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大亂燉 | 東歐51天15國(三)摩爾多瓦+德左+斯洛伐克+波蘭【逆光紀作品】
東歐 系列游記的第三集。
其它游記請見:
第一集:巴爾幹 http://www.mafengwo.cn/i/18569596.html
第二集: 保加利亞 \+ 羅馬尼亞 http://www.mafengwo.cn/i/18582484.html
第四集: 波羅的海 三國+ 芬蘭 http://www.mafengwo.cn/i/18599908.html
番外篇:愛在... 佈達佩斯 http://www.mafengwo.cn/i/18599797.html
羅馬尼亞 之後,一夜大巴,我來到 摩爾多瓦 。 關於作者逆光紀 生於 北京 ,旅德八年。辭職前為德企汽車人,現環球旅行者。愛好有點多,以音樂、電影、健身、潛水為主。
更多作品可在微信公眾號找到,更多視頻與圖片可在微博、抖音與VUE看到,更多旅行問題答疑可在知乎找到。
公眾號、微博、知乎、抖音等全平臺統一名稱:逆光紀
想入粉絲交流群可加微信:marvinhe0530 摩爾多瓦在基希納烏青旅認識的 德國 大哥這兩天每晚都拉著我至少聊上兩個小時,可能在這樣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家能有人用他母語聊聊天是件很愜意的事情。去過130多個國家的這位哥除了跟我聊旅行見聞,還告訴我他的 菲律賓 老婆在 德國 生活了快十年卻依然不怎麼會德語,原因是她根本對學德語不感興趣。他拍了我照片說要發給老婆看看,因為她老婆在 香港 工作過十幾年所以對 中國 人很有好感。其實剛開始聽他提起 菲律賓 老婆時,我以為又是 德國 老頭去 亞洲 討年輕老婆的老套情節,沒想到他們只相差三歲。倆人是在一個“ 菲律賓 基督教徒相親網站“認識的,在網上聊的很好於是分別從 香港 和 德國 飛到 馬尼拉 相見。更有意思的是 德國 大叔本來之前在 菲律賓 被搶得精光從而發誓再也不去那個國家,而且倆人在四十多歲遇到對方之前,也都從來沒結過婚。
其實還是挺為他們高興的,想起李宗盛唱過:“真愛並非不來,它只是被無預警的惡意的延遲。” 摩爾多瓦 恐怕是 歐洲 最沒有存在感的國家之一,也目測是游客最少光臨的國家。這也不怪大家,畢竟這個名字就洋溢著一種濃濃的東斯拉夫風。 摩爾多瓦 公國本曾與 羅馬尼亞 同為達契亞人後代,也曾是大 羅馬尼亞 一部分,卻被蘇聯硬生生強占,做了整整五十年蘇維埃加盟 共和 國,還是最小最窮最默默無聞的一個。 基希納烏 - 最蘇式的歐洲首都坐夜巴清晨到達首都基希納烏,晨曦混沌,霧氣朦朧。上班族步履匆匆,沒有人轉頭多看一眼風中搓手跺腳的賣花人。我回憶起同樣時間的 北京 街頭,應該只有賣煎餅包子炸油條的,這一對比,情調高下立顯啊。 旅館尚不能辦理入住,我就去逛了大教堂、歷史博物館和藝術館。 歷史博物館里的售票大媽指著我的相機說,拍照要單買“拍照票”。我說好的那我不拍了,她說你剛纔進門前如果拍了外面,也一樣要收費的 - 我趕忙搖頭撒了這次旅途中的第一次謊。 博物館地下一層展示著那段特殊時期的記憶,三四十年代蘇聯高壓時期,成千上萬 摩爾多瓦 人入獄、被處死、或流放到西伯利亞,與親人生死相離。 半個世紀的蘇聯統治深刻影響了這個國家,甚至很多人在獨立之後依然不能擺脫舊有的意識形態。關於這一點,我在接下來第二天的旅行中深有體會。 教堂外的廣場上靜悄悄,除了我只還有一個 亞洲 不知哪裡的女孩拿著相機在拍照。這座全基希納烏最大的教堂換在其它 歐洲 國家也不過就是個街區教堂的規模,快速在裡面轉完,走出門看到幾個孩子追著鴿子玩耍,而剛纔那個亞裔姑娘,已經被當地禿頂大叔搭上了訕。 基希納烏的建築多為白色花崗岩材料建造而成,可惜我到的這天一直是陰天,整個城市籠罩在陰郁的氣氛中,連建築都顯得萎靡不振,鬱郁寡歡。 基希納烏絕算不上一個旅游熱門城市,甚至不是一個旅游城市。當我舉起相機在街上拍照時,身旁駛過的公交大巴無論司機還是滿車乘客的臉上都寫滿了疑惑與好奇。走進市中心的咖啡館,服務員的英語倒是比博物館售票大媽流利多了,也就在這裡才能見到打扮時尚的 摩爾多瓦 姑娘。 第二天一早,我趕往基希納烏長途客車站。這是在每個前蘇維埃加盟 共和 國都很常見的那種車站,沒有真正的大巴車,只有一輛輛小巴排在一起,前擋風上放著目的地城市的名字。每輛車坐十幾二十幾個人,大多時候人上滿就走。不過基希納烏這裡還是遵循時刻表發車的,買票也要去專門的售票窗口而不是和司機直接購買。 坐上小巴,窗外下起了矇矇細雨。晃晃悠悠一個多小時,右手路邊出現鐮刀斧頭標誌的路牌,最上面一塊牌子還赫然印著CCCP(蘇維埃社會主義 共和 國聯盟),不禁讓我覺得恍如時光穿越。 從這裡開始,就是“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 共和 國”領土了。剛纔還好好的在 摩爾多瓦 ,怎麼一瞬間又出國了?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前蘇聯時期,蘇維埃政府向 摩爾多瓦 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移民大量 俄羅斯 人。 摩爾多瓦 相對 俄羅斯 溫和的氣候讓大部分人樂於定居下來,所以在這一地區,居民大多為 俄羅斯 人,意識形態更親近前蘇聯。因此在 摩爾多瓦 脫離蘇聯獨立之後,這裡的親俄居民不想跟著 摩爾多瓦 走親歐路線,於是又宣佈脫離 摩爾多瓦 獨立,成立了“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 共和 國”(簡稱德左),然而沒有得到國際社會承認。但是由於 俄羅斯 在此地有駐軍, 摩爾多瓦 也不好強行收回本屬於自己的這塊領土,甚至因為主要發電設施都在德左, 摩爾多瓦 還不得不和這個鬧分家的“鄰居”搞好關係。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 格魯吉亞 ,南奧塞梯與阿布哈茲也是兩塊位於 格魯吉亞 內部的 俄羅斯 “飛地”,再加上一個以前介紹過的納卡 共和 國( 亞美尼亞 在 阿塞拜疆 的飛地性質),德左只能和他們建立外交關係。同樣都是沒人承認,哥兒幾個抱團取暖。 這是我繼納卡、北 塞浦路斯 和 西撒哈拉 後來到的第四個沒有聯合國席位的國家。下車去邊境辦公室查驗護照,背著槍的大兵哥問我停留多久,我說當日往返。如果你打算住一晚要提前跟他說好,不然他只會給你當日往返的入境許可。如果要住,需要讓酒店幫你去做登記。整個小 巴裡 只有我和另外兩個 加拿大 魁北克 人是外國游客,其它人都是往返兩地的居民,不用查驗護照。 蘇維埃的靈魂過了邊境,小巴繼續向首都蒂拉斯 波爾 (Tiraspol)前行,最後終點就停在蒂拉斯 波爾 火車站。火車站是一幢黃色外牆的建築,在這個灰暗的天氣中分外顯眼。我去車站裡查到回基希納烏的時間,然後就向著兩公里以外的市中心步行前進了。 中途路過游客信息中心,裡面工作的小姐姐很熱情地給我介紹到哪裡看什麼,我從她口中得知,今天正好是慶祝蒂拉斯 波爾 結束 德國 納粹占領解放75周年,有很盛大的慶典活動,還真是來對時候了。另外她說,曾看到 中國 人,都是參加旅游團坐大巴來這裡打卡,而我是她遇到的第一個獨自前來的 中國 游客 - 相信我不是第一個來此地的自由行 中國 人,但是也許大部分人不會走進這個不起眼的游客信息中心並跟她聊起天兒吧。 和“納卡 共和 國”首都斯捷潘納克特一樣,蒂拉斯 波爾 也遍地是軍人。行至市中心主路上,遠遠就看到為慶典特意擺放的物料,那些大 紅星 非常醒目。 廣場上擺放著裝甲車、迫擊炮等重型武器,只是數量看起來有些可憐。德左在向世界宣佈著自己的主權,然而在旁人看起來就像自娛自樂。 再往前走,就是著名的“坦克廣場”,坦克廣場的正式名字不太好記,因為上面擺了一輛坦克,所以就被游客這麼叫了。這裡是蒂拉斯 波爾 的中心廣場,也是德左的精神象徵 - 恐怕在自己國家首都廣場上擺放坦克的國家也就此一家吧。 廣場上還有一座東正教堂,教堂不大但是富麗堂皇,洋蔥頭圓頂在這個下雨天依然金光閃閃。教堂與坦克作伴,旁邊是獨立戰爭烈士陵墓。我看著孩子們在坦克上爬上爬下,不知道從小跟大炮一起長大這件事到底是好是壞。教堂外牆上的耶穌天天盯著這輛摧毀過無數人生命的殺戮機器,不知道他又會是什麼心情。 德左境內保留了蘇聯時期的重要元素,前蘇聯時期的巨型列寧像在地球上已經幾乎絕跡,但是在坦克廣場對面的議會大樓下就可以找到一個,而且蒂拉斯 波爾 城裡還不止這一個。德左人夢想有朝一日併入 俄羅斯 ,只是俄政府態度一直也很曖昧,因此這個“國家”的前途如何,還是很難說。
其它游記請見:
第一集:巴爾幹 http://www.mafengwo.cn/i/18569596.html
第二集: 保加利亞 \+ 羅馬尼亞 http://www.mafengwo.cn/i/18582484.html
第四集: 波羅的海 三國+ 芬蘭 http://www.mafengwo.cn/i/18599908.html
番外篇:愛在... 佈達佩斯 http://www.mafengwo.cn/i/18599797.html
羅馬尼亞 之後,一夜大巴,我來到 摩爾多瓦 。 關於作者逆光紀 生於 北京 ,旅德八年。辭職前為德企汽車人,現環球旅行者。愛好有點多,以音樂、電影、健身、潛水為主。
更多作品可在微信公眾號找到,更多視頻與圖片可在微博、抖音與VUE看到,更多旅行問題答疑可在知乎找到。
公眾號、微博、知乎、抖音等全平臺統一名稱:逆光紀
想入粉絲交流群可加微信:marvinhe0530 摩爾多瓦在基希納烏青旅認識的 德國 大哥這兩天每晚都拉著我至少聊上兩個小時,可能在這樣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家能有人用他母語聊聊天是件很愜意的事情。去過130多個國家的這位哥除了跟我聊旅行見聞,還告訴我他的 菲律賓 老婆在 德國 生活了快十年卻依然不怎麼會德語,原因是她根本對學德語不感興趣。他拍了我照片說要發給老婆看看,因為她老婆在 香港 工作過十幾年所以對 中國 人很有好感。其實剛開始聽他提起 菲律賓 老婆時,我以為又是 德國 老頭去 亞洲 討年輕老婆的老套情節,沒想到他們只相差三歲。倆人是在一個“ 菲律賓 基督教徒相親網站“認識的,在網上聊的很好於是分別從 香港 和 德國 飛到 馬尼拉 相見。更有意思的是 德國 大叔本來之前在 菲律賓 被搶得精光從而發誓再也不去那個國家,而且倆人在四十多歲遇到對方之前,也都從來沒結過婚。
其實還是挺為他們高興的,想起李宗盛唱過:“真愛並非不來,它只是被無預警的惡意的延遲。” 摩爾多瓦 恐怕是 歐洲 最沒有存在感的國家之一,也目測是游客最少光臨的國家。這也不怪大家,畢竟這個名字就洋溢著一種濃濃的東斯拉夫風。 摩爾多瓦 公國本曾與 羅馬尼亞 同為達契亞人後代,也曾是大 羅馬尼亞 一部分,卻被蘇聯硬生生強占,做了整整五十年蘇維埃加盟 共和 國,還是最小最窮最默默無聞的一個。 基希納烏 - 最蘇式的歐洲首都坐夜巴清晨到達首都基希納烏,晨曦混沌,霧氣朦朧。上班族步履匆匆,沒有人轉頭多看一眼風中搓手跺腳的賣花人。我回憶起同樣時間的 北京 街頭,應該只有賣煎餅包子炸油條的,這一對比,情調高下立顯啊。 旅館尚不能辦理入住,我就去逛了大教堂、歷史博物館和藝術館。 歷史博物館里的售票大媽指著我的相機說,拍照要單買“拍照票”。我說好的那我不拍了,她說你剛纔進門前如果拍了外面,也一樣要收費的 - 我趕忙搖頭撒了這次旅途中的第一次謊。 博物館地下一層展示著那段特殊時期的記憶,三四十年代蘇聯高壓時期,成千上萬 摩爾多瓦 人入獄、被處死、或流放到西伯利亞,與親人生死相離。 半個世紀的蘇聯統治深刻影響了這個國家,甚至很多人在獨立之後依然不能擺脫舊有的意識形態。關於這一點,我在接下來第二天的旅行中深有體會。 教堂外的廣場上靜悄悄,除了我只還有一個 亞洲 不知哪裡的女孩拿著相機在拍照。這座全基希納烏最大的教堂換在其它 歐洲 國家也不過就是個街區教堂的規模,快速在裡面轉完,走出門看到幾個孩子追著鴿子玩耍,而剛纔那個亞裔姑娘,已經被當地禿頂大叔搭上了訕。 基希納烏的建築多為白色花崗岩材料建造而成,可惜我到的這天一直是陰天,整個城市籠罩在陰郁的氣氛中,連建築都顯得萎靡不振,鬱郁寡歡。 基希納烏絕算不上一個旅游熱門城市,甚至不是一個旅游城市。當我舉起相機在街上拍照時,身旁駛過的公交大巴無論司機還是滿車乘客的臉上都寫滿了疑惑與好奇。走進市中心的咖啡館,服務員的英語倒是比博物館售票大媽流利多了,也就在這裡才能見到打扮時尚的 摩爾多瓦 姑娘。 第二天一早,我趕往基希納烏長途客車站。這是在每個前蘇維埃加盟 共和 國都很常見的那種車站,沒有真正的大巴車,只有一輛輛小巴排在一起,前擋風上放著目的地城市的名字。每輛車坐十幾二十幾個人,大多時候人上滿就走。不過基希納烏這裡還是遵循時刻表發車的,買票也要去專門的售票窗口而不是和司機直接購買。 坐上小巴,窗外下起了矇矇細雨。晃晃悠悠一個多小時,右手路邊出現鐮刀斧頭標誌的路牌,最上面一塊牌子還赫然印著CCCP(蘇維埃社會主義 共和 國聯盟),不禁讓我覺得恍如時光穿越。 從這裡開始,就是“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 共和 國”領土了。剛纔還好好的在 摩爾多瓦 ,怎麼一瞬間又出國了?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前蘇聯時期,蘇維埃政府向 摩爾多瓦 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移民大量 俄羅斯 人。 摩爾多瓦 相對 俄羅斯 溫和的氣候讓大部分人樂於定居下來,所以在這一地區,居民大多為 俄羅斯 人,意識形態更親近前蘇聯。因此在 摩爾多瓦 脫離蘇聯獨立之後,這裡的親俄居民不想跟著 摩爾多瓦 走親歐路線,於是又宣佈脫離 摩爾多瓦 獨立,成立了“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 共和 國”(簡稱德左),然而沒有得到國際社會承認。但是由於 俄羅斯 在此地有駐軍, 摩爾多瓦 也不好強行收回本屬於自己的這塊領土,甚至因為主要發電設施都在德左, 摩爾多瓦 還不得不和這個鬧分家的“鄰居”搞好關係。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 格魯吉亞 ,南奧塞梯與阿布哈茲也是兩塊位於 格魯吉亞 內部的 俄羅斯 “飛地”,再加上一個以前介紹過的納卡 共和 國( 亞美尼亞 在 阿塞拜疆 的飛地性質),德左只能和他們建立外交關係。同樣都是沒人承認,哥兒幾個抱團取暖。 這是我繼納卡、北 塞浦路斯 和 西撒哈拉 後來到的第四個沒有聯合國席位的國家。下車去邊境辦公室查驗護照,背著槍的大兵哥問我停留多久,我說當日往返。如果你打算住一晚要提前跟他說好,不然他只會給你當日往返的入境許可。如果要住,需要讓酒店幫你去做登記。整個小 巴裡 只有我和另外兩個 加拿大 魁北克 人是外國游客,其它人都是往返兩地的居民,不用查驗護照。 蘇維埃的靈魂過了邊境,小巴繼續向首都蒂拉斯 波爾 (Tiraspol)前行,最後終點就停在蒂拉斯 波爾 火車站。火車站是一幢黃色外牆的建築,在這個灰暗的天氣中分外顯眼。我去車站裡查到回基希納烏的時間,然後就向著兩公里以外的市中心步行前進了。 中途路過游客信息中心,裡面工作的小姐姐很熱情地給我介紹到哪裡看什麼,我從她口中得知,今天正好是慶祝蒂拉斯 波爾 結束 德國 納粹占領解放75周年,有很盛大的慶典活動,還真是來對時候了。另外她說,曾看到 中國 人,都是參加旅游團坐大巴來這裡打卡,而我是她遇到的第一個獨自前來的 中國 游客 - 相信我不是第一個來此地的自由行 中國 人,但是也許大部分人不會走進這個不起眼的游客信息中心並跟她聊起天兒吧。 和“納卡 共和 國”首都斯捷潘納克特一樣,蒂拉斯 波爾 也遍地是軍人。行至市中心主路上,遠遠就看到為慶典特意擺放的物料,那些大 紅星 非常醒目。 廣場上擺放著裝甲車、迫擊炮等重型武器,只是數量看起來有些可憐。德左在向世界宣佈著自己的主權,然而在旁人看起來就像自娛自樂。 再往前走,就是著名的“坦克廣場”,坦克廣場的正式名字不太好記,因為上面擺了一輛坦克,所以就被游客這麼叫了。這裡是蒂拉斯 波爾 的中心廣場,也是德左的精神象徵 - 恐怕在自己國家首都廣場上擺放坦克的國家也就此一家吧。 廣場上還有一座東正教堂,教堂不大但是富麗堂皇,洋蔥頭圓頂在這個下雨天依然金光閃閃。教堂與坦克作伴,旁邊是獨立戰爭烈士陵墓。我看著孩子們在坦克上爬上爬下,不知道從小跟大炮一起長大這件事到底是好是壞。教堂外牆上的耶穌天天盯著這輛摧毀過無數人生命的殺戮機器,不知道他又會是什麼心情。 德左境內保留了蘇聯時期的重要元素,前蘇聯時期的巨型列寧像在地球上已經幾乎絕跡,但是在坦克廣場對面的議會大樓下就可以找到一個,而且蒂拉斯 波爾 城裡還不止這一個。德左人夢想有朝一日併入 俄羅斯 ,只是俄政府態度一直也很曖昧,因此這個“國家”的前途如何,還是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