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捷克8天 不一樣的大城小鎮
國會大廈是 德國 統一的象徵和標誌,在歷史上一直是 德國 首腦的辦公地。大廈的建築風格為古典式、哥特式、巴 洛克 式、文藝復興式的結合體,於1894年建成使用。 1933年發生了著名的國會縱火案,納粹黨掌握了國家議會,將整個 德國 推向了二戰的深淵。在兩德分裂期間,戰後修複的國會大廈位於西 柏林 ,但聯邦 德國 的議會已遷往 波恩 。兩德統一後,國會大廈經歷了又一輪重修,增加了由12根圓柱支撐的玻璃穹頂。 國會大廈的幾次興衰與 德國 乃至 歐洲 的大事件緊密聯繫在一起,甚至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大廈西門上的 德文 “DEM DEUTSCHEN VOLKE”意為“為了德意志人民”。國會大廈內部可以免費參觀,但當天的參觀券已經全部領完,只能放棄。因此提示大家,想進入內部,必須提前預約!!! 一片綠樹叢後掩映其間的白房子就是 德國 總理下榻的地方,從遠處望去,相當的靜謐。 勃蘭登堡門 巴黎廣場順著國會大廈向南,便可看到 柏林 市中心巍峨高聳的建築—— 勃蘭登堡 門,見證了 德國 的分裂與統一。 勃蘭登堡 門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砂岩建築,以 雅典 衛城城門為藍本,門頂上是張開翅膀的勝利女神駕著四輪馬車的銅像,女神手握權杖,權杖上刻有橡樹花環、鐵十字勛章、展翅的鷹鷲,代表著戰爭的勝利。上圖中紅綠燈路口的位置,曾建有一段 柏林 牆,現已經拆除。 勃蘭登堡 門正面朝東,其以東的區域是 柏林 老城區的核心位置,該城門是 柏林 現存唯一的城門。
巴黎 廣場位於 勃蘭登堡 門的東側, 德國 人為了紀念普法戰爭的勝利,將廣場命名為 巴黎 廣場。不得不佩服 德國 人的思維,在 柏林 市中心的核心區,卻起了個 法國 的地名。 巴黎 廣場彙集眾多使館、銀行大樓和高級酒店。
廣場中心的一輛黑色復古敞篷老爺車相當拉風,經過那裡的游客都會停下腳步觀望一番,司機是個很有禮貌的紳士,看到大家給他拍照,相當的配合。 車上的三位女士每人舉著一杯香檳酒,撐著陽傘,相當愜意,這就是度假生活該有的樣子。 歐洲 人對生活的享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順著 巴黎 廣場往東,就是著名的菩提樹下大街。Hotel Adlon(阿德隆飯店)是這條街最具影響力的一家五星級酒店,到訪 德國 的外國元首無一例外都會下榻在這裡。 從外觀看, 歐洲 酒店的門口普遍簡約而莊重,不是我們傳統想象的五星級酒店,但據說內部很是豪華,擁有米其林雙星餐廳和一家購物商場。 亞歷山大廣場 柏林大教堂簡單在菩提樹下大街逛逛,然後大巴車接上我們,駛向上午的第二段行程,位於 柏林 市中心 東北 方向的 亞歷山大 廣場和 柏林 大教堂。 順著自北向南、自東向西的行進方向,我們從 亞歷山大 廣場出發依次來到 柏林 電視塔、市政廳、 柏林 大教堂。
5月底的 亞歷山大 廣場滿目蔥蘢、綠樹成蔭,是當地人休閑逛街的好去處。這座廣場得名於俄國沙皇 亞歷山大 一世,是前東德地標性的區域,周圍的建築帶有濃濃的社會主義特色。 紅磚結構的教堂叫聖母教堂,建於1270年,是 柏林 當地最具有歷史的教堂之一。 教堂旁的花園中央為海神噴泉,修建於1891年,噴泉中部是海神的雕像,噴泉內的四位女性雕像分別代表 德國 的四條河,分別是易北河、萊茵河、威悉河、奧德河,噴泉外觀雕刻精美,屬於典型的巴 洛克 風格。 花園一側的路邊整齊的停放了一排自行車,其中有幾輛摩拜單車格外顯眼。走近一看,上面有 德文 的使用說明。在 德國 真正騎摩拜的大多是外來游客,當地的 德國 人家裡都有1-2輛自行車,就像他們對汽車的依賴一樣。 亞歷山大 廣場上最顯眼的地標建築是高368米的 柏林 電視塔,該塔修建於1969年,和所有電視塔一樣,可以登塔觀光,並設有旋轉餐廳。據說 上海 當年建電視塔時,特地來 柏林 考察取經,才有了現在的東方明珠。 位於電視塔南部的紅磚建築是 柏林 市政廳,修建於1869年, 意大利 文藝復興風格。二戰中因遭受盟軍轟炸而損失慘重,現在看到的樣子是按照原有規劃重新修建完成。重建的紅色市政廳位於蘇聯占領區域,在當時用做東 柏林 的市政廳,兩德統一後, 柏林 市政府正式設在這裡辦公。 順著市政廳向西,路邊的 柏林 大教堂格外吸引人的目光。該教堂建於文藝復興時期,地上建築4層,最高處達到114米,曾經作為王室的專用教堂。進入教堂內部要單獨收費,所以我們沒有選擇入內參觀,據說內部極盡奢華,可以用金碧輝煌來形容。
結束完上午的參觀,我們一行來到 亞歷山大 廣場以南700米的大明酒家用餐。這家中餐館在 柏林 市中心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主營川菜和火鍋。 這家餐館一方面有值得稱道的菜品,另一方面還源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大明酒家的馬路西側就是 中國 駐 德國 大使館,累了可以坐在施普雷河邊休息,欣賞兩岸的風景,向北走2分鐘是城鐵站,交通非常方便。 中國 駐 德國 大使館,外圍用鐵柵欄圍繞一圈,顯得十分清幽。
巴黎 廣場位於 勃蘭登堡 門的東側, 德國 人為了紀念普法戰爭的勝利,將廣場命名為 巴黎 廣場。不得不佩服 德國 人的思維,在 柏林 市中心的核心區,卻起了個 法國 的地名。 巴黎 廣場彙集眾多使館、銀行大樓和高級酒店。
廣場中心的一輛黑色復古敞篷老爺車相當拉風,經過那裡的游客都會停下腳步觀望一番,司機是個很有禮貌的紳士,看到大家給他拍照,相當的配合。 車上的三位女士每人舉著一杯香檳酒,撐著陽傘,相當愜意,這就是度假生活該有的樣子。 歐洲 人對生活的享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順著 巴黎 廣場往東,就是著名的菩提樹下大街。Hotel Adlon(阿德隆飯店)是這條街最具影響力的一家五星級酒店,到訪 德國 的外國元首無一例外都會下榻在這裡。 從外觀看, 歐洲 酒店的門口普遍簡約而莊重,不是我們傳統想象的五星級酒店,但據說內部很是豪華,擁有米其林雙星餐廳和一家購物商場。 亞歷山大廣場 柏林大教堂簡單在菩提樹下大街逛逛,然後大巴車接上我們,駛向上午的第二段行程,位於 柏林 市中心 東北 方向的 亞歷山大 廣場和 柏林 大教堂。 順著自北向南、自東向西的行進方向,我們從 亞歷山大 廣場出發依次來到 柏林 電視塔、市政廳、 柏林 大教堂。
5月底的 亞歷山大 廣場滿目蔥蘢、綠樹成蔭,是當地人休閑逛街的好去處。這座廣場得名於俄國沙皇 亞歷山大 一世,是前東德地標性的區域,周圍的建築帶有濃濃的社會主義特色。 紅磚結構的教堂叫聖母教堂,建於1270年,是 柏林 當地最具有歷史的教堂之一。 教堂旁的花園中央為海神噴泉,修建於1891年,噴泉中部是海神的雕像,噴泉內的四位女性雕像分別代表 德國 的四條河,分別是易北河、萊茵河、威悉河、奧德河,噴泉外觀雕刻精美,屬於典型的巴 洛克 風格。 花園一側的路邊整齊的停放了一排自行車,其中有幾輛摩拜單車格外顯眼。走近一看,上面有 德文 的使用說明。在 德國 真正騎摩拜的大多是外來游客,當地的 德國 人家裡都有1-2輛自行車,就像他們對汽車的依賴一樣。 亞歷山大 廣場上最顯眼的地標建築是高368米的 柏林 電視塔,該塔修建於1969年,和所有電視塔一樣,可以登塔觀光,並設有旋轉餐廳。據說 上海 當年建電視塔時,特地來 柏林 考察取經,才有了現在的東方明珠。 位於電視塔南部的紅磚建築是 柏林 市政廳,修建於1869年, 意大利 文藝復興風格。二戰中因遭受盟軍轟炸而損失慘重,現在看到的樣子是按照原有規劃重新修建完成。重建的紅色市政廳位於蘇聯占領區域,在當時用做東 柏林 的市政廳,兩德統一後, 柏林 市政府正式設在這裡辦公。 順著市政廳向西,路邊的 柏林 大教堂格外吸引人的目光。該教堂建於文藝復興時期,地上建築4層,最高處達到114米,曾經作為王室的專用教堂。進入教堂內部要單獨收費,所以我們沒有選擇入內參觀,據說內部極盡奢華,可以用金碧輝煌來形容。
結束完上午的參觀,我們一行來到 亞歷山大 廣場以南700米的大明酒家用餐。這家中餐館在 柏林 市中心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主營川菜和火鍋。 這家餐館一方面有值得稱道的菜品,另一方面還源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大明酒家的馬路西側就是 中國 駐 德國 大使館,累了可以坐在施普雷河邊休息,欣賞兩岸的風景,向北走2分鐘是城鐵站,交通非常方便。 中國 駐 德國 大使館,外圍用鐵柵欄圍繞一圈,顯得十分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