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C-SF-LA:一些快門與撞擊
即使是在華人集聚區,身份認同和意識形態也迥異,各自陣營以房頂的旗幟來劃分,看似對立,實則祥和熱鬧。
就像是行走在這條巷子——透過狹窄的房門窺見陳舊熟悉的中式傢具;聽著耳邊不斷傳來的麻將聲響;以及充斥著 廣東 話、 福建 話和英語的街邊閑談……語言與文字在碰撞,立場與主張在對抗,但一家一戶流淌出的緩緩華人日常,都與房頂旗幟的顏色無關。 滿眼的文化傳承與創變,唐人街的驚喜可能就在拐角的牆壁上。 街邊的歷史抗爭與新生希望。 《Looking》在出了兩季之後,以電影版作為最後的集結,電影最後的畫面定格在午夜的 卡斯 特羅大街。我數不清我看了多少遍這部劇,也幻想過一百次真正走進這裡後,我應該喝到怎樣的酩酊大醉,如何肆意揮霍這自由狂野的夜。 我還是一副游客的樣子的樣子,手上拿著相機,邊走邊拍。這些不羈又美味的海報並沒有讓我覺得驚異,彩虹旗掛滿街道, 卡斯 特羅生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這種天生的自然與驕傲,讓我覺得像回到家一樣恬靜放鬆。
我沒有像另外那些游客一樣好奇地擺拍和觀望。我只是像 卡斯 特羅的一份子甚至是主人那樣,用力呼吸這裡最歡悅的時光。 朋友經常討論:等我們老了,就開個彩虹養老院,一群好友度過餘生吧。
我希望等我們老了,生活能 開化 得和那天的 卡斯 特羅大街一樣。那樣的話,我們可以牽著自己的伴侶,像任何路人一樣,自由自在不被註目。 如何證明 舊金山 是全球LGBT文化的策源地?如何證明 卡斯 特羅大街的包容與開放?
博物館或許是歷史與意識最有力的見證者。這裡有 美國 首個同志歷史博物館—— 舊金山 GLBT博物館。 博物館不大,但能把這個群體的歷史用心收集並呈現,這已是一種最值得敬畏的行為。
我從櫥窗拿起一份 舊金山 同志導覽冊,旁邊一個滿頭白髮的博物館員工指了指另一本手冊,“我想這本對你更有幫助”。這種來自一個老者隨意又自然的提示,甚至超越了小冊子里精彩絕倫的玩味內容,這是 卡斯 特羅大街最如常的溫柔。
博物館里用了一片不小的展區專門展示了米爾克,這個 美國 LGBT史上最著名的運動人物。我想起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還是很多年前的一部同名電影。而今他遇害並沾有血漬的襯衫就在我眼前的展櫃中,唯有感嘆和唏噓。 街邊的彩虹和情侶在午後陽光的映襯下飽和度剛剛好。
櫥窗里一隻小狗一臉委屈,我猜想是一對可愛的couple早上送過來洗澡美容的。下班後他們會過來接走狗狗,然後回到自己的愛巢,兩人一狗,甜蜜平淡。 可能是這裡愛意繽紛,歡愉無界,我沉浸不可自拔,把車停在了不該停的地方。黃色的路沿代表貨物運輸車裝卸停車位,我全然不知,離開前還不忘繳足了咪表的停車費。結果返回時一張罰單已經躺在擋風玻璃前。
大概警官在某處看到我面對罰單一臉困惑無助的表情,猜到我是一個不熟悉交規的游客吧。後來我努力嘗試在網上繳納罰款,但系統始終顯示檔案未被錄入,警官應該是放了我一馬。你看, 卡斯 特羅是不是正如我描述的那樣,有愛又溫柔! 午後的 金門 大橋雨霧剛剛散去,太陽藏起來,我也就不必糾結是從南岸還是北岸拍攝更好,日落應該在哪一側看?哪一端的線性構圖更講究?都無所謂。這座橋的樣子在大多數人眼中,已經爛熟而固化了。 太平洋的海風從西側吹過來,在灣區複雜的海岸線里來回打轉。5月的 舊金山 還是有點冷,但岸邊的花已經開得很盛,這個季節的海岸線是屬於多肉植物的。 大橋南岸有公園,也有秘徑,這是 舊金山 人跑步遛狗的好去處。團隊游客總是走馬觀花,以為大巴車的停靠點就是最佳觀景地,一群人輪流拍照贊嘆。我沿著地圖另闢秘境,鑽過 金門 大橋的橋梁,穿過幽暗的洞穴和 通道 ,再走過幾條盤曲的泥土小道,翻山坡,下石階,從海岸高處下行至堤岸碼頭,從不同的高度欣賞這座紅色大橋。努力把這個聞名遐邇的建築清晰地存儲在記憶里。 再紛繁忙碌的城市,總有幾處安寧閑然的放空角落。在 金門 大橋附近的小徑和綠林中,這樣的地方三兩步就能發現一個。
我們總習慣在旅途中享受這份難得的愜意,並把這種無所事事的悠然光景賦予某種意義,讓之具有儀式感。其實在任何城市,這樣的閑情只要你願意,都可以輕鬆實現。大概是身處異鄉,這種陌生的氛圍成了某種催化劑,讓這種再平凡不過的放空變得難能可貴起來。
要不然,我也不會獨自在公園長椅上,傻乎乎地坐了半個小時,關於人生議題也終究沒有思考出個所以然來。倒是在凌冽的寒風中把 金門 大橋的模樣看夠了。 在 舊金山 市區待了3天后,我搬到了10多公裡外的Daly city,雖然距離SF Downtown僅20分鐘車程,這裡卻呈現出另一番風味。這種靜謐恬淡的生活氣息,或許才是最原味的灣區生活味。
入住提前預定好的民宿後,我出門四處覓食。才下午六七點的樣子,附近的商店餐館就已開始打烊,難得找到一家中餐館,空曠的餐廳也只有我一人落座。傍晚不到10度的氣溫,華人阿姨還是熱情地遞上了一杯冰塊十足的冰水,在歐美飲水習慣的熏染下,即使是講究熱水的中餐文化也不能幸免。好在我向來不是熱水黨。而眼前這份用料 大方 、色味俱全的宮保雞丁飯也吃得痛快。之後在戴利城的幾頓飯也有了著落。 在Daly city有一個插曲。
民宿房東是一個50歲上下的美籍女華人,名叫Esther,為人和善熱情,特別暖人。她也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當然,這是我在後來的相處中發現的。
見面寒暄時,Esther問我從哪裡過來,“ 卡斯 特羅街區”,我脫口而出。她笑盈盈的臉頰僵硬了2秒,尷尬地擠出一個疑問,“你去那裡乾什麼?”一絲不悅隱藏在刻意的淺笑之下。意識到她對“ 卡斯 特羅”這個名稱的介意,我便以探訪朋友為由,匆匆轉移了話題。
精心裝點的客房和花園無不透露出這是一個虔誠天主教家庭的信號,這也讓我在住宿中特別註意言談舉止。當然,在民宿的兩天是愉悅美好的。最後一天離開時,我和Esther自拍並擁抱。我說:“下次再來 舊金山 還會住這裡。”她說:“下次來,一定要帶上你的女朋友!”話語之間,似乎是她對我的一種試探。
我始終知道,Esther對我懷有猜測。當然,我對她也有所隱瞞。
你總覺得在如此包容開放的城市,一切事物都應該是自由而理想化的,直到當你發現仍然有太多的角落,有著不一樣的聲音和立場。
這並沒有什麼不好。我反而覺得,這才是最真實的 舊金山 。 CA-1離開 舊金山 ,把車加滿油,踩下油門,我南下駛入了 一號公路 CA-1。接下來的兩天疾馳又冗長,迅疾的是車窗外一晃而過的沿路光景,漫長的是道不盡感動與散不去孤獨。 一個人的 一號公路 ,開車拍照大聲飆歌。
沒油了,要學會自己使用油槍加油。累了,可以停車坐在公路邊休息。餓了,從後備箱翻出麵包和酸奶迎著海風吃起來。在太平洋 東海 岸的兩天一夜,是一場和自己最深刻的相處對談。 當又回到庸常的工作生活中,我時常還是會想起那兩天的孤獨駕駛時光。這和現在每天早晚高峰開車上下班不同。 一號公路 的每一次油門和轉向,都是駕駛的極致享受和風景的驚喜體驗。
早晨9點左右從 舊金山 戴利城出發,兩個小時就可以抵達 一號公路 臨海 路段,這標志著長達600多公里的CA-1觀景路段正式開啟。第一個駐車站我選擇在了Pigeon Point Lighthouse鴿點 燈塔 ,作為 美國西海岸 現役 燈塔 中最高的 燈塔 ,這裡值得探訪。在中午稍顯陰郁的天色下, 燈塔 呈現出沉著蒼茫的氣質。海浪擊打嶙峋峭壁,海風吹襲懸崖野花,與我預想的加州 陽光海岸 形成反差,奇妙而深遠。 再南下行駛約三個小時,車輛蜿蜒穿過 蒙特雷 灣沿岸,抵達伸入大平洋的 蒙特雷 角區域,這裡也是除了Big Sur之外 一號公路 最美的路段之一。
17 miles作為整段公路唯一收費路段實至名歸。若按照從 舊金山 到 洛杉磯 的方向駕駛,這裡將是第一個讓你窒息驚嘆的景點。陰雲散去,17英里陽光熾烈。把球鞋留在車上,赤腳在這片位於富人區的思享領地閑步,即使 白沙 再刺眼,驕陽再灼熱,也不願帶上太陽鏡,生怕鏡片過濾掉最真實的景色和感動。 海岸邊的男人把球投向水中,兩條拉布拉多準確地撲向海浪里的玩具球,絲毫不介意海水的咸澀,往往複復,樂此不疲。狗狗尾巴翹得歡騰,口水和海水四濺,和主人配合得天衣無縫。
這是屬於17英 裡加 州富人們的日常午後。 沿著岸邊的棧道,走走停停。實在是太美也太愜意了,我以為用眼睛狠狠記錄就可以記住那個午後,但又覺得無論如何還是應該留下實物證據,以作之後的回味。調整好角度和光線,以太平洋為背景,我朝自己連連按下了快門。 一號公路 景色壯麗,換個角度,自己也可以成為山海的一份子。 忘記給設備充電,還沒看夠半空中的加州海岸,無人機就強行返航。沒關係,我會記得那天藍綠色的海浪和水面上熾銀的反光。 沿路無數的駐足點會讓游客在時間與風景之間失措起來。是趕路,還是停下來把風景看透,這是有關 一號公路 的一大難題。好在每個停車點都有驚喜,就像這塊滿是海鳥的岩石,每次下車與景色的邂逅,總是出其不意又奇妙有趣。 隨著油門的轟鳴,17英里從平坦的海岸低地逐漸過渡到蓊鬱的原始密林和陡峭的絕壁懸崖。太平洋變得愈加磅礴壯闊,藍綠色的海水此刻已經滿眼深藍,鋪在公路右側,像一張錶面充滿坑窪鋸齒的靜止藍布。 在 卡梅爾 短暫休憩後, 日光 已近西斜,第一天的駕駛在抵達 蒙特雷 後正式結束。這座安靜慢調的加州中部城市沉浸在暖黃色的夕陽中,溫柔和善。這是美劇《大小謊言》里的小鎮,看不到劇里的陰謀爭鬥,此刻的 蒙特雷 只有黃昏下的安寧。我把車停在汽車旅館,決定步行到海灘,這麼可人的傍晚我可不能枉費了。 沿著Google地圖,朝Del Monte Beach的方向散步,穿過兩三個街區,跨過一條高速公路,眼前的房子讓人心潮澎湃起來。多想做一個富足的加州人,在海邊擁有這樣一棟fancy的大house! 這個 墨西哥 風情的加州海濱小鎮,浪漫舒適,又現代簡約。那個工作日的傍晚,海灘上人並不多,除了寥寥的游客外,只有幾群 墨西哥 面孔的家庭在海灘燒烤閑聊。太 陽西 沉後溫度驟然降至10度左右,海水沖刷我的腳踝,冰涼刺骨,但眼前兩個 印度 人模樣的小孩卻在海浪里翻騰打鬧。這樣美的傍晚下,孩子們的快樂一定是熱烈的。 蒙特雷 海灘的黃昏,像極了那年的 尼甘布 傍晚。
不需要大開大合的景緻和精美絕倫的建築,旅行中這樣靜美簡單的時刻才是往後有關旅行記憶最深刻的部分。這種瑣碎美好的吉光片羽會成為之後所有至暗時刻的繩索,把我們從繁瑣消極的情緒中解救出來。
就像是行走在這條巷子——透過狹窄的房門窺見陳舊熟悉的中式傢具;聽著耳邊不斷傳來的麻將聲響;以及充斥著 廣東 話、 福建 話和英語的街邊閑談……語言與文字在碰撞,立場與主張在對抗,但一家一戶流淌出的緩緩華人日常,都與房頂旗幟的顏色無關。 滿眼的文化傳承與創變,唐人街的驚喜可能就在拐角的牆壁上。 街邊的歷史抗爭與新生希望。 《Looking》在出了兩季之後,以電影版作為最後的集結,電影最後的畫面定格在午夜的 卡斯 特羅大街。我數不清我看了多少遍這部劇,也幻想過一百次真正走進這裡後,我應該喝到怎樣的酩酊大醉,如何肆意揮霍這自由狂野的夜。 我還是一副游客的樣子的樣子,手上拿著相機,邊走邊拍。這些不羈又美味的海報並沒有讓我覺得驚異,彩虹旗掛滿街道, 卡斯 特羅生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這種天生的自然與驕傲,讓我覺得像回到家一樣恬靜放鬆。
我沒有像另外那些游客一樣好奇地擺拍和觀望。我只是像 卡斯 特羅的一份子甚至是主人那樣,用力呼吸這裡最歡悅的時光。 朋友經常討論:等我們老了,就開個彩虹養老院,一群好友度過餘生吧。
我希望等我們老了,生活能 開化 得和那天的 卡斯 特羅大街一樣。那樣的話,我們可以牽著自己的伴侶,像任何路人一樣,自由自在不被註目。 如何證明 舊金山 是全球LGBT文化的策源地?如何證明 卡斯 特羅大街的包容與開放?
博物館或許是歷史與意識最有力的見證者。這裡有 美國 首個同志歷史博物館—— 舊金山 GLBT博物館。 博物館不大,但能把這個群體的歷史用心收集並呈現,這已是一種最值得敬畏的行為。
我從櫥窗拿起一份 舊金山 同志導覽冊,旁邊一個滿頭白髮的博物館員工指了指另一本手冊,“我想這本對你更有幫助”。這種來自一個老者隨意又自然的提示,甚至超越了小冊子里精彩絕倫的玩味內容,這是 卡斯 特羅大街最如常的溫柔。
博物館里用了一片不小的展區專門展示了米爾克,這個 美國 LGBT史上最著名的運動人物。我想起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還是很多年前的一部同名電影。而今他遇害並沾有血漬的襯衫就在我眼前的展櫃中,唯有感嘆和唏噓。 街邊的彩虹和情侶在午後陽光的映襯下飽和度剛剛好。
櫥窗里一隻小狗一臉委屈,我猜想是一對可愛的couple早上送過來洗澡美容的。下班後他們會過來接走狗狗,然後回到自己的愛巢,兩人一狗,甜蜜平淡。 可能是這裡愛意繽紛,歡愉無界,我沉浸不可自拔,把車停在了不該停的地方。黃色的路沿代表貨物運輸車裝卸停車位,我全然不知,離開前還不忘繳足了咪表的停車費。結果返回時一張罰單已經躺在擋風玻璃前。
大概警官在某處看到我面對罰單一臉困惑無助的表情,猜到我是一個不熟悉交規的游客吧。後來我努力嘗試在網上繳納罰款,但系統始終顯示檔案未被錄入,警官應該是放了我一馬。你看, 卡斯 特羅是不是正如我描述的那樣,有愛又溫柔! 午後的 金門 大橋雨霧剛剛散去,太陽藏起來,我也就不必糾結是從南岸還是北岸拍攝更好,日落應該在哪一側看?哪一端的線性構圖更講究?都無所謂。這座橋的樣子在大多數人眼中,已經爛熟而固化了。 太平洋的海風從西側吹過來,在灣區複雜的海岸線里來回打轉。5月的 舊金山 還是有點冷,但岸邊的花已經開得很盛,這個季節的海岸線是屬於多肉植物的。 大橋南岸有公園,也有秘徑,這是 舊金山 人跑步遛狗的好去處。團隊游客總是走馬觀花,以為大巴車的停靠點就是最佳觀景地,一群人輪流拍照贊嘆。我沿著地圖另闢秘境,鑽過 金門 大橋的橋梁,穿過幽暗的洞穴和 通道 ,再走過幾條盤曲的泥土小道,翻山坡,下石階,從海岸高處下行至堤岸碼頭,從不同的高度欣賞這座紅色大橋。努力把這個聞名遐邇的建築清晰地存儲在記憶里。 再紛繁忙碌的城市,總有幾處安寧閑然的放空角落。在 金門 大橋附近的小徑和綠林中,這樣的地方三兩步就能發現一個。
我們總習慣在旅途中享受這份難得的愜意,並把這種無所事事的悠然光景賦予某種意義,讓之具有儀式感。其實在任何城市,這樣的閑情只要你願意,都可以輕鬆實現。大概是身處異鄉,這種陌生的氛圍成了某種催化劑,讓這種再平凡不過的放空變得難能可貴起來。
要不然,我也不會獨自在公園長椅上,傻乎乎地坐了半個小時,關於人生議題也終究沒有思考出個所以然來。倒是在凌冽的寒風中把 金門 大橋的模樣看夠了。 在 舊金山 市區待了3天后,我搬到了10多公裡外的Daly city,雖然距離SF Downtown僅20分鐘車程,這裡卻呈現出另一番風味。這種靜謐恬淡的生活氣息,或許才是最原味的灣區生活味。
入住提前預定好的民宿後,我出門四處覓食。才下午六七點的樣子,附近的商店餐館就已開始打烊,難得找到一家中餐館,空曠的餐廳也只有我一人落座。傍晚不到10度的氣溫,華人阿姨還是熱情地遞上了一杯冰塊十足的冰水,在歐美飲水習慣的熏染下,即使是講究熱水的中餐文化也不能幸免。好在我向來不是熱水黨。而眼前這份用料 大方 、色味俱全的宮保雞丁飯也吃得痛快。之後在戴利城的幾頓飯也有了著落。 在Daly city有一個插曲。
民宿房東是一個50歲上下的美籍女華人,名叫Esther,為人和善熱情,特別暖人。她也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當然,這是我在後來的相處中發現的。
見面寒暄時,Esther問我從哪裡過來,“ 卡斯 特羅街區”,我脫口而出。她笑盈盈的臉頰僵硬了2秒,尷尬地擠出一個疑問,“你去那裡乾什麼?”一絲不悅隱藏在刻意的淺笑之下。意識到她對“ 卡斯 特羅”這個名稱的介意,我便以探訪朋友為由,匆匆轉移了話題。
精心裝點的客房和花園無不透露出這是一個虔誠天主教家庭的信號,這也讓我在住宿中特別註意言談舉止。當然,在民宿的兩天是愉悅美好的。最後一天離開時,我和Esther自拍並擁抱。我說:“下次再來 舊金山 還會住這裡。”她說:“下次來,一定要帶上你的女朋友!”話語之間,似乎是她對我的一種試探。
我始終知道,Esther對我懷有猜測。當然,我對她也有所隱瞞。
你總覺得在如此包容開放的城市,一切事物都應該是自由而理想化的,直到當你發現仍然有太多的角落,有著不一樣的聲音和立場。
這並沒有什麼不好。我反而覺得,這才是最真實的 舊金山 。 CA-1離開 舊金山 ,把車加滿油,踩下油門,我南下駛入了 一號公路 CA-1。接下來的兩天疾馳又冗長,迅疾的是車窗外一晃而過的沿路光景,漫長的是道不盡感動與散不去孤獨。 一個人的 一號公路 ,開車拍照大聲飆歌。
沒油了,要學會自己使用油槍加油。累了,可以停車坐在公路邊休息。餓了,從後備箱翻出麵包和酸奶迎著海風吃起來。在太平洋 東海 岸的兩天一夜,是一場和自己最深刻的相處對談。 當又回到庸常的工作生活中,我時常還是會想起那兩天的孤獨駕駛時光。這和現在每天早晚高峰開車上下班不同。 一號公路 的每一次油門和轉向,都是駕駛的極致享受和風景的驚喜體驗。
早晨9點左右從 舊金山 戴利城出發,兩個小時就可以抵達 一號公路 臨海 路段,這標志著長達600多公里的CA-1觀景路段正式開啟。第一個駐車站我選擇在了Pigeon Point Lighthouse鴿點 燈塔 ,作為 美國西海岸 現役 燈塔 中最高的 燈塔 ,這裡值得探訪。在中午稍顯陰郁的天色下, 燈塔 呈現出沉著蒼茫的氣質。海浪擊打嶙峋峭壁,海風吹襲懸崖野花,與我預想的加州 陽光海岸 形成反差,奇妙而深遠。 再南下行駛約三個小時,車輛蜿蜒穿過 蒙特雷 灣沿岸,抵達伸入大平洋的 蒙特雷 角區域,這裡也是除了Big Sur之外 一號公路 最美的路段之一。
17 miles作為整段公路唯一收費路段實至名歸。若按照從 舊金山 到 洛杉磯 的方向駕駛,這裡將是第一個讓你窒息驚嘆的景點。陰雲散去,17英里陽光熾烈。把球鞋留在車上,赤腳在這片位於富人區的思享領地閑步,即使 白沙 再刺眼,驕陽再灼熱,也不願帶上太陽鏡,生怕鏡片過濾掉最真實的景色和感動。 海岸邊的男人把球投向水中,兩條拉布拉多準確地撲向海浪里的玩具球,絲毫不介意海水的咸澀,往往複復,樂此不疲。狗狗尾巴翹得歡騰,口水和海水四濺,和主人配合得天衣無縫。
這是屬於17英 裡加 州富人們的日常午後。 沿著岸邊的棧道,走走停停。實在是太美也太愜意了,我以為用眼睛狠狠記錄就可以記住那個午後,但又覺得無論如何還是應該留下實物證據,以作之後的回味。調整好角度和光線,以太平洋為背景,我朝自己連連按下了快門。 一號公路 景色壯麗,換個角度,自己也可以成為山海的一份子。 忘記給設備充電,還沒看夠半空中的加州海岸,無人機就強行返航。沒關係,我會記得那天藍綠色的海浪和水面上熾銀的反光。 沿路無數的駐足點會讓游客在時間與風景之間失措起來。是趕路,還是停下來把風景看透,這是有關 一號公路 的一大難題。好在每個停車點都有驚喜,就像這塊滿是海鳥的岩石,每次下車與景色的邂逅,總是出其不意又奇妙有趣。 隨著油門的轟鳴,17英里從平坦的海岸低地逐漸過渡到蓊鬱的原始密林和陡峭的絕壁懸崖。太平洋變得愈加磅礴壯闊,藍綠色的海水此刻已經滿眼深藍,鋪在公路右側,像一張錶面充滿坑窪鋸齒的靜止藍布。 在 卡梅爾 短暫休憩後, 日光 已近西斜,第一天的駕駛在抵達 蒙特雷 後正式結束。這座安靜慢調的加州中部城市沉浸在暖黃色的夕陽中,溫柔和善。這是美劇《大小謊言》里的小鎮,看不到劇里的陰謀爭鬥,此刻的 蒙特雷 只有黃昏下的安寧。我把車停在汽車旅館,決定步行到海灘,這麼可人的傍晚我可不能枉費了。 沿著Google地圖,朝Del Monte Beach的方向散步,穿過兩三個街區,跨過一條高速公路,眼前的房子讓人心潮澎湃起來。多想做一個富足的加州人,在海邊擁有這樣一棟fancy的大house! 這個 墨西哥 風情的加州海濱小鎮,浪漫舒適,又現代簡約。那個工作日的傍晚,海灘上人並不多,除了寥寥的游客外,只有幾群 墨西哥 面孔的家庭在海灘燒烤閑聊。太 陽西 沉後溫度驟然降至10度左右,海水沖刷我的腳踝,冰涼刺骨,但眼前兩個 印度 人模樣的小孩卻在海浪里翻騰打鬧。這樣美的傍晚下,孩子們的快樂一定是熱烈的。 蒙特雷 海灘的黃昏,像極了那年的 尼甘布 傍晚。
不需要大開大合的景緻和精美絕倫的建築,旅行中這樣靜美簡單的時刻才是往後有關旅行記憶最深刻的部分。這種瑣碎美好的吉光片羽會成為之後所有至暗時刻的繩索,把我們從繁瑣消極的情緒中解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