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闢蹊徑,從東京到北海道,一路向北!
↑Sakunami Onsen 溫泉浴場的兩個門上分別掛著“男湯”“女湯”的布簾。進了布簾的門就是更衣間,在牆上掛著溫泉鑒定書,告訴你溫泉的成分和功效。先在榻榻米下麵脫掉拖鞋放到鞋架上,然後走上榻榻米,脫下衣褲放進儲物櫃。在更衣間的一個角落有幾個梳洗台,擺放著棉簽,吹風機,一次性剃鬚刀等用品;另一邊的架子上放著大小兩種白毛巾。光著身子再過一道門就是洗澡間,找一個淋浴頭在前面的塑料小凳子上坐下來,用眼前擺放的沐浴露和洗發水把全身沖洗乾凈。關掉淋浴,起身後再過一道門就到了泡湯的地方。池子分為室內和室外,每個池子都會有標示牌說明名稱和水溫。先在室內池子里暖一下身體,然後起身穿過一道門走到室外,在零下溫度的環境下身體浸入溫泉的感覺妙不可言,而臉上則是涼爽清冽的感覺。 ↑Sakunami Onsen
早上還在 栃木 縣的 日光 游覽東照宮,下午在山形縣的山寺爬山,晚上又在宮城縣的作並泡溫泉,這一天的行程實在是太豐富多彩了。不過,旅程的各種精彩才剛剛開始。 Chapter 4 - 你好,北海道! ↑仙台 雖然草樹幹枯、池水結冰,但透過玻璃窗看到戴雪 青松 和景觀石也別有風致。 ↑Sakunami Onsen 起個大早繼續去泡湯,溫泉設施內不讓拍照,這裡就放上一張官網照片吧。可能是來的太早,在這樣的一邊泡著露天溫泉一邊觀看山間雪景、聆聽淳淳溪流聲的環境被我一個人獨占了。島國環境火山和地震活動頻繁,同時作為補償,上天賜予了人們溫泉這種享受。 ↑Sakunami Onsen 早餐同樣豐富。大概是下了一夜的雪,餐廳窗外越發是白茫茫的一片。大雪紛紛揚揚連續不斷蔚為壯觀,而雪後初晴銀裝素裹的鄉村雪景也別具風情,有著在北國才能體味到的神清氣爽。 ↑Sakunami Onsen ↑Sakunami Onsen 一樓大堂旁邊有一個休閑吧,免費提供茶水和書籍。如果不是要趕時間出發,在這裡悠閑地看看書一定很舒服吧。 ↑Sakunami Onsen ↑Sakunami Onsen ↑Sakunami Onsen ↑Sakunami Onsen ↑Sakunami Onsen 收拾了行李辦了退房,準備返回 仙台 坐 新乾 線去 北海道 。本來旅館是有穿梭巴士直接送住客去 仙台 車站的,但是我們沒有提前預約,已經滿席了。只好坐去作並站的穿梭車,再換乘JR列車去 仙台 。
↑Sakunami Onsen ↑Sakunami Onsen ↑Sakunami Onsen ↑仙台
2016年3月26日,千呼萬喚始出來的 北海道 新乾 線開通,連接 東京 到新 函館 北斗 站,每天往返10趟,最快只要4小時2分鐘,最慢的班次也只需要4小時31分鐘;最快時速260公里,全程平均時速140公里。其中從青森到 函館 的路段為青函海底隧道,長約54公里。預計到2030年, 北海道 新乾 線的路線將會延伸到 札幌 。
我們預定了13:54分從 仙台 出發的車票,預計需要2小時40分到達新 函館 北斗 站。離發車還有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所以先在 仙台 站周邊逛一下,順便解決午飯。
↑仙台站 ↑仙台站
說個題外話,雖然這次我們沒有在 仙台 市內到處逛的計劃,以後大概也不會專門為了 仙台 市內的景點專門過來一趟,但是以後要去山形縣的一個叫做“ 銀山 溫泉”的地方必須從 仙台 中轉(這次沒有訂到那裡的住宿,否則就直接過去了。 銀山 溫泉的能登屋旅館號稱是千與千尋中湯屋的原型,具體什麼模樣可在網上搜圖,這裡不再贅述),所以不排除今後還會有在 仙台 逛街的機會。所以既然這次正好在 仙台 搜集了當地的一些旅行資料,不妨一併簡單整理一下。
仙台 (せんだい/sendai)是 日本 東北 地區最大的城市,是宮城縣的首府。這座城市是由安土桃山時代的潘主--伊達政宗在1600年主持建造的,隨後成為 東北 地區主要的商貿交易和商品運輸的中心。伊達家族在 仙台 的統治維持了260多年,一直到1868年明治維新結束。
↑仙台 根據 仙台 觀光國際協會( www.sentabi.jp )發放的宣傳冊,翻譯和整理出 仙台 市內值得推薦的景點有下麵這些,留著下次過來時用: ↑仙台 ↑仙台 仙台 市內和周邊的交通通票信息整理如下: ↑仙台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我們只是在 仙台 站周邊活動一下。從車站出來之後是在一個二層平臺廣場上。向Loft的方向下天橋,到馬路對面,在唐吉坷德店附近找了一家松屋解決午餐。 ↑仙台站 ↑仙台站 ↑仙台站 ↑仙台站 ↑仙台站 松屋的價格比較實惠,兩份套餐的分量不錯,一共也就花了1350日元。 ↑仙台站 ↑仙台站
北海道 , 日本 最北端的一片廣闊土地,占據了島國五分之一的面積。它是 日本 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基地,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諸多著名景點,在1972年還舉辦過冬季奧運會。在400年前,這塊土地還僅僅只是北方“蠻夷”—阿伊努族的活動區域, 日本 本島的人們稱之為“蝦夷”。到了明治時期, 日本 政府為了防止俄國,而將這塊土地納為國土的一部分,命名為“ 北海道 ”。明治政府在 北海道 設立了負責開拓事業的機構“開拓使”,開始建設這片荒涼的土地。
↑仙台站 新乾 線從 仙台 出發後半小時左右,窗外的景色就已經變成了一片蒼茫,似乎車外車內是兩個不同的時空,但是隔著玻璃又好像能感受到外面的逼人寒氣。生活在這樣環境中的人們,大概在風雪到來之前的時節就已經備好了過冬的糧食物資,在現在的情況下也只能在家裡悠閑地依著爐火取暖吧。
“從 東京 來的文化人總會這樣說:為什麼不加大力度宣傳冬天的美麗呢?......然而,他們都是作為游客發表走馬觀花的感言,跟本地居民完全不同。下大雪對於本地居民就意味著門窗昏暗無光,還會平添上房除雪和搬運積雪的繁重勞動,就連停車的空地都找不到…”記得 日本 作家渡邊淳一在書中曾經這樣說過。
早上還在 栃木 縣的 日光 游覽東照宮,下午在山形縣的山寺爬山,晚上又在宮城縣的作並泡溫泉,這一天的行程實在是太豐富多彩了。不過,旅程的各種精彩才剛剛開始。 Chapter 4 - 你好,北海道! ↑仙台 雖然草樹幹枯、池水結冰,但透過玻璃窗看到戴雪 青松 和景觀石也別有風致。 ↑Sakunami Onsen 起個大早繼續去泡湯,溫泉設施內不讓拍照,這裡就放上一張官網照片吧。可能是來的太早,在這樣的一邊泡著露天溫泉一邊觀看山間雪景、聆聽淳淳溪流聲的環境被我一個人獨占了。島國環境火山和地震活動頻繁,同時作為補償,上天賜予了人們溫泉這種享受。 ↑Sakunami Onsen 早餐同樣豐富。大概是下了一夜的雪,餐廳窗外越發是白茫茫的一片。大雪紛紛揚揚連續不斷蔚為壯觀,而雪後初晴銀裝素裹的鄉村雪景也別具風情,有著在北國才能體味到的神清氣爽。 ↑Sakunami Onsen ↑Sakunami Onsen 一樓大堂旁邊有一個休閑吧,免費提供茶水和書籍。如果不是要趕時間出發,在這裡悠閑地看看書一定很舒服吧。 ↑Sakunami Onsen ↑Sakunami Onsen ↑Sakunami Onsen ↑Sakunami Onsen ↑Sakunami Onsen 收拾了行李辦了退房,準備返回 仙台 坐 新乾 線去 北海道 。本來旅館是有穿梭巴士直接送住客去 仙台 車站的,但是我們沒有提前預約,已經滿席了。只好坐去作並站的穿梭車,再換乘JR列車去 仙台 。
↑Sakunami Onsen ↑Sakunami Onsen ↑Sakunami Onsen ↑仙台
2016年3月26日,千呼萬喚始出來的 北海道 新乾 線開通,連接 東京 到新 函館 北斗 站,每天往返10趟,最快只要4小時2分鐘,最慢的班次也只需要4小時31分鐘;最快時速260公里,全程平均時速140公里。其中從青森到 函館 的路段為青函海底隧道,長約54公里。預計到2030年, 北海道 新乾 線的路線將會延伸到 札幌 。
我們預定了13:54分從 仙台 出發的車票,預計需要2小時40分到達新 函館 北斗 站。離發車還有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所以先在 仙台 站周邊逛一下,順便解決午飯。
↑仙台站 ↑仙台站
說個題外話,雖然這次我們沒有在 仙台 市內到處逛的計劃,以後大概也不會專門為了 仙台 市內的景點專門過來一趟,但是以後要去山形縣的一個叫做“ 銀山 溫泉”的地方必須從 仙台 中轉(這次沒有訂到那裡的住宿,否則就直接過去了。 銀山 溫泉的能登屋旅館號稱是千與千尋中湯屋的原型,具體什麼模樣可在網上搜圖,這裡不再贅述),所以不排除今後還會有在 仙台 逛街的機會。所以既然這次正好在 仙台 搜集了當地的一些旅行資料,不妨一併簡單整理一下。
仙台 (せんだい/sendai)是 日本 東北 地區最大的城市,是宮城縣的首府。這座城市是由安土桃山時代的潘主--伊達政宗在1600年主持建造的,隨後成為 東北 地區主要的商貿交易和商品運輸的中心。伊達家族在 仙台 的統治維持了260多年,一直到1868年明治維新結束。
↑仙台 根據 仙台 觀光國際協會( www.sentabi.jp )發放的宣傳冊,翻譯和整理出 仙台 市內值得推薦的景點有下麵這些,留著下次過來時用: ↑仙台 ↑仙台 仙台 市內和周邊的交通通票信息整理如下: ↑仙台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我們只是在 仙台 站周邊活動一下。從車站出來之後是在一個二層平臺廣場上。向Loft的方向下天橋,到馬路對面,在唐吉坷德店附近找了一家松屋解決午餐。 ↑仙台站 ↑仙台站 ↑仙台站 ↑仙台站 ↑仙台站 松屋的價格比較實惠,兩份套餐的分量不錯,一共也就花了1350日元。 ↑仙台站 ↑仙台站
北海道 , 日本 最北端的一片廣闊土地,占據了島國五分之一的面積。它是 日本 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基地,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諸多著名景點,在1972年還舉辦過冬季奧運會。在400年前,這塊土地還僅僅只是北方“蠻夷”—阿伊努族的活動區域, 日本 本島的人們稱之為“蝦夷”。到了明治時期, 日本 政府為了防止俄國,而將這塊土地納為國土的一部分,命名為“ 北海道 ”。明治政府在 北海道 設立了負責開拓事業的機構“開拓使”,開始建設這片荒涼的土地。
↑仙台站 新乾 線從 仙台 出發後半小時左右,窗外的景色就已經變成了一片蒼茫,似乎車外車內是兩個不同的時空,但是隔著玻璃又好像能感受到外面的逼人寒氣。生活在這樣環境中的人們,大概在風雪到來之前的時節就已經備好了過冬的糧食物資,在現在的情況下也只能在家裡悠閑地依著爐火取暖吧。
“從 東京 來的文化人總會這樣說:為什麼不加大力度宣傳冬天的美麗呢?......然而,他們都是作為游客發表走馬觀花的感言,跟本地居民完全不同。下大雪對於本地居民就意味著門窗昏暗無光,還會平添上房除雪和搬運積雪的繁重勞動,就連停車的空地都找不到…”記得 日本 作家渡邊淳一在書中曾經這樣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