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的荒蕪與人性的蒼涼——柬國南北穿越十日









從 貢布 前往 柬埔寨 的南部重要城市 西哈努克 城的巴士上下來之後,一種熟悉感撲面而來。大街小巷佇立著大小中文標示,破敗骯髒的街道是 東南亞 對城市環境與生態過度消費的常見表現。這座城市與 中國 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座本地居民僅有8萬人的城市卻擁有高達20萬的 中國 常居人口。 中國 人壟斷了博彩業和房地產,也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生態,更多的 中國 商人潛入西港,同時更多的本地居民選擇逃離。
這是一座瘋狂的城市。
而在城市的海對岸,是與西港宛若兩個世界的島嶼天堂。
渡輪靠岸時,陽光熾烈地照射著碼頭附近的沙灘。水很清,色澤有一定的層次,沙灘上看不到幾個人,只有幾個吊床飄蕩在孤獨的淺灘上。













如今的 金邊 依舊是 法國 人規劃的城市格局,正如大部分的 東南亞 首都一樣,這裡集合了所有城市問題於一身:交通擁堵、噪聲嘈雜、空氣污濁、治安堪憂。這樣一座平凡甚至難以賞心悅目的城市,卻經歷了 柬埔寨 乃至全人類歷史上最慘絕人寰的災難,即使一切風雲已隨時光散去,但卻在 柬埔寨 的民族豐碑印上了永恆的恥辱烙印。
吳哥王朝的輓歌終究宣佈了一個偉大文明的終結,在 越南 與 泰國 量兩大強鄰的圍困下失去了最終的喘息。在之後的風雲變幻中, 法國 與 日本 相繼控制著這個弱小的國家。1953年,在偉大的 西哈努克 親王的領導下, 柬埔寨 正式宣告獨立,從此便終結了近百年的殖民歲月。
接下來,在短暫的 和平 之後便進入到了 柬埔寨 的內戰時期。1970年三月,在 西哈努克 親王訪問 中國 期間,諾郎將軍與 西哈努克 的堂兄發動了政變,“高棉 共和 國”由此建立。然而。 西哈努克 親王不得不與紅色高棉合作共同抗擊朗諾政府,諾郎政府很快失去了民心,1975年 柬埔寨 的政權交到了紅色高棉手中,於此,人類歷史上慘絕人寰的悲劇拉開序幕。
當人們在 金邊 歡呼雀躍慶祝那個深受折磨的年代終於結束,卻不知前方更是萬丈深淵。在紅色高棉宣佈政權的第一天, 金邊 城內的人們被迫前往農村。三天后,200萬人的 金邊 成了“居民不足三萬、只有一家商店”、“沒有小汽車,人人都靠步行”的空城。人們紛紛把自己的照片、工作證甚至手錶丟進水塘,因為這些東西隨時都能招來殺身之禍。


紅色高棉宣佈要在十到十五年內使國家實現現代化。把柬變成一個農業社會後,它著手推廣原在解放區實行的合作社制度。取消貨幣和市場,實行按需分配和全民供給制。男女老少集體勞動,在公共食堂集體就餐。 柬埔寨 原是個魚米之鄉,但因糧食產量逐年下降,人們只能勉強喝上稀粥。紅色高棉禁止私人擁有財產,取消家庭,甚至婚姻也由組織安排,婚後夫婦要分開居住。禁止人們從事宗教活動,勒令僧侶還俗。視知識為罪惡,不設正規學校,禁用書籍和印刷品。只唱革命歌,跳革命舞,取締傳統歌舞戲劇,嚴禁西方文化傳播。人們不能自由流動。全國沒有郵政電信,也沒有醫院。紅色高棉把人分為“舊人”和“新人”。“舊人”是攻剋 金邊 前已在解放區的人口,主要是農民。“新人”則是舊政權的軍政人員、知識分子、僧侶、技術工人、商人、城市居民等,他們處在“舊人”的監督和管制下,食不果腹地從事超強度的體力勞動,餓死、累死和被隨意處死者不計其數。
這隻是紅色高棉長達四年的血腥統治的開始。 波爾 布特宣佈要在十到十五年內使國家實現現代化。紅色高棉基層幹部和士兵基本上是青少年文盲,軍中也無文化教育,出於原始農民對現代文化的仇視心理和少年的衝動,他們狂熱地執行“紅色高棉”的極左政策。在把 柬埔寨 變成一個農業社會後,紅色高棉著手推廣原在根據地實行的合作社制度。
爾布特派全面否定私有經濟,傳統社會的分工、階層以及一切不符合其革命理念的行為都被認定為應當消滅的因素。而這種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他們選擇以最為直接的方式來彌補和填平,那就是暴力。
在紅色高棉執政的三年多時間里, 柬埔寨 至少有100萬人非正常死亡,而當時該國總人口只有700萬人。
而 金邊 便是這場荒謬可怕的災難的中心,如今還在深受其害的陷在貧窮與混亂的泥沼中掙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