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捷克8天 不一樣的大城小鎮
這是Stadtamhof大街北側的路口。 Stadtamhof大街兩側住宅和店鋪林立,房屋外牆色調柔和。在夕陽的照射下, 雷根斯堡 顯得更加古樸和典雅。 順著石橋向南正式進入 雷根斯堡 的老城區。 石橋石橋兩側棲息的綠地好一派熱鬧的景象。由於 德國 地處高緯度地區,6月正趕上白晝最長的月份, 德國 人格外珍惜有陽光的日子,下班後紛紛在草坪上曬 日光 浴。 一家幾口或朋友之間小聚,在草坪上鋪一塊布,人直接躺上面在陽光下暴曬,有的甚至直接穿上比基尼,充分吸收黑色素。在他們眼裡,白不是美,曬得黝黑的小麥色才是對美的追求。在 德國 的幾天時間里,無論陽光多麼強烈,都看不到當地人遮陽打傘,最多帶個墨鏡。 雷根斯堡 石橋建於1135-1146年,連接多瑙 河南 北兩岸。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石橋是橫跨多瑙河唯一的橋梁,為中世紀這座城市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石橋外觀古樸,堅固耐用,作為中世紀眾多橋梁建築的模型和典範,聞名世界的 布拉格 查理大橋就是根據它所仿建的。 站在石橋之上,可以盡情欣賞多瑙河兩岸秀麗的風光。 多瑙河發源於 德國 西南部,自西向東流經10個國家,最後註入黑海,成為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河流。 與此同時,多瑙河也是 歐洲 第二長河,僅次於伏爾加河。一方面多瑙河兩岸的城堡和要塞形成帝國之間的疆界,另一方面其河道充當了各國間的商業通衢,因此它被認為是20世紀 歐洲 貿易的大動脈。 羅馬城門石橋正對著的是 羅馬 城門,由石築拱門和東側的塔樓組成。歷史上曾作為城市重要的防禦工事,城門見證了 雷根斯堡 古城的風雨變遷。 這裡是老城的主幹道,也是往來游客的必經之地。 站在城門裡往外看,粉紅色的城門搭配紅白相間的窗子,有如夢幻一般。現存的橋塔主體可以追溯到1300年,歷史上經過多次翻新。橋塔共5層,頂層作為守塔人的居室,主要負責通報重大危險及災害。自1648年起,橋塔安裝了鳴鐘。 老市政廳通過 羅馬 城門向南,正式進入 雷根斯堡 老城區。老市政廳位於城門西南方向,穿過小巷很容易找到。 整個建築包括黃色的老市政廳、市政廳塔以及宮殿共3部分。1663-1806年,這裡是神聖 羅馬 帝國議會開會的場所。 我們來的時候恰好趕上老市政廳局部在維修。建築一層是游客信息中心,這裡是帝國議會博物館的所在地,可以報名團體參觀諸侯們的休息室、會議室以及位於地下的刑訊室和牢房。 海德廣場順著老市政廳的西南方向,可以看到別有一番特色的海德廣場。廣場四周由 意大利 式塔樓組成,建築外觀屬於洛可可風格,象徵著居民的實力、財富和權力。 廣場中央是巴 洛克 風格的正義女神噴泉 富有貴族家庭的城堡式住宅成為這裡的一大特色,建築外牆粉刷著不同明亮的色彩,將海德廣場打造成清新浪漫的感覺。 1441年, 雷根斯堡 市政府購買了阿爾特曼家族的這座磚紅色建築,並將其開設為秤量房和酒館。該建築現在是當地的行政法院。 上圖為建於1260年的金色之塔,建築共9層,高50米。 聖彼得教堂順著海德廣場向東,兩座高高尖塔的哥特式建築就是 雷根斯堡 地標—— 聖彼得 教堂,又被稱為主座教堂。 教堂外觀雕刻精美,是 巴伐利亞 哥特式建築的傑出代表。建築塔高105米,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雄偉。教堂正門在西側,進入教堂免費。 教堂內部的彩繪玻璃可以追溯到13-14世紀,非常值得一看,而立柱和穹頂也是教堂的一大特色。 漫步在教堂迴廊,可以欣賞到五座哥特式聖壇,走累了坐在長凳上靜靜聆聽唱詩班的演唱。2009年,教 堂安 裝了一架世界上最大的掛壁式管風琴。琴重達37噸,由4根鋼索弔在空中,演奏者需要乘坐電梯升到15米高的演奏臺才能演奏。 從 雷根斯堡 聖彼得 教堂南門走出,教堂中央廣場聳立著路德 維希 一世的騎馬銅像。 離開大教堂,我們沿著幽深的小巷返回到Am Protzenweiher大街的停車場,大巴車在那裡等候大家。教堂周圍有不少特色店鋪,時間充裕的話不妨逛一逛。 比起其他 大城 市,來 雷根斯堡 旅行的游客明顯較少,留給這個城市半天的時間足夠。 Am Protzenweiher大街停車場東側有一個火車頭展示模型,旁邊就是免費的公廁。 結束 雷根斯堡 的參觀,大巴車載著我們來到金宮大酒樓吃晚餐。
然後回到晚上入住的酒店St. Georg - Business Hotel,距離 雷根斯堡 主座教堂向南3公里。
然後回到晚上入住的酒店St. Georg - Business Hotel,距離 雷根斯堡 主座教堂向南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