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bo,30歲,獨闖非洲的18天 – 肯尼亞文化體驗志願者&Safari



不過,美景之下,值得我們反思的,依然是,如何保持自然純凈之美,這依然是人類共同的話題。不知道再過多少年後,這裡的垃圾和污染問題是否能夠得到妥善解決,但是如何讓自然美景維持下去,不讓這可貴的水資源進一步受到污染。想一想我們來到營地的這幾天,頭兩天才來的時候,我們幾個每天晚上都會洗澡,有一天晚上導致了我們的家沒有了供水。第二天清早,Emma來告訴我們說,我們應該好好做一下如何“manage water usage“。 原來這裡的供水不是和我們國內一般,只要你交了錢就有供水。如果我們這一戶超過了供水量的話,就會被限制用水的。和供電一樣,幾乎我們在的每一個下午,我們的小家都會被限制供電。Emma告訴我們,這裡唯獨有兩個東西是不受他們控制的,一個是用電,一個是用水。這就是 非洲 的實情,但也是需要我們共同去理解,去配合的。不管我們是住營地,還是住酒店,都應當考慮正確使用資源,不造成浪費,不要只愚昧的認為,我付了錢,我就可以隨心所欲。這是對每一個人的課題。要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去做保護,不然這些自然之景真的會消失得很快。但是,這裡其實有一點是做得很好得,就是全國禁塑,這裡完全沒有塑料袋得,包括 非洲 其他得一些國家都是如此。這樣就大大價紹了環境的壓力。即使在我們看來這麼髒的 水裡 ,我們還看見了人們在裡面游泳和下水捕魚。相比之下,我們是生活在多麼富足的國度下啊,須當珍惜所擁有的。
在從Fourteen Falls回來的路上,真的都是累壞了,大家坐在車離,都在顛簸又揚塵的路上的睡著了。我一個人沒有睡,整好遇見日落時分,一個人待在窗邊看了一場盛大的日落。好美好美,白色的雲,藍色的天,橙色的夕陽,還有空曠的平原。最後夕陽沒入遠處山中,就像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告別一般,燦爛且落寞。望著這場日落,雖已累得無法掏出手機,但此時此景卻印入了我的腦海中,成為了另一場記憶。It‘s closure…
Tea Farm — 一身泥換來的12kg這天一早,我們去到了附近的team farm。之前有提到過,這裡有兩個支柱產業,一是咖啡種植,另一個則是茶的種植了。之前我們有參觀過咖啡工廠了,這次我們則是去茶農莊參觀茶的種植。因為夜裡下過一場雨,當我們步行來到農場後,發現山坡的鄉間小路特別的濕滑。Emma帶我們先來到了農戶的家裡,在家的是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和兩位小朋友。爺爺奶奶很熱情地為我們搬來了板凳,讓我們坐。我們也擋不住這份熱情,與Emma一起坐了下來和爺爺奶奶聊了一會兒。爺爺奶奶不會英語,因此只能由Emma給我們當翻譯。從所有的交談中可以看出,這裡是很普通的 非洲 農村,人們也是以最平凡普通且最真實的狀態生活著。
感謝薇薇為我拍下了這種象徵“ 中非 友誼 ”的握手照。



這家的姑娘背起了 大竹 籃,準備去採茶了,我們也跟她一起前去。這家的小朋友許是看著我們來了,起初的羞怯變成了興奮,蹦著跳著也跟著我們一起去了。到了大片大片種滿茶樹的山坡,這一片片的青綠,配上這清晨山間的濕潤氣息,不禁想要大口大口的呼吸起這滿坡的茶香。



這一天才是真正感受到了在 非洲 這片土地上勞作的生活。去咖啡工廠的時候,因為並不是咖啡收穫季,因此,並沒有感受到採收的經歷,而今天則是實實在在的體會了半天。感觸最深刻的依然是12kg,因為採摘一上午的茶,或許只能分到很少很少的錢,但是依然會每天踏著晨露,背著大背簍。這就是生活的方式。或許 非洲 這裡的勞作方式和我們不會相差太多,不知這樣的感受,會不會和未來之時有些許不一樣呢? 依依不捨的離別 — 內羅畢閑逛的一天我們五人的離別從周五的清晨開始。薇薇訂了周五-周天3天的Safari項目,因此周五清晨5點,她就起床收拾。我在睡夢稀疏中和她道別,雖然她周天還要回到營地進行下個星期的志願活動,可我只有一周的活動,周六即將離開營地,因此,此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見了。最懷念的是和薇薇一起數星星的夜晚。
周五晚上,小馬也將離開。周五下午的安排很自由,我和小馬學編手鏈。不知本是個從來和“心靈手巧”搭不上邊的我,被老師Emma說成是她最好的學生。我做了一條 肯尼亞 國旗顏色的手鏈,小馬說著要做一條 中國 國旗的,結果最後被他做成了一串佛珠。
認真“工作”的小馬

就這樣,我們開始了編髮,小馬一個人去廚房和mother學起了怎麼做Chapati。於是,一邊客廳里在熱火朝天的編著頭髮,一邊廚房裡,小馬在廚房靜悄悄的給我們做著今天的晚飯。快7點了,我們瞧見小馬還在廚房裡忙活著,於是我們喚著叫小馬,讓他快點自己先吃一點,然後準備去機場了,因為接他的人大概7點就會來。於是在忙著編頭髮的我們就看著小馬默默地獨自坐在桌邊吃了幾口,然後和我們匆匆道別。
最後我們美美的編好頭髮之後,終於聚到餐桌上吃飯,我們拿著桌上的chapati的時候,說著,“啊,這是小馬為我們做的最後的晚餐啊”。不舍的心情一一流露。
周六的早上,我,大餅和曉泳我們一起乘車去 內羅畢 ,結束在營地一周的志願者生活。她兩分別是周六晚上和周天的飛機,因此她們同行訂了 內羅畢 國家公園,長頸鹿中心和大象孤兒院的一日行程。(結果她倆當日在長頸鹿中心遇見了王鷗!)而我則因為還有一周的時間待在 肯尼亞 ,因此這一天選擇在 內羅畢 放鬆和閑逛。
大餅所拍的長頸鹿萌萌噠





回到 內羅畢 ,這一天悠閑自在地度過。一個人坐在街邊喝咖啡,逛午後的中心公園,市場和超市。獨自時光里,懷念的是那份可以大家一起分享的喜悅;獨自時光里,只能一個人品味一切。雖然也曾經常獨自一人在旅途中,但也格外珍惜與人分享的樂趣。

從 內羅畢 到 馬賽 馬拉國家公園,我們一路搖搖晃晃,終於在下午4點趕了來。休息片刻,Bornfirst帶我們第一次進國家公園去游獵。其實在還在前往 馬賽 馬拉公園外的營地的時候,我們就在土路邊的一叢灌木旁,發現了一直高大的長頸鹿在悠閑的啃著樹葉。Bornfirst停下車來讓我們拍照,而這隻可能已經對這樣的游獵車和對著他照相的游人們見怪不驚了,無視著我們對他的驚奇。進到公園之後,最早迎接我們的更是一群一群的斑馬,瞪羚。他們結著一隊一隊地啃吃著周圍的草。對我們的帶來完全不感興趣。
這裡,我才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 非洲 大草原的真貌。原來真的有這樣一望無際的草地。一棵棵合歡樹給這片大地增添了優雅的姿態。陽光的強烈直射在此刻覺得他多麼的好,因為每一張照片出來都是一張大片,不用後期都能出彩的 非洲 的草原大片。
兩天里,Bornfirst是我們的司機,導游兼我們的望遠鏡。我們無不感嘆他們那犀利的雙眼,在我們都看不見的情況下,能追蹤到任何一個遠處的動物, 比如 遠處躺在灌木叢旁曬太陽的 獅子 , 比如 身形矮小穿梭在草叢中的鬣狗。
在第二天一整天在公園裡的游獵中,我們看了無數的動物,印象最為深刻的當然是兩次親眼目睹草原霸主 獅子 的進食大餐啦。第一次時,是我們在馬拉河邊看到的。雖然這個時候馬拉河已經沒有河水和遷徙的動物了,但是我們到達河岸的時候,剛好看到了一隻大貓撲掉了一隻角馬,角馬的後肢還在踢蹬著, 獅子 拽著它把它拖到了河岸的坡上。最後在角馬撤離無力抵抗並一動不動後,這隻大貓開始了美味的大餐。嘴邊鮮紅的顏色,代表著這頓午餐的美味。沒過多久,我們便看見了天空上飛來的禿鷹。禿鷹越聚越多,天空中翱翔的,樹枝上棲息的,無不在等著大貓享用美食完畢。這樣一幅幅曾經只在紀錄片里看過的場景,就真的出現在眼前的時候,也是說不上來的心情。






曾經看過《 非洲 三萬里》,書中曾描寫過這樣一段。
“我問女殺手,您一年到頭在野生動物保護區內工作,一定看到過很多殺戮?
她垂下眼帘說,是的。
我說,當您看到一個弱小的動物就要喪生的時候,是否會激起拯救它們、制止這一切惡行的衝動?
她說,是的,這種感受主要集中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偷偷告訴你,有一次看到一頭 獅子 馬上就要吃掉一隻小長頸鹿,我出手救了小鹿。但是,現在我不會這樣做了。
我說,看到的殺戮太多了,心已麻木?
女殺手說,不是。我來我明白了,如果這個弱小的生物不死去,那個大型動物就會死去。大自然已經這樣運行了無數年代,自有它的道理。任意去改變它,反倒是人類的狂妄。我已經可以心境 平和 、安之若素地看待這種輪迴了。那個被吃掉的弱小動物從此進入了一個龐大的軀體,未嘗不是它嚮往的變化。不管怎麼說,出牌的是上帝,而我們,不應插手上帝的牌局。”
我們都是上帝牌局中的一部分,或許還有很多人不忍看到這樣殘腥的場面,但是這何不就是自然界的法則呢?我們不應去當那個破壞法則的狂妄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