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makiori】京都~紅葉楓狩 洛水一方
門票500日元,脫了鞋子步入室內,赤腳踩在木質結構建築的地板上,咚咚的腳步聲打破了周圍的寂靜。在場的游客,竊竊私語儘量壓低自己的聲音,生怕打擾其他賞楓的客人。移步換景,眼前的庭院著實讓我驚艷了一把,火紅與碧綠遙相呼應,庭院景跟形態各異的玻璃窗、花窗相映成趣。
頭頂的天花板是由伏見城之戰後所拆卸地板建成,還殘留著德川家康忠臣鳥居元忠及伏見守城將士們以寡擊眾留下的血跡,現被收藏於天花板之上,以此供奉其英靈。
來到本堂,發現很多人圍坐在兩扇窗戶前,有的專心凝視一動不動,有的則拿起相機慢慢選擇角度拍攝,彼此之間互不打擾,都沉浸在自己的一片世界里。這就是源光庵的招牌窗戶,左側的圓窗叫“頓悟之窗”,代表禪、智慧和整個宇宙世界,右側的方形窗叫“迷惘之窗”,代表人間世界的執迷不悟、逃脫不掉的生老病死和四苦八苦。 我坐在角落放下相機,儘量用心去感受這兩扇窗戶所蘊含的哲理,透過窗戶我們可以看見春夏的綠、秋季的紅、冬天的雪,四季流轉、窗格不變,是以小見大?是管中窺豹?是山不轉水轉?還是…………?我苦笑的搖了搖頭,對於每個人而言答案也許各不相同,我等俗人,簡單一些領略方圓之間呈現出的自然變幻即可。 窗里窗外看世界,儘管是同樣的景緻,或因角度不同而感受不同。 日本 人喜歡以最簡單的形態,闡述了禪文化的博大精深,仿佛為到此一游的游客們免費上了一堂深奧的哲學課,每個人都會獲得心中一份答案,沒有對錯,只有自知。 離開源光庵,我突然覺得頓悟之窗和迷惘之窗,像我這浮躁的人也許一生也無法參透。是圓是方,是對是錯,對於一件事物的角度看法,每個人皆不相同,但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很美,這種美能銘記心中,屬於自己變好。 (2)常照寺~500円源光庵旁邊就是常照寺,步行也就100來米。不同於源光庵的禪意幽幽,常照寺是正兒八經的狩楓會所。遙遠就看到吉野門上的朱漆已經略顯斑駁,配合楓葉的火紅也是一番歲月靜好的模樣。 常照寺建於1616年,曾因為有數百名學徒僧侶而昌盛一時,現如今作為和江戶前期的藝妓-吉野太夫有淵源而被人所知。吉野太夫是精通各種技藝的名妓,被稱為「吉野門」的山門就是吉野太夫捐贈的。院內,為紀念吉野太夫而種植了吉野櫻花,還立有吉野太夫的墓碑。吉野太夫的丈夫是富甲一方的商人灰屋紹益氏,他的墓碑和太夫的併列在一起,人稱比翼塚。 閑庭信步,寺院內外由紅葉佈滿,可以從入口處一路往裡,欣賞不同色澤的楓紅,也能付費品嘗熱茶與甜點,坐在紅席位欣賞眼前美景。 在幽靜的環境里,突然想起唐代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特別喜歡後面三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得益於游客稀少,在此喝茶吃甜點更加的愜意,漫天的紅楓配上靜謐的庭院,更讓我衷情於此,屁股坐在椅上半天都不想起身,感覺全身被一種氛圍感所環繞。 四處打探,穿過一座木門更是別有一番天地,有的楓葉還未開始漸紅,這種鮮明的反差更讓我感受到季節的流轉,漫無目的的走在寺廟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有一番心境。古樸不張揚的木質建築更顯深沉,茂盛的植物得到上天的潤澤越發晶瑩,漫步在一派清潤的安靜中,更凸顯出宗教聖地的莊重氛圍。 (3)黃梅院~600円看完常照寺原計划去大德寺看高桐院的枯山水和青苔,結果不知什麼原因當天高桐院沒有開放。好在大德寺是一個寺廟集合體,常年開放的是龍源、瑞峰、大仙和高桐四個院,還有興臨、 黃梅 、總見院是特別季節限定公開。 各個寺院都是獨立收取門票的,而整體的大德寺建於 日本 鐮倉 年間,著名的一休大師在80歲時任大德寺主持,重建了大德寺。豐臣秀吉也曾在寺內舉行織田信長的葬禮,可想而知此地的歷史文化底蘊非比尋常,毫不誇張的說,特別安排一天在這裡慢慢參觀都是值得的。 既然高桐院沒開放,我就繼續在裡面閑逛,沒想到剛路過 黃梅 院,就被門口的季節限定招牌給吸引住了。要知道 日本 人最喜歡搞什麼季節限定,區域限定這種營銷手段,偏偏很多人也買賬,我也是其中之一,明知道這就是套路,卻也樂此不疲。
門票600日元,事實證明,裡面的景色絕對值這個價格。 黃梅 院小巧精緻,楓葉正盛而且游人稀少,幽靜安逸。如果剛去過其他網紅的寺廟再來到 黃梅 院,好比跨入了一處世外 桃源 ,去除了外界的嘈雜,更能讓人安心感受這片片的楓葉情。
京都 的美,確實不需要太多語言的贊美。下午三點多,夕 陽西 下,柔柔的光束穿透了紅楓,滿樹的楓葉晶瑩剔透,格外驕艷養眼,幽幽的被青苔覆蓋的參道和唐門,處處顯得禪意深深。 庭院的紅楓樹,格外的搶鏡,不愧為秋的主角。紅黃相間,漸變中的楓葉美得無法形容。玲瓏精緻的 黃梅 院,楓葉季更真是儀態萬千,光是主廳外的庭院,就讓我久久地陶醉其中,拍了半天都捨不得進入。 穿過下圖這個門,就進入了不能拍照的區域,裡面是一個很幽深的回游式庭園,內部管理很好,每到一個地方都有工作人員用日語詳細介紹那處的典故,對於不懂日語的人也會有一張簡單的紙質介紹,體驗感很好。 經過長長的走廊過後,就是茶道鼻祖千利休,在晚年時受豐臣秀吉之命所設計的池泉式枯山水“直中庭”,另一處枯山水庭院則叫做“作仏庭”,象徵著“生生流轉”,即萬物時刻變幻,永不停息的意思。而枯山水則是我喜歡 京都 寺院的一個最大的理由,由細沙碎石鋪地,再加上一些疊放有致的石組所構成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偶爾也包含苔蘚、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其中的“水”通常由砂石表現,而“山”通常用石塊表現,有時也會在沙子的錶面畫上紋路來表現水的流動,雖然字面上的意思為“乾枯的景觀”或“乾枯的山與水”,然而靜止不變的元素能讓我感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存在,一坐下去欣賞就是半天。 院內不僅有枯山水,禪意濃郁的回游式長廊也讓我樂在其中,游客三三兩兩安坐於廊沿下,欣賞著紅楓與綠苔遙相呼應,品味著枯山水的庭院奇景,久久地不願離去。彩色的楓葉,濃烈的苔蘚,緊閉的茶室,一切恰到好處的組合,讓人身在庭院之中,心卻陷入無限的遐想中。 (4)北野天滿宮~800円由於 黃梅 院太過於愜意,我竟然不知不覺待了一個小時,回過神趕到金閣寺乃至龍安寺天色已晚,自然也錯過了拍攝的最佳光線,不得已只能來到北野天滿宮欣賞夜楓的魅力。所以,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建議大家安排一整天會比較寬裕。 北野天滿宮是一個頗受學生歡迎的地方,因為供奉的是 日本 古代學霸—菅原 道真 ,相當於我們去拜文殊 菩薩 。這位平安時代的賢臣以學富五車聞名,卻因為小人的讒言被流放,病死途中。菅原 道真 死後, 京都 陸續出現各種靈異事件,天皇認為是他的怨靈所致,為了平息就興建了這座北野天滿宮。 北野天滿宮我特意安排在晚上,就是衝著這裡的夜楓環節來的,賞完楓葉後,還有免費的茶點吃,很有游玩樂趣。剛走進去就是一個展望台,鋪天蓋地的楓葉迎面襲來,在各色燈光的映襯下五彩繽紛,仿佛進入了一個色彩的漩渦,楓樹特別高也特別密,就像被巨大的楓葉屏障包圍了一樣。
頭頂的天花板是由伏見城之戰後所拆卸地板建成,還殘留著德川家康忠臣鳥居元忠及伏見守城將士們以寡擊眾留下的血跡,現被收藏於天花板之上,以此供奉其英靈。
來到本堂,發現很多人圍坐在兩扇窗戶前,有的專心凝視一動不動,有的則拿起相機慢慢選擇角度拍攝,彼此之間互不打擾,都沉浸在自己的一片世界里。這就是源光庵的招牌窗戶,左側的圓窗叫“頓悟之窗”,代表禪、智慧和整個宇宙世界,右側的方形窗叫“迷惘之窗”,代表人間世界的執迷不悟、逃脫不掉的生老病死和四苦八苦。 我坐在角落放下相機,儘量用心去感受這兩扇窗戶所蘊含的哲理,透過窗戶我們可以看見春夏的綠、秋季的紅、冬天的雪,四季流轉、窗格不變,是以小見大?是管中窺豹?是山不轉水轉?還是…………?我苦笑的搖了搖頭,對於每個人而言答案也許各不相同,我等俗人,簡單一些領略方圓之間呈現出的自然變幻即可。 窗里窗外看世界,儘管是同樣的景緻,或因角度不同而感受不同。 日本 人喜歡以最簡單的形態,闡述了禪文化的博大精深,仿佛為到此一游的游客們免費上了一堂深奧的哲學課,每個人都會獲得心中一份答案,沒有對錯,只有自知。 離開源光庵,我突然覺得頓悟之窗和迷惘之窗,像我這浮躁的人也許一生也無法參透。是圓是方,是對是錯,對於一件事物的角度看法,每個人皆不相同,但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很美,這種美能銘記心中,屬於自己變好。 (2)常照寺~500円源光庵旁邊就是常照寺,步行也就100來米。不同於源光庵的禪意幽幽,常照寺是正兒八經的狩楓會所。遙遠就看到吉野門上的朱漆已經略顯斑駁,配合楓葉的火紅也是一番歲月靜好的模樣。 常照寺建於1616年,曾因為有數百名學徒僧侶而昌盛一時,現如今作為和江戶前期的藝妓-吉野太夫有淵源而被人所知。吉野太夫是精通各種技藝的名妓,被稱為「吉野門」的山門就是吉野太夫捐贈的。院內,為紀念吉野太夫而種植了吉野櫻花,還立有吉野太夫的墓碑。吉野太夫的丈夫是富甲一方的商人灰屋紹益氏,他的墓碑和太夫的併列在一起,人稱比翼塚。 閑庭信步,寺院內外由紅葉佈滿,可以從入口處一路往裡,欣賞不同色澤的楓紅,也能付費品嘗熱茶與甜點,坐在紅席位欣賞眼前美景。 在幽靜的環境里,突然想起唐代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特別喜歡後面三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得益於游客稀少,在此喝茶吃甜點更加的愜意,漫天的紅楓配上靜謐的庭院,更讓我衷情於此,屁股坐在椅上半天都不想起身,感覺全身被一種氛圍感所環繞。 四處打探,穿過一座木門更是別有一番天地,有的楓葉還未開始漸紅,這種鮮明的反差更讓我感受到季節的流轉,漫無目的的走在寺廟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有一番心境。古樸不張揚的木質建築更顯深沉,茂盛的植物得到上天的潤澤越發晶瑩,漫步在一派清潤的安靜中,更凸顯出宗教聖地的莊重氛圍。 (3)黃梅院~600円看完常照寺原計划去大德寺看高桐院的枯山水和青苔,結果不知什麼原因當天高桐院沒有開放。好在大德寺是一個寺廟集合體,常年開放的是龍源、瑞峰、大仙和高桐四個院,還有興臨、 黃梅 、總見院是特別季節限定公開。 各個寺院都是獨立收取門票的,而整體的大德寺建於 日本 鐮倉 年間,著名的一休大師在80歲時任大德寺主持,重建了大德寺。豐臣秀吉也曾在寺內舉行織田信長的葬禮,可想而知此地的歷史文化底蘊非比尋常,毫不誇張的說,特別安排一天在這裡慢慢參觀都是值得的。 既然高桐院沒開放,我就繼續在裡面閑逛,沒想到剛路過 黃梅 院,就被門口的季節限定招牌給吸引住了。要知道 日本 人最喜歡搞什麼季節限定,區域限定這種營銷手段,偏偏很多人也買賬,我也是其中之一,明知道這就是套路,卻也樂此不疲。
門票600日元,事實證明,裡面的景色絕對值這個價格。 黃梅 院小巧精緻,楓葉正盛而且游人稀少,幽靜安逸。如果剛去過其他網紅的寺廟再來到 黃梅 院,好比跨入了一處世外 桃源 ,去除了外界的嘈雜,更能讓人安心感受這片片的楓葉情。
京都 的美,確實不需要太多語言的贊美。下午三點多,夕 陽西 下,柔柔的光束穿透了紅楓,滿樹的楓葉晶瑩剔透,格外驕艷養眼,幽幽的被青苔覆蓋的參道和唐門,處處顯得禪意深深。 庭院的紅楓樹,格外的搶鏡,不愧為秋的主角。紅黃相間,漸變中的楓葉美得無法形容。玲瓏精緻的 黃梅 院,楓葉季更真是儀態萬千,光是主廳外的庭院,就讓我久久地陶醉其中,拍了半天都捨不得進入。 穿過下圖這個門,就進入了不能拍照的區域,裡面是一個很幽深的回游式庭園,內部管理很好,每到一個地方都有工作人員用日語詳細介紹那處的典故,對於不懂日語的人也會有一張簡單的紙質介紹,體驗感很好。 經過長長的走廊過後,就是茶道鼻祖千利休,在晚年時受豐臣秀吉之命所設計的池泉式枯山水“直中庭”,另一處枯山水庭院則叫做“作仏庭”,象徵著“生生流轉”,即萬物時刻變幻,永不停息的意思。而枯山水則是我喜歡 京都 寺院的一個最大的理由,由細沙碎石鋪地,再加上一些疊放有致的石組所構成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偶爾也包含苔蘚、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其中的“水”通常由砂石表現,而“山”通常用石塊表現,有時也會在沙子的錶面畫上紋路來表現水的流動,雖然字面上的意思為“乾枯的景觀”或“乾枯的山與水”,然而靜止不變的元素能讓我感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存在,一坐下去欣賞就是半天。 院內不僅有枯山水,禪意濃郁的回游式長廊也讓我樂在其中,游客三三兩兩安坐於廊沿下,欣賞著紅楓與綠苔遙相呼應,品味著枯山水的庭院奇景,久久地不願離去。彩色的楓葉,濃烈的苔蘚,緊閉的茶室,一切恰到好處的組合,讓人身在庭院之中,心卻陷入無限的遐想中。 (4)北野天滿宮~800円由於 黃梅 院太過於愜意,我竟然不知不覺待了一個小時,回過神趕到金閣寺乃至龍安寺天色已晚,自然也錯過了拍攝的最佳光線,不得已只能來到北野天滿宮欣賞夜楓的魅力。所以,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建議大家安排一整天會比較寬裕。 北野天滿宮是一個頗受學生歡迎的地方,因為供奉的是 日本 古代學霸—菅原 道真 ,相當於我們去拜文殊 菩薩 。這位平安時代的賢臣以學富五車聞名,卻因為小人的讒言被流放,病死途中。菅原 道真 死後, 京都 陸續出現各種靈異事件,天皇認為是他的怨靈所致,為了平息就興建了這座北野天滿宮。 北野天滿宮我特意安排在晚上,就是衝著這裡的夜楓環節來的,賞完楓葉後,還有免費的茶點吃,很有游玩樂趣。剛走進去就是一個展望台,鋪天蓋地的楓葉迎面襲來,在各色燈光的映襯下五彩繽紛,仿佛進入了一個色彩的漩渦,楓樹特別高也特別密,就像被巨大的楓葉屏障包圍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