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也納尋寶,看看一百年前新藝術運動留下的印記
這座建於1898年的前衛建築,即是 維也納 分離派組織的建築宣言和展覽館,由Joseph Maria Olbrich設計。
在會館入口的上方,寫著 維也納 分離派的格言:“獻給每個時代屬於他們自己的藝術,獻給藝術屬於他們的自由”(德語:"Der Zeit ihre Kunst. Der Kunst ihre Freiheit")。在這下麵有三座蛇發女妖的雕塑,分別代表著繪畫、雕塑和建築。
整座建築佈滿了金色的植物形狀的裝飾,仿佛被真實的葉子所纏繞。正門口兩側的花盆上也鋪上了金色的 馬賽 克。
它還曾是 奧地利 幾年金幣上的主角。
如今,這裡仍是 維也納 分離派作品的展館,主要展示畫作及平面設計作品。周二至周日上午10點至下午6點開放。周六早上11點有英語導覽,下午2點有德語導覽。
館內展出的克裡姆特作品:Beethoven Frieze
就在Secession不遠處、納什市場的隔壁,門牌號為No.38和No.40的兩棟公寓,就是赫赫有名的Wagner 公寓,創造者仍然是剛剛提到的Otto Wagner.
較為多彩的這棟,錶面佈滿陶瓷裝飾。有不少陽臺上都種滿了花和植物,與外牆的圖案融為一體。
另外一棟,則以金色和白色的搭配為主。金色葉子和女人頭像的經典細節常被當做標誌般提取出來,能在不少書上見到。
公寓里的內飾聽說也很有視覺效果,不過我當時太累了,就改道回家啦。
Otto-Wagner Spital 醫院
來 維也納 的游客,大概沒有幾個會留意這個位於郊區的療養院。等到一個晴天,我從市中心出發,先搭地鐵再轉公交,幾經輾轉才來到療養院的門口。
這個綠樹成蔭,安靜 平和 的醫院經過三年的建設,於1907年10月8日開始使用,當時是一座精神病醫院及療養院。前面多次提到的新藝術運動建築師Otto Wagner同樣參與了這裡的設計。
這裡有著26座醫療樓和附屬建築。在行政大樓後面還有一座“新藝術運動劇院”,最初是社交空間,後來用於劇院表演,音樂會和活動,已經空置了多年。
然而在二戰期間,這裡卻成了噩夢之地:一大批兒童、青少年被帶到這裡成為醫學實驗的對象,受到侮辱、虐待及屠殺。現在在新藝術運動劇院前的綠地上,立起了772盞燈柱,以紀念這段歷史中被謀殺的兒童和青少年。
沿著樓梯爬上小山坡,遠遠就望見了一個驚人的巨大金色圓頂。終於到了我最期待的目的地。
這座造型獨特的天主教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藝術風格教堂之一。設計它的同樣是Otto Wagner。另外,天使雕像由Othmar Schimkowitz完成,教堂內的 馬賽 克和彩色玻璃由Koloman Moser負責。
教堂的外牆覆蓋著兩釐米厚的 大理 石板,外形上極具新藝術運動的特色:頗有活力的天使、隨處可見的金色、細節中仿佛在流動的線條...... 教堂大的出乎意料,圍繞著它走一圈並不輕鬆。
教堂內部地板是白色和黑色的瓷磚,略微傾斜,所以教堂里的人可以更好地看到祭壇。
而最受矚目的,是華麗絢爛的聖壇和大片大片的玻璃窗戶。
祭壇後面精美細膩的彩色 馬賽 克代表著逝者的靈魂通過華麗的樓梯進入了天堂
側面宏偉的窗戶描繪了七位聖人
因為教堂是周圍這座精神病醫院的一部分,Otto Wagner在設計中加入了許多相關的功能。 比如 ,教堂內鋒利的邊緣很少,大多數拐角都是圓角的;牧師的區域與患者的區域完全分開;只能從聖器室進入講壇;緊急出口設在側壁上,以防需要迅速撤離患者;男女病人有單獨的入口,因為當時在精神病院中必須性別隔離......
只可惜在我到訪的時候教堂並不開放。在教堂門口的小卡片上能找到開放時間:
· 公眾導覽(德語):周六15點及周日16點
· 開放參觀:周六16-17點,周日12-16點
· 檸檬山新藝術運動導覽(文化之旅及教堂導覽):從四月到十月的每個星期三14-16點,集合點在Direktionsgebäude(我也搞不清在哪,去的話可以問問路人~)
·
聯繫郵箱:otto-wagner-kirche@wienkav.at
電話:01 910 60-11007
網址: www.wienkav.at/ows
教堂外一片空地上散落著長椅,偶有一兩個人走過,待一會兒,就離開了。只有我和隔壁一個阿姨一直坐在椅子上看著山下茂密的樹林和藏了無數故事的一棟棟醫院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