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吳哥窟 圍觀一場王朝的興衰和一場世界上最大的“拼圖游戲”



幾乎所有吳哥王朝寺廟的石梯臺階都非常陡峭,某些角度可達70°。
攀爬而上,必須手腳並用,五體投地,在攀爬過程中無法抬頭仰望
這也象徵著人對神的崇敬和敬仰,這大概就是吳哥建築里信仰的力量

據傳聞大約5年前,有一位來自 法國 的女性游客在攀爬尖塔時沒有註意腳下陡峭的石階,最終摔落而亡
出於安全考慮,石階就此被封閉
法國 女游客的老公出資,在尖塔的背後建造了簡單易行的木梯,供游客和當地人通行
這段木梯也被稱為“愛情梯”
但需要註意的是,木梯並非全年開放
如果運氣不好,遇到游客過多,工作人員會關閉木梯,僅供當地人祭拜通行




但事實上,想要得到一張想象中美輪美奐的日出照,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不要以為卡著日出的時間到達池塘就行咯~
池塘小,游客多的結果就是需要“趕在其他游客之前”,而不是“趕在日出之前”抵達池塘
這是有本質區別滴!
一般建議游客至少在4點30分就從酒店出發趕往拍攝地
才能搶占到第一排或第二排的最佳攝影位

在網絡上瘋傳的那張照片
五座尖塔在微亮的淡粉色朝霞中成為黑色剪影,剪影倒映在水面上
讓人聯想到“鏡中花”、“水中月”
作為吳哥王朝遺跡中唯一朝向西方的寺廟
明亮如燭火的 朝陽 在一片昏暗中從中央尖塔背後徐徐上升
最終在塔尖處散射出耀眼的光線
很美,確實很美
吳哥城像一部佛經
經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落
生死起滅間誦讀傳唱,等待個人領悟
但這幅美景並不是在旅游旺季的旱季拍攝,而是在雨季
按照當地人的說法,小吳哥日出的最佳日期有2個,3月23日和9月23日
朝陽 從五座尖塔背後升起,是在雨季
而旱季, 朝陽 只會在尖塔右側的樹叢里升起,並不能夠得到那張因角度視覺差而形成的“燭火”照~

看日出的當天,我是4點50分準時從酒店出發,包車路程10分鐘左右抵達小吳哥外城牆處
此時游客已經不少了,大家有秩序地在浮橋處檢票後進入
順著白天走過的黃土路抵達水塘邊,大約5點15分左右
我幸運地找到了第二排的位置,第一排的一對情侶是坐在地上,用支架架著手機拍延時攝影
所以我面前是無遮擋的,視野還算挺不錯~
等了30分鐘後,轉頭髮現游客越來越多,幾乎將整個水塘包圍了起來
所以,如果要搶占前幾排的位置,特別是大神要去拍延時攝影的話
請一定不要晚於這個時間抵達

真的有種驚心動魄的美麗!





巴戎寺共有50多座石塔,高高低低,層巒疊嶂
每一座石塔都下寬上窄,呈金字塔型
東南 西北 每一個面上,都雕刻有“笑臉”
但嚴格來說,“高棉的微笑”指的並不是這200+張笑臉
而是特指其中一張笑臉
因為不論從眉眼還是唇角,都是笑容最盛,面相最靜穆慈悲的

靠近核心區域的石塔都禁止進入和攀登
而那張“高棉的微笑”所在的石塔並不是最高處,笑臉朝內,只能夠從內部朝外看,才能夠見到
SOOOOO……我就這麼猝不及防地和“高棉的微笑”擦肩而過了

其他200+張笑臉並沒有讓我失望啊
從佛教的角度來說,每一尊閉目沉思的靜穆微笑的臉龐
都是因為不看肉眼所見,不執著肉眼所見
反而會有天眼、慧眼的開闊,也才有法眼、佛眼的靜定寬容

游客數量較多,建議參觀時間或早或晚,錯峰出行
想要拍出具有層次感和交疊感的笑臉,建議清晨或傍晚去為佳
正午時分,陽光直射在石像上,將石像的所有細節都照的清清楚楚,顯得扁平,不夠立體

其中庶民生活的場景圖像更是難得一見,而不僅僅只展現帝王的生活和諸神的故事
長長的石雕牆壁像一幅漫長的畫捲徐徐展開
展示著在戰爭和瘟疫年代里,普通庶民是如何努力讓自己生活得開心自由
在朴素簡單的生活中,尋到一點甜,不多,只是像棕櫚樹產出的棕糖那樣的一點甜

戰爭,無論是諸神之戰還是人世間的戰爭
到了最後,仿佛並沒有原因,只是因為人性中殘酷暴虐的本質,而一觸即發
高棉的微笑,包容愛恨,超越生死

但其實寺廟的大部分建築都已經倒塌,很難進入及達到頂部
絕大部分導游和旅行團並不建議游客自行登頂,唯恐出現意外
巴方寺的保存情況不佳,內外城牆上的浮雕牆已經非常淺薄,無法辨認
個人覺得巴方寺是一個值得“遠觀”的廟宇
但寺廟前有一條筆直修長,莊嚴幽深的引道,非常特別,很適合拍照,容易出片



古時,以吳哥王朝帝王為首的統治階級站在閱兵臺上為出征的士兵踐行
底下空曠的空地上排布著士兵和大象,等待著帝王的檢閱
隨便腦補下,就能感受到場面的宏大和氣勢的恢弘


一對對相向而立的大象浮雕包圍了整座戰象台
在凸台轉角處或樓梯處,大象浮雕會和立體雕刻的象鼻子融合在一起
不僅毫無違和感,還有點混搭的感覺~


和 洞里薩湖 看日出的不慌不忙相比,巴肯山的日落和小吳哥的日出一樣,需要抓緊時間搶占好位置
巴肯山是 柬埔寨 國家寺廟——巴肯寺的所在地
寺廟依山而建,在山腳下有紅磚壘砌的山門,有兩座 石獅 雕刻,守護著國家寺廟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