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老下有小的意大利之夏(3)----濃墨重彩的威尼斯
下圖是著名的黃金宮,不過我其實不是很感興趣。我想指給大家的是,又是一對老人在走廊上看風景。不禁想起那句有名的詩了。
確實,在 意大利 這些天,我們在很多城市都經常看見居民倚在窗邊,探出身來看著外面的風景,甚至順口就叫住底下街上的熟人,輕鬆地聊上半個小時----就像我們的八十年代一樣。 四通八達的水道。 游船中遠看對面島上的聖喬治馬焦雷教堂。馬焦雷這個音譯讓我比較無語,原文是Maggiore,你哪怕翻譯成馬吉奧雷也感覺稍微好一點啊。 聖馬可教堂,聖馬可廣場終於到聖馬可廣場了。換上廣角來一張。
一天的暴走從此拉開序幕。 聖馬可廣場是 威尼斯 公認的中心。據說拿破侖在征服 威尼斯 之後,欽定了只有這裡才能被稱為廣場(Piazza),並給予了類似“ 歐洲 最美的客廳”等美譽。
聖馬可廣場分大小兩片,呈﹃形,聖馬可大教堂就在拐角處。我們是從左邊大面積區域進來的,上圖就是我們剛剛進入廣場時的視角。但據說正確的姿勢是從下麵小面積區域進來。
從上圖的視角看過來,左邊(北側)是舊行政官邸大樓,右邊是新行政官邸大樓。
下圖是聖馬可廣場南側,新行政官邸大樓一樓的長廊。號稱世界第一咖啡館的Florian咖啡館就在其中。然而我們當時並不知道它的存在,回國以後我們才偶然得知錯過了什麼。作為一個咖啡愛好者,實在是遺憾。沒辦法,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攻略,這樣的遺憾著實留下了不少。 聖馬可大教堂。聖馬可廣場因此得名。 從兩個角度各自來一張聖馬可大教堂。第二張的視角就來自聖馬可廣場的小面積區域。教堂腳下可以看見等候進入教堂參觀的長隊。考慮到陽光的強度和隊伍的長度,我們放棄了進入教堂參觀的計劃。
個人意見,我們覺得聖馬可大教堂還是不夠大氣。裝飾太過密集,恨不得每平方釐米都有雕刻,幾乎沒有留白,對密集恐懼症患者太不友好了。
另外,聖馬可大教堂,作為一個鐵鐵的天主教教堂,它的風格卻是以拜占庭風格為主----看看它的大穹頂----糅合了一小部分哥特和巴 洛克 風格。為什麼呢?容我稍後給大家來表一表。 新行政官邸大樓也是個﹃形,下圖就是它的垂直部分,圖書館。我為什麼會想起 深圳 機場? 很奇怪,聖馬可廣場有兩個鐘樓,教堂南側有一個很高的四角鐘樓,爬上去要收費;北側的舊行政官邸大樓東側還有一個時鐘塔,就是下圖。 說了半天的聖馬可,現在是時候介紹一下他了。
聖馬可是基督教中的重要人物,一說是耶穌的同母兄弟,耶穌和門徒的最後一頓晚餐是在他家吃的。他不是12門徒之一,但四福音中就有他的作品:馬可福音。
那為什麼聖馬可在 威尼斯 有如此獨特的地位呢?
歐洲 很多著名城市,都有自己主保聖人。例如, 羅馬 的主保聖人是 聖彼得 , 伊斯蘭堡 的主保聖人是聖母 瑪利亞 ,等等。 威尼斯 也不例外。剛剛建立時,人們選擇了某任教皇聖西奧多作為主保聖人,圖的是他有手撕鱷魚的本事,可以庇護水上討生活的 威尼斯 勞動人民。這個主保聖人實在太過低調,如果我沒去過 威尼斯 都根本不會知道他的名字;即使是現在,不搜一下也還是叫不全。
隨著大航海時代拉開序幕, 威尼斯 陡然大闊,足跡踏遍大 江南 北----不,是大洋南北----影響力遍佈全世界,別的兄弟城邦儼然都是鄉下,自豪感爆棚的同時,有點看不上聖西奧多了。要不,咱換個高大上的主保聖人?
環顧四下, 聖彼得 好好地庇護著 羅馬 呢,不好意思去搶自家兄弟的,而且也不見得打得過;很多聖人則下落不明。這時候, 威尼斯 人想到了曾與 威尼斯 有一面之緣的聖馬可。當年聖馬可開著飛行標緻----啊,不,是騎著有翼雄獅----全世界傳教,曾經在 威尼斯 附近海上遇到風暴,聽見天使對他說,願你平安,馬可!你和 威尼斯 共存!
而聖馬可葬於 埃及 亞歷山大 港,彼處此時正因為宗教衝突而動蕩不安,於是幾位“忠教愛國”的 威尼斯 商人 成功 轉職盜賊,將聖馬可的乾屍偷了出來。之後的經歷也同樣傳奇:他們將聖馬可藏在豬肉下麵,一路騙過了所有檢查的穆斯林衛兵,終於將聖馬可的遺骸運回 威尼斯 。據說船隻到達 威尼斯 之日,舉城歡慶。
之後 威尼斯 充分發揚了自己最大的優勢----有錢,給聖馬可修建了富麗堂皇的教堂,甚至比宮殿還要豪華。
下圖中,教堂頂部就是聖馬可的雕像,下麵黃金有翼雄獅,就是他的坐騎。從坐騎上看,聖馬可和文殊 菩薩 興趣相投,可以結為異教兄弟。 而 威尼斯 以商人立國,對於這件歷史不以為*,反以為榮,在各醒目之處大肆歌頌,例如在大教堂的五個拱門的穹頂上,有系列壁畫在描述這一過程。下圖是第一幅,壁畫分三部分,右(讀者視角)邊刻畫了偷遺骸時的畫面,中間部分是在說 埃及 人發覺乾屍失蹤時的驚慌失措,左邊則描繪瞭如何把屍體藏在籃子里,豬肉下麵,穆斯林士兵一臉鄙夷,於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瞞天過海。 第二幅,遺骸運到 威尼斯算了,還是不要把五幅都羅列在這裡了。畢竟這是游記不是教科書。
其他地方也有相關的壁畫,太多了。 從此以後,聖馬可就成了 威尼斯 的主保聖人。而原來的聖西奧多呢,淪落到和人家的坐騎一個待遇,站在高柱上把守著碼頭。 好了,回到剛纔的話題,聖馬可大教堂為什麼是以拜占庭風格為主呢?
原因很簡單,有了偷回聖馬可遺骸的壯舉,有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和最發達的經濟, 威尼斯 人膨脹了。這樣的心態,直接反映在了大教堂的風格上。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我就是要不走尋常路!於是,就修建了這麼一個拜占庭風格的大教堂。
那為什麼還又糅合了哥特式和巴 洛克 式的風格呢?很簡單,後來 威尼斯 又衰落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又不得不向 西歐 靠攏。大教堂已經建好了沒辦法重構,就加些裝飾吧----哥特式的尖龕,巴 洛克 式的雕刻,等等。最後就成了現在醬紫了。
翻了半天故紙堆,我快成歷史老師了。
繼續向東前行。
聖馬可大教堂旁邊的 石獅 子。
雖然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素質很低云云,但我看到這麼一個萌娃騎在一個同樣萌的 石獅 子上面,我真的只覺得:這風景真好看。當然我也知道如果人人都往上爬, 石獅 子也經不起磨損;這個度,管理部門去把握吧。 雖然下一個目標----總督府----就在一步之遙,我們還是決定先找地方吃午飯,順便躲避一下正午的陽光。餐廳是隨便找的,臨著一條小河,我們看著貢多拉上的游客被陽光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心裡十分慶幸沒去坐。旁邊有警察巡邏,看起來 威尼斯 也不是特別太平。 點餐的時候服務員又向我們推薦“本地的魚,特別新鮮”,我們立刻報以一陣爆髮式的大笑,他肯定不知道為什麼。
但別以為不點魚就沒有坑了。口渴難耐的我們先後喝掉了三瓶一升裝的still water,結賬時發現5歐一瓶!合著我們這一頓,光是喝水就喝掉了一百多塊錢人民幣啊。 這是服務員推薦的拜占庭pizza,味道十分之濃烈,建議心理足夠強大的朋友去嘗試一下。切pizza的工具也夠強。
總督府幾步之後,繞到了總督府的另一面。圖中就是著名的嘆息橋(Bridge of Sighs)。遠處的橋才是拍照的黃金位置,擠滿了游客。嘆息橋下,則是往來如梭的貢多拉。 威尼斯 的特產,面具。走幾步就是一家面具店。特別小的面具可以在10歐以下,大部分標價是幾十歐,比較精美的就要三位數了。
確實,在 意大利 這些天,我們在很多城市都經常看見居民倚在窗邊,探出身來看著外面的風景,甚至順口就叫住底下街上的熟人,輕鬆地聊上半個小時----就像我們的八十年代一樣。 四通八達的水道。 游船中遠看對面島上的聖喬治馬焦雷教堂。馬焦雷這個音譯讓我比較無語,原文是Maggiore,你哪怕翻譯成馬吉奧雷也感覺稍微好一點啊。 聖馬可教堂,聖馬可廣場終於到聖馬可廣場了。換上廣角來一張。
一天的暴走從此拉開序幕。 聖馬可廣場是 威尼斯 公認的中心。據說拿破侖在征服 威尼斯 之後,欽定了只有這裡才能被稱為廣場(Piazza),並給予了類似“ 歐洲 最美的客廳”等美譽。
聖馬可廣場分大小兩片,呈﹃形,聖馬可大教堂就在拐角處。我們是從左邊大面積區域進來的,上圖就是我們剛剛進入廣場時的視角。但據說正確的姿勢是從下麵小面積區域進來。
從上圖的視角看過來,左邊(北側)是舊行政官邸大樓,右邊是新行政官邸大樓。
下圖是聖馬可廣場南側,新行政官邸大樓一樓的長廊。號稱世界第一咖啡館的Florian咖啡館就在其中。然而我們當時並不知道它的存在,回國以後我們才偶然得知錯過了什麼。作為一個咖啡愛好者,實在是遺憾。沒辦法,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攻略,這樣的遺憾著實留下了不少。 聖馬可大教堂。聖馬可廣場因此得名。 從兩個角度各自來一張聖馬可大教堂。第二張的視角就來自聖馬可廣場的小面積區域。教堂腳下可以看見等候進入教堂參觀的長隊。考慮到陽光的強度和隊伍的長度,我們放棄了進入教堂參觀的計劃。
個人意見,我們覺得聖馬可大教堂還是不夠大氣。裝飾太過密集,恨不得每平方釐米都有雕刻,幾乎沒有留白,對密集恐懼症患者太不友好了。
另外,聖馬可大教堂,作為一個鐵鐵的天主教教堂,它的風格卻是以拜占庭風格為主----看看它的大穹頂----糅合了一小部分哥特和巴 洛克 風格。為什麼呢?容我稍後給大家來表一表。 新行政官邸大樓也是個﹃形,下圖就是它的垂直部分,圖書館。我為什麼會想起 深圳 機場? 很奇怪,聖馬可廣場有兩個鐘樓,教堂南側有一個很高的四角鐘樓,爬上去要收費;北側的舊行政官邸大樓東側還有一個時鐘塔,就是下圖。 說了半天的聖馬可,現在是時候介紹一下他了。
聖馬可是基督教中的重要人物,一說是耶穌的同母兄弟,耶穌和門徒的最後一頓晚餐是在他家吃的。他不是12門徒之一,但四福音中就有他的作品:馬可福音。
那為什麼聖馬可在 威尼斯 有如此獨特的地位呢?
歐洲 很多著名城市,都有自己主保聖人。例如, 羅馬 的主保聖人是 聖彼得 , 伊斯蘭堡 的主保聖人是聖母 瑪利亞 ,等等。 威尼斯 也不例外。剛剛建立時,人們選擇了某任教皇聖西奧多作為主保聖人,圖的是他有手撕鱷魚的本事,可以庇護水上討生活的 威尼斯 勞動人民。這個主保聖人實在太過低調,如果我沒去過 威尼斯 都根本不會知道他的名字;即使是現在,不搜一下也還是叫不全。
隨著大航海時代拉開序幕, 威尼斯 陡然大闊,足跡踏遍大 江南 北----不,是大洋南北----影響力遍佈全世界,別的兄弟城邦儼然都是鄉下,自豪感爆棚的同時,有點看不上聖西奧多了。要不,咱換個高大上的主保聖人?
環顧四下, 聖彼得 好好地庇護著 羅馬 呢,不好意思去搶自家兄弟的,而且也不見得打得過;很多聖人則下落不明。這時候, 威尼斯 人想到了曾與 威尼斯 有一面之緣的聖馬可。當年聖馬可開著飛行標緻----啊,不,是騎著有翼雄獅----全世界傳教,曾經在 威尼斯 附近海上遇到風暴,聽見天使對他說,願你平安,馬可!你和 威尼斯 共存!
而聖馬可葬於 埃及 亞歷山大 港,彼處此時正因為宗教衝突而動蕩不安,於是幾位“忠教愛國”的 威尼斯 商人 成功 轉職盜賊,將聖馬可的乾屍偷了出來。之後的經歷也同樣傳奇:他們將聖馬可藏在豬肉下麵,一路騙過了所有檢查的穆斯林衛兵,終於將聖馬可的遺骸運回 威尼斯 。據說船隻到達 威尼斯 之日,舉城歡慶。
之後 威尼斯 充分發揚了自己最大的優勢----有錢,給聖馬可修建了富麗堂皇的教堂,甚至比宮殿還要豪華。
下圖中,教堂頂部就是聖馬可的雕像,下麵黃金有翼雄獅,就是他的坐騎。從坐騎上看,聖馬可和文殊 菩薩 興趣相投,可以結為異教兄弟。 而 威尼斯 以商人立國,對於這件歷史不以為*,反以為榮,在各醒目之處大肆歌頌,例如在大教堂的五個拱門的穹頂上,有系列壁畫在描述這一過程。下圖是第一幅,壁畫分三部分,右(讀者視角)邊刻畫了偷遺骸時的畫面,中間部分是在說 埃及 人發覺乾屍失蹤時的驚慌失措,左邊則描繪瞭如何把屍體藏在籃子里,豬肉下麵,穆斯林士兵一臉鄙夷,於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瞞天過海。 第二幅,遺骸運到 威尼斯算了,還是不要把五幅都羅列在這裡了。畢竟這是游記不是教科書。
其他地方也有相關的壁畫,太多了。 從此以後,聖馬可就成了 威尼斯 的主保聖人。而原來的聖西奧多呢,淪落到和人家的坐騎一個待遇,站在高柱上把守著碼頭。 好了,回到剛纔的話題,聖馬可大教堂為什麼是以拜占庭風格為主呢?
原因很簡單,有了偷回聖馬可遺骸的壯舉,有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和最發達的經濟, 威尼斯 人膨脹了。這樣的心態,直接反映在了大教堂的風格上。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我就是要不走尋常路!於是,就修建了這麼一個拜占庭風格的大教堂。
那為什麼還又糅合了哥特式和巴 洛克 式的風格呢?很簡單,後來 威尼斯 又衰落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又不得不向 西歐 靠攏。大教堂已經建好了沒辦法重構,就加些裝飾吧----哥特式的尖龕,巴 洛克 式的雕刻,等等。最後就成了現在醬紫了。
翻了半天故紙堆,我快成歷史老師了。
繼續向東前行。
聖馬可大教堂旁邊的 石獅 子。
雖然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素質很低云云,但我看到這麼一個萌娃騎在一個同樣萌的 石獅 子上面,我真的只覺得:這風景真好看。當然我也知道如果人人都往上爬, 石獅 子也經不起磨損;這個度,管理部門去把握吧。 雖然下一個目標----總督府----就在一步之遙,我們還是決定先找地方吃午飯,順便躲避一下正午的陽光。餐廳是隨便找的,臨著一條小河,我們看著貢多拉上的游客被陽光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心裡十分慶幸沒去坐。旁邊有警察巡邏,看起來 威尼斯 也不是特別太平。 點餐的時候服務員又向我們推薦“本地的魚,特別新鮮”,我們立刻報以一陣爆髮式的大笑,他肯定不知道為什麼。
但別以為不點魚就沒有坑了。口渴難耐的我們先後喝掉了三瓶一升裝的still water,結賬時發現5歐一瓶!合著我們這一頓,光是喝水就喝掉了一百多塊錢人民幣啊。 這是服務員推薦的拜占庭pizza,味道十分之濃烈,建議心理足夠強大的朋友去嘗試一下。切pizza的工具也夠強。
總督府幾步之後,繞到了總督府的另一面。圖中就是著名的嘆息橋(Bridge of Sighs)。遠處的橋才是拍照的黃金位置,擠滿了游客。嘆息橋下,則是往來如梭的貢多拉。 威尼斯 的特產,面具。走幾步就是一家面具店。特別小的面具可以在10歐以下,大部分標價是幾十歐,比較精美的就要三位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