遣隋使,引進 中國 的先進文化、制度,制定冠位十二階和十七條憲法,意圖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
聖德太子篤信佛教,執政期間大力弘揚佛教。 ↑法隆寺 公元607年(推古天皇15年),聖德太子一改以往的強硬外交政策為睦鄰友好政策,派遣小野妹子為遣隋使,向大隋遞交國書,加強與大隋的友好往來。 ↑法隆寺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 日本 小野妹子訪隋,次年(公元608年)3月,到達隋都 洛陽 。
隋煬帝即派裴世清率領代表團一行13人回訪,小野妹子伴同回國。
同年4月,裴世清到了築紫(今 福岡 ),6月15日到達難波(今 大阪 ),8月3日,在 日本 皇室的隆重歡迎下進京(今 奈良 )。 ↑法隆寺 8月12日,裴世清晉見 日本 天皇,獻上方物及國書。
其時,聖德太子和諸王、諸大臣,都頭戴金髻華,身著錦紫繡織及五色綾羅參加會見儀式,足見日方的重視程度。 ↑法隆寺 據 日本 學者山內昶先生指出,推古十六年(公元608年), 日本 宮中設宴招待隋朝使者裴世清等人時,“席間採用 中國 餐桌禮節,以兩雙筷子和湯匙作為正式餐具,擺放在餐盤內,這是 日本 最早使用筷子的正式記錄”。
源自 中國 的箸文化,經過長期發展,現已成為 日本 文化的典型代表。 ↑法隆寺 小野妹子(565-625), 日本 飛鳥時期的政治家。 根據《 日本 書紀》中記載,以遣隋使的身份來到隋朝,於607年與609年兩度出使。
在隋的漢名為“蘇因高”,為其名的漢語諧音。雖然名為“妹子”,但卻是男性(當時“子”字男女皆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