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於山海間的舊時光(記青島三天兩夜的春日旅程)



教堂本身不大,正常游覽半小時足矣。門票10元,如果不進入教堂和塔樓內部貌似是不收費的。開放時間為07:30-17:30,禮拜時間為每周日的07:30和09:30。 信號山出了 江蘇 路基督教堂往東走不遠就是信號山公園,其因曾在山頂建有為船隻引航的信號臺而得名。這裡也是登高望遠的好去處,各個方向都可以看得很遠。







信號上從大門進入後左右手有兩條路,左邊一條陡峭一些,但是人少路短,右邊一條寬闊平整,老少皆宜,就是稍遠一些,可自行選擇。旺季時候,如果人比較多,可能會封鎖左邊一條,按照要求執行就好。 德國總督府舊址從信號山下來,沿龍山路向南走200米,就可以看到 德國 總督府舊址的大門。
德國 總督府舊址又稱迎賓館,始建於1905年7月,竣工於1907年7月,當年10月 德國 駐膠澳總督特魯伯入住其中,其繼任者瓦爾代克亦在此居住至1914年。1934年,官邸改稱迎賓館,1949年新 中國 成立後成為接待國家領導人和外國貴賓的重要場所。1999年5月1日起,不再作為賓館使用,開始以博物館形式接待海內外觀眾。
德國 總督府舊址主體為四層,造型典雅,裝飾豪華,由 德國 建築設計師拉查路維茨設計,建築面積4000餘平方米,耗資不下45萬金馬克。


TIPS:
建築內部禁止攝影和拍照,有收費的人工和電子講解服務。 美食在 青島 三天,除去在酒店的餐食,一共只在外面吃了三頓,好在日料、 青島 菜和海鮮都有所涉及,也算是沒有留下遺憾。





對於 青島 的探索,也只是開了一個頭而已。
道長曾在節目里說,想要瞭解一個地方,有些人選擇去市場巷弄,有些人則選擇去博物館,哪一種好呢?其實,哪一種都是片面的,都無法全面的瞭解。把道長的話演變一下,到一個地方旅行,有許多人喜歡打卡游,也有許多人覺得小眾景點才是好的選擇,哪一種好呢?在我看來,也沒有高下之分,瞭解一個地方,需要去熱門的打卡景點,因為他往往是一個城市的名片,代表了一座城市一段重要的歷史或階段,是主要的形象,而小眾景點則好像一座城市尚不為人知的一個個閃光點,只有大概瞭解了這個人,才能在發現新的閃光時享受驚喜與雀躍。
就像 青島 ,我眼中的他也只不過是 青島 顯露給我的一個側臉。
在信號山下的一個文藝小店里閑逛時偶然發現了一份 青島 電影地圖,才發現遠超我想象數量的電影都曾在 青島 取過景, 比如 《非誠勿擾》、《硬漢》《少年巴比倫》。2017年11月1日, 青島 更是正式成為世界第九個、 中國 第一個聯合國電影之都。
有所瞭解,才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