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瑞兩國30天,我們的慢漫路7(科爾馬、斯特拉斯堡)
從 瑞士 的 巴塞爾 到 法國 小鎮 科爾馬 ,只有70公里的路程,一路順利。
進入 法國 境內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加油站。在 瑞士 境內整整五天半的時間,沒有加油, 瑞士 的油價較之 法國 貴了0.25~0.3歐/升左右。
下了高速就是加油站。加油後,渴望覺得後輪胎氣壓不足,找到旁邊的一個小伙子,想測量測量壓力。熱心的 法國 小伙子馬上取來壓力測量儀,主動幫我們測量,然後給我們的車輪胎打足氣。再次被感動了。 導航到民宿,這次準確無誤。很幸運,公寓外面的馬路上還有停車位,仔細看了自動交款機,是那種簡單的、輸入車牌號和停車時間,投幣即可的自助繳費機。我們正商量停多長時間,過來了一位年輕的老年 法國 人,他以為我們不會操作,非常熱情的幫我們交費,還不要我們的錢,很是過意不去。最後我們只找到一歐的硬幣給了他(一般我們都刷信用卡)。
預訂的公寓下午三點才能入住,這時才兩點多一點。公寓樓下是旅行社,我們請旅行社的女士幫我們確認是不是這兒。年輕的女士看後點點頭,接著打電話給房東,隨後告知我們,房東就在樓上。我們以為房東很快會下樓,沒曾想,三點正房東準時出現在我們面前。想想也是的, 阿爾薩斯 地區在幾百年的時間內,一直在法德兩國之間“游走”, 德國 人的嚴謹守時也成為當地人的良好習慣。
這間公寓寬敞明亮,房間很大,兩室一廳兩衛,還有一個大大的廚房。 房東很熱情,拿出地圖給我們仔細介紹 科爾馬 的景點,極力推薦我們去 阿爾薩斯 的葡萄酒種植旅游線游覽,還告訴我們旁邊的樓就是 紐約 自由女神雕像設計師的故居。房東的語速有些快,還夾著濃厚的 德國 音,臘月雪聽著都困難,還好肢体語言也能促進理解。
阿爾薩斯我們將在 科爾馬 住兩晚,游覽 科爾馬 小鎮和 斯特拉斯堡 。這兩座城市都屬於 法國 的 阿爾薩斯 地區。
自1870年到1944年的75年時間里, 阿爾薩斯 歷經滄桑。由於處於德法邊境,在歷史上幾經更換國籍。自路易十四到1870年為 法國 領土;在普法戰爭(1870~1871)後割讓給普魯士;1918年經第一次世界大戰重歸 法國 ;在1940年被希特勒占領,直到二戰勝利後再次成為 法國 領土。至於1870年前的 阿爾薩斯 更換國籍就更多了,其歷史也複雜了許多。 科爾馬 1科爾馬 位於萊茵河上游、與 德國 接壤。 科爾馬 也是罕見的幾乎沒有受到戰火侵擾的城鎮,也因如此,小鎮內特有的木結構建築物和石板小路才得以從中世紀保存至今。
科爾馬 是 法國 最浪漫的地區之一,小鎮內的運河、鮮花、建築……,為小鎮增添了無盡的魅力。
對於更多的 歐洲 人來說, 科爾馬 是 阿爾薩斯 葡萄酒中心,是 法國 乾白葡萄酒主要產區。
在公寓的陽臺上休息休息,抽根煙。 從公寓陽臺俯瞰小鎮街道。 站在陽臺上,房東告訴我們, 紐約 自由女神雕塑的設計師曾在這幢有雕像的房子里住過。 這幢建築建於1609年初文藝復興時期,又被稱為“人 頭屋 ”,它是老城區最著名的兩棟房子之一。建築的正面有105顆人面頭像。頭像表情各異,生動有趣。
大門的右側牆上刻著“ 科爾馬 交易所”,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了。至於現在的用途,我們沒走進去,也就不知道了。 熱情的房東足足給我們介紹了一個小時,出門已經快下午5點了,隨意走走看看。
先到馬路邊再續幾小時的停車費。晚七點到第二天上午九點,凡是畫有白色虛線的地方都可以免費停車,其他時間段付費停車。我們只需交費到晚上七點就行,整個 法國 都是如此。 科爾馬 小鎮由許多不規則形狀的廣場組成,彎彎曲曲的街道不斷延伸,不用刻意尋找那些迷人的美景,眼中有景,處處景。 在 科爾馬 ,木筋結構的房屋無疑最具 德國 建築特色。這讓我們想起了 魯昂 ,那裡的很多房屋用橡木做骨架,用白堊石灰石做填料,建成了半木半石的房屋,像極了 科爾馬 的房屋, 大同 小異。 普菲斯泰屋
普菲特之屋始建於1537年,是 貝桑松 制帽匠Ludwig Scherer的房子。現在名字中的“ Pfister ”是1840年至1892年期間屋主的姓氏。 宮崎 駿的動畫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中出現過這棟建築。
科爾馬 對 中國 游客的吸引,很多來自 宮崎 駿的動畫電影和娛樂節目《中餐廳》。電影和娛樂節目我都沒看過,也沒聽說過,真是孤陋寡聞。只是在做攻略時才知道的,至今也沒想去補看。 普菲斯泰屋吸引人的在於它凸出的陽臺、外牆上的繪畫、弧形的屋檐。 伊爾河支流酪赫河從 科爾馬 靜靜淌過,這兒被稱為" 法國 小 威尼斯 ",可我覺得有些言過其實。
進入 法國 境內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加油站。在 瑞士 境內整整五天半的時間,沒有加油, 瑞士 的油價較之 法國 貴了0.25~0.3歐/升左右。
下了高速就是加油站。加油後,渴望覺得後輪胎氣壓不足,找到旁邊的一個小伙子,想測量測量壓力。熱心的 法國 小伙子馬上取來壓力測量儀,主動幫我們測量,然後給我們的車輪胎打足氣。再次被感動了。 導航到民宿,這次準確無誤。很幸運,公寓外面的馬路上還有停車位,仔細看了自動交款機,是那種簡單的、輸入車牌號和停車時間,投幣即可的自助繳費機。我們正商量停多長時間,過來了一位年輕的老年 法國 人,他以為我們不會操作,非常熱情的幫我們交費,還不要我們的錢,很是過意不去。最後我們只找到一歐的硬幣給了他(一般我們都刷信用卡)。
預訂的公寓下午三點才能入住,這時才兩點多一點。公寓樓下是旅行社,我們請旅行社的女士幫我們確認是不是這兒。年輕的女士看後點點頭,接著打電話給房東,隨後告知我們,房東就在樓上。我們以為房東很快會下樓,沒曾想,三點正房東準時出現在我們面前。想想也是的, 阿爾薩斯 地區在幾百年的時間內,一直在法德兩國之間“游走”, 德國 人的嚴謹守時也成為當地人的良好習慣。
這間公寓寬敞明亮,房間很大,兩室一廳兩衛,還有一個大大的廚房。 房東很熱情,拿出地圖給我們仔細介紹 科爾馬 的景點,極力推薦我們去 阿爾薩斯 的葡萄酒種植旅游線游覽,還告訴我們旁邊的樓就是 紐約 自由女神雕像設計師的故居。房東的語速有些快,還夾著濃厚的 德國 音,臘月雪聽著都困難,還好肢体語言也能促進理解。
阿爾薩斯我們將在 科爾馬 住兩晚,游覽 科爾馬 小鎮和 斯特拉斯堡 。這兩座城市都屬於 法國 的 阿爾薩斯 地區。
自1870年到1944年的75年時間里, 阿爾薩斯 歷經滄桑。由於處於德法邊境,在歷史上幾經更換國籍。自路易十四到1870年為 法國 領土;在普法戰爭(1870~1871)後割讓給普魯士;1918年經第一次世界大戰重歸 法國 ;在1940年被希特勒占領,直到二戰勝利後再次成為 法國 領土。至於1870年前的 阿爾薩斯 更換國籍就更多了,其歷史也複雜了許多。 科爾馬 1科爾馬 位於萊茵河上游、與 德國 接壤。 科爾馬 也是罕見的幾乎沒有受到戰火侵擾的城鎮,也因如此,小鎮內特有的木結構建築物和石板小路才得以從中世紀保存至今。
科爾馬 是 法國 最浪漫的地區之一,小鎮內的運河、鮮花、建築……,為小鎮增添了無盡的魅力。
對於更多的 歐洲 人來說, 科爾馬 是 阿爾薩斯 葡萄酒中心,是 法國 乾白葡萄酒主要產區。
在公寓的陽臺上休息休息,抽根煙。 從公寓陽臺俯瞰小鎮街道。 站在陽臺上,房東告訴我們, 紐約 自由女神雕塑的設計師曾在這幢有雕像的房子里住過。 這幢建築建於1609年初文藝復興時期,又被稱為“人 頭屋 ”,它是老城區最著名的兩棟房子之一。建築的正面有105顆人面頭像。頭像表情各異,生動有趣。
大門的右側牆上刻著“ 科爾馬 交易所”,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了。至於現在的用途,我們沒走進去,也就不知道了。 熱情的房東足足給我們介紹了一個小時,出門已經快下午5點了,隨意走走看看。
先到馬路邊再續幾小時的停車費。晚七點到第二天上午九點,凡是畫有白色虛線的地方都可以免費停車,其他時間段付費停車。我們只需交費到晚上七點就行,整個 法國 都是如此。 科爾馬 小鎮由許多不規則形狀的廣場組成,彎彎曲曲的街道不斷延伸,不用刻意尋找那些迷人的美景,眼中有景,處處景。 在 科爾馬 ,木筋結構的房屋無疑最具 德國 建築特色。這讓我們想起了 魯昂 ,那裡的很多房屋用橡木做骨架,用白堊石灰石做填料,建成了半木半石的房屋,像極了 科爾馬 的房屋, 大同 小異。 普菲斯泰屋
普菲特之屋始建於1537年,是 貝桑松 制帽匠Ludwig Scherer的房子。現在名字中的“ Pfister ”是1840年至1892年期間屋主的姓氏。 宮崎 駿的動畫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中出現過這棟建築。
科爾馬 對 中國 游客的吸引,很多來自 宮崎 駿的動畫電影和娛樂節目《中餐廳》。電影和娛樂節目我都沒看過,也沒聽說過,真是孤陋寡聞。只是在做攻略時才知道的,至今也沒想去補看。 普菲斯泰屋吸引人的在於它凸出的陽臺、外牆上的繪畫、弧形的屋檐。 伊爾河支流酪赫河從 科爾馬 靜靜淌過,這兒被稱為" 法國 小 威尼斯 ",可我覺得有些言過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