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印度金三角,感受廟宇、城堡和泰姬陵,還有陽光下人們發自內心的笑容,以及泰戈爾的詩意
寬敞的大廳也採用了雙 大理 石柱 、穹頂設計造型華麗。
迪瓦尼安大廳外面是個四周用紅砂石建築圍成的廣場。
遠處還有一座紅砂石宮殿,應該是阿克巴大帝建造的宮殿。 廣場中圍欄圍住的似乎是一具棺木,但這兩位似乎毫不在意的坐在一起交談著什麼。
這一家人坐在迪瓦尼安大廳的臺階上休息,小孩子正在酣睡。男主人見到我的鏡頭,趕緊攬住剛跑來的小女孩對我擺出pose,露出微笑,很溫馨的場面。
小女孩照完像又跑到別處去玩了。這一家人的背後面正是當年國王在這裡接見民眾時的落座的 高臺 ,然而寶座已流落他處。
從紅色的大門走出廣場。 再從主入口阿瑪辛門走出城堡。城堡外是護城河。
歷經四百多年的風雨,20米高的紅砂 石城 牆依舊堅不可摧。 回 望城 堡,400多年的歷史在這裡凝成永恆。想起泰戈爾的詩句:
“在人生奔騰的長河,啊,石頭鐫刻的美麗,你悄然無聲,超然卓絕地獨自站立”—泰戈爾《園丁集》
第三站 多姿多彩的德里乘車約6小時到達到達此行第三站, 印度 首都 新德里 。1950年1月26日,獨立後的 印度 宣佈成立 印度 共和 國,定都 新德里 。
德里分新舊兩城,以拉姆利拉廣場為界,中間隔著德里門,廣場以南為 新德里 ,廣場以北為舊德里。
在阿克巴大帝之前,德里曾是莫卧兒王朝的首都。德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明,也有眾多的歷史建築。推薦游玩3天,但我們在此只有一天的時間。 蓮花廟蓮花廟位於德里東南部,建於1986年。蓮花廟的造型獨特,宛若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得其名。但是當我們到達時,蓮花廟卻閉門謝客,不知何故。當天是星期一,難道它固定周一休息嗎?
隔著圍欄遠觀蓮花廟,高34.27米,底座直徑74米,三層白色 大理 石花瓣沒有完全綻放,給人清新脫俗之感。查資料得知蓮花廟是崇尚人類同源、世界同一的 大同 教的教廟。 拉克希米.納拉揚神廟建於1933年的拉克西米.納拉揚神廟建在道路旁邊,它供奉毗濕奴的妻子吉祥天女拉克西米。在 印度 教中,拉克西米是財富女神,因此這座廟就是 印度 的“財神廟”。遠觀寺廟,建築與色彩很有特點,是一幢以黃紅色為主的龐大建築群,有眾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塔上有金色的帽子一樣的裝飾,財神廟就是不一樣,給人富麗堂皇的感覺。這座廟是 新德里 代表性的寺廟和地標性建築之一。
“神從創造中找到他自己”—泰戈爾 《飛鳥集》 甘地陵甘地陵坐落在 新德里 靠東邊的亞穆納河邊,陵墓是為紀念為 印度 解放做出突出貢獻的的聖雄甘地而建立的衣冠冢。 印度 的非暴力 和平 解放是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的里程碑似,運動領袖甘地受到 印度 人民的愛戴與崇敬,被 印度 人民尊稱為“ 印度 之父”。 當我們到達時看到許多 印度 民眾前來祭奠,其中不少是中小學生有組織的集體前來。
陵園的設計簡潔肅穆,只有大片的綠地和樹木。與進入寺廟一樣,人們赤腳進入陵園。雖然只是衣冠冢,但人們仍然表示出極大的敬意。 陵墓所在地是甘地被火化之地,黑色 大理 石棺安放在陵園正中白色 大理 石台 上,石棺上有一盞長明燈,晝夜不熄,這是 印度 爭取民族獨立精神的象徵。泰戈爾詩中是否如甘地所想?
“在那裡,心是無畏的,頭高昂不屈;在那裡,知識是自由的;在那裡,世界尚未被狹小的家園的牆隔成零星的小區;在那裡,話是從真理的探究中說出的;在那裡,持之以恆的努力向著“完美”伸開手臂;在那裡,理智尚存的清泉尚未被湮沒在荒漠之中;在那裡,心靈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逐步寬闊的思想與行為—進入那自由的天國,我的神父啊,讓我的國家快快覺醒!” --泰戈爾 《吉檀迦利》 這些 印度 青年祭奠之後走出陵園,不知道他們來自哪裡? 印度門印度 門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亡的90000名 印度 士兵而建的紀念碑。它的整體造型仿造 巴黎 凱旋門,故而又有“小凱旋門”之稱。
印度 共有兩個 印度 門,一個在德里,另一個在 孟買 。兩個德里門的意義天壤之別: 孟買 印度 門是侵略者所造,為了紀念女王的登陸;德里的 印度 門是 印度 人自己建立,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烈士。一個意味著屈辱,另一個記載著抗爭;兩個門代表著兩種不同的 印度 歷史紀念。
“人類的歷史是很忍耐地等待著被侮辱者的勝利。” --泰戈爾 《飛鳥集》 我們到達廣場時,廣場已經開始清場,不讓民眾上前。感覺這裡的警察裝束有些奇怪,為何如此盛裝? 遠遠看到 印度 門前忙碌的警察和軍人,在擺放彩旗和鮮花,感覺可能有要人將要到訪。 第二天回國後得知是 英國 的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訪問 印度 ,到 印度 門進行祭奠。 雖然沒有等到王子,但看到了不一樣的德里門。 印度 門附近是一個城市公園,許多當地人在此休閑娛樂。 清澈的河水給孩子帶來了快樂。 這裡依舊看到了許多貧窮落後的現象。這個女孩子的眼神令人憐憫,僅靠這些小商品,她能有多少收入?還有許多衣著破舊的孩子伸手乞討。
迪瓦尼安大廳外面是個四周用紅砂石建築圍成的廣場。
遠處還有一座紅砂石宮殿,應該是阿克巴大帝建造的宮殿。 廣場中圍欄圍住的似乎是一具棺木,但這兩位似乎毫不在意的坐在一起交談著什麼。
這一家人坐在迪瓦尼安大廳的臺階上休息,小孩子正在酣睡。男主人見到我的鏡頭,趕緊攬住剛跑來的小女孩對我擺出pose,露出微笑,很溫馨的場面。
小女孩照完像又跑到別處去玩了。這一家人的背後面正是當年國王在這裡接見民眾時的落座的 高臺 ,然而寶座已流落他處。
從紅色的大門走出廣場。 再從主入口阿瑪辛門走出城堡。城堡外是護城河。
歷經四百多年的風雨,20米高的紅砂 石城 牆依舊堅不可摧。 回 望城 堡,400多年的歷史在這裡凝成永恆。想起泰戈爾的詩句:
“在人生奔騰的長河,啊,石頭鐫刻的美麗,你悄然無聲,超然卓絕地獨自站立”—泰戈爾《園丁集》
第三站 多姿多彩的德里乘車約6小時到達到達此行第三站, 印度 首都 新德里 。1950年1月26日,獨立後的 印度 宣佈成立 印度 共和 國,定都 新德里 。
德里分新舊兩城,以拉姆利拉廣場為界,中間隔著德里門,廣場以南為 新德里 ,廣場以北為舊德里。
在阿克巴大帝之前,德里曾是莫卧兒王朝的首都。德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明,也有眾多的歷史建築。推薦游玩3天,但我們在此只有一天的時間。 蓮花廟蓮花廟位於德里東南部,建於1986年。蓮花廟的造型獨特,宛若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得其名。但是當我們到達時,蓮花廟卻閉門謝客,不知何故。當天是星期一,難道它固定周一休息嗎?
隔著圍欄遠觀蓮花廟,高34.27米,底座直徑74米,三層白色 大理 石花瓣沒有完全綻放,給人清新脫俗之感。查資料得知蓮花廟是崇尚人類同源、世界同一的 大同 教的教廟。 拉克希米.納拉揚神廟建於1933年的拉克西米.納拉揚神廟建在道路旁邊,它供奉毗濕奴的妻子吉祥天女拉克西米。在 印度 教中,拉克西米是財富女神,因此這座廟就是 印度 的“財神廟”。遠觀寺廟,建築與色彩很有特點,是一幢以黃紅色為主的龐大建築群,有眾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塔上有金色的帽子一樣的裝飾,財神廟就是不一樣,給人富麗堂皇的感覺。這座廟是 新德里 代表性的寺廟和地標性建築之一。
“神從創造中找到他自己”—泰戈爾 《飛鳥集》 甘地陵甘地陵坐落在 新德里 靠東邊的亞穆納河邊,陵墓是為紀念為 印度 解放做出突出貢獻的的聖雄甘地而建立的衣冠冢。 印度 的非暴力 和平 解放是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的里程碑似,運動領袖甘地受到 印度 人民的愛戴與崇敬,被 印度 人民尊稱為“ 印度 之父”。 當我們到達時看到許多 印度 民眾前來祭奠,其中不少是中小學生有組織的集體前來。
陵園的設計簡潔肅穆,只有大片的綠地和樹木。與進入寺廟一樣,人們赤腳進入陵園。雖然只是衣冠冢,但人們仍然表示出極大的敬意。 陵墓所在地是甘地被火化之地,黑色 大理 石棺安放在陵園正中白色 大理 石台 上,石棺上有一盞長明燈,晝夜不熄,這是 印度 爭取民族獨立精神的象徵。泰戈爾詩中是否如甘地所想?
“在那裡,心是無畏的,頭高昂不屈;在那裡,知識是自由的;在那裡,世界尚未被狹小的家園的牆隔成零星的小區;在那裡,話是從真理的探究中說出的;在那裡,持之以恆的努力向著“完美”伸開手臂;在那裡,理智尚存的清泉尚未被湮沒在荒漠之中;在那裡,心靈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逐步寬闊的思想與行為—進入那自由的天國,我的神父啊,讓我的國家快快覺醒!” --泰戈爾 《吉檀迦利》 這些 印度 青年祭奠之後走出陵園,不知道他們來自哪裡? 印度門印度 門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亡的90000名 印度 士兵而建的紀念碑。它的整體造型仿造 巴黎 凱旋門,故而又有“小凱旋門”之稱。
印度 共有兩個 印度 門,一個在德里,另一個在 孟買 。兩個德里門的意義天壤之別: 孟買 印度 門是侵略者所造,為了紀念女王的登陸;德里的 印度 門是 印度 人自己建立,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烈士。一個意味著屈辱,另一個記載著抗爭;兩個門代表著兩種不同的 印度 歷史紀念。
“人類的歷史是很忍耐地等待著被侮辱者的勝利。” --泰戈爾 《飛鳥集》 我們到達廣場時,廣場已經開始清場,不讓民眾上前。感覺這裡的警察裝束有些奇怪,為何如此盛裝? 遠遠看到 印度 門前忙碌的警察和軍人,在擺放彩旗和鮮花,感覺可能有要人將要到訪。 第二天回國後得知是 英國 的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訪問 印度 ,到 印度 門進行祭奠。 雖然沒有等到王子,但看到了不一樣的德里門。 印度 門附近是一個城市公園,許多當地人在此休閑娛樂。 清澈的河水給孩子帶來了快樂。 這裡依舊看到了許多貧窮落後的現象。這個女孩子的眼神令人憐憫,僅靠這些小商品,她能有多少收入?還有許多衣著破舊的孩子伸手乞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