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荷蘭看了一夏天的大長腿(荷蘭6天8地深度游)
蒙德里安的幾何線條作品 人少到可以自拍 🎈 Studio Drift裝置藝術特展
最大的驚喜在這裡,正是這個特展讓我覺得到市立博物館真是不虛此行。我在特展內來回看了四五遍,如果不是預約了7點的梵高博物館,我估計會一直待到閉館。所以這段我會花更多的筆墨來介紹,這個團隊值得讓更多的人認識。
Studio Drift是一個 荷蘭 的設計工作室,他們的靈感都來自於大自然,然後通過科技將創意變為現實。人類、自然與科技之間不斷變化的關係是他們最常探討的話題, 比如 可持續發展、環境以及快速發展的數字技術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他們的作品在 倫敦 V&A、 紐約 大都會、還有 上海 的世博會都亮過相。
👉 作品一:Drifter 漂浮的混凝土
這個作品本身是一塊混凝土,內置一個機械動力系統可以讓它輕盈地漂浮在空中。作品旨在通過混凝土這樣一個普通的建築構件來讓人們思考和尋找人與環境的平衡——我們生活在一個個“水泥盒子”之中,但我們是否也能夠為建築賦予更多的價值,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健康? 👉 作品二:Fragile Future 脆弱的未來
這是他們標誌性作品,工序相當的繁瑣,需要人工將蒲公英花頭一點點粘到LED燈泡上,最後組成這樣一個大型的互動裝置。但也正因為如此考驗耐性和定力的細緻活,與現代主流的“批量製造”產生巨大反差。我們常說“一花一世界”,在蒲公英與LED燈組成的小小世界中,看似兩種不可調和的物體卻達到了奇異的和諧共生,這或許是一個烏托邦主義的未來。 👉 作品三:Flylight 飛翔的燈
靈感來自椋鳥群飛時不斷變化的隊列,一個燈管就代表著一隻鳥,同時內置感應裝置,可以隨著人們走動而變換髮光的部分,流光溢彩,極具美感。在這一作品中設計師尋求的是個體與群體之間微妙的平衡,鳥兒總是象徵著自由,但在鳥群之中,它們又不得不跟隨著隊伍以獲得安全感,這是一種受束縛的自由,而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這樣。 👉 作品四:Shylight 害羞的燈
這是最有仙氣的一件作品,模仿的是感光性植物自動綻放或閉合的自然現象,為了展現花朵的柔美感,他們還選用了絲綢材質來製作“花瓣”,使這些花朵燈在下降過程中受風力的影響,產生輕盈的隨風飄舞的效果。市立博物館已經買下了這個作品,在館內永久性展出。 👉 作品五:In 20 Steps
由20組玻璃呈現飛翔的不同時刻,飛翔原本是鳥類的本能,但人類通過不斷探索、嘗試和革新也漸漸實現了飛行夢,這件作品是對人類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的頌揚
最大的驚喜在這裡,正是這個特展讓我覺得到市立博物館真是不虛此行。我在特展內來回看了四五遍,如果不是預約了7點的梵高博物館,我估計會一直待到閉館。所以這段我會花更多的筆墨來介紹,這個團隊值得讓更多的人認識。
Studio Drift是一個 荷蘭 的設計工作室,他們的靈感都來自於大自然,然後通過科技將創意變為現實。人類、自然與科技之間不斷變化的關係是他們最常探討的話題, 比如 可持續發展、環境以及快速發展的數字技術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他們的作品在 倫敦 V&A、 紐約 大都會、還有 上海 的世博會都亮過相。
👉 作品一:Drifter 漂浮的混凝土
這個作品本身是一塊混凝土,內置一個機械動力系統可以讓它輕盈地漂浮在空中。作品旨在通過混凝土這樣一個普通的建築構件來讓人們思考和尋找人與環境的平衡——我們生活在一個個“水泥盒子”之中,但我們是否也能夠為建築賦予更多的價值,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健康? 👉 作品二:Fragile Future 脆弱的未來
這是他們標誌性作品,工序相當的繁瑣,需要人工將蒲公英花頭一點點粘到LED燈泡上,最後組成這樣一個大型的互動裝置。但也正因為如此考驗耐性和定力的細緻活,與現代主流的“批量製造”產生巨大反差。我們常說“一花一世界”,在蒲公英與LED燈組成的小小世界中,看似兩種不可調和的物體卻達到了奇異的和諧共生,這或許是一個烏托邦主義的未來。 👉 作品三:Flylight 飛翔的燈
靈感來自椋鳥群飛時不斷變化的隊列,一個燈管就代表著一隻鳥,同時內置感應裝置,可以隨著人們走動而變換髮光的部分,流光溢彩,極具美感。在這一作品中設計師尋求的是個體與群體之間微妙的平衡,鳥兒總是象徵著自由,但在鳥群之中,它們又不得不跟隨著隊伍以獲得安全感,這是一種受束縛的自由,而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這樣。 👉 作品四:Shylight 害羞的燈
這是最有仙氣的一件作品,模仿的是感光性植物自動綻放或閉合的自然現象,為了展現花朵的柔美感,他們還選用了絲綢材質來製作“花瓣”,使這些花朵燈在下降過程中受風力的影響,產生輕盈的隨風飄舞的效果。市立博物館已經買下了這個作品,在館內永久性展出。 👉 作品五:In 20 Steps
由20組玻璃呈現飛翔的不同時刻,飛翔原本是鳥類的本能,但人類通過不斷探索、嘗試和革新也漸漸實現了飛行夢,這件作品是對人類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的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