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膽你就來——北印度自助行30天游記(上)
↑新德里 康諾特廣場 ↑ 德里康諾特廣場(Connaught Place)
Money Exchange店(換鈔店)
這種換鈔小店有不少,門臉都很小,藏在廣場四周的店面中,不同店給出的匯率有些微差別,都比正規銀行的匯率牌價好,且可以講價。前面說過,在機場的店,給出的匯率是1$:57RS;在賓館,老闆換給我們的是1$:59RS;而這裡,隨便詢了一家就是1$:61,剛換完,隔壁一家追出來說能給到1$:615。在這裡換到的錢沒有發現有假幣。 ↑新德里 康諾特廣場 ↑ 德里康諾特廣場(Connaught Place)
Haldiram's快餐店
印度 的一家小吃連鎖店。午餐在這裡湊合吃的,簡單的 印度 小吃。在 印度 ,真別奢望有什麼大餐,美食家就不要來了,以免腸胃受苦。
新德里 印度門(India Gate)在康諾特廣場換完錢、吃過午餐後,我們搭突突車來到南面不遠的 印度 門,車費80RS。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印度 門位於德里城市中心國家大道東端,坐落在一片很大的空場上,周圍沒有任何建築物遮擋,高高佇立,遠遠就能望到,是德里的地標性建築。
印度 門所在的位置是德里城區的軸心,許多重要的道路從這裡發散出去。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到達方式:軌道交通黃線或紫線Central Secretariat站,或乘坐的士/摩的/人力三輪/巴士前往。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眼前這座 印度 象徵性的國門整體高42米,外形酷似 法國 凱旋門,由紅砂岩和花崗岩建成,高大,敦實,仰望上去,還是蠻壯觀的。頂端有一個圓形的石盆,那是一盞直徑3.5米的大油燈。每逢重大節日,盆內便會盛滿燈油,在夜空中燃起熊熊的的火焰。
印度 門建於1921年,當時由英殖民政府為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中的 印度 將士而建,9萬多個 印度 和 英國 官兵的名字就刻在門洞內兩側的牆壁上。
一座殖民者建的紀念碑,卻被用作國門, 印度 人挺大大咧咧的。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第一次世界大戰 印度 雖未參戰,但作為 英國 的殖民地,有九萬多的 印度 人被送上戰場為 英國 作戰,當時 印度 開出的條件是戰後允許 印度 獨立。然而,戰爭結束後,付出巨大犧牲的 印度 卻並未如約獲得獨立。為了平撫 印度 人民的不滿情緒,1931年, 英國 政府仿照凱旋門的風格建造了這座 印度 門,以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幫 英國 打仗的 印度 士兵。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頂端橫梁上方用大字鐫刻著國家的名字:“INDIA”。下麵鐫刻三行英文銘文,顯示這座建築物是為紀念在一戰和 菲律賓 作戰中犧牲的在當時作為英殖民地的 印度 士兵而建的。
把紀念為外國殖民者作戰而犧牲的本國士兵的建築做為國門的標誌,我有些不解。當然這是一座歷史建築物被轉用了,獨立建國後在下方又建了一座無名戰士紀念碑。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門洞的下方是無名戰士紀念碑。用黑色 大理 石製成的,上面倒豎著一支步槍的模型,槍托頂著一個頭盔。碑的側面有兩個金色的文字“Amar Jawan”,意即不朽的士兵。在紀念碑的後方佇立著 印度 三軍軍旗。在紀念碑的一側有頭戴“紅色大公雞冠”軍帽的 印度 士兵持槍值崗。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印度 門附近追著游客售賣紀念品的小商販,皮膚黑黝黝的。真跟 非洲 人有一拼。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一群穿著綠色校服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前來參觀 印度 門,這一群全是男孩子,休息的時候吹起四散的肥皂泡玩耍,一臉頑皮的樣子。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小帥哥一枚,文靜中帶著些許羞澀。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一回身,發現一位不知是來自 中國 還是 韓國 的靚女,模樣很像謝娜,抬手抓拍下來。 看完 印度 門,我們順著公路往東步行去看舊堡。因為還有一位隊友晚上才到,所以留下更好看的紅堡和賈馬清真寺明天一起去看,先去看些次要景點。
看舊堡對於我們這次 印度 之行有個特殊意義:就是開啟了看城堡的序幕。殊不知 印度 的城堡太多了,特別是拉賈斯坦,幾乎一城一個,看到後面直接審美疲勞。不過,話說回來, 印度 的很多城堡連 同里 面的王宮真心漂亮。
舊堡位於 印度 門東面約兩公里的地方。從地圖上看兩地間距離不是很遠,就沒叫車,步行過去的。走出去沒多遠就望到了高處的城堡,但那段路走起來還是蠻遠的,且路上塵土很大,走得有些辛苦。還是應當搭車去。 新德里 舊堡(Purana Qila)舊堡(Purana Qila)
一處有四百多年曆史的老王宮城堡。位於 新德里 印度 門東南約2公里的地方。Purana是古老之意,Qila是堡,由於它比 阿格拉 的紅堡歷史更悠久, 故城 “舊堡”。
舊堡是由 阿富汗 統治者舍爾沙(Sher Shah)在打敗莫卧兒王朝第二任皇帝胡馬雍奪取德里後於1538~1545年期間建成的。後來胡馬雍奪回德里把這裡做為他的居所,但僅僅六個月後因意外死在這裡。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從城堡外看舊堡高高的城牆,有殘破哦。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或許因為皇帝死在了這裡有些晦氣,或許繼任皇帝阿克巴把都城遷到了 阿格拉 ,致使這裡荒廢了,總之,禁不住近500年的風雨侵蝕,城堡損毀得很嚴重,城牆的牆體與上面的裝飾都缺損了很多,望上去,滿目滄桑的感覺。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舊堡的入口。高高的城牆,馬蹄形的門洞,典型的摩爾建築風格。
入口處有售票亭。門票100RS,相當10元人民幣,做為一處幾百年古跡的門票應當不算貴,但 印度 人只需掏5RS,這差距也忒大了。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與城堡外看到的破敗景象相比,進入城堡後有種完全出乎順勢思維的感覺,眼前一亮:舊堡內的面積非常大,建築不多,顯得十分空曠。裡面林木茂盛,綠草如毯,高高的棕櫚樹排列在主路兩側,像是在列隊歡迎游客的到來,成群的綠色鸚鵡高聲鳴叫著在林間翻飛,很多拖著大尾巴的松樹在樹幹與草地上跳來跳去,甚至跳到游人面前討要吃的,許多當地人或在林間小路上散步,或坐在草甸上歇息……,眼前這景色,頗有點讓人感覺時空錯亂,不像是在參觀一座早已被歷史廢棄的凌亂古堡,而是進入了一座現代的城市大公園。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在這裡,如果有耐心的話,可以用鏡頭捕捉到很多很好的能反映德里的 印度 人休閑生活的一面, 比如 眼前坐在草地上的這一家人:夫婦二人,帶著三個孩子——兩個女孩一個男孩,圍坐在一起。他們衣著朴實,表情 平和 ,舉止閑適,親情濃郁。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草地中有很多對情侶在卿卿我我。這邊的手機黨已經很盛行了,很少有拿相機的,都是舉著手機左歪右歪地在拍照。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這一對兒看上去很般,幸福寫在臉上,典型的德里這邊年輕人的模樣。你問我怎麼看出來的:因為他們的膚色呀, 印度 的南方人或是拉賈斯坦那邊靠近沙漠地區的人,膚色都黝黑黝黑的,德里這邊人的膚色還算淺些。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一臉優美的大鬍子,不知算不算 印度 標準的帥哥形象,不知是不是很受女孩子喜歡。他的女友此刻正端著手機蹲在對面瞄著他的大鬍子。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自拍中的情侶。2014,自拍神器(自拍桿)還沒有在這邊興起。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他們也會偷拍別人。男人似乎在對眼兒偷瞄,女人在一邊捂臉偷看。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很苗條的一對兒年輕人。 印度 女性,年輕人身材相貌大多好好,特別是學生,拖家帶口後走形得厲害。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這一對兒大尾巴松鼠在我身邊的樹幹上相互追逐繞來繞去,貌似也在拍拖。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城堡上方有很多蒼鷹在盤旋飛翔,給古老的城堡帶來了動感與活力。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一隻綠色的大鸚鵡拖著長尾從我眼前飛過,落在旁邊的建築上。 印度 這邊的綠鸚鵡很多,有如 中國 的鴿子在空中飛來飛去的。當地人早已見多不怪,就像 中國 人看麻雀。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殘破的東城門——胡馬雍門。一座用城堡主人命名的城門。有趣的是頂端的那兩個小帽子模樣的亭台。在我去到的 印度 、 馬來西亞 ,看到很多帶有這種“小圓帽”的建築,據說這種建築風格叫“摩爾式”。有資料稱:摩爾人來自 北非 ,他們極為 成功 地創出混和伊斯蘭教與基督教藝術風格的藝術製品,喜歡為建築加上馬蹄形的拱門,或拱形的圓頂。他們還喜歡用亮麗釉彩的青花磁磚,以及阿拉伯文或者幾何圖形的裝飾建築。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夕陽輝映下的德里舊堡,風韻尚存。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昔日王宮,如今已是過眼雲煙,處處殘垣,滿目蒼夷。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修複過的城垛高高在上。如果時光能倒轉數百年,昔日的守城將士站在高處憑欄臨風,或可觀風景,或可御強敵。
忽而想起京劇《空城計》中諸葛亮的那個名段: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
耳聽得城外亂紛紛。
旌旗招展空翻影,
卻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
想當年這城樓下也有過戰象嘶鳴,旌旗翻捲的真場景吧,只是城樓上少了咱羽扇綸巾智勇雙全的諸葛亮。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城牆上的紅砂岩雕飾,給本來平淡無奇的石頭牆體鑲上了一道漂亮的裝飾線。
Money Exchange店(換鈔店)
這種換鈔小店有不少,門臉都很小,藏在廣場四周的店面中,不同店給出的匯率有些微差別,都比正規銀行的匯率牌價好,且可以講價。前面說過,在機場的店,給出的匯率是1$:57RS;在賓館,老闆換給我們的是1$:59RS;而這裡,隨便詢了一家就是1$:61,剛換完,隔壁一家追出來說能給到1$:615。在這裡換到的錢沒有發現有假幣。 ↑新德里 康諾特廣場 ↑ 德里康諾特廣場(Connaught Place)
Haldiram's快餐店
印度 的一家小吃連鎖店。午餐在這裡湊合吃的,簡單的 印度 小吃。在 印度 ,真別奢望有什麼大餐,美食家就不要來了,以免腸胃受苦。
新德里 印度門(India Gate)在康諾特廣場換完錢、吃過午餐後,我們搭突突車來到南面不遠的 印度 門,車費80RS。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印度 門位於德里城市中心國家大道東端,坐落在一片很大的空場上,周圍沒有任何建築物遮擋,高高佇立,遠遠就能望到,是德里的地標性建築。
印度 門所在的位置是德里城區的軸心,許多重要的道路從這裡發散出去。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到達方式:軌道交通黃線或紫線Central Secretariat站,或乘坐的士/摩的/人力三輪/巴士前往。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眼前這座 印度 象徵性的國門整體高42米,外形酷似 法國 凱旋門,由紅砂岩和花崗岩建成,高大,敦實,仰望上去,還是蠻壯觀的。頂端有一個圓形的石盆,那是一盞直徑3.5米的大油燈。每逢重大節日,盆內便會盛滿燈油,在夜空中燃起熊熊的的火焰。
印度 門建於1921年,當時由英殖民政府為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中的 印度 將士而建,9萬多個 印度 和 英國 官兵的名字就刻在門洞內兩側的牆壁上。
一座殖民者建的紀念碑,卻被用作國門, 印度 人挺大大咧咧的。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第一次世界大戰 印度 雖未參戰,但作為 英國 的殖民地,有九萬多的 印度 人被送上戰場為 英國 作戰,當時 印度 開出的條件是戰後允許 印度 獨立。然而,戰爭結束後,付出巨大犧牲的 印度 卻並未如約獲得獨立。為了平撫 印度 人民的不滿情緒,1931年, 英國 政府仿照凱旋門的風格建造了這座 印度 門,以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幫 英國 打仗的 印度 士兵。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頂端橫梁上方用大字鐫刻著國家的名字:“INDIA”。下麵鐫刻三行英文銘文,顯示這座建築物是為紀念在一戰和 菲律賓 作戰中犧牲的在當時作為英殖民地的 印度 士兵而建的。
把紀念為外國殖民者作戰而犧牲的本國士兵的建築做為國門的標誌,我有些不解。當然這是一座歷史建築物被轉用了,獨立建國後在下方又建了一座無名戰士紀念碑。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門洞的下方是無名戰士紀念碑。用黑色 大理 石製成的,上面倒豎著一支步槍的模型,槍托頂著一個頭盔。碑的側面有兩個金色的文字“Amar Jawan”,意即不朽的士兵。在紀念碑的後方佇立著 印度 三軍軍旗。在紀念碑的一側有頭戴“紅色大公雞冠”軍帽的 印度 士兵持槍值崗。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印度 門附近追著游客售賣紀念品的小商販,皮膚黑黝黝的。真跟 非洲 人有一拼。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一群穿著綠色校服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前來參觀 印度 門,這一群全是男孩子,休息的時候吹起四散的肥皂泡玩耍,一臉頑皮的樣子。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小帥哥一枚,文靜中帶著些許羞澀。 ↑新德里 印度門 ↑ 印度 門(India Gate)
一回身,發現一位不知是來自 中國 還是 韓國 的靚女,模樣很像謝娜,抬手抓拍下來。 看完 印度 門,我們順著公路往東步行去看舊堡。因為還有一位隊友晚上才到,所以留下更好看的紅堡和賈馬清真寺明天一起去看,先去看些次要景點。
看舊堡對於我們這次 印度 之行有個特殊意義:就是開啟了看城堡的序幕。殊不知 印度 的城堡太多了,特別是拉賈斯坦,幾乎一城一個,看到後面直接審美疲勞。不過,話說回來, 印度 的很多城堡連 同里 面的王宮真心漂亮。
舊堡位於 印度 門東面約兩公里的地方。從地圖上看兩地間距離不是很遠,就沒叫車,步行過去的。走出去沒多遠就望到了高處的城堡,但那段路走起來還是蠻遠的,且路上塵土很大,走得有些辛苦。還是應當搭車去。 新德里 舊堡(Purana Qila)舊堡(Purana Qila)
一處有四百多年曆史的老王宮城堡。位於 新德里 印度 門東南約2公里的地方。Purana是古老之意,Qila是堡,由於它比 阿格拉 的紅堡歷史更悠久, 故城 “舊堡”。
舊堡是由 阿富汗 統治者舍爾沙(Sher Shah)在打敗莫卧兒王朝第二任皇帝胡馬雍奪取德里後於1538~1545年期間建成的。後來胡馬雍奪回德里把這裡做為他的居所,但僅僅六個月後因意外死在這裡。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從城堡外看舊堡高高的城牆,有殘破哦。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或許因為皇帝死在了這裡有些晦氣,或許繼任皇帝阿克巴把都城遷到了 阿格拉 ,致使這裡荒廢了,總之,禁不住近500年的風雨侵蝕,城堡損毀得很嚴重,城牆的牆體與上面的裝飾都缺損了很多,望上去,滿目滄桑的感覺。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舊堡的入口。高高的城牆,馬蹄形的門洞,典型的摩爾建築風格。
入口處有售票亭。門票100RS,相當10元人民幣,做為一處幾百年古跡的門票應當不算貴,但 印度 人只需掏5RS,這差距也忒大了。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與城堡外看到的破敗景象相比,進入城堡後有種完全出乎順勢思維的感覺,眼前一亮:舊堡內的面積非常大,建築不多,顯得十分空曠。裡面林木茂盛,綠草如毯,高高的棕櫚樹排列在主路兩側,像是在列隊歡迎游客的到來,成群的綠色鸚鵡高聲鳴叫著在林間翻飛,很多拖著大尾巴的松樹在樹幹與草地上跳來跳去,甚至跳到游人面前討要吃的,許多當地人或在林間小路上散步,或坐在草甸上歇息……,眼前這景色,頗有點讓人感覺時空錯亂,不像是在參觀一座早已被歷史廢棄的凌亂古堡,而是進入了一座現代的城市大公園。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在這裡,如果有耐心的話,可以用鏡頭捕捉到很多很好的能反映德里的 印度 人休閑生活的一面, 比如 眼前坐在草地上的這一家人:夫婦二人,帶著三個孩子——兩個女孩一個男孩,圍坐在一起。他們衣著朴實,表情 平和 ,舉止閑適,親情濃郁。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草地中有很多對情侶在卿卿我我。這邊的手機黨已經很盛行了,很少有拿相機的,都是舉著手機左歪右歪地在拍照。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這一對兒看上去很般,幸福寫在臉上,典型的德里這邊年輕人的模樣。你問我怎麼看出來的:因為他們的膚色呀, 印度 的南方人或是拉賈斯坦那邊靠近沙漠地區的人,膚色都黝黑黝黑的,德里這邊人的膚色還算淺些。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一臉優美的大鬍子,不知算不算 印度 標準的帥哥形象,不知是不是很受女孩子喜歡。他的女友此刻正端著手機蹲在對面瞄著他的大鬍子。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自拍中的情侶。2014,自拍神器(自拍桿)還沒有在這邊興起。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他們也會偷拍別人。男人似乎在對眼兒偷瞄,女人在一邊捂臉偷看。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很苗條的一對兒年輕人。 印度 女性,年輕人身材相貌大多好好,特別是學生,拖家帶口後走形得厲害。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這一對兒大尾巴松鼠在我身邊的樹幹上相互追逐繞來繞去,貌似也在拍拖。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城堡上方有很多蒼鷹在盤旋飛翔,給古老的城堡帶來了動感與活力。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一隻綠色的大鸚鵡拖著長尾從我眼前飛過,落在旁邊的建築上。 印度 這邊的綠鸚鵡很多,有如 中國 的鴿子在空中飛來飛去的。當地人早已見多不怪,就像 中國 人看麻雀。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殘破的東城門——胡馬雍門。一座用城堡主人命名的城門。有趣的是頂端的那兩個小帽子模樣的亭台。在我去到的 印度 、 馬來西亞 ,看到很多帶有這種“小圓帽”的建築,據說這種建築風格叫“摩爾式”。有資料稱:摩爾人來自 北非 ,他們極為 成功 地創出混和伊斯蘭教與基督教藝術風格的藝術製品,喜歡為建築加上馬蹄形的拱門,或拱形的圓頂。他們還喜歡用亮麗釉彩的青花磁磚,以及阿拉伯文或者幾何圖形的裝飾建築。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夕陽輝映下的德里舊堡,風韻尚存。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昔日王宮,如今已是過眼雲煙,處處殘垣,滿目蒼夷。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修複過的城垛高高在上。如果時光能倒轉數百年,昔日的守城將士站在高處憑欄臨風,或可觀風景,或可御強敵。
忽而想起京劇《空城計》中諸葛亮的那個名段: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
耳聽得城外亂紛紛。
旌旗招展空翻影,
卻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
想當年這城樓下也有過戰象嘶鳴,旌旗翻捲的真場景吧,只是城樓上少了咱羽扇綸巾智勇雙全的諸葛亮。 ↑新德里舊堡 ↑ 舊堡(Purana Qila)
城牆上的紅砂岩雕飾,給本來平淡無奇的石頭牆體鑲上了一道漂亮的裝飾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