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名古屋秋祭+大須大道町人祭(天津-名古屋-寧波)(日本自由行第12回)10月17-21
寧波 7小時轉機,轉機可以可以,就是直接回 北京 不是很便利。
原來你們是~
這樣的櫟社機場
這樣的天一閣(周一下午開館,解救了遭遇周一集體閉館的 寧波 游客)
這樣的月湖~
這樣的天一廣場
這樣的伏見桃山(以前叫汴京茶寮不好嗎,味道嘔……)
這樣的黃魚海鮮面(好吃)
這樣的缸鴨狗(打包了小圓子) 寧波的書房:天一閣櫟社機場b口坐地鐵2號線,24分鐘到城隍廟站,26分鐘到鼓樓站。咦,每個城市都有的一個“鼓樓”?~
共享單車解決最後公里數。
↓出乎意料,天一閣景區包含一大片博物館體驗館茶館等等。不過天一閣博物館售票窗口對周邊環境一問三不知……完全獲取不到除了自家景點門票之外的任何有用信息。
30元。8點半開,16點半(11月1-4月30)或17點停止售票。
每周一上午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並不延期後補)下午1:30開館。
【獬豸】xiè zhì,又稱獬廌、解豸。似羊黝黑,獨角神獸。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公正勇猛、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徵。





天一閣建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至四十五年(1566年),明朝兵部右侍郎範欽喜好讀書藏書,方志、政書、科舉錄、詩文集……部分官署內部資料,普通藏書家難以獲得。退休後建藏書樓“ 東明 草堂”。放不下之後根據鄭玄《易經註》“天一生水……地六承之”,命名新藏書樓為“天一閣”,採“天一地六”格局,“以水制火”,並防火防盜防潮防蛀防鼠。
1585年範欽去世前將家產分藏書和其他兩部分。 長子 範大沖自願繼承7萬餘捲藏書,形成“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祖訓。藏書歸子孫共有,非各房齊集書櫥鑰匙,不得開鎖。1949年之前一直如此並歷代補充。

1676年,範欽後人範光燮破例幫大學者黃宗羲登樓閱讀天一閣藏書並編製書目撰藏書記,成第一個進入天一閣的外族人。此後名氣大增。
1773年,為乾隆帝詔修《四庫全書》所呈所有藏書均未被歸還,後續換回一些御賜圖書和畫。。。1829年,範家修訂天一閣管理制度,立禁碑三種,條款十五項,嚴格保證“書不出閣”。牛。









廣玉蘭古樹參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