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學紀】令和元年の夏 一首我與半個日本的相見歡——東南沿海17城9日游
我還參觀了開國紀念館,館內展示著彥根城的模型👇 中午時分,我回到了彥根站。在便利店買好午餐後,我乘坐電車向旅行的下一站進發。
我買到的彥根喵👇 Day 3: 彥根—石山「美秀美術館」接下來的一站也是我很嚮往的地方。從彥根站坐車大約半個小時,就抵達了石山站。從石山站出來,我在巴士候車點的自動售票機上買好了車票,然後等待著巴士的到來。(小貼士:往返車票更便宜) 2019年5月16日,貝聿銘先生逝世,享年102歲。當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的記憶一下被拉回到2016年的秋天,在色彩課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專業的全體學生在 蘇州 博物館的見學之旅。簡約大氣的建築中蘊含的古典東方韻味,如 江南 水鄉般含蓄素雅,儘管那時的我還不懂設計,但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如今,老先生也不在,只留下無數經典的作品讓世人感嘆。懷著對貝聿銘先生的尊敬與緬懷,懷著對藝術的嚮往與期待,我終於來到了這裡。 前往美秀美術館的帝產巴士每一個小時一趟(詳見美術館官網)。在13:10的時候,我乘上了準時抵達的巴士。
從車站到美術館大約需要50分鐘,本想在巴士上閉目養神的我卻被窗外的風景吸引,不忍合上雙眼而錯過欣賞美景的機會。巴士開始的一段路都是沿著瀨田川行駛,在河上我看到了很多只白鷺,有的在捕食,有的在泡腳,也有的忽然飛起,不知去向。 天線懸在空中,如同天空的五線譜。淺綠色的田野承接著深綠色的遠山,曲直之間,濃淡相宜。 一個小時後,巴士終於抵達了美秀美術館的售票處。這裡距離美術館還有一段距離,買好票後可以選擇等待觀光車來接,也可以選擇步行前往。儘管天氣炎熱,烈日當頭,我還是選擇步行進入,因為這樣更可以慢下來細細體會。
貝聿銘先生說:“我肯定來這裡的人將會明白,我是有意識地令此美術館與自然融為一體。”而美術館整體的設計靈感便是來自於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開始的一段路滿是綠色,道路兩邊種植著櫻花樹,走在路邊能聽到潺潺的流水聲。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走了一段之後,便看到了一座幽深的隧道。隧道尾端的光芒,吸引著你向前探索。 與其他隧道不同,這條隧道內部不是混凝土。貝聿銘先生在隧道里貼上了銀色的遮蓋。許多建築評論家稱之為“一條取代時空的隧道”。銀色的牆壁有一種微妙的變化方式,通過反映山上的的綠色和春天櫻花的淡粉色來隨季節變化。
這條穿越了時空和空間的銀色隧道,既有工業感,同時又充滿科技感。銀色的牆壁,不僅設計現代,同時還能削弱了人們在隧道中所產生的嘈雜聲,還自然環境一片寧靜。 回望隧道的入口👇 臨近隧道出口,便能看到牆壁上泛起淡淡的綠色👇,如果是櫻花季,想必更會美不勝收吧。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來到隧道的出口時,便可以望到頭頂上連接隧道和博物館的懸索橋的銀色鋼索,通過外展式的洞口,形成放射狀,經過一個大半的橢圓形架再緊閉,不僅從形象上減輕了橋梁的重量,還形成了力與線的張弛之美。
我買到的彥根喵👇 Day 3: 彥根—石山「美秀美術館」接下來的一站也是我很嚮往的地方。從彥根站坐車大約半個小時,就抵達了石山站。從石山站出來,我在巴士候車點的自動售票機上買好了車票,然後等待著巴士的到來。(小貼士:往返車票更便宜) 2019年5月16日,貝聿銘先生逝世,享年102歲。當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的記憶一下被拉回到2016年的秋天,在色彩課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專業的全體學生在 蘇州 博物館的見學之旅。簡約大氣的建築中蘊含的古典東方韻味,如 江南 水鄉般含蓄素雅,儘管那時的我還不懂設計,但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如今,老先生也不在,只留下無數經典的作品讓世人感嘆。懷著對貝聿銘先生的尊敬與緬懷,懷著對藝術的嚮往與期待,我終於來到了這裡。 前往美秀美術館的帝產巴士每一個小時一趟(詳見美術館官網)。在13:10的時候,我乘上了準時抵達的巴士。
從車站到美術館大約需要50分鐘,本想在巴士上閉目養神的我卻被窗外的風景吸引,不忍合上雙眼而錯過欣賞美景的機會。巴士開始的一段路都是沿著瀨田川行駛,在河上我看到了很多只白鷺,有的在捕食,有的在泡腳,也有的忽然飛起,不知去向。 天線懸在空中,如同天空的五線譜。淺綠色的田野承接著深綠色的遠山,曲直之間,濃淡相宜。 一個小時後,巴士終於抵達了美秀美術館的售票處。這裡距離美術館還有一段距離,買好票後可以選擇等待觀光車來接,也可以選擇步行前往。儘管天氣炎熱,烈日當頭,我還是選擇步行進入,因為這樣更可以慢下來細細體會。
貝聿銘先生說:“我肯定來這裡的人將會明白,我是有意識地令此美術館與自然融為一體。”而美術館整體的設計靈感便是來自於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開始的一段路滿是綠色,道路兩邊種植著櫻花樹,走在路邊能聽到潺潺的流水聲。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走了一段之後,便看到了一座幽深的隧道。隧道尾端的光芒,吸引著你向前探索。 與其他隧道不同,這條隧道內部不是混凝土。貝聿銘先生在隧道里貼上了銀色的遮蓋。許多建築評論家稱之為“一條取代時空的隧道”。銀色的牆壁有一種微妙的變化方式,通過反映山上的的綠色和春天櫻花的淡粉色來隨季節變化。
這條穿越了時空和空間的銀色隧道,既有工業感,同時又充滿科技感。銀色的牆壁,不僅設計現代,同時還能削弱了人們在隧道中所產生的嘈雜聲,還自然環境一片寧靜。 回望隧道的入口👇 臨近隧道出口,便能看到牆壁上泛起淡淡的綠色👇,如果是櫻花季,想必更會美不勝收吧。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來到隧道的出口時,便可以望到頭頂上連接隧道和博物館的懸索橋的銀色鋼索,通過外展式的洞口,形成放射狀,經過一個大半的橢圓形架再緊閉,不僅從形象上減輕了橋梁的重量,還形成了力與線的張弛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