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海與馥芮白 | 探尋澳大利亞東部蔚藍海岸
而夜晚的CBD,是屬於 悉尼 最清醒的時刻。夜色沉默,月光如水。在這全澳洲最繁華的夜色面前,喧鬧已經褪去,來往的船隻與路人面面相覷。 在繁華面前,任何的煩躁與沉悶都變得無聲。 麥考利夫人座椅是 悉尼 灣的皇家花園中,這裡與歌劇院只有著一水之隔,是觀賞歌劇院的最佳之地。在城市的中央有這樣一塊綠地,是市民難得的休閑活動場所。在 悉尼 的幾天時間里,這座城市最大的感受除了人種的多樣,便是城市的親和力。
世界上有那麼些城市,巨大、恢弘,但卻感覺總是無法融入內心。在 悉尼 ,忙碌與煩瑣之間,在某些時刻還是可以享受這座城市所帶來的安慰與閑適,在清晨的邦迪海灘,或是黃昏的 悉尼 灣。 在 悉尼 最繁華的 喬治 大道,一座銅鑄的 維多利亞 女王雕像矗立在身後精緻龐大的 羅馬 風格建築前,這裡是被著名時裝設計大師皮爾·卡丹稱作“世界上最美麗的購物中心”的 維多利亞 女王大廈。1898年落成的這座建築原本是用作市場與辦公室,1960年代本打算拆掉已經傾頹的大廈來建市政中心,然而最終拆除計劃沒有落實,而是將大廈改建成了一座城市中心的購物中心。如今的 維多利亞 女王大廈被大家稱為QVB,成為了 悉尼 歷史的見證,早已不僅僅是一座商場的意義。 商場的內部並不大,有一種時光的復古味道,弔頂的一座大鐘據是由專門為 英國 皇室設計鐘錶的工匠於1986年打造的。時鐘的外形是模仿 蘇格蘭 的貝爾莫勒城堡,而這座城堡是 維多利亞 女王和阿爾伯特王子最喜愛的度假地。 在 悉尼 ,人們是奔波的,但人們總是笑意如春——我的理解是這座城市的親近與隨和讓在這裡生活的人們總能在忙碌中不曾將自己忘記。有人說, 悉尼 是一座煩悶無聊的城市,但我卻覺在得高速發展的經濟時代里,這裡始終可以保持著一份閑適卻始終未被湮沒在建設的狂潮中,這已然是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無聲的饋贈了。 墨爾本:浪漫的十三行詩 ▲ 女王的私心南緯38°的 墨爾本 ,比起 悉尼 已是深秋,秋意漸涼,不同的體感,也是對這座城市更加不同的體驗。如果說 悉尼 是閑適卻繁華的都市,那麼 墨爾本 就是復古的精緻城市。500萬人口的城市依然位列世界都市,但比起那些宏偉的城市來說, 墨爾本 顯得清凈也親近。
世人都知道“ 舊金山 ”,卻不知道在遙遠的南半球有一座“新 金山 ”。 墨爾本 原本是一座默默無聞的小城,18世紀中葉,有人在這裡發現了金礦,於是“淘金熱”再次在南半球上演。世界各地的淘金人紛紛趨之若鶩,這其中大部分為 美國 人,也包括華人,於是淘金熱再次加劇了澳洲的人種融合。淘金的狂潮使得 墨爾本 高速發展起來,這未免讓遠在北美的 舊金山 黯然失色於是華人便開始稱 墨爾本 為“新 金山 ”。如今在 墨爾本 的一些華人社區依舊可以看到帶有“新 金山 ”字眼的學校、醫院與商鋪。
高度資本化的城市卻有著一份別緻的復古情懷與慢時光節奏,我想這可能是 墨爾本 給我最獨特的印象。
而在這個城市中,浪漫從誕生之時,便深根於此。
1837年,18歲的 維多利亞 女王登基,成為 大英 帝國的君主。在那無助的歲月中,首相 墨爾本 勛爵是她在無情黨爭中的撫慰——他告訴她如何處理政務,如何維穩各方勢力,如何獨善其身。
於女王而言,他是她的師長,亦是守護她成長的騎士。少女漸漸成長為了一代女王,而女王對於 墨爾本 勛爵的情誼也早已表露,然而 墨爾本 勛爵終究拒絕了。也許是年齡、身份、地位的差距,也許是 墨爾本 勛爵心不在此,無論出於何種緣由, 墨爾本 勛爵都恪守著一位臣子的本分。
隨後, 英國 將澳洲納入了 大英 帝國的版圖,而女王之名也成為了南部一州的名稱,而 維多利亞州 的首府便被女王冠以 墨爾本 勛爵的爵名。
維多利亞州 —— 墨爾本 。這座古典優雅的城市,於是便被冠上了浪漫的十三行詩——女王用這樣的一種方式,將潛藏在內心深處的衝動與情誼都寄托給了遙遠的澳洲大陸, 墨爾本 與 維多利亞 從此便遙不可及卻又形影不離。 ▲ 馥芮白與brunch喚起的城市之光城市中心的 維多利亞 市場從1857年開始運作,規模為南半球之最,亦是全世界第三大的市場。市場是城市中最生活氣的場所,在這龐大的市場根據銷售的品類的不同被分割為若干個不同區域,水果、肉禽、生鮮、熟食、衣物、紀念品,這裡容納了生活幾乎的方方面面。 咖啡是澳洲人民生活文化中的精神核心,而這一文化之中心,非 墨爾本 莫屬。
咖啡最初是由1788年的首批 英國 移民帶來的,但是直到1830年代咖啡文化才開始在 澳大利亞 普及起來,起因則是當時的禁酒運動——人們開始尋求一種可以代替酒精的飲品,於是咖啡開始成為人們新的選擇。
咖啡文化在澳洲迅速風靡,這其中 墨爾本 最盛。起初的咖啡文化是以街邊咖啡攤的形式呈現的,1850年到1920這些售賣咖啡和小零食的咖啡攤迅速占據了 墨爾本 的大街小巷。之後, 歐洲 移民大量登陸澳洲, 意大利 人的咖啡文化開始影響澳洲,各種各樣的咖啡廳在二戰後出現在 墨爾本 的各個角落。
如今對於澳洲人特別是 墨爾本 人來說,咖啡文化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咖啡廳也成為最為重要的社交場所。一杯馥芮白、一頓brunch,是果腹,更是生活。
Auction rooms是北 墨爾本 小有名氣的咖啡廳,位於北 墨爾本 市政廳斜對面。破舊的外觀裡面別有洞天,排隊是常有的事情。 墨爾本 咖啡的靈魂是Flat White,星巴克給他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馥芮白”。二戰時期 意大利 人帶來的意式咖啡打開了澳洲人的咖啡審美,在改良之下形成了具有澳洲特色的馥芮白,當然起源究竟是澳洲還是 墨爾本 依舊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 復古是 墨爾本 的另一大主題,城中那些古老而別緻的建築是 墨爾本 的名片, 維多利亞 式建築遍 布城 內。走進維州圖書館,立刻就可以被其恢弘的拜占庭式穹頂所震撼。
這是全世界最為宏偉的圖書館,巨大的白色八角形穹頂、高達六層的閱覽室與圖書陳列、32000冊藏書,讓前來觀摩與學習的讀者可以同時感受到知識與建築所賦予的雙重力量。 墨爾本 是一座浪漫傳奇的城市, 墨爾本 公爵與 維多利亞 女王的故事永遠留在了這座城市的深處,而城市的中心也鐫刻著另一個故事。
19世紀20年代,Bourke伯爵帶著病重的妻子Elizabeth來到了 墨爾本 養病,但是最終Elizabeth因病去世。幾十年過去了,Bourke伯爵依舊未能走出陰霾。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當時的 墨爾本 總督邀請Bourke伯爵為 墨爾本 的主要街道命名。出於那份眷戀與不舍,城中心的街道被Bourke伯爵命名為了“Elizabeth St”,而從中與之交會的便命名為“Bourke St”。也許,Bourke伯爵的用意便是夫妻二人猶如這交匯的街道一般永不分離。 著名的皇家拱廊便位於繁華的Bourke St上,這是 墨爾本 第一個購物中心,也是 澳大利亞 現存最古老的購物中心。獨特的 意大利 文藝復興設計風格,與岡特大鐘的古典鐘聲,讓每一位前來的游客駐足驚嘆。皇家拱廊身處的位置便是當時 墨爾本 最早有人居住的區域,這裡可以說見證了整個城市的建立與發展。
世界上有那麼些城市,巨大、恢弘,但卻感覺總是無法融入內心。在 悉尼 ,忙碌與煩瑣之間,在某些時刻還是可以享受這座城市所帶來的安慰與閑適,在清晨的邦迪海灘,或是黃昏的 悉尼 灣。 在 悉尼 最繁華的 喬治 大道,一座銅鑄的 維多利亞 女王雕像矗立在身後精緻龐大的 羅馬 風格建築前,這裡是被著名時裝設計大師皮爾·卡丹稱作“世界上最美麗的購物中心”的 維多利亞 女王大廈。1898年落成的這座建築原本是用作市場與辦公室,1960年代本打算拆掉已經傾頹的大廈來建市政中心,然而最終拆除計劃沒有落實,而是將大廈改建成了一座城市中心的購物中心。如今的 維多利亞 女王大廈被大家稱為QVB,成為了 悉尼 歷史的見證,早已不僅僅是一座商場的意義。 商場的內部並不大,有一種時光的復古味道,弔頂的一座大鐘據是由專門為 英國 皇室設計鐘錶的工匠於1986年打造的。時鐘的外形是模仿 蘇格蘭 的貝爾莫勒城堡,而這座城堡是 維多利亞 女王和阿爾伯特王子最喜愛的度假地。 在 悉尼 ,人們是奔波的,但人們總是笑意如春——我的理解是這座城市的親近與隨和讓在這裡生活的人們總能在忙碌中不曾將自己忘記。有人說, 悉尼 是一座煩悶無聊的城市,但我卻覺在得高速發展的經濟時代里,這裡始終可以保持著一份閑適卻始終未被湮沒在建設的狂潮中,這已然是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無聲的饋贈了。 墨爾本:浪漫的十三行詩 ▲ 女王的私心南緯38°的 墨爾本 ,比起 悉尼 已是深秋,秋意漸涼,不同的體感,也是對這座城市更加不同的體驗。如果說 悉尼 是閑適卻繁華的都市,那麼 墨爾本 就是復古的精緻城市。500萬人口的城市依然位列世界都市,但比起那些宏偉的城市來說, 墨爾本 顯得清凈也親近。
世人都知道“ 舊金山 ”,卻不知道在遙遠的南半球有一座“新 金山 ”。 墨爾本 原本是一座默默無聞的小城,18世紀中葉,有人在這裡發現了金礦,於是“淘金熱”再次在南半球上演。世界各地的淘金人紛紛趨之若鶩,這其中大部分為 美國 人,也包括華人,於是淘金熱再次加劇了澳洲的人種融合。淘金的狂潮使得 墨爾本 高速發展起來,這未免讓遠在北美的 舊金山 黯然失色於是華人便開始稱 墨爾本 為“新 金山 ”。如今在 墨爾本 的一些華人社區依舊可以看到帶有“新 金山 ”字眼的學校、醫院與商鋪。
高度資本化的城市卻有著一份別緻的復古情懷與慢時光節奏,我想這可能是 墨爾本 給我最獨特的印象。
而在這個城市中,浪漫從誕生之時,便深根於此。
1837年,18歲的 維多利亞 女王登基,成為 大英 帝國的君主。在那無助的歲月中,首相 墨爾本 勛爵是她在無情黨爭中的撫慰——他告訴她如何處理政務,如何維穩各方勢力,如何獨善其身。
於女王而言,他是她的師長,亦是守護她成長的騎士。少女漸漸成長為了一代女王,而女王對於 墨爾本 勛爵的情誼也早已表露,然而 墨爾本 勛爵終究拒絕了。也許是年齡、身份、地位的差距,也許是 墨爾本 勛爵心不在此,無論出於何種緣由, 墨爾本 勛爵都恪守著一位臣子的本分。
隨後, 英國 將澳洲納入了 大英 帝國的版圖,而女王之名也成為了南部一州的名稱,而 維多利亞州 的首府便被女王冠以 墨爾本 勛爵的爵名。
維多利亞州 —— 墨爾本 。這座古典優雅的城市,於是便被冠上了浪漫的十三行詩——女王用這樣的一種方式,將潛藏在內心深處的衝動與情誼都寄托給了遙遠的澳洲大陸, 墨爾本 與 維多利亞 從此便遙不可及卻又形影不離。 ▲ 馥芮白與brunch喚起的城市之光城市中心的 維多利亞 市場從1857年開始運作,規模為南半球之最,亦是全世界第三大的市場。市場是城市中最生活氣的場所,在這龐大的市場根據銷售的品類的不同被分割為若干個不同區域,水果、肉禽、生鮮、熟食、衣物、紀念品,這裡容納了生活幾乎的方方面面。 咖啡是澳洲人民生活文化中的精神核心,而這一文化之中心,非 墨爾本 莫屬。
咖啡最初是由1788年的首批 英國 移民帶來的,但是直到1830年代咖啡文化才開始在 澳大利亞 普及起來,起因則是當時的禁酒運動——人們開始尋求一種可以代替酒精的飲品,於是咖啡開始成為人們新的選擇。
咖啡文化在澳洲迅速風靡,這其中 墨爾本 最盛。起初的咖啡文化是以街邊咖啡攤的形式呈現的,1850年到1920這些售賣咖啡和小零食的咖啡攤迅速占據了 墨爾本 的大街小巷。之後, 歐洲 移民大量登陸澳洲, 意大利 人的咖啡文化開始影響澳洲,各種各樣的咖啡廳在二戰後出現在 墨爾本 的各個角落。
如今對於澳洲人特別是 墨爾本 人來說,咖啡文化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咖啡廳也成為最為重要的社交場所。一杯馥芮白、一頓brunch,是果腹,更是生活。
Auction rooms是北 墨爾本 小有名氣的咖啡廳,位於北 墨爾本 市政廳斜對面。破舊的外觀裡面別有洞天,排隊是常有的事情。 墨爾本 咖啡的靈魂是Flat White,星巴克給他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馥芮白”。二戰時期 意大利 人帶來的意式咖啡打開了澳洲人的咖啡審美,在改良之下形成了具有澳洲特色的馥芮白,當然起源究竟是澳洲還是 墨爾本 依舊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 復古是 墨爾本 的另一大主題,城中那些古老而別緻的建築是 墨爾本 的名片, 維多利亞 式建築遍 布城 內。走進維州圖書館,立刻就可以被其恢弘的拜占庭式穹頂所震撼。
這是全世界最為宏偉的圖書館,巨大的白色八角形穹頂、高達六層的閱覽室與圖書陳列、32000冊藏書,讓前來觀摩與學習的讀者可以同時感受到知識與建築所賦予的雙重力量。 墨爾本 是一座浪漫傳奇的城市, 墨爾本 公爵與 維多利亞 女王的故事永遠留在了這座城市的深處,而城市的中心也鐫刻著另一個故事。
19世紀20年代,Bourke伯爵帶著病重的妻子Elizabeth來到了 墨爾本 養病,但是最終Elizabeth因病去世。幾十年過去了,Bourke伯爵依舊未能走出陰霾。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當時的 墨爾本 總督邀請Bourke伯爵為 墨爾本 的主要街道命名。出於那份眷戀與不舍,城中心的街道被Bourke伯爵命名為了“Elizabeth St”,而從中與之交會的便命名為“Bourke St”。也許,Bourke伯爵的用意便是夫妻二人猶如這交匯的街道一般永不分離。 著名的皇家拱廊便位於繁華的Bourke St上,這是 墨爾本 第一個購物中心,也是 澳大利亞 現存最古老的購物中心。獨特的 意大利 文藝復興設計風格,與岡特大鐘的古典鐘聲,讓每一位前來的游客駐足驚嘆。皇家拱廊身處的位置便是當時 墨爾本 最早有人居住的區域,這裡可以說見證了整個城市的建立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