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安納普爾納大環線(ACT)行記
安納普爾納大環線(Annapurna Circuit Trek,簡稱ACT)是位於 尼泊爾 中西部地區、全程160–230km的徒步路線。整個徒步路徑圍繞著安納普爾納山脈,從馬斯楊第河的峽谷出發,最高點到達海拔5416米的陀龍埡口(Thorung La pass),之後穿越到 卡利 甘達基河谷,是一條世界級的徒步線路。 各種旅游論壇上,關於大環線的徒步攻略和游記已經非常多了,本篇指南將在普通游記的基礎上,參考一些外國探險家關於這片區域的記錄,增加關於沿線城鎮地理歷史以及區域周邊徒步線路的介紹。文中出現的所有沿途照片,全部都是我在徒步過程中拍攝的。
如需轉載,請與我聯繫。
參考書籍:
1\. Lonely Planet《 尼泊爾 》以及《Trekking in Nepal Himalaya》
2\. H.W.Tilman所著的行紀《Nepal Himalaya》
3\. Maurice Herzog的登山著作《Annapurna》
4\. 德國 資深驢友Andrées de Ruiter老爺子和Prem Rai在考察新大環線(NATT)之後,編寫的指南《Trekking the Annapurna Circuit including new NATT-trails》 大環線概覽起點:Besisahar(比斯薩哈爾)
終點:Naya Pul或Pokhara( 博卡拉 )。不過很多人會把大環線的終點定在Muktinath、Jomsom( 比如 我)或者Tatopani。
時間花費:10-21天。主要取決於以下方面
1.從Besisahar開始,可以坐吉普車一路順著大環線往裡開,目前最遠能開到Manang。當然大部分人可能會坐吉普車到Bhulbhule或者Syange、Tal等,這樣至少可以節省1天的時間。如果坐到Chame,則會錯過低海拔的梯田和亞熱帶風光。
2.從埡口下到Mutktinath,可以直接坐當地bus到Jomsom,然後從Jomsom坐飛機回 博卡拉 或者坐車到Beni或者 博卡拉 (到 博卡拉 的車不多,所以很多人會先坐吉普車到Beni,之後換當地bus到 博卡拉 ,總體需要一天的時間)
大多數老外的旅行書都會寫21天左右,對於大多數年假少的可憐的國內徒步者來說,只有羡慕的份兒。
難度:中等。難點在於小心經過塌方地段、最高海拔5416米的陀龍埡口(Thorung La pass),埡口至Mutktinath之間的長下坡、 卡利 甘達基河谷的大風等。 相比 尼泊爾 其他徒步線路,ACT大環線的獨特魅力在於其多樣性。整個線路從遍佈梯田的亞熱帶叢林,走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帶,體驗古榮族(Gurung)、塔 卡利 族(Thakali)以及藏民的多種文化。
從Google Map上查看大環線的路線,可以對沿途的雪山分佈有一些概念。 大環線 上海 拔的起伏變化,相比EBC、馬卡魯大環線之類的徒步線路,ACT的上升速度要平緩很多。 一些徒步的準備工作1\. 證件:ACAP與TIMS
在 加德滿都 的游客中心或 博卡拉 的ACAP辦公室購買門票和徒步者信息管理卡(TIMS),當場填表可取,辦公室周六休息、周日正常上班。
2\. 衣物和裝備
準備好四季的衣物;如果是冬季走這條線路,最好帶上冰爪,來應對降雪造成的惡劣路況。 3\. 沿途的食宿
除非計劃從Tilicho湖直接穿越到Jomsom,否則這條線路完全不需要露營的裝備(不過建議帶上睡袋)。大環線上客棧(Teahouse)很密集,ACAP更是對沿途的住宿和食物價格制定了基本的標準,不過高海拔地區的食物價格會比低海拔高一倍左右。下麵是大環線上一些典型的飲食: 徒步的起點:Besisahar從 加德滿都 (Kathmandu)到Besisahar,最經濟的方法是做local bus過去。坐車的地點叫Gongabu Bus Station或Naya Bus Park,是同一個汽車站,在泰米爾區北邊3公里處,從泰米爾區打車過去約200-300rs。每天從早上6點半開始有5班中巴發往Besisahar(350rs,6-9小時,看路上情況)可以提前一天買票。找到寫有Besisahar,Bhulbhule兩個目的地的英文的售票窗口,去Besisahar的車700rs,早上7點左右發車(不過 尼泊爾 發車的時間很少準時),買了車票後在原地等司機,到時司機會過來帶你上車。 從 加德滿都 到Besisahar的車票。
如果直接從 加德滿都 租一輛Taxi或者麵包車到Besisahar大概要6000-8000rs。行李一般上車頂,確認用繩索固定好。陰雨天氣儘量要求司機加蓋防雨布。加都的出租車都不打表,上車前務必先商量好價錢。 Day1:Besisahar到TalBesisahar是大環線上最大的三個鎮子之一(其他兩個是Chame和Jomsom,這三個中心城鎮串聯起了Lamjung、Manang、Mustang這三個大環線上的主要行政區域)。
Besisahar是一個呈南北條形分佈的小鎮,長度約1公里,主街道兩旁有多家客棧、餐廳、商店、銀行等等。從 加德滿都 過來的公交車會停在鎮子的南端、Hotel Tukuche Peak的旁邊。如果你想第二天儘早出發,最好選擇小鎮北端的客棧。沿街道往北走快到頭的地方右手邊是大環線上第一家檢查站,靠近Hotel Super View。我的背夫是在Besisahar請的,實際上TIMS的檢查站也可以幫忙找背夫,但是他們會拿一些定金作為回扣。 村子末端、靠近公交車站的幾個客棧。 從Mongolian Guest House下到坡底是停車場,發往Bhulbhule和Syange的車都停在這裡,有中巴和吉普車(只有吉普車能到Syange,並且路沒被塌方毀壞)。中巴會到鎮上攬客,因此也不一定要去停車場上車,但這樣無法保證座位。基本上每隔1小時會發一班車。
前一兩天的行程,有可能受到以下因素影響:坐車到達Besisahar的時間;是否坐車到Bhulbhule或者Syange。過了Manang以後,行程可能會因是否走支線或者高反而調整。為了避免客棧人滿為患的情形發生,可以嘗試在小一點的村子過夜,諸如Karte、Timang以及Ghyaru等。
一些路程時間的參考:
Beisisahar-Bhulbhule:坐車1h。
Besisahar-Khudi:上行2h-2h45min,下行2h15min-2h45min。
Khudi-Bhulbhule:上行30-45min,下行25-35min。 我們的背夫很熱心的在為其他徒步者解答問題。 沿途的外國徒步者,羡慕人家假期多,可以走完全程。
我們在Syange(1100米)下了吉普車,這裡是只有一條街道的小村莊,過了Syange就意味著丘陵地帶結束,要進入峽谷區了。從Syange向北,馬斯揚第河收窄。經過一段未修好的公路,爬坡上至一間挨著菩提樹的茶館,在這裡馬斯揚第河形成一個拐彎。這個河谷有典型的喜馬拉雅山區地貌特征,即高山地區往往形成狹窄深切的河谷。 馬斯揚第河的河谷風光。 沿途地理:馬斯揚第河(Marsyangdi Khola)峽谷
發源於安納普爾納山脈 西北 部的馬斯揚第河,全長約150公里,流域覆蓋了Manang與Lamjung兩個行政區域。數個世紀以來,馬斯揚第峽谷對於想要往來兩岸的人來說都是個巨大的障礙。在Dudh Khola河匯入馬斯揚第河的地方(也就是Dharapani附近),動物能夠在Bahundanda和Thonje之間遷徙,所有物資也因此得以在男人女人的背上轉運(鹽往下游,糧食往上游)。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隨著炸葯的使用,“安全”的橋梁和永久性的路線開始修建,峽谷的屏障意義已經削弱,這不僅使徒步游客受益,也降低了馬斯揚第河上游本地人的生活成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這條河流的下游(Ngadi附近)援助修建了“馬相迪水電站”,是 中國 企業在 尼泊爾 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無論是徒步或是乘坐吉普車都可以路過;另外幫助修建了一條近400米長的交通隧洞,以及附近的學校、醫院,對當地的基礎設施作出了貢獻。 關於水電站的其他信息,可以參考: http://www.powerchina.cn/art/2016/10/10/art_19_188918.html東岸的梯田風光。 山谷里的天氣變化很快,午後馬上風起雲涌,所以儘量要在下午3點之前完成當日的行程。 曾經看到有人說馬斯揚第河的山谷是世界上最深的河谷,我比較存疑,畢竟跟喀喇昆侖公路沿途的峽谷相比,這裡的海拔落差不算太高(兩側的山脈高度有限)。
從Syange起,都是走在光禿禿的山崖上,中間有一些瀑布在路上留下積水,需要小心的踏著石頭過去。不久後到達Jagat(1300m),名字的意思是“收費站”,過去是一個從林地里開墾出來的商貿驛站。從 西藏 自治區的 吉隆 鎮出發,到 尼泊爾 之間的鹽業貿易繁盛了數個世紀,1959年, 西藏 的邊貿口岸關閉,貿易來往終止。 通往Chamje的爬升在一片亞熱帶叢林里;這也是ACT的大環線魅力之一,讓你在短時間內體驗各種地貌的探險之旅。 前面是一位 荷蘭 驢友的背夫+嚮導,長期居住在山地的 尼泊爾 族群(例如古榮族、塔芒族、夏爾巴人)往往身高不高,身材精壯,有著天生的山地活動體格,一雙拖鞋也可以閑庭信步地走完整個大環線。 相比之前的鎮子,Chamje(發音貌似是查姆傑)算是一個大站點,加上之前連續的翻山越嶺。很多人會選擇在Chamje(1433m)住第一晚,而且從Chamje到Tal中間確實沒有可以住宿的客棧,需要順著河谷再走3-4個小時(一般外國的徒步指南建議每天總共的行走時間為5-6小時)。背夫本來也是建議我們在Chamje住宿,但是我們覺得第一天走的太少了,於是非常堅持地走到了Tal,中間有350米的爬升,而且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夜路。
總之,除非自信於腳力和步速,否則不太推薦第一天就從Syange走到Tal! 黃昏時分的峽谷。
在陰天的天氣下,山谷里天黑得會非常快;如果對路線不夠熟悉,或是沒有可靠的嚮導,即使戴著頭燈,在 尼泊爾 徒步也儘量不要走夜路(雖然我們這次走了兩次夜路...)
Tal(1700米)
從Tal開始我們就正式進入了Manang地區。作為Manang地區最南端的村莊,Tal也被稱為Gyasumdo(意為“三條路”),屬於Manang的三個下設行政區之一,最早的居民就是藏族,佛教影響顯而易見。村莊所在位置曾經是一個由於塌方阻塞河道而形成的湖 ;Tal這個詞本身在藏語和 尼泊爾 語里的意思就是“湖”,大概是藏語“Tso”( 納木錯 的“錯”)的變體。
在Tal能看到飄揚的經幡、一座白色的佛塔和大環線上第一面瑪尼牆。另外這裡因為村子末端的一條壯觀瀑布而聞名,如果你住在村子的北端,大概整夜可以聽到瀑布的水聲。
在歷史上,Tal原來依靠與 西藏 的貿易得以發展,從過去的影像記載和見聞里能看到馬匹被拴在木樁上,或者就在村裡四處遊蕩,頗有些 美國 西部電影的味道。1959年邊貿停止後,農牧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隨著更多旅館的建造,曾經的景象已經難以見到。
Tal有翻越陀龍埡口之前的第一個安全飲水站,還有ACAP的檢查站、信息咨詢處、煤氣站和一所條件不錯的醫療救助站。 Day2:Tal到Timang伴隨著瀑布的水聲,第二天我們繼續順著馬斯揚第河谷向北進發。自Tal以北,峽谷再次變窄,呈現出一個深深的U型裂縫,河流的走向急速轉為東西向,沿著Annapurna-Lamjung 山系的北側奔流。 沿河岸沒走多久經一座60米長的吊橋轉到馬斯揚第河西岸(此處海拔1720米),吊橋於1995年由 瑞士 援建。過橋前路線會分成兩條,分別沿河的兩岸行進,最後在Karte匯合。東路比西路更難走,走的人也少。 在Dharapani(1960米)的北端,河谷出現分岔,Dudh Khola河在馬斯揚第河對岸切出一條峽谷,對岸河畔的Thonje村正把守著谷口。順著Dudh Khola河谷一路向 東北 方向行進,就是另一條著名的徒步路線 瑪納斯 魯環線(Manaslu Circuit Trekking,MCT)。Dudh Khola河本身也是一條重要的 尼泊爾 \- 西藏 貿易路線,北端連接著我國的 吉隆 鎮地區,著名的 吉隆 口岸就在 吉隆 鎮的東南角。一直到上世紀50年代中尼邊境關閉之前,馱著物資的牲畜連成長串,把糧食運往 西藏 ,再從 西藏 運回鹽。如今,這條路線,或者說路線翻越拉恰拉山口(Larkya La,5213米)的這段成為了MCT徒步路線的一部分;事實上MCT路線上的很多村落,距離 吉隆 鎮的邊境線只有不到一天的流程,也難怪MCT一直需要特殊的通行許可。Dudh Khola河,亦稱“牛奶河”,在拉恰拉山口西側的冰川中流淌,從美麗的Bimtang草地望去,能看到馬納斯魯峰。
1950年,蒂爾曼到過這片區域,稱其為Bimtakhoti,目睹了很多犏牛(普通牛和氂牛的雜交種)以及羊群馱著貨物,經拉恰拉山口來來往往,駝鈴聲絡繹不絕。他記錄道,夏季雖然短暫,也有3000多頭牲畜被用作馱運工具進行貿易,糧食和鹽的交換比例是16:25。解放 西藏 時,一些康巴藏人來到這片區域打游擊,一直持續了整個70年代,成為當時 尼泊爾 政府的一塊心病,出於政治原因, 尼泊爾 擔心因此影響到中尼關係。
從Danagyu(2300m)往西,路線開始爬升,進入密林。過木橋,腳下是Lamjung Himal山脈冰川 融水 形成的湍急小溪。從這裡分出一條路通往Lamjung Himal山脈的Namun Bhanjyang La埡口(5560m),山脈延伸向東,埡口那段在此不可見。這條辛苦的路線有壯麗的風景作為獎賞,但由於經常下雪,埡口兩側很遠的路程內都沒有人煙,因此要通過也很有難度。很長時間以來,Namun Bhanjyang埡口是南方進入Manang谷地的常規路線,這條徒步路線被當地人稱為“Salt pass trekking”,從 博卡拉 東北 部的小鎮Siklis(有些地圖也寫成Sikles)經過9天的長途跋涉到達Chame,中間至少有3天需要露營;是否能 成功 穿越冰封的Namun Bhanjyang埡口,需要根據天氣判斷。起點也可以設置在距離Besisahar8公里遠的Khudi。
過橋後走右邊的路,爬上山坡,繼續穿行在樹林里,一座水泥橋穿過另一條發源於Lamjung Himal山脈的小溪,旁邊是小型水電站。沿石階向上,之字形的路消耗著身體內儲存的能量。終於從樹林中鑽了出來,到達Shanta Restaurant(2545米)。不久後爬到一片開闊地,向東邊回望風景絕佳。這裡就是Timang(2630米),一些地圖上也標記為“Temang”,總之發音是“提忙”。這裡距下一個鎮子Bagarchhap約1小時,是大環線上欣賞馬納斯魯峰的日出日落的最佳之地。
如需轉載,請與我聯繫。
參考書籍:
1\. Lonely Planet《 尼泊爾 》以及《Trekking in Nepal Himalaya》
2\. H.W.Tilman所著的行紀《Nepal Himalaya》
3\. Maurice Herzog的登山著作《Annapurna》
4\. 德國 資深驢友Andrées de Ruiter老爺子和Prem Rai在考察新大環線(NATT)之後,編寫的指南《Trekking the Annapurna Circuit including new NATT-trails》 大環線概覽起點:Besisahar(比斯薩哈爾)
終點:Naya Pul或Pokhara( 博卡拉 )。不過很多人會把大環線的終點定在Muktinath、Jomsom( 比如 我)或者Tatopani。
時間花費:10-21天。主要取決於以下方面
1.從Besisahar開始,可以坐吉普車一路順著大環線往裡開,目前最遠能開到Manang。當然大部分人可能會坐吉普車到Bhulbhule或者Syange、Tal等,這樣至少可以節省1天的時間。如果坐到Chame,則會錯過低海拔的梯田和亞熱帶風光。
2.從埡口下到Mutktinath,可以直接坐當地bus到Jomsom,然後從Jomsom坐飛機回 博卡拉 或者坐車到Beni或者 博卡拉 (到 博卡拉 的車不多,所以很多人會先坐吉普車到Beni,之後換當地bus到 博卡拉 ,總體需要一天的時間)
大多數老外的旅行書都會寫21天左右,對於大多數年假少的可憐的國內徒步者來說,只有羡慕的份兒。
難度:中等。難點在於小心經過塌方地段、最高海拔5416米的陀龍埡口(Thorung La pass),埡口至Mutktinath之間的長下坡、 卡利 甘達基河谷的大風等。 相比 尼泊爾 其他徒步線路,ACT大環線的獨特魅力在於其多樣性。整個線路從遍佈梯田的亞熱帶叢林,走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帶,體驗古榮族(Gurung)、塔 卡利 族(Thakali)以及藏民的多種文化。
從Google Map上查看大環線的路線,可以對沿途的雪山分佈有一些概念。 大環線 上海 拔的起伏變化,相比EBC、馬卡魯大環線之類的徒步線路,ACT的上升速度要平緩很多。 一些徒步的準備工作1\. 證件:ACAP與TIMS
在 加德滿都 的游客中心或 博卡拉 的ACAP辦公室購買門票和徒步者信息管理卡(TIMS),當場填表可取,辦公室周六休息、周日正常上班。
2\. 衣物和裝備
準備好四季的衣物;如果是冬季走這條線路,最好帶上冰爪,來應對降雪造成的惡劣路況。 3\. 沿途的食宿
除非計劃從Tilicho湖直接穿越到Jomsom,否則這條線路完全不需要露營的裝備(不過建議帶上睡袋)。大環線上客棧(Teahouse)很密集,ACAP更是對沿途的住宿和食物價格制定了基本的標準,不過高海拔地區的食物價格會比低海拔高一倍左右。下麵是大環線上一些典型的飲食: 徒步的起點:Besisahar從 加德滿都 (Kathmandu)到Besisahar,最經濟的方法是做local bus過去。坐車的地點叫Gongabu Bus Station或Naya Bus Park,是同一個汽車站,在泰米爾區北邊3公里處,從泰米爾區打車過去約200-300rs。每天從早上6點半開始有5班中巴發往Besisahar(350rs,6-9小時,看路上情況)可以提前一天買票。找到寫有Besisahar,Bhulbhule兩個目的地的英文的售票窗口,去Besisahar的車700rs,早上7點左右發車(不過 尼泊爾 發車的時間很少準時),買了車票後在原地等司機,到時司機會過來帶你上車。 從 加德滿都 到Besisahar的車票。
如果直接從 加德滿都 租一輛Taxi或者麵包車到Besisahar大概要6000-8000rs。行李一般上車頂,確認用繩索固定好。陰雨天氣儘量要求司機加蓋防雨布。加都的出租車都不打表,上車前務必先商量好價錢。 Day1:Besisahar到TalBesisahar是大環線上最大的三個鎮子之一(其他兩個是Chame和Jomsom,這三個中心城鎮串聯起了Lamjung、Manang、Mustang這三個大環線上的主要行政區域)。
Besisahar是一個呈南北條形分佈的小鎮,長度約1公里,主街道兩旁有多家客棧、餐廳、商店、銀行等等。從 加德滿都 過來的公交車會停在鎮子的南端、Hotel Tukuche Peak的旁邊。如果你想第二天儘早出發,最好選擇小鎮北端的客棧。沿街道往北走快到頭的地方右手邊是大環線上第一家檢查站,靠近Hotel Super View。我的背夫是在Besisahar請的,實際上TIMS的檢查站也可以幫忙找背夫,但是他們會拿一些定金作為回扣。 村子末端、靠近公交車站的幾個客棧。 從Mongolian Guest House下到坡底是停車場,發往Bhulbhule和Syange的車都停在這裡,有中巴和吉普車(只有吉普車能到Syange,並且路沒被塌方毀壞)。中巴會到鎮上攬客,因此也不一定要去停車場上車,但這樣無法保證座位。基本上每隔1小時會發一班車。
前一兩天的行程,有可能受到以下因素影響:坐車到達Besisahar的時間;是否坐車到Bhulbhule或者Syange。過了Manang以後,行程可能會因是否走支線或者高反而調整。為了避免客棧人滿為患的情形發生,可以嘗試在小一點的村子過夜,諸如Karte、Timang以及Ghyaru等。
一些路程時間的參考:
Beisisahar-Bhulbhule:坐車1h。
Besisahar-Khudi:上行2h-2h45min,下行2h15min-2h45min。
Khudi-Bhulbhule:上行30-45min,下行25-35min。 我們的背夫很熱心的在為其他徒步者解答問題。 沿途的外國徒步者,羡慕人家假期多,可以走完全程。
我們在Syange(1100米)下了吉普車,這裡是只有一條街道的小村莊,過了Syange就意味著丘陵地帶結束,要進入峽谷區了。從Syange向北,馬斯揚第河收窄。經過一段未修好的公路,爬坡上至一間挨著菩提樹的茶館,在這裡馬斯揚第河形成一個拐彎。這個河谷有典型的喜馬拉雅山區地貌特征,即高山地區往往形成狹窄深切的河谷。 馬斯揚第河的河谷風光。 沿途地理:馬斯揚第河(Marsyangdi Khola)峽谷
發源於安納普爾納山脈 西北 部的馬斯揚第河,全長約150公里,流域覆蓋了Manang與Lamjung兩個行政區域。數個世紀以來,馬斯揚第峽谷對於想要往來兩岸的人來說都是個巨大的障礙。在Dudh Khola河匯入馬斯揚第河的地方(也就是Dharapani附近),動物能夠在Bahundanda和Thonje之間遷徙,所有物資也因此得以在男人女人的背上轉運(鹽往下游,糧食往上游)。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隨著炸葯的使用,“安全”的橋梁和永久性的路線開始修建,峽谷的屏障意義已經削弱,這不僅使徒步游客受益,也降低了馬斯揚第河上游本地人的生活成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這條河流的下游(Ngadi附近)援助修建了“馬相迪水電站”,是 中國 企業在 尼泊爾 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無論是徒步或是乘坐吉普車都可以路過;另外幫助修建了一條近400米長的交通隧洞,以及附近的學校、醫院,對當地的基礎設施作出了貢獻。 關於水電站的其他信息,可以參考: http://www.powerchina.cn/art/2016/10/10/art_19_188918.html東岸的梯田風光。 山谷里的天氣變化很快,午後馬上風起雲涌,所以儘量要在下午3點之前完成當日的行程。 曾經看到有人說馬斯揚第河的山谷是世界上最深的河谷,我比較存疑,畢竟跟喀喇昆侖公路沿途的峽谷相比,這裡的海拔落差不算太高(兩側的山脈高度有限)。
從Syange起,都是走在光禿禿的山崖上,中間有一些瀑布在路上留下積水,需要小心的踏著石頭過去。不久後到達Jagat(1300m),名字的意思是“收費站”,過去是一個從林地里開墾出來的商貿驛站。從 西藏 自治區的 吉隆 鎮出發,到 尼泊爾 之間的鹽業貿易繁盛了數個世紀,1959年, 西藏 的邊貿口岸關閉,貿易來往終止。 通往Chamje的爬升在一片亞熱帶叢林里;這也是ACT的大環線魅力之一,讓你在短時間內體驗各種地貌的探險之旅。 前面是一位 荷蘭 驢友的背夫+嚮導,長期居住在山地的 尼泊爾 族群(例如古榮族、塔芒族、夏爾巴人)往往身高不高,身材精壯,有著天生的山地活動體格,一雙拖鞋也可以閑庭信步地走完整個大環線。 相比之前的鎮子,Chamje(發音貌似是查姆傑)算是一個大站點,加上之前連續的翻山越嶺。很多人會選擇在Chamje(1433m)住第一晚,而且從Chamje到Tal中間確實沒有可以住宿的客棧,需要順著河谷再走3-4個小時(一般外國的徒步指南建議每天總共的行走時間為5-6小時)。背夫本來也是建議我們在Chamje住宿,但是我們覺得第一天走的太少了,於是非常堅持地走到了Tal,中間有350米的爬升,而且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夜路。
總之,除非自信於腳力和步速,否則不太推薦第一天就從Syange走到Tal! 黃昏時分的峽谷。
在陰天的天氣下,山谷里天黑得會非常快;如果對路線不夠熟悉,或是沒有可靠的嚮導,即使戴著頭燈,在 尼泊爾 徒步也儘量不要走夜路(雖然我們這次走了兩次夜路...)
Tal(1700米)
從Tal開始我們就正式進入了Manang地區。作為Manang地區最南端的村莊,Tal也被稱為Gyasumdo(意為“三條路”),屬於Manang的三個下設行政區之一,最早的居民就是藏族,佛教影響顯而易見。村莊所在位置曾經是一個由於塌方阻塞河道而形成的湖 ;Tal這個詞本身在藏語和 尼泊爾 語里的意思就是“湖”,大概是藏語“Tso”( 納木錯 的“錯”)的變體。
在Tal能看到飄揚的經幡、一座白色的佛塔和大環線上第一面瑪尼牆。另外這裡因為村子末端的一條壯觀瀑布而聞名,如果你住在村子的北端,大概整夜可以聽到瀑布的水聲。
在歷史上,Tal原來依靠與 西藏 的貿易得以發展,從過去的影像記載和見聞里能看到馬匹被拴在木樁上,或者就在村裡四處遊蕩,頗有些 美國 西部電影的味道。1959年邊貿停止後,農牧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隨著更多旅館的建造,曾經的景象已經難以見到。
Tal有翻越陀龍埡口之前的第一個安全飲水站,還有ACAP的檢查站、信息咨詢處、煤氣站和一所條件不錯的醫療救助站。 Day2:Tal到Timang伴隨著瀑布的水聲,第二天我們繼續順著馬斯揚第河谷向北進發。自Tal以北,峽谷再次變窄,呈現出一個深深的U型裂縫,河流的走向急速轉為東西向,沿著Annapurna-Lamjung 山系的北側奔流。 沿河岸沒走多久經一座60米長的吊橋轉到馬斯揚第河西岸(此處海拔1720米),吊橋於1995年由 瑞士 援建。過橋前路線會分成兩條,分別沿河的兩岸行進,最後在Karte匯合。東路比西路更難走,走的人也少。 在Dharapani(1960米)的北端,河谷出現分岔,Dudh Khola河在馬斯揚第河對岸切出一條峽谷,對岸河畔的Thonje村正把守著谷口。順著Dudh Khola河谷一路向 東北 方向行進,就是另一條著名的徒步路線 瑪納斯 魯環線(Manaslu Circuit Trekking,MCT)。Dudh Khola河本身也是一條重要的 尼泊爾 \- 西藏 貿易路線,北端連接著我國的 吉隆 鎮地區,著名的 吉隆 口岸就在 吉隆 鎮的東南角。一直到上世紀50年代中尼邊境關閉之前,馱著物資的牲畜連成長串,把糧食運往 西藏 ,再從 西藏 運回鹽。如今,這條路線,或者說路線翻越拉恰拉山口(Larkya La,5213米)的這段成為了MCT徒步路線的一部分;事實上MCT路線上的很多村落,距離 吉隆 鎮的邊境線只有不到一天的流程,也難怪MCT一直需要特殊的通行許可。Dudh Khola河,亦稱“牛奶河”,在拉恰拉山口西側的冰川中流淌,從美麗的Bimtang草地望去,能看到馬納斯魯峰。
1950年,蒂爾曼到過這片區域,稱其為Bimtakhoti,目睹了很多犏牛(普通牛和氂牛的雜交種)以及羊群馱著貨物,經拉恰拉山口來來往往,駝鈴聲絡繹不絕。他記錄道,夏季雖然短暫,也有3000多頭牲畜被用作馱運工具進行貿易,糧食和鹽的交換比例是16:25。解放 西藏 時,一些康巴藏人來到這片區域打游擊,一直持續了整個70年代,成為當時 尼泊爾 政府的一塊心病,出於政治原因, 尼泊爾 擔心因此影響到中尼關係。
從Danagyu(2300m)往西,路線開始爬升,進入密林。過木橋,腳下是Lamjung Himal山脈冰川 融水 形成的湍急小溪。從這裡分出一條路通往Lamjung Himal山脈的Namun Bhanjyang La埡口(5560m),山脈延伸向東,埡口那段在此不可見。這條辛苦的路線有壯麗的風景作為獎賞,但由於經常下雪,埡口兩側很遠的路程內都沒有人煙,因此要通過也很有難度。很長時間以來,Namun Bhanjyang埡口是南方進入Manang谷地的常規路線,這條徒步路線被當地人稱為“Salt pass trekking”,從 博卡拉 東北 部的小鎮Siklis(有些地圖也寫成Sikles)經過9天的長途跋涉到達Chame,中間至少有3天需要露營;是否能 成功 穿越冰封的Namun Bhanjyang埡口,需要根據天氣判斷。起點也可以設置在距離Besisahar8公里遠的Khudi。
過橋後走右邊的路,爬上山坡,繼續穿行在樹林里,一座水泥橋穿過另一條發源於Lamjung Himal山脈的小溪,旁邊是小型水電站。沿石階向上,之字形的路消耗著身體內儲存的能量。終於從樹林中鑽了出來,到達Shanta Restaurant(2545米)。不久後爬到一片開闊地,向東邊回望風景絕佳。這裡就是Timang(2630米),一些地圖上也標記為“Temang”,總之發音是“提忙”。這裡距下一個鎮子Bagarchhap約1小時,是大環線上欣賞馬納斯魯峰的日出日落的最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