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地中海的史詩中 (一希腊篇) -手繪游記、文化閑聊、吃住乾貨
前往觀景平臺一定不會錯過阿納菲奧提卡Anafiotika街區。這是一組極具 愛琴海 島嶼風格的街區,坐落在衛城山丘的 東北 部。阿納菲奧提卡最早始建於19世紀,來自Anafi島的工匠為近代 希腊 首位國王奧托一世刷新王宮後選擇留在了 雅典 ,定居在衛城山丘一側的坡地上,隨後的 雅典 重建期來自其他基克拉澤斯群島的木匠、石匠紛紛搬入,在這裡建成了具有明顯基克拉澤斯島嶼民居風格的居住聚落。走在迷宮般的小巷子中,會有一種漫步在聖島的錯覺,白色的小屋沿著狹窄的山路鱗次櫛比,牆壁上隨處漂浮著茂密的三角梅,每一戶門口都裝點著紅色、藍色的木窗,以及陶土的罐子花盆,色彩艷麗的仙人掌、龍舌蘭和玫瑰將每個街角裝飾地如同油畫。
離開阿納菲奧提卡,步行穿過市中心,到達Aristippou街和Ploutarchou街交叉口的纜車站。這個車站有登上狼山的纜車,全年365天營業,從早9:00到凌晨1:30(冬天會稍早些關門)。大約30分鐘一趟,車票7歐元一張。等車的過程有些漫長,全封閉的纜車體驗也談不上吸引人,但一切在到達狼山頂後都物有所值了。 狼山Lycabettus Hill是 雅典 最佳觀景地,其名稱來自於傳說——這裡曾經是狼群的避難所 ”the hill that is walked by wolves”,另有傳說這裡是女神 雅典 娜所建,她從Pallene Peninsula帕蘭尼半島上運來的建造衛城的巨型花崗岩落在地上形成山丘。狼山頂部有個小教堂,一個不小的景觀餐廳,以及一個視野無敵的室外觀景平臺。站在平臺邊緣,抬頭是深藍色的蒼穹和蔓延到天盡頭的燈光,夜色掩埋了建築物的雜亂無序,保留了城市的繁華,並激蕩出這座穿越千年古都的神秘感——所有的建築都像星宿一樣臣服在衛城的腳下,或明或暗地閃爍著光芒,而金色光芒下的衛城神廟就像諸神的殿堂,在深邃夜色中熠熠發光。。。。
從狼山回酒店需要打車,路上等在纜車站的出租車都不肯打表,收費20-30歐不等,價格不甚合理但也能忍。但是,我們非常不走運的遇到了騙子司機,藉口找不開整錢,在光線很暗的情況下,用小面值紙幣偷換走了我們的大額紙筆。後來上網看到,這種情況在 雅典 時有發生,防不勝防。可見經濟蕭條的大環境下,居民的素質並不可靠。
DAY9 ATHENS雅典經過酒店的一宿安眠和完美早餐,一掃旅途勞頓的疲憊。早晨我們又元氣滿滿的出發,今天的目的地是 雅典 最負盛名,也是 歐洲 文明的精神聖殿——衛城。我先後參觀過三次衛城,每次的線路都不同,關註到的細節也有所積累,為了閱讀方便,就不再分次記錄,而是一起糅合成一次完整的參觀旅程,這樣雖然時空有所穿插,但脈絡更為分明。
初次參觀衛城時我還是學生,憑藉歐盟建築院校的學生證可以免票進入 歐洲 大部分博物館,當然也包括衛城。但後面兩次再去我已經畢業,就不得不去自己買票。衛城的門票大多數時候都要排隊,一般的攻略都會建議早些起來排隊,以免被遙無盡頭的蛇形隊伍嚇退。但對於不睡懶覺就會死星人來說,十一點趕到衛城門口已經是我的極限。好在有旅店的好心前臺大叔,在我們出門的時候攔住了我們。“嘿,你們今天有什麼計劃?”“逛衛城!”“當然是衛城,但是你們買好票了麽?”“打算現在就去買。”“現在?你們打算在太陽落山以後逛衛城?”“。。。。。。”“聽著,我給你們個建議,沿著這條路走到盡頭,很快你就能到達宙斯神殿,在那裡買一份套票可以包含衛城和其他遺址,我想那裡排隊的人不會太多。”Bravo! 我愛大叔,我愛35度高溫穿著西裝帶著領帶一臉嚴肅但內心善良的好心大叔!
所以還是先去宙斯神廟(Temple of Olympian Zeus)打卡拜碼頭,順道用三十歐的套票徹底解決這幾日遺址之旅的排隊問題。宙斯神殿位於市中心,衛城東南方向500米。雖然四周有茂密的樹木環繞,但走過路過也絕對不會錯過——遺址殘留巨柱的尺度實在是驚人。
宙斯神廟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最終在 羅馬 帝國皇帝哈德良時代竣工。早期是愛奧尼風格,後來改為 科林斯 柱式,也使得宙斯神廟成為 科林斯 柱式的代表建築(對應於多利克柱式的帕特農神廟以及愛奧尼柱式的勝利女繁複的神廟)。與多立克柱式的質朴雄壯、愛奧尼式的挺拔秀麗相比, 科林斯 柱式繁複雕琢的柱頭,華麗的的忍冬葉裝飾,都讓它看起來有些“女性化”(維特魯威)甚至“淫蕩”(沃頓爵士),並不複合 希腊 人對於美與力的哲學性追求,但與 羅馬 人的樂觀的、世俗的、享受的生活理念頗有共性,因此在 希腊 冷遇了多年以後的 科林斯 柱到 希腊 化和 羅馬 時期開始備受歡迎,甚至成就了當時 希腊 本土最大的建築物——宙斯神廟。
從左到右 多里克柱 愛奧尼柱 科林斯 柱 圖片來源:網絡
站在遺址上,看著十多根參天巨柱直插雲霄,然後開始腦補,在兩千年前,這裡曾有104根這樣高達17.24米的 科林斯 柱,坐落在長205米、寬130米的基座上,撐起一座大到難以想象的神廟(神廟本身長107.75米,寬41米),而我是如果是初來乍到的吟游詩人,該用怎樣的詩句才能描述自己激蕩的心情?更難以想象的是,在那個機械落後的年代,僅憑人力是怎樣將這樣的 石柱 一層一層疊起,即使阿基米德的智慧能夠翹起整個地球,掌握杠桿原理的 雅典 人也需要前後700多年才能建起這樣的奇跡,這樣想想又怎麼能不激動。但遺憾的是,在漫長的歲月里,神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僅遺存15根巨柱。 2500年前的建造工藝 圖片來源:©刺客信條
從宙斯神廟向西,緊鄰路邊就能看到著名的哈德良拱門。這是一座 羅馬 時期的凱旋門,建於公元131年,據稱是為了歡迎到訪的 羅馬 帝國皇帝哈德良而建。拱門是新舊 雅典 的界限,面向衛城一側銘刻著“ΑΙΔ' ΕΙΣΙΝ ΑΘΗΝΑΙ ΘΗΣΕΩΣ Η ΠΡΙΝ ΠΟΛΙΣ (這裡是 雅典 ,忒休斯的古城)”,另一側則刻著“ΑΙΔ' ΕΙΣ' ΑΔΡΙΑΝΟΥ ΚΟΥΧΙ ΘΗΣΕΩΣ ΠΟΛΙΣ (這裡是哈德良的城市,而不是忒休斯的)。哈德良是個博學多才的 羅馬 明君,除了治國上的過人天賦,在文化、藝術、數學等領域都有所造詣,而極度熱愛建築和旅游的他,在帝國的領土上留下了大量的建築遺產:萬神殿、哈德良離宮、維納斯神廟、哈德良長城。雖然宙斯神廟和和哈德良拱門並非皇帝本人主持修建,但前者宏偉的體量,後者霸氣的銘文,都不難找到這位頗有些好大喜功的皇帝的個人氣息。 如果說經過宙斯神殿和哈德良拱門,能充分感受到 羅馬 時期 希腊 的餘輝,那麼接下來是時候回溯到 雅典 的黃金時代,看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雅典 衛城。我想我不需要花過多精力介紹 雅典 衛城的背景,因為無論是我,還是未來讀到這篇游記的你,都有太多途徑瞭解這座舉世矚目的建築群。我只想用最簡單的句子定義一下即將前往參觀的這個建築群——在成為具有祭祀意義的聖地之前,這裡曾經是 雅典 城邦賴以生存的守衛要塞,而今天,他更是西方古典文明的精神殿堂。
在出發前,我努力將自己想象成2000年前的異邦人,在泛 雅典 娜女神節的時候風塵僕僕地趕到 雅典 城外,為了一睹四年一次的節日盛景:集會的人群在 雅典 城門Dipylon Gate匯合,經過市集Agola,沿著衛城的北面緩慢前進。隊伍中最醒目的是從 阿卡 德莫斯樹林採集的聖火和獻給 雅典 娜神像的刺繡長袍。而最讓人歡欣鼓舞的,當然是穿著傳統服飾的盛大游行隊伍——德高望重的長老手持橄欖枝,英俊的青年騎士們騎著俊馬,強健威武的勇士牽著獻祭的牛羊,而頭戴橄欖葉和花環的少年們挎著籃子,裝滿了水果和穀物,向人群微笑點頭。
我緊隨著歡呼雀躍的人群,沿著泛 雅典 娜路(Panathenaic way),繞著衛城一周,在最西側山路口停下。這時候人群也不約而同地整肅衣冠,深呼吸平復心情,因為每個人都知道,衛城到了。(這裡也是今天游客們進入衛城的主入口。衛城的設計代表了人類古文明建築群的最高水平,上山的路線、建築的佈局、視線的關係都是經過精心佈置,每一步都暗含玄機,所以無論是古代 雅典 人還是現在的游客,通過特定的線路游覽衛城,都將是終身難忘的體驗。
首先看到的波勒門(Beule Gate),一個朴素的建在 高臺 上的石砌門。 沿著坡道石階繼續向上,就能看到雄偉的山門——衛城唯一的入口,高高聳立在西側高崗。山門由一組不對稱建築構成,西側比東側低了1.43米,因此屋頂也隨之斷開,保證兩側立面的尺度均衡。山門的柱子十分有趣,外圍東西兩側各6棵多立克柱,而內部沿著道路兩側是3對愛奧尼柱,兩者外剛內柔,視覺又十分和諧,這並不常見的做法效果非常理想。 沿著山門繼續上行,就會看到衛城的全貌。如果我們有幸在2000年前到達,將會看到一組不同後世的宏偉壯觀的建築群, 雅典 娜廟、 雅典 娜普羅瑪琪斯之像、青銅室、月神聖所。。。。。。
2500年前的 雅典 衛城 ©圖片來源:刺客信條奧德賽
但遺憾的是從公元4世紀起,經歷了馬其頓、 羅馬 、拜占庭、奧斯曼帝國的連番戰爭,又遭遇了二戰德意的侵占,這些神殿、神像終究成了殘垣斷壁,難覓真容。今天的人們站在衛城上,能看到的最重要的兩個建築就是右手一側宏偉壯麗的帕特農神廟,以及左手一側秀美絕倫的伊瑞克提翁神廟。 帕特農神廟坐落於山崗最高處,是衛城的主體建築,也是西方建築史的一大奇跡。帕特農原意為“貞女”,是 雅典 娜的別名,這座廟也是供奉 雅典 娜女神最大的神殿。這座 希腊 本土最大的多里克式神廟採用長方形列柱迴廊式形制,東西兩側各為八根列柱,每根柱子高度10.5米,立面高寬比達到19:31,非常接近黃金分割的比例。除了高大雄偉的體量,神廟最巧妙的構思在於為了矯正觀賞者視差所做的細節設置——立面所有的柱子都向內傾斜,使得立面看上去端莊穩重,同時每根柱子都做了收分(上小下大)和捲殺(凸肚),因此無論從何種角度,神廟都看上去高大豎直。而且實際上,當你站在這座宏偉的神殿之下,你的眼睛不會覺察到這些微妙的建築幾何處理,但它會告訴你,這座建築比你見到的其他建築更挺拔威嚴,你也許會認為這就是神的庇護,而這也許正是建築師的初衷。
廟宇內曾供奉著菲迪亞斯的雕塑作品——全 希腊 最高的,12.8米的 雅典 娜女神像。女神像威風凜凜,頭戴戰盔,左手持盾,右手托舉著勝利女神像。可惜,“包裹著大量黃金和象牙”的貴重裝飾使得神像難以幸免地損毀於後世掠奪,僅為我們留下了不同時代的複製品。
©圖片來源:刺客信條奧德賽
站在巴特農神廟向北望,就是秀美的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ion)。這座愛奧尼式神廟是為了紀念 雅典 人的祖先—— 雅典 娜之子, 雅典 王厄里克托尼俄斯(Erichthonius)而建。據說這裡曾經是 雅典 娜和波塞冬為爭奪 雅典 守護權鬥智鬥勇的遺址,在這裡波塞冬用三叉戟敲打石頭形成井,海水從井中托舉出一匹英武的戰馬,而 雅典 娜用長矛觸地,召喚出枝繁葉茂碩果纍纍的橄欖枝,在代表戰爭的戰馬和代表 和平 的橄欖枝之間, 雅典 城的奠基人——地神之子刻克洛普斯選擇了 和平 ,自此 雅典 娜成為這座城市的守護神, 雅典 也因此命名。
伊瑞克提翁神廟東面是 雅典 娜正堂,西面是波塞冬和伊瑞克提翁聖堂。為了保證從城市仰望衛城的震撼感,北側柱廊向外凸出,緊鄰山丘的崖壁;南面是一面石牆,牆面西端向外凸出了一個小小的柱廊,柱子並非常見的柱式,而是由6尊少女的雕塑構成。雕塑高2.3米,衣著典雅,儀態秀美,空靈的造型與密閉的石牆形成及其有趣的虛實對比關係。仔細觀看,每尊女像的造型都略有差別,左邊三座左腿彎曲右腿伸直,身體向左偏移,而右邊三座則正好相反,身體向右微傾斜,形成重心的巧妙居中。
離開阿納菲奧提卡,步行穿過市中心,到達Aristippou街和Ploutarchou街交叉口的纜車站。這個車站有登上狼山的纜車,全年365天營業,從早9:00到凌晨1:30(冬天會稍早些關門)。大約30分鐘一趟,車票7歐元一張。等車的過程有些漫長,全封閉的纜車體驗也談不上吸引人,但一切在到達狼山頂後都物有所值了。 狼山Lycabettus Hill是 雅典 最佳觀景地,其名稱來自於傳說——這裡曾經是狼群的避難所 ”the hill that is walked by wolves”,另有傳說這裡是女神 雅典 娜所建,她從Pallene Peninsula帕蘭尼半島上運來的建造衛城的巨型花崗岩落在地上形成山丘。狼山頂部有個小教堂,一個不小的景觀餐廳,以及一個視野無敵的室外觀景平臺。站在平臺邊緣,抬頭是深藍色的蒼穹和蔓延到天盡頭的燈光,夜色掩埋了建築物的雜亂無序,保留了城市的繁華,並激蕩出這座穿越千年古都的神秘感——所有的建築都像星宿一樣臣服在衛城的腳下,或明或暗地閃爍著光芒,而金色光芒下的衛城神廟就像諸神的殿堂,在深邃夜色中熠熠發光。。。。
從狼山回酒店需要打車,路上等在纜車站的出租車都不肯打表,收費20-30歐不等,價格不甚合理但也能忍。但是,我們非常不走運的遇到了騙子司機,藉口找不開整錢,在光線很暗的情況下,用小面值紙幣偷換走了我們的大額紙筆。後來上網看到,這種情況在 雅典 時有發生,防不勝防。可見經濟蕭條的大環境下,居民的素質並不可靠。
DAY9 ATHENS雅典經過酒店的一宿安眠和完美早餐,一掃旅途勞頓的疲憊。早晨我們又元氣滿滿的出發,今天的目的地是 雅典 最負盛名,也是 歐洲 文明的精神聖殿——衛城。我先後參觀過三次衛城,每次的線路都不同,關註到的細節也有所積累,為了閱讀方便,就不再分次記錄,而是一起糅合成一次完整的參觀旅程,這樣雖然時空有所穿插,但脈絡更為分明。
初次參觀衛城時我還是學生,憑藉歐盟建築院校的學生證可以免票進入 歐洲 大部分博物館,當然也包括衛城。但後面兩次再去我已經畢業,就不得不去自己買票。衛城的門票大多數時候都要排隊,一般的攻略都會建議早些起來排隊,以免被遙無盡頭的蛇形隊伍嚇退。但對於不睡懶覺就會死星人來說,十一點趕到衛城門口已經是我的極限。好在有旅店的好心前臺大叔,在我們出門的時候攔住了我們。“嘿,你們今天有什麼計劃?”“逛衛城!”“當然是衛城,但是你們買好票了麽?”“打算現在就去買。”“現在?你們打算在太陽落山以後逛衛城?”“。。。。。。”“聽著,我給你們個建議,沿著這條路走到盡頭,很快你就能到達宙斯神殿,在那裡買一份套票可以包含衛城和其他遺址,我想那裡排隊的人不會太多。”Bravo! 我愛大叔,我愛35度高溫穿著西裝帶著領帶一臉嚴肅但內心善良的好心大叔!
所以還是先去宙斯神廟(Temple of Olympian Zeus)打卡拜碼頭,順道用三十歐的套票徹底解決這幾日遺址之旅的排隊問題。宙斯神殿位於市中心,衛城東南方向500米。雖然四周有茂密的樹木環繞,但走過路過也絕對不會錯過——遺址殘留巨柱的尺度實在是驚人。
宙斯神廟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最終在 羅馬 帝國皇帝哈德良時代竣工。早期是愛奧尼風格,後來改為 科林斯 柱式,也使得宙斯神廟成為 科林斯 柱式的代表建築(對應於多利克柱式的帕特農神廟以及愛奧尼柱式的勝利女繁複的神廟)。與多立克柱式的質朴雄壯、愛奧尼式的挺拔秀麗相比, 科林斯 柱式繁複雕琢的柱頭,華麗的的忍冬葉裝飾,都讓它看起來有些“女性化”(維特魯威)甚至“淫蕩”(沃頓爵士),並不複合 希腊 人對於美與力的哲學性追求,但與 羅馬 人的樂觀的、世俗的、享受的生活理念頗有共性,因此在 希腊 冷遇了多年以後的 科林斯 柱到 希腊 化和 羅馬 時期開始備受歡迎,甚至成就了當時 希腊 本土最大的建築物——宙斯神廟。
從左到右 多里克柱 愛奧尼柱 科林斯 柱 圖片來源:網絡
站在遺址上,看著十多根參天巨柱直插雲霄,然後開始腦補,在兩千年前,這裡曾有104根這樣高達17.24米的 科林斯 柱,坐落在長205米、寬130米的基座上,撐起一座大到難以想象的神廟(神廟本身長107.75米,寬41米),而我是如果是初來乍到的吟游詩人,該用怎樣的詩句才能描述自己激蕩的心情?更難以想象的是,在那個機械落後的年代,僅憑人力是怎樣將這樣的 石柱 一層一層疊起,即使阿基米德的智慧能夠翹起整個地球,掌握杠桿原理的 雅典 人也需要前後700多年才能建起這樣的奇跡,這樣想想又怎麼能不激動。但遺憾的是,在漫長的歲月里,神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僅遺存15根巨柱。 2500年前的建造工藝 圖片來源:©刺客信條
從宙斯神廟向西,緊鄰路邊就能看到著名的哈德良拱門。這是一座 羅馬 時期的凱旋門,建於公元131年,據稱是為了歡迎到訪的 羅馬 帝國皇帝哈德良而建。拱門是新舊 雅典 的界限,面向衛城一側銘刻著“ΑΙΔ' ΕΙΣΙΝ ΑΘΗΝΑΙ ΘΗΣΕΩΣ Η ΠΡΙΝ ΠΟΛΙΣ (這裡是 雅典 ,忒休斯的古城)”,另一側則刻著“ΑΙΔ' ΕΙΣ' ΑΔΡΙΑΝΟΥ ΚΟΥΧΙ ΘΗΣΕΩΣ ΠΟΛΙΣ (這裡是哈德良的城市,而不是忒休斯的)。哈德良是個博學多才的 羅馬 明君,除了治國上的過人天賦,在文化、藝術、數學等領域都有所造詣,而極度熱愛建築和旅游的他,在帝國的領土上留下了大量的建築遺產:萬神殿、哈德良離宮、維納斯神廟、哈德良長城。雖然宙斯神廟和和哈德良拱門並非皇帝本人主持修建,但前者宏偉的體量,後者霸氣的銘文,都不難找到這位頗有些好大喜功的皇帝的個人氣息。 如果說經過宙斯神殿和哈德良拱門,能充分感受到 羅馬 時期 希腊 的餘輝,那麼接下來是時候回溯到 雅典 的黃金時代,看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雅典 衛城。我想我不需要花過多精力介紹 雅典 衛城的背景,因為無論是我,還是未來讀到這篇游記的你,都有太多途徑瞭解這座舉世矚目的建築群。我只想用最簡單的句子定義一下即將前往參觀的這個建築群——在成為具有祭祀意義的聖地之前,這裡曾經是 雅典 城邦賴以生存的守衛要塞,而今天,他更是西方古典文明的精神殿堂。
在出發前,我努力將自己想象成2000年前的異邦人,在泛 雅典 娜女神節的時候風塵僕僕地趕到 雅典 城外,為了一睹四年一次的節日盛景:集會的人群在 雅典 城門Dipylon Gate匯合,經過市集Agola,沿著衛城的北面緩慢前進。隊伍中最醒目的是從 阿卡 德莫斯樹林採集的聖火和獻給 雅典 娜神像的刺繡長袍。而最讓人歡欣鼓舞的,當然是穿著傳統服飾的盛大游行隊伍——德高望重的長老手持橄欖枝,英俊的青年騎士們騎著俊馬,強健威武的勇士牽著獻祭的牛羊,而頭戴橄欖葉和花環的少年們挎著籃子,裝滿了水果和穀物,向人群微笑點頭。
我緊隨著歡呼雀躍的人群,沿著泛 雅典 娜路(Panathenaic way),繞著衛城一周,在最西側山路口停下。這時候人群也不約而同地整肅衣冠,深呼吸平復心情,因為每個人都知道,衛城到了。(這裡也是今天游客們進入衛城的主入口。衛城的設計代表了人類古文明建築群的最高水平,上山的路線、建築的佈局、視線的關係都是經過精心佈置,每一步都暗含玄機,所以無論是古代 雅典 人還是現在的游客,通過特定的線路游覽衛城,都將是終身難忘的體驗。
首先看到的波勒門(Beule Gate),一個朴素的建在 高臺 上的石砌門。 沿著坡道石階繼續向上,就能看到雄偉的山門——衛城唯一的入口,高高聳立在西側高崗。山門由一組不對稱建築構成,西側比東側低了1.43米,因此屋頂也隨之斷開,保證兩側立面的尺度均衡。山門的柱子十分有趣,外圍東西兩側各6棵多立克柱,而內部沿著道路兩側是3對愛奧尼柱,兩者外剛內柔,視覺又十分和諧,這並不常見的做法效果非常理想。 沿著山門繼續上行,就會看到衛城的全貌。如果我們有幸在2000年前到達,將會看到一組不同後世的宏偉壯觀的建築群, 雅典 娜廟、 雅典 娜普羅瑪琪斯之像、青銅室、月神聖所。。。。。。
2500年前的 雅典 衛城 ©圖片來源:刺客信條奧德賽
但遺憾的是從公元4世紀起,經歷了馬其頓、 羅馬 、拜占庭、奧斯曼帝國的連番戰爭,又遭遇了二戰德意的侵占,這些神殿、神像終究成了殘垣斷壁,難覓真容。今天的人們站在衛城上,能看到的最重要的兩個建築就是右手一側宏偉壯麗的帕特農神廟,以及左手一側秀美絕倫的伊瑞克提翁神廟。 帕特農神廟坐落於山崗最高處,是衛城的主體建築,也是西方建築史的一大奇跡。帕特農原意為“貞女”,是 雅典 娜的別名,這座廟也是供奉 雅典 娜女神最大的神殿。這座 希腊 本土最大的多里克式神廟採用長方形列柱迴廊式形制,東西兩側各為八根列柱,每根柱子高度10.5米,立面高寬比達到19:31,非常接近黃金分割的比例。除了高大雄偉的體量,神廟最巧妙的構思在於為了矯正觀賞者視差所做的細節設置——立面所有的柱子都向內傾斜,使得立面看上去端莊穩重,同時每根柱子都做了收分(上小下大)和捲殺(凸肚),因此無論從何種角度,神廟都看上去高大豎直。而且實際上,當你站在這座宏偉的神殿之下,你的眼睛不會覺察到這些微妙的建築幾何處理,但它會告訴你,這座建築比你見到的其他建築更挺拔威嚴,你也許會認為這就是神的庇護,而這也許正是建築師的初衷。
廟宇內曾供奉著菲迪亞斯的雕塑作品——全 希腊 最高的,12.8米的 雅典 娜女神像。女神像威風凜凜,頭戴戰盔,左手持盾,右手托舉著勝利女神像。可惜,“包裹著大量黃金和象牙”的貴重裝飾使得神像難以幸免地損毀於後世掠奪,僅為我們留下了不同時代的複製品。
©圖片來源:刺客信條奧德賽
站在巴特農神廟向北望,就是秀美的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ion)。這座愛奧尼式神廟是為了紀念 雅典 人的祖先—— 雅典 娜之子, 雅典 王厄里克托尼俄斯(Erichthonius)而建。據說這裡曾經是 雅典 娜和波塞冬為爭奪 雅典 守護權鬥智鬥勇的遺址,在這裡波塞冬用三叉戟敲打石頭形成井,海水從井中托舉出一匹英武的戰馬,而 雅典 娜用長矛觸地,召喚出枝繁葉茂碩果纍纍的橄欖枝,在代表戰爭的戰馬和代表 和平 的橄欖枝之間, 雅典 城的奠基人——地神之子刻克洛普斯選擇了 和平 ,自此 雅典 娜成為這座城市的守護神, 雅典 也因此命名。
伊瑞克提翁神廟東面是 雅典 娜正堂,西面是波塞冬和伊瑞克提翁聖堂。為了保證從城市仰望衛城的震撼感,北側柱廊向外凸出,緊鄰山丘的崖壁;南面是一面石牆,牆面西端向外凸出了一個小小的柱廊,柱子並非常見的柱式,而是由6尊少女的雕塑構成。雕塑高2.3米,衣著典雅,儀態秀美,空靈的造型與密閉的石牆形成及其有趣的虛實對比關係。仔細觀看,每尊女像的造型都略有差別,左邊三座左腿彎曲右腿伸直,身體向左偏移,而右邊三座則正好相反,身體向右微傾斜,形成重心的巧妙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