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於山海間的舊時光(記青島三天兩夜的春日旅程)

TIPS:
放慢腳步,放鬆身心,將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心都打開,去感受歷史的呼吸與味道。 膠澳總督府舊址1904年開始動工至1906年4月完工的 德國 膠澳總督府是 德國 占領和統治 青島 時期建築的典型代表,是 德國 人駐 青島 的最高權力機構所在地。總督府建在觀海山的半山腰處,背依觀海山,面向 青島 灣,這裡曾是 青島 老城區的中心。總督府平面呈凹字形,呈中軸對稱,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40米,主體建築高20米,為磚石、鋼、木混合結構,屬於 歐洲 19世紀公共建築類型。屋頂用紅筒瓦覆蓋,坡度較大。兩層樓高的花崗石巨型壁柱規則地分割了建築的立面。呈放射形的寬大石階和敦實的建築立面造就了該建築的莊嚴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日本 和 德國 因搶奪 青島 統治權而爆發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日本 占領了 青島 ,總督府變成了 日本 守備軍司令部。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 青島 的主權,這裡變成了膠澳商埠督辦公署。新 中國 成立之後,這裡成為 青島 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直至1992年市政府遷入 新城 區。現在,這裡是 青島 市市人 大和市 政協的辦公場所,不對外開放入內參觀






觀海山公園因觀海台得名,是 青島 市十個山頭公園面積最小的一個。其海拔也僅66米,但站在觀海台,依然可以眺望其他的著名景點和遠處的大海。而且,此處有人稀少,且位於老城區的中心,是無人機俯拍澳膠總督府舊址和看清 青島 老建築佈局的絕佳場所。







TIPS:
飛無人的話註意時間和風力大小。最好的時間肯定還是清晨和傍晚,中午時分,太 陽高 照,片子就會平庸很多(對,我說的就是自己這幾張。。。)。觀海臺上地方不大,但作為無人機起飛足夠,降落的時候如果風比較大,可以停在觀海臺下的大平臺上,會容易很多。 芝罘路由於一張照片,讓我對芝罘路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產生了好感。
照片中展示的是一種起源於德租時期的建築形式——里院,這是一種結合了 歐洲 聯排住宅與 中國 四合院的建築,可以在有限的建築面積中容納更多人居住,且每處院落均設置有水龍頭、公共廁所等基礎設施,用以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從觀海山出來,經平原路轉 黃島 路,第二個路口就是芝罘路和 黃島 路的交叉口,下圖中的主體建築,正是 黃島 路和芝罘路交叉口的 西北 部分。與觀海山一樣,一路走來基本就沒有碰到游客,都是當地人安靜的生活著,這可能才是真正的 青島 味道。










TIPS:
其實,當你走到芝罘路的起始,看看地圖,你會驚奇的發現聖彌 厄爾 大教堂就在不遠處!確實,按照這個路線,算是繞著彌 厄爾 大教堂走了一個圈,因此,你也可以選擇在游覽完棧橋後,沿著 中山 路回到 廣西 路,然後先去參觀郵電博物館,把聖彌 厄爾 大教堂放在芝罡路之後。 江蘇路基督教堂參觀完芝罡路,如果你還有時間和體力,可以走回 江蘇 路基督教堂,或者打個滴滴,3-5分鐘坐過去。
坐落在 江蘇 路南段小山坡上的基督教堂應該算是 青島 環境最為優美的教堂了,四周樹木繁茂、鬱郁蔥蔥,與藍色的鐘樓、紅色的屋頂十分相稱。教堂分為禮堂和鐘樓兩部分,均可買票進入參觀,其外壁由石頭堆砌而成,極具中世紀古堡風格,是 青島 最具有代表性的德式建築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