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希腊 | 好奇心領路,行走在永恆與不朽之間(攻略+游記)


眾神的護佑,神諭的啟迪,護航希波戰爭的勝利。
畢達哥拉斯的世界,萬物皆數。
蘇格拉底那些“令人淚水泉涌不止”的真理,還在一次又一次的印證著歷史和人心。
“認識你自己”,如耳邊的回聲,驚醒迷途的眾生。
亞里士多德的學院,對談與思辨,傳來陣陣叩問。
人的覺醒,是對自身的回望與呼喚。
民主政治的光輝,令 雅典 榮耀四方。
三層加萊船的威風,讓城邦稱霸海洋。
以人為本的思想萌芽,穿越暗夜般的中世紀,點燃文藝復興的火焰。
雅典 的瓦解,泛 希腊 化的遠播,終究是太陽底下無新事的輪迴。
悲喜劇的輪番上演,不只是諷刺與哀悼。
永恆的衛城,不會只是沉入歷史的雲煙,盛衰之後,是幾千年的仰望與驚嘆。
哲學、宗教、藝術、政治、軍事、經濟、數學、醫學、建築、歷史、教育制度……
西方文明的起點和源頭,
是原點,是好奇,是孩童般的清明與純粹,
是我們在回望與展望間,註定會回到的,人類的覺醒之地。 克裡特島 | 親近古文明克諾索斯宮殿,也叫迷宮。
是公元前1700多年米諾斯人在 克裡特 島上所建的都城。最初的王城已毀於地震和大火,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遺址是1900年到1930年應該考古學家埃文斯主持修複和複原的。
考古界一直以來都對埃文斯的修複工作持有很大爭議,對於古跡的保護,我們到底應該修舊如舊,還是維持現狀,始終也是文物保護工作的難題。
克諾索斯是米諾陶洛斯神話的背景設定,至今為止,米諾斯人的生活、信仰、文明到底如何,我們也都是在埃文斯的設想中徜徉。
傳說還是現實?王宮亦迷宮!



在遺址中隨處可見的排水系統,完善和精湛,房屋的修建,已經非常適合當地的氣候和季節,說明米諾斯人已經發展出了非常高度的文明。




在 希腊 語中,“人”這個詞的直面意思就是向上看的物種。在這個藍色的星球上,只有人這個物種是可以抬頭向上看的,仰望蒼穹,動物大多都是只能朝下看的。在西方語言中,“人類學”的詞根就來源於 希腊 語中“人”這個詞,意思就是研究向上看的物種的學問。
所以我們在 希腊 旅行總是習慣說:回到 希腊 !其實,我們是回到了人類文明的源頭,回到了我們的起點。





從米諾斯人的畫作中,能感受到他們對藝術,對生活,更自由自在,更無拘無束。

比如 侍酒者壁畫中,人物側面站立,膚色的描繪和冷峻的畫風,都有 埃及 壁畫的影子。而人物肢体的線條,又多了幾分秀美,更細膩,更有律動,摒棄了 埃及 文明的堅硬和獃板的程式化。從服飾的角度看,侍酒者裸露上身,不同於 埃及 壁畫中,人物服飾整潔和精緻的造型,又不同於古 希腊 雕塑全裸身體的造型。因此,這幅壁畫也印證了文明的傳遞。






希腊 位於 非洲 板塊和歐亞板塊的交界處,是地震頻發地區。說到地震帶,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古代 希腊 人信奉眾神,對神諭極為重視,在 希腊 的 德爾斐 建了宙斯的神廟,挑選一位名門之女作為神諭的傳達者,有點類似基督教的修女吧,從此她便終身侍奉宙斯,保持貞潔。
無論是國王還是百姓在重大事情前便去祈求神諭,傳達者會坐在一個固定的位置,相傳是一塊叫做地球之臍的石頭旁,(古 希腊 人認為 德爾斐 的地理位置正好在世界的中心,類似人體肚臍的地方)。傳達者會進入一種迷幻、忘我的狀態,嘴裡喃喃自語著宙斯給求問者的神諭。相傳,宙斯不會直接回答人類的問題,就像我們 中國 古代在寺廟求簽,需要僧人解讀一樣,傳達者的話語也需要神廟的人解讀。所以 德爾斐 被奉為古 希腊 的聖地,受到眾人膜拜。
今天的科學已經對此有瞭解釋,其實不是神廟宙斯的神諭通過傳達者告訴眾人,因為 希腊 處於地震帶,宙斯神廟的地下恰好就是一個地質斷層,地殼內的氣體會從岩石縫中上升到地面,並通過地球之臍的孔洞傳到神廟內,被坐在旁邊的傳達者吸入,進入一種迷醉的狀態。經過檢測,這種氣體的主要成分是乙烯。同時處於地質斷層的地方也容易產生磁場,進入人類的大腦,容易產生幻覺。這一切都使得所謂的神諭和傳達者被解釋成超自然的現象,被神話。無獨有偶, 希腊 的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現象,有些地方會在岩體的斷層出常年冒著火焰,檢測後發現噴發的氣體中含有氫氣和甲烷。類似的情況其實世界各地都會有, 比如 臺灣 墾丁 的“出火”景區,或者 土庫曼斯坦 的“地獄之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