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級紀念】7萬字,660圖,用心靈和鏡頭感悟德奧 - 詳盡攻略/完美旅程/城堡小鎮/德甲觀賽
↑聖母教堂 走出瑪麗恩教堂,離市中心瑪麗恩廣場就非常近了。由於處於繁華旅游區域,各種銀行商鋪飯店鱗次櫛比。其中不乏專門吸引 中國 游客的廣告,尤其是 中國 游客大愛的WMF。只可惜鍋這種東西實在太重,要購滿800歐免郵又難免蛋疼了些。 ↑瑪利亞廣場 到達瑪麗安廣場。不愧是 慕尼黑 的市中心,最核心的景區和繁華地帶。我經歷了此行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廣場其實不是很大,這裡最著名的景點當然就是新市政廳了。作為市區內少有的哥特式建築,新市政廳建造於19世紀末,正面窗間壁龕立有拜恩歷代君王、聖徒和神話英雄的塑像。 ↑瑪利亞廣場 ↑瑪利亞廣場 ↑瑪利亞廣場 ↑瑪利亞廣場 繼續往前,來到聖靈教堂。聖靈教堂是一座天主教本堂區聖堂,也是 慕尼黑 現存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教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天花板上懸掛的上千隻千紙鶴,可是我們到達的時候一看----說好的千紙鶴呢?上哪兒去了?以致於我們一度懷疑走錯了地方。可是拿起手機,搜索聖靈教堂的圖片,除了沒有紙鶴其餘真是一樣一樣的啊,google map定位也毫無差錯。只得接受紙鶴消失這個奇怪的事實了。 ↑聖神教堂 ↑聖神教堂 街邊的藝術乞丐。當然這個創意是山寨 印度 懸空僧侶了,玄機就藏在手“扶”著的那根鐵支架上,並沒有什麼出奇的。只不過在濃妝之下能看出來這應該是為上了年紀的阿姨,看在這麼拼的份上,我還是給了0.5歐以示資助。見我資助,她也很高興的對我比出剪刀手,衝著鏡頭微笑:“I'm ready!”於是有了這張照片。 ↑慕尼黑 這時候我們才突然想起來,瑪麗恩廣場有鐘琴表演,趕緊看了下時間,11點的表演正好被我們錯過,乾脆進新市政廳樓下的地窖餐廳Ratskeller吃午飯。在 德國 的城鎮中,很多地方的市政廳都有這樣一個附帶的餐廳,而且這個餐廳常常是在地窖中的,被稱為Ratskeller,這是一種傳統,也意味著這個餐廳悠久的歷史和當地的特色。來一趟 德國 ,去Ratskeller吃頓飯也是這次的目的之一。瑪麗安廣場雖然游客眾多,但是這家餐廳里不到12點人也不算多,而且旅客感覺比例也不高,估計是因為大家都被著名的HB(Hofbräuhaus,宮廷啤酒屋)之類的知名大店吸引過去了吧。 ↑瑪利亞廣場 人少的好處是清靜。侍者是一個穿戴整齊,彬彬有禮的老頭。這頓飯花費55歐,不算便宜吧。至於味道麽,中規中矩。 ↑Ratskeller ↑Ratskeller ↑Ratskeller 午飯後來到地面上,馬上就是中午12點,廣場上此時的人似乎又更多了一些。整點一到,表演正式開始,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鐘樓上的木偶小人。不一會兒,小人開始動起來,隨著音樂轉動,變換著身姿。這個東西,感覺也就是意思一下,看看就行,我沒有等表演結束,就收起相機,準備離開。此時內人才發現,我背後背著的相機包被人拉開了一道口子,還好被拉開的外袋里並沒有值錢的東西,所以什麼都沒丟,有驚無險,這也是此行遇到的唯一一次治安事件。之後全程平安。總的來說,德奧治安還是不錯的,除了這種人口過於密集之處需要小心財物,不要註意力過於集中。 ↑瑪利亞廣場 鐘琴表演後的目標是 慕尼黑 王宮。王宮離廣場也很近,往北步行數分鐘即可。路上遇到了一隊街頭表演的樂隊,歐美人天性果然是比 亞洲 人要開朗奔放一些,街頭表演的藝人也感覺更放得開一些,尤其有一位小帥哥見到我的廣角鏡頭,還特意走過來對著鏡頭打招呼比手勢,相機也正巧留下了他不太清晰的面龐。
↑慕尼黑 ↑慕尼黑 王宮位於馬克思·約瑟夫廣場。廣場以 巴伐利亞 國王馬克思·約瑟夫命名,廣場中央即為約瑟夫國王的雕像。 ↑馬克斯-約瑟夫廣場 慕尼黑 王宮為昔日 巴伐利亞 君主的王宮,是 德國 最大的市內宮殿。王宮由十個庭院和博物館組成,有130個展室。王宮的主要部分包括王宮博物館、老王宮劇院(Altes Residenztheater)、珍寶館(Schatzkammer)等,另外背面還有王宮花園。由於王宮太大,我們沒有全部參觀,只是選擇了珍寶館、王宮博物館和王宮花園。
穿過第一道大門來到一個小庭院,右手邊的入口進去,再左轉右轉則分別是博物館和珍寶館的入口。進入這兩個場館都需要購票且存包,存包點在珍寶館入口處,而進入王宮花園不需要門票也不需要存包,不少 歐洲 宮殿及花園好像都是如此。
我們首先從珍寶館開始。珍寶館的展品介紹都是通過免費租借的Audio Guide進行講解的,就在入口處可以租到,可惜沒有中文只有英文。對單反的偏愛常見於 中國 人, 歐洲 人相對興趣沒那麼大,我的14-24一路上吸引了不少目光,包括Audio Guide的租賃員也瞪大眼睛看了半天,說從沒見過這樣的,希望我能拍出效果不錯的片子。我口說謝謝,心想這是為一會兒王宮博物館準備的,珍寶館里那些小物件要想用它拍,估計我得把玻璃櫃砸了才行。
由於Audio Guide講解聽起來過於費時,我們沒有聽得特別仔細,一路挑著感興趣的東西看看聽聽便是。印象最深的是這兩個王冠,一屬國王,一屬王后。我已經不記得講解里說了王冠上有多少顆鑽石,多少顆寶石了,只覺得燈光下王后王冠已經閃瞎了我的氪金狗眼。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還有就是這個象牙雕比較有意思,精雕細琢,還算精緻,乍一看還讓人想起國內一些博物館的古代象牙雕製品了,只是仔細看來,上面的人物都是 歐洲 人相貌。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王宮真正的重頭戲還是王宮博物館,那我們開始吧。
打岔。在這裡要簡要提一下關於神聖 羅馬 帝國,即“德意志第一帝國”的歷史,否則下麵的內容有可能不太明白。
神聖 羅馬 帝國,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 羅馬 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 羅馬 帝國,是962年至1806年統治 西歐 和 中歐 的一個大帝國。其疆域範圍大致為如今的 德國 ,再加上周邊一些地區(長期包含 奧地利 、 捷克 、 瑞士 、 意大利 北部等地,末期只剩捷奧)。962年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在 羅馬 被教皇加冕為 羅馬 帝國皇帝,12世紀時腓特烈一世改國為神聖 羅馬 帝國。帝國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帝國。14世紀時演變成承認皇帝為最高權威的王國、大公國、公國、侯國、宗教貴族領地和帝國自由城市的政治聯邦。13世紀開始,帝國皇位長期被帝國的 奧地利 公國占據。1806年拿破侖令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於8月6日放棄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尊號,僅保留 奧地利 皇帝稱號,神聖 羅馬 帝國的歷史宣告結束。 說白了,顧名不可思義,其實這就是 德國 的一段歷史,和 意大利 、 羅馬 其實沒什麼關係。另外,從14世紀到19世紀初的 德國 實質上處於分裂之中。但是既然名義上是一個國家,總得有個皇帝吧,怎麼產生呢?由王國境內七大選帝侯(Elector)選舉產生,他們是最古老同時也是最具權勢的三大教會諸侯: 美因茨 大主教、 科隆 大主教、 特裡爾 大主教;四大世俗領主:波希米亞國王、萊茵~普法爾茨伯爵(1623年起被 巴伐利亞 公爵取代)、薩克森~維滕堡公爵, 勃蘭登堡 藩侯。所以,在 巴伐利亞 宮殿( 比如 慕尼黑 王宮)游玩時,看到Elector這個詞,不要以為是民主制的選民……其實是指1623年至1806年期間的 巴伐利亞 公爵。
再說說此次旅游的重點---- 德國 南部 巴伐利亞 州。
在神聖 羅馬 帝國時代之前, 巴伐利亞 地區以公國的形式存在。神聖 羅馬 帝國時期, 巴伐利亞 先後經歷了幾次分裂與統一,1506年統一後以 慕尼黑 為首都,1623年成為神聖 羅馬 帝國選帝國並獲得帝國法律下的正式地位。1805年12月的奧斯特裡茨戰役,拿破侖擊敗俄奧聯軍,逼迫 奧地利 皇帝簽訂普萊斯堡和約,結束了神聖 羅馬 帝國,同時提升了盟友 巴伐利亞 的地位成為王國。這一次, 巴伐利亞 站對隊了。不過在1866年的普奧戰爭中, 巴伐利亞 站錯隊了,支持 奧地利 ,真打起來又沒出兵(再往後看你就明白為啥了因為時任 巴伐利亞 國王路德 維希 二世的心思壓根不在政治和軍事上),結果鐵血宰相俾斯麥帶領下的普魯士擊敗 奧地利 ,最終導致1871年 巴伐利亞 併入以普魯士為主體的德意志帝國,自此 德國 基本完成統一;但 巴伐利亞 仍保留王國之名,直至1918年被 共和 政府(即後來的 魏瑪 共和 國)接管改名為 巴伐利亞 自由邦。
以上內容摘抄並整理自萬能的百度百科。
好了,參觀正式開始。進入館內,第一個也是幾乎最大的房間就是古文物展室。之所以叫這名,是因為它是時任 巴伐利亞 公爵Albrecht於1568至1571年間建成的用於陳列展示自己收藏的古文物的房間,而後的下一任公爵Wilhelm則將其重新裝修,改為了一間華麗的殿堂。殿堂牆壁和天花板滿是古 希腊 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各種神話故事繪畫以及人物雕像,各有情節和神態,相對之下地板就簡陋了許多。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王宮裡也有一些陶器瓷器展出,不過俺是從天朝來的,這些東西嘛,一看鬼知道是什麼來路,也就不願多看兩眼了。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Court church of all saints, 巴伐利亞 國王路德 維希 一世於1826年至1837年間建造,最開始裝飾著由畫家海因里希·馬利亞·馮·赫斯創作的壁畫。由於二戰中受損嚴重,直到2003年才再度開放向公眾用於音樂會等用途。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Elector's bedroom,選舉侯卧室,對,也就是時任 巴伐利亞 公爵的卧室。1760年開始原本房間裝飾著各種雕刻和塗畫,但1944年被毀。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Electress's bedroom,公爵夫人卧室。牆壁曾經掛著紅錦緞。這間卧室是公爵夫人當時公寓中最華麗的房間。如今房間里擺放的是一些後來挑選的法式傢具,因為原始的傢具已經全部被毀。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Electress's audience chamber,公爵夫人謁見廳。同樣毀於1944年,後來重建。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First court garden room和second court garden room,故名思義是可以看到花園房間,同樣毀於1944年。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兩個卧室。介紹文字講了一堆這些傢具是怎麼來的,卻沒說是誰住在這兒。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慕尼黑 ↑慕尼黑 王宮位於馬克思·約瑟夫廣場。廣場以 巴伐利亞 國王馬克思·約瑟夫命名,廣場中央即為約瑟夫國王的雕像。 ↑馬克斯-約瑟夫廣場 慕尼黑 王宮為昔日 巴伐利亞 君主的王宮,是 德國 最大的市內宮殿。王宮由十個庭院和博物館組成,有130個展室。王宮的主要部分包括王宮博物館、老王宮劇院(Altes Residenztheater)、珍寶館(Schatzkammer)等,另外背面還有王宮花園。由於王宮太大,我們沒有全部參觀,只是選擇了珍寶館、王宮博物館和王宮花園。
穿過第一道大門來到一個小庭院,右手邊的入口進去,再左轉右轉則分別是博物館和珍寶館的入口。進入這兩個場館都需要購票且存包,存包點在珍寶館入口處,而進入王宮花園不需要門票也不需要存包,不少 歐洲 宮殿及花園好像都是如此。
我們首先從珍寶館開始。珍寶館的展品介紹都是通過免費租借的Audio Guide進行講解的,就在入口處可以租到,可惜沒有中文只有英文。對單反的偏愛常見於 中國 人, 歐洲 人相對興趣沒那麼大,我的14-24一路上吸引了不少目光,包括Audio Guide的租賃員也瞪大眼睛看了半天,說從沒見過這樣的,希望我能拍出效果不錯的片子。我口說謝謝,心想這是為一會兒王宮博物館準備的,珍寶館里那些小物件要想用它拍,估計我得把玻璃櫃砸了才行。
由於Audio Guide講解聽起來過於費時,我們沒有聽得特別仔細,一路挑著感興趣的東西看看聽聽便是。印象最深的是這兩個王冠,一屬國王,一屬王后。我已經不記得講解里說了王冠上有多少顆鑽石,多少顆寶石了,只覺得燈光下王后王冠已經閃瞎了我的氪金狗眼。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還有就是這個象牙雕比較有意思,精雕細琢,還算精緻,乍一看還讓人想起國內一些博物館的古代象牙雕製品了,只是仔細看來,上面的人物都是 歐洲 人相貌。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王宮真正的重頭戲還是王宮博物館,那我們開始吧。
打岔。在這裡要簡要提一下關於神聖 羅馬 帝國,即“德意志第一帝國”的歷史,否則下麵的內容有可能不太明白。
神聖 羅馬 帝國,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 羅馬 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 羅馬 帝國,是962年至1806年統治 西歐 和 中歐 的一個大帝國。其疆域範圍大致為如今的 德國 ,再加上周邊一些地區(長期包含 奧地利 、 捷克 、 瑞士 、 意大利 北部等地,末期只剩捷奧)。962年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在 羅馬 被教皇加冕為 羅馬 帝國皇帝,12世紀時腓特烈一世改國為神聖 羅馬 帝國。帝國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帝國。14世紀時演變成承認皇帝為最高權威的王國、大公國、公國、侯國、宗教貴族領地和帝國自由城市的政治聯邦。13世紀開始,帝國皇位長期被帝國的 奧地利 公國占據。1806年拿破侖令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於8月6日放棄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尊號,僅保留 奧地利 皇帝稱號,神聖 羅馬 帝國的歷史宣告結束。 說白了,顧名不可思義,其實這就是 德國 的一段歷史,和 意大利 、 羅馬 其實沒什麼關係。另外,從14世紀到19世紀初的 德國 實質上處於分裂之中。但是既然名義上是一個國家,總得有個皇帝吧,怎麼產生呢?由王國境內七大選帝侯(Elector)選舉產生,他們是最古老同時也是最具權勢的三大教會諸侯: 美因茨 大主教、 科隆 大主教、 特裡爾 大主教;四大世俗領主:波希米亞國王、萊茵~普法爾茨伯爵(1623年起被 巴伐利亞 公爵取代)、薩克森~維滕堡公爵, 勃蘭登堡 藩侯。所以,在 巴伐利亞 宮殿( 比如 慕尼黑 王宮)游玩時,看到Elector這個詞,不要以為是民主制的選民……其實是指1623年至1806年期間的 巴伐利亞 公爵。
再說說此次旅游的重點---- 德國 南部 巴伐利亞 州。
在神聖 羅馬 帝國時代之前, 巴伐利亞 地區以公國的形式存在。神聖 羅馬 帝國時期, 巴伐利亞 先後經歷了幾次分裂與統一,1506年統一後以 慕尼黑 為首都,1623年成為神聖 羅馬 帝國選帝國並獲得帝國法律下的正式地位。1805年12月的奧斯特裡茨戰役,拿破侖擊敗俄奧聯軍,逼迫 奧地利 皇帝簽訂普萊斯堡和約,結束了神聖 羅馬 帝國,同時提升了盟友 巴伐利亞 的地位成為王國。這一次, 巴伐利亞 站對隊了。不過在1866年的普奧戰爭中, 巴伐利亞 站錯隊了,支持 奧地利 ,真打起來又沒出兵(再往後看你就明白為啥了因為時任 巴伐利亞 國王路德 維希 二世的心思壓根不在政治和軍事上),結果鐵血宰相俾斯麥帶領下的普魯士擊敗 奧地利 ,最終導致1871年 巴伐利亞 併入以普魯士為主體的德意志帝國,自此 德國 基本完成統一;但 巴伐利亞 仍保留王國之名,直至1918年被 共和 政府(即後來的 魏瑪 共和 國)接管改名為 巴伐利亞 自由邦。
以上內容摘抄並整理自萬能的百度百科。
好了,參觀正式開始。進入館內,第一個也是幾乎最大的房間就是古文物展室。之所以叫這名,是因為它是時任 巴伐利亞 公爵Albrecht於1568至1571年間建成的用於陳列展示自己收藏的古文物的房間,而後的下一任公爵Wilhelm則將其重新裝修,改為了一間華麗的殿堂。殿堂牆壁和天花板滿是古 希腊 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各種神話故事繪畫以及人物雕像,各有情節和神態,相對之下地板就簡陋了許多。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王宮裡也有一些陶器瓷器展出,不過俺是從天朝來的,這些東西嘛,一看鬼知道是什麼來路,也就不願多看兩眼了。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Court church of all saints, 巴伐利亞 國王路德 維希 一世於1826年至1837年間建造,最開始裝飾著由畫家海因里希·馬利亞·馮·赫斯創作的壁畫。由於二戰中受損嚴重,直到2003年才再度開放向公眾用於音樂會等用途。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Elector's bedroom,選舉侯卧室,對,也就是時任 巴伐利亞 公爵的卧室。1760年開始原本房間裝飾著各種雕刻和塗畫,但1944年被毀。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Electress's bedroom,公爵夫人卧室。牆壁曾經掛著紅錦緞。這間卧室是公爵夫人當時公寓中最華麗的房間。如今房間里擺放的是一些後來挑選的法式傢具,因為原始的傢具已經全部被毀。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Electress's audience chamber,公爵夫人謁見廳。同樣毀於1944年,後來重建。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First court garden room和second court garden room,故名思義是可以看到花園房間,同樣毀於1944年。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 兩個卧室。介紹文字講了一堆這些傢具是怎麼來的,卻沒說是誰住在這兒。 ↑皇宮及皇宮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