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慢慢喜歡你 ———【十六分之二】♬JCtravel



安納西 湖給我的感覺是個頗具生活氣息的地方,游客來此追求著完全地放鬆,曬太陽消磨時光,租個小艇到水上玩耍。
即使是游人如織的老城區,巷弄中的街邊餐館都還能嗅到一絲淳樸的生活感。














老實說行前我也作了些關於 安納西 美食的功課,但並沒有找到特別滿意的店家,於是決定打算到了當地依據當天的胃口隨意決定。那天覺得吃了許多天西式料理,在 安納西 時便用點評網站搜索附近好吃的中餐和泰式,意外的發現這家還算高分的泰式料理。
泰國 一直放在口袋清單里還未成形,但泰式料理是我們除了中餐外兩個最喜歡的風味之一,
綠咖喱裡面有放入筍絲、黃瓜、大白菜、胡蘿蔔等豐富的蔬菜,湯頭熬得很夠味;
冬陰功口味也很足,就餐點而言這家餐廳的稱得上水準之上,值得推薦!
大多數負評來自於服務,服務員比較冷淡,但對我們倆來說,口味上可以彌補這部分的缺點。
【之五】在普羅旺斯田園山居

這裡有 普羅旺斯 的紫色天堂,和遺留在各地的中世紀村莊,
聽說這裡和熙陽光使人感到溫暖,湛藍的 地中海 令人流連忘返。
彼得梅爾隱居於此時寫出了風靡全球的《山居歲月》,
向世人揭露了 普羅旺斯 的遠離塵囂、朴實淡然。
於是, 巴黎 對我來說像是Bonus, 阿爾薩斯 似乎只是規划行程里的湊巧。
🔆I. “圖文不符”的索村

其一是瓦朗索勒( Valensole) ,薰衣草種植在跌宕起伏的平原上。另外一個便是建在山地上,被層層紫色花海包圍著的小村落索村 (Sault)。
位處偏僻的索村,每年仲夏時分還是涌入了無數慕名而來的游客,為的,便是一睹紫色花海的風采。

印象深刻的是沿途一段不短的 盤山 公路,
沿著山壁的單行道開的膽戰心驚,
風光倒是有幾分神似北美公路旅行時所見的那種不加修飾的壯闊。
即將抵達索村時就開始出現了零散的幾片薰衣草田,有些只是幾株似麥穗一般在風中搖曳,有的較有規模的花田,望過去莖頭透著淡淡的紫色。
搖下車窗,一股薰衣草的香氣隨著炙熱的空氣一塊竄進了車內,著急的想見成片的花海,顧不得停下車欣賞一番,就這樣滿懷期待的駛向目的地。

沿街擺放著曬乾的薰衣草和各式薰衣草製品,
所以走進小鎮,空氣中就瀰漫著薰衣草精油刺鼻又舒神的香氣。
小鎮有一處觀望台,眺望著紫色、黃色、綠色交錯著的大地。那個瞬間,難言不失望。

原生種的薰衣草花期更晚,六月中時叢中紫韻初現,直至七月中旬達到旺盛。
也就意味著六月底來到這裡,只可見零星幾片隨風擺盪的花田。



能遠遠見到有人還是順利找到了這片珍貴的地方,在花叢中嬉鬧。
🔆II. 舊城阿維尼翁

阿維尼翁 (Avignon)又譯為亞維農,是 法國 南部往來南部東西方的重要樞紐城市,地理位置之便使得從古 羅馬 帝國時期就十分的繁華。
我們雖在此停留了兩天,但亦把 阿維尼翁 當做了往來 阿爾勒 和 普羅旺斯 小鎮的落腳點,沒能好好游覽這座古城。
阿維尼翁 還曾短暫的座位 羅馬 教廷的首都。
十三世紀末因 羅馬 教廷的鬥爭,教皇克雷芒五世(Clement V)決定遷都。
這位來自 法國 的教皇將教廷帶回了自己出生的國度,在 阿維尼翁 開 始興 建教皇宮,而後在位的六位教皇都為教皇宮的擴建作出了貢獻,直至1377年再次遷都為止。在這70多年的歲月里,由於教廷的關係, 阿維尼翁 成為了世界各地的信徒前往朝拜的聖地。
如今,城內依然保留著許多中世紀的古建築,是座頗有歷史的城鎮。

從 巴黎 可以搭乘鐵路來到 阿維尼翁 ,在此地包車,亦或是換乘其它交通工具游覽南法小鎮。



橋梁始建於12世紀,跨越了羅納河連接著舊城區與對岸,但歷史上拱橋幾經沖毀又多次重建;十七世紀最後一次沖毀後,人們放棄了重建,只留下四個拱梁的這座斷橋。
我覺得最佳的觀賞角度是從 新城 區的這一側河堤草坪上,沿岸夏樹蒼翠,很適合漫步在林蔭小道或者在樹蔭底下乘涼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