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的荒蕪與人性的蒼涼——柬國南北穿越十日


普力科寺是因陀羅跋摩一世在9世紀末興建的供奉濕婆神的寺廟,同時也獻給他於880年被神化了的先祖。寺廟的正中央有六座被嚴重風化的磚塔,每三座排成一列,共兩列。前排的磚塔與男性祖先或神有關,後排的磚塔則與女性祖先或女神有關。
歲月風霜磨平了並不高聳的普力科寺,與吳哥的眾多寺廟比起來默默無聞,卻可以看出早期吳哥建築的特征。在磚塔外層糊上一層鬆軟的灰泥,這樣便可以進行精細的雕刻。這是吳哥藝術早期的基礎,在漫長的工藝美學發展下才漸漸成就了諸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珍寶。然而這樣的結構也勢必缺乏穩定,灰泥終究脫落,紅色的磚石漸漸露出,曾經精美的佛像雕塑慢慢地在時光的侵蝕下漸漸模糊失神。







這些眼花繚亂的高棉國王的名字有一個共同點——“verman”。這個名字後綴的意思是“盔甲”與“保護者”。順著這些複雜的人名,我們可以更為直接瞭解到這個偉大的王朝所經歷的滄桑往事。當然高棉統治者的數量眾多,我們只需要順著歷史的軌跡瞭解一些在吳哥豐碑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1\. 闍耶跋摩二世 Jayavarman II(約770年—850年)
闍耶跋摩二世出生的時代是真臘被爪哇夏連特拉王朝征服的時期,時為王子的他被帶到爪哇,後來作為夏連特拉王朝的封臣回國即位。約801年—802年,闍耶跋摩二世宣佈真臘獨立,自此吳哥王朝誕生。
他宣稱自己是濕婆神在世間的代表,在荔枝山
2\. 因陀羅跋摩一世 Indravarman I
這位富有爭議的高棉國王被認為是一位篡位者,他在羅洛修建了第一座水庫以及神牛寺和巴空寺。
3\. 耶輸跋摩一世
遷都吳哥,並興建了洛雷寺和巴肯山。
4\. 闍耶跋摩四世(Jayavarman Ⅳ,統治時間公元924~942年)
篡奪了王位並遷都貢開。
5\. 羅真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Ⅱ,統治時間944~968年)
修建了東梅奔,比粒寺和吳哥古皇宮。
6\. 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Ⅴ,統治時間968~1001年)
興建了塔高寺和女王宮。
7\. 蘇利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Ⅰ,統治時間1002~1049年)
統治的版圖擴張到了 老撾 和 泰國 大部分地區。
8\. 烏迭蒂耶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Ⅱ,統治時間1049~1065年)
興建了巴芳寺和西梅奔。
9\. 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Ⅱ,統治時間1112~1152年)
興建了著名的 吳哥窟 和崩密列。
10\. 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Ⅶ,統治時間1181~1219年)
王中之王,興建了吳哥王城,聖劍寺和塔布隆寺。
Tips 2: 吳哥行程吳哥窟 是 亞洲 最負盛名的文明寶藏,經過長時間的開放,在行程規划上已經足夠成熟。目前公認為最為系統合理的游覽方式是三天,通過小圈、大圈、外圈三條單日路線便可以對吳哥的主要寺廟進行涉獵。
1\. 路線明細
大圈:
巴揚寺Bayon - 巴芳寺Baphuon - 鬥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 - 空中宮殿Phimeanakas - 12生肖塔 Prasat Suor Prat - 茶膠 寺Ta Keo - 塔普倫寺Ta Prohm
小圈:
皇家浴池Srah Srang - 比粒寺Pre Rup - 東梅奔East Mebon - 塔遜寺Ta Som - 龍蟠水池Neak Pean - 聖劍寺Preah Khan
外圈:
班提色瑪寺Banteay Samre - 女王宮Banteay Srei - 高布斯濱Khal Spean - 荔枝山Phnom Kulen -
崩密列Beng Mealea - 羅洛士群Rolous Group - 洞里薩湖 (Tonle Sap Lake)。
2\. 交通工具
大圈、小圈相對路程較短,可以根據經濟能力選擇tutu或者包車,而外圈路線長,還是建議包車游覽。
吳哥窟 的看點實在太多,走馬觀花絕不是這裡的體驗之道,若是時間有限不妨將時間花在一些重點寺廟中,在有限時間內最大限度體會吳哥。
遇見南方小城在遠離吳哥榮耀與喧囂的南部,是一連串與海洋倚靠著的小城。鮮有游人造訪,難得的寧靜與原始被保留下來。夜色清冷與未知,一夜的車行至一座鐵橋處停下,這裡是小城 貢布 。
這是一座 法國 人遺留下的城市,曾經是 柬埔寨 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但隨著上世紀50年代 西哈努克 城的建立, 貢布 立即黯然失色。正是經濟地位的暗淡,才得以保留著往日的面貌:陳舊的法式建築、慵懶的 貢布 河畔、悠閑的當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