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檳城,蘭卡威,吉隆坡,三地兩人,15天花費大約7500元人民幣的日子……
在喧囂的 馬來西亞 首都尋清靜 一、走近 馬來西亞 首都 吉隆坡
真想在 蘭卡威 再住幾天,象 臺灣 作家三毛那樣,躺在溫暖的沙灘上,讓自由的思緒,隨那海風飛揚……
2019年2月26日,吃過早飯,整理完行囊,打個車去 蘭卡威 機場,每人花131元人民幣,坐上“馬航”中午11點的飛機,經過近一個小時的飛行,我們就再一次來到了 吉隆坡 機場。
經過媳婦的多次詢問,我們每人花10馬幣,坐上了去 吉隆坡 中央車站(KL Sentral)的豪華巴士,一輛大巴士,一般情況下能坐40多人,我上車一看,就坐的,加上司機,也就5人,夠運營成本嗎?還行駛嗎?
還記得2018年4月底,我去 克拉瑪依 探親,早上去坐 昌平 至首都機場的大巴,那時,才試營業,很多人不知道,開車前,就我和一個女孩,我心想,這不相當於專車送我嗎?美!
還沒有得意多久,司機師傅就說:“車壞了,不走了,把錢退給你們。”
說完,把錢一退,徑自扭頭走了,把我倆直愣愣地“涼”在車上,得,自認倒霉,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和他們理論,自己打車去機場吧。
我不知道,這種事情,在“大馬”會不會被遇到?如果有遇到,我們也只能自認倒霉。
還好,車沒有“壞”。出機場,大巴車在寬敞的高速公路上飛馳,一路綠色的植物相伴,心情頓時怡然,經過1個多小時的行程,終點站到了。
繁華的都市,高樓大廈林立。
據說, 吉隆坡 中央車站是 吉隆坡 最大的交通樞紐,從這裡上車,基本上能到 吉隆坡 任何的地方,絕大多數的旅游名勝,古跡,超大的購物商城,最大最美的濱湖公園也在這附近。
看來,到 吉隆坡 ,住中央車站附近,是首選。
背著行囊,走出車站,一條條街道尋覓過去,貨比三家,最後,終於用每晚90馬幣,敲定一家Condo & House,
吉隆坡 ,我們要在這裡安營扎寨四天三夜,看看你,好嗎?
馬來西亞 的首都 吉隆坡 (Kuala Lumpur),是 馬來西亞 政治、經濟、金融、商業和文化中心。
它位於 巴生 河流域,馬來語意指“泥濘河口”,即 巴生 河(Klang River)與鵝麥河(Gombak River)的交會處。東有蒂迪旺沙山脈為屏障,北方及南方有丘陵地環繞,西臨 馬六甲 海峽,面積240平方公里。
吉隆坡 ,據2018年世界城市人口排名TOP100統計,總人數為7563912人,排38位。
1857年, 雪蘭莪 州皇族,拉惹阿都拉把 巴生 谷開放於採錫礦者,統治 馬來西亞 的 英國 殖民政府委任稱為“甲必丹”的華人領袖,來掌管當地華人的事務。
當時,出任“甲必丹”的葉亞來,在一場內戰後重建 吉隆坡 ,鼓勵馬來人進行種植,重開礦場,吸引華人礦工工作,並向 雪蘭莪 蘇丹 和商人借貸巨款進行開發與重建,為今日 吉隆坡 的發展與繁榮打下了基礎。
吉隆坡 在1880年成為 雪蘭莪 州的首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吉隆坡 於1942年1月11日淪陷日軍手中,總共長達44個月之久。在1957年8月31日, 吉隆坡 成為從 英國 取得獨立的 馬來西亞 聯合邦的首都。當時,第一任首相東姑·亞都拉曼就在 吉隆坡 的默迪卡體育館宣讀獨立宣言。
1974年, 吉隆坡 從 雪蘭莪 割讓出來成為聯邦直轄區。
吉隆坡 ,由於東臨蒂迪旺沙山脈,西臨印尼 蘇門答臘 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長年溫暖, 日照 充足,且降雨豐沛,特別是十月至隔年三月 東北 季風盛行時,氣溫長時穩定,最高溫大約在攝氏31至33度之間,從未超過37.2度,最低溫約在22至23.5度之間,也未低於17.8度。
平均年降雨量為2600毫米,雖然六月及七月較為乾旱,但平均月降雨量大都超過127毫米。
吉隆坡 ,有人說它無聊,它和世界上所有的首都一樣,現代摩登,車水馬龍,西裝革履的白領們,穿梭在玻璃幕牆的各個摩天大樓間。也有人說它是一座新舊輝映,融合了東方色彩與西方文明的大都市。
吉隆坡 ,它既有現代都市的時尚氣派,也不乏古色古香的迷人風韻,市內典型的穆斯林建築, 中國 式住宅,以及 英國 殖民時期的建築,星羅棋佈,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與歷史悠久的村莊相互呼應。
同時,它還有著多元的文化,馬來村、唐人街、 印度 街並存相依,相處融洽。
說一千,道一萬,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親眼看一看,一切的一切,還不是道聽途說?
吃完飯,洗過澡,已是傍晚,初來乍到,黑燈瞎火的就別瞎“晃蕩”,勞累了一整天,先睡個囫圇覺,休息休息再說,養精蓄銳,才能有精神。
第二天,吃過早飯,我對媳婦說:“走,媳婦兒,我們現在可以出去‘逛’,出去‘浪’了。” 二、在 馬來西亞 首部 吉隆坡 尋古跡
出旅店,用GoGo地圖來導航,先把自己定位,再選好想去的地方,導航徒步,那一個準,沒“治”了。
在國內,導航只能用百度地圖,不能用GoGo地圖,總以為,已經很精準很方便了,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那差距,還是有點大。
俗話說得好:“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仍。”
想那麼多乾什麼?人生有崖,浩劫無崖,無論在那,隨遇而安最好。
剛走出旅店不遠,就發現右手旁十幾米處,有兩座氣勢宏偉的 印度 寺廟,管它三七二十一,先去看看在說,三三兩兩的信徒,脫鞋進去朝拜,徵得同意後,我們也進去“開開眼。”
這個寺廟叫小 印度 ,當地人稱BRICKFIELD(比較大),外面精美彩色的雕塑裡面精緻細緻的裝飾,以及細煙裊裊的幽香,讓人內心純凈和安然。
瀏覽過後,沒走多遠,我們又看到一座白色的教堂,矗立在高樓大夏旁,沒想,這裡還是個停車場,雖有看門值守的人,也不阻攔,所以,我們又在裡面溜達了一圈。
繼續前行,就看見一幢摩爾式建築物矗立在前方,仔細一對照,原來這就是 大名 鼎鼎的 吉隆坡 火車總站(Kuala Lumpur Railway Station) 。
吉隆坡 火車總站,建於1910年,由著名建築師克博精心設計,拱柱圓頂顯雄偉,尖塔琉璃越古今,為了方便乘客,享受舒適的空調,在1986年進行了大規模的內裝修。
以前,乘客可以從這個火車站前往 馬來西亞 半島西岸的大多數城鎮和東岸的道北(Tumpat),也可直達 新加坡 和 泰國 。
自從 吉隆坡 中央車站(KL Sentral)在2001年開始啟用後,它的首要火車站地位已被取代,目前,它是電動火車服務中的一站。
我們“稀里糊塗”地還從一個側門,進到車站內,溜了一圈。
再前行,我們就來了 吉隆坡 著名的國家清真寺,英文名:National Mosque of Malaysia,馬來文名:Masjid Negara,看到我們“裸露”著腿和胳膊,“敞開”著腦門,穿著“短行裝”,在門口徘徊,伊斯蘭教婦女和我們打招呼,讓我媳婦帶上頭巾,讓我穿上伊斯蘭教的長袍,可以免費參觀。
看到媳婦帶個黑色的頭巾,頭巾還隱隱閃著銀光,我則穿著紫色的長袍,還略帶著薰衣草的香味,感覺很新鮮,讓我特興奮。
小小的裝扮,剎那間,讓我們變了模樣。
媳婦是伊斯蘭婦女嗎?自己是回民?還是穆斯林?是牧師?還是教皇?是魔法師?還是格格巫?是幽靈?還是塔利班?
我媳婦還是我媳婦?我還是我?還是變成別人?我好像有點“暈菜”了。
拖鞋,上臺,進室內,四面通風,異常亮堂。
來來來,先照幾張自拍,留個紀念。
趁著大早上的還沒有游客,好好地再參觀和瀏覽。
潔白、純凈、肅穆、莊嚴、幽靜、端莊,高雅,讓人一下子醒悟過來,這裡,可不是鬧著玩的地方,嘻嘻哈哈的,不合適,要收斂,要心懷敬畏之心,那才是對他們應有的尊重。
國家清真寺,原址本是基督教教堂。
從1957年開始構思,於1965年完工,占地5.5公頃,是一間可以容納1萬5千人聚禮的清真寺,亦是 東南亞 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當年,清真寺原本想以 馬來西亞 第一任首相東姑·亞都拉曼來命名,但這個建議被他拒絕,並提出命名為“國家”,以慶祝 馬來西亞 以不流血的方式獲得獨立。
國家清真寺的建築風格特色,包括採取現代化的設計,再揉合當代伊斯蘭的藝術、書法及裝飾。
最令人驚嘆的是多褶傘形屋頂的主禮拜廳象徵打開與關閉的雨傘,結合 馬來西亞 的氣候特征,以及象徵自由獨立精神的245尺高之尖塔。
國家清真寺的大廳主穹頂設計有18顆星,分別代表著 馬來西亞 的13個州屬及回教的5大支柱。
另外,還有大大小小的穹頂,環繞在整座國家清真寺範圍之內。
國家清真寺,包括祈禱大廳、大尖塔、陵墓和辦公大樓的建築群,其造型和裝飾與 麥加 的三大清真寺相仿,氣勢恢弘,是伊斯蘭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
瀏覽過國家清真寺,穿過湖濱公園中間的馬路,我們來到了 馬來西亞 國家英雄紀念碑,這座由著名雕刻大師威爾頓(Felix de Weldon)設計的黃銅紀念碑,建造於1966年。
英雄紀念碑,在 意大利 鑄造,是紀念為國捐軀的烈士而建,這座七勇士青銅塑像高15.5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雕塑作品之一。
在國家紀念碑旁,即為東合雕塑公園 (ASEAN Gardens) 和敦阿都 拉薩 紀念館 (Tun Razak Memorial),展出已故的 馬來西亞 第二任首相 Tun Abdul Razak Hussein 相關文物。
參觀完國家英雄紀念碑,我們走到了 馬來西亞 國會的門口,照了幾張相。
站在通往國會的立交橋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車流,我對媳婦說:“他們也不邀請我們進去,談談國家大事,世界大事,真有點‘不夠’意思。”
媳婦說:“如果再在國會門前瞎晃悠,真的會請我們到剛纔路過的警察署去‘聊聊’天。”
我說:“那還是算了吧,走,我們去 吉隆坡 獨立廣場轉轉。”
吉隆坡 獨立廣場,從1961年開始建設,一直到1976年竣工,耗時15年之久,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之一。
在歐式的大草坪對面就是 蘇丹 阿都沙末大廈,這座建築群始建於1897年,綜合了摩爾、莫卧兒和 英國 殖民地古典建築的風格。
當年, 雪蘭莪 州秘書處就設於此,後來改為最高法院,荒廢多年,現在為遺產,是文化和藝術部的所在地。
蘇丹 阿都沙末大廈旁,還有一座赫赫有名的嘉美克清真寺,七拐八拐的找了一大圈,方纔入得院內。
這次,倒是沒有去國家清真寺那麼嚴格,只讓我媳婦把“皮膚衣”上的帽子帶上,“捂住”自己的頭髮。
由於我穿著短褲,工作人員就讓我套上一條筒裙,白底藍花布,雖素雅,但一個“大老爺”們,突然穿上一條裙子,感覺有點怪怪的。
心想,自己變成女人了嗎?
媳婦說,要給我照相留念,來就來,怕什麼?擺個什麼Pose好呢?
兩手食指指向臉蛋,裝個超級可愛的“小女生”如何?
照完相一看,差點沒有把我樂死,哪裡有什麼“小女生”?哪裡有什麼女人氣?虎背熊腰的,還不是原來那一個地地道道的“小老頭”嗎?
哎!留個紀念,將來有個令人難忘的回憶,挺好。
嘉美克清真寺,英文名:Jamek Mosque,馬來文名:Masjid Jamek。建於1909年,是 吉隆坡 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
在阿拉伯文中,嘉美的意思為穆斯林聚集,進行膜拜的地方。
嘉美克清真寺,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它座落於 巴生 河(Klang River)與鵝麥河(Gombak River)的交界處。
該清真寺由 印度 建築師設計,屋頂是“洋蔥”,傳統的伊斯蘭建築,並具摩爾式、莫卧兒建築風格,牆和立柱由粉色和乳白色的磚塊砌成,清真寺被棕櫚樹環繞,圓頂拱柱,雲石地板,氣勢不凡。
從嘉美清真寺出來,旁邊就是 吉隆坡 規模最大的手工藝品集散地~中央市場,也稱中央藝術坊(Central Market)。
這裡原本是一個繁忙的菜市場,建於1888年,由 馬來西亞 華人葉亞來一手打造而成,後被 英國 殖民政府拆掉改建。
三十年前,由 馬來西亞 政府再度改建。現在,這裡是各種特色商店的集中地,售賣點,它吸引著各路游客,紛至沓來。
再往前走,就有一座關帝廟,也有100多年的歷史,橙色的外觀,特別吸引眼球,門口有一對 石獅 子,裡面供奉著關羽,香火鼎盛。
一座關帝廟,就是一方水土、民俗民風的展示,一尊關公像,就是千萬民眾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塊青石古碑,就是一個感天動地的忠義教案。
關帝廟斜對面就是 馬裡 安曼 印度 廟(Sri Mahamariamman Temple),建於1873年,由從 印度南部 泰米爾納德邦 移居至此的 印度 工人修建,大門上有個塔樓,塔樓上滿是色彩鮮艷的浮凋,塔樓上精心雕琢的神像姿態萬千,栩栩如生。
印度 寺廟,在 馬來西亞 ,裡裡外外也看過幾個,想進去,需脫鞋,要交2馬幣的保管費,如果不交錢,出來時,你很有可能光著腳丫子,在街上走……
離街角十字路口的不遠處,就是赫赫有名,熙熙攘攘的茨廠街(Petaling Street), 中國 人喜歡稱之為“唐人街”。
唐人街上,紅燈籠高掛,各種小吃,各種商品,都極具 中國 特色,小攤小店的招牌,也處處書寫著中文。仿佛一下子,僅一巷之隔,就從國外又回到了國內,時空輪迴,轉瞬之間,讓人有點不可思議。
家在 北京 ,當然也逛過 北京 的王府井,西單,嘗過前門大街的各種小吃,溜達過 北京 的大紅門、動物園等批發市場以及琉璃廠、十里河等古玩市場等場所。
我覺得,這裡的門帘房、雜貨店、藝術街、小吃店、批發點等等都難以和 北京 的那些市場相媲美,但這裡,有這裡的地方特色,隨心所欲地看看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有時磨磨唧唧,有時匆匆忙忙,我們“稀里糊塗”地已經走了十幾公里的路,並巧妙地把這一帶所有的景點,一一串連起來,兜了一圈,該回旅店,休息休息,再做點好吃的,犒勞犒勞自己了。
從這裡走回旅店,大約還有3公里的路程,雖說也不算近,但對於經常走路、跑步和鍛煉身體的我們,簡直小菜一碟。
哎!有什麼也不如有個好身體,這是真的。
真想在 蘭卡威 再住幾天,象 臺灣 作家三毛那樣,躺在溫暖的沙灘上,讓自由的思緒,隨那海風飛揚……
2019年2月26日,吃過早飯,整理完行囊,打個車去 蘭卡威 機場,每人花131元人民幣,坐上“馬航”中午11點的飛機,經過近一個小時的飛行,我們就再一次來到了 吉隆坡 機場。
經過媳婦的多次詢問,我們每人花10馬幣,坐上了去 吉隆坡 中央車站(KL Sentral)的豪華巴士,一輛大巴士,一般情況下能坐40多人,我上車一看,就坐的,加上司機,也就5人,夠運營成本嗎?還行駛嗎?
還記得2018年4月底,我去 克拉瑪依 探親,早上去坐 昌平 至首都機場的大巴,那時,才試營業,很多人不知道,開車前,就我和一個女孩,我心想,這不相當於專車送我嗎?美!
還沒有得意多久,司機師傅就說:“車壞了,不走了,把錢退給你們。”
說完,把錢一退,徑自扭頭走了,把我倆直愣愣地“涼”在車上,得,自認倒霉,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和他們理論,自己打車去機場吧。
我不知道,這種事情,在“大馬”會不會被遇到?如果有遇到,我們也只能自認倒霉。
還好,車沒有“壞”。出機場,大巴車在寬敞的高速公路上飛馳,一路綠色的植物相伴,心情頓時怡然,經過1個多小時的行程,終點站到了。
繁華的都市,高樓大廈林立。
據說, 吉隆坡 中央車站是 吉隆坡 最大的交通樞紐,從這裡上車,基本上能到 吉隆坡 任何的地方,絕大多數的旅游名勝,古跡,超大的購物商城,最大最美的濱湖公園也在這附近。
看來,到 吉隆坡 ,住中央車站附近,是首選。
背著行囊,走出車站,一條條街道尋覓過去,貨比三家,最後,終於用每晚90馬幣,敲定一家Condo & House,
吉隆坡 ,我們要在這裡安營扎寨四天三夜,看看你,好嗎?
馬來西亞 的首都 吉隆坡 (Kuala Lumpur),是 馬來西亞 政治、經濟、金融、商業和文化中心。
它位於 巴生 河流域,馬來語意指“泥濘河口”,即 巴生 河(Klang River)與鵝麥河(Gombak River)的交會處。東有蒂迪旺沙山脈為屏障,北方及南方有丘陵地環繞,西臨 馬六甲 海峽,面積240平方公里。
吉隆坡 ,據2018年世界城市人口排名TOP100統計,總人數為7563912人,排38位。
1857年, 雪蘭莪 州皇族,拉惹阿都拉把 巴生 谷開放於採錫礦者,統治 馬來西亞 的 英國 殖民政府委任稱為“甲必丹”的華人領袖,來掌管當地華人的事務。
當時,出任“甲必丹”的葉亞來,在一場內戰後重建 吉隆坡 ,鼓勵馬來人進行種植,重開礦場,吸引華人礦工工作,並向 雪蘭莪 蘇丹 和商人借貸巨款進行開發與重建,為今日 吉隆坡 的發展與繁榮打下了基礎。
吉隆坡 在1880年成為 雪蘭莪 州的首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吉隆坡 於1942年1月11日淪陷日軍手中,總共長達44個月之久。在1957年8月31日, 吉隆坡 成為從 英國 取得獨立的 馬來西亞 聯合邦的首都。當時,第一任首相東姑·亞都拉曼就在 吉隆坡 的默迪卡體育館宣讀獨立宣言。
1974年, 吉隆坡 從 雪蘭莪 割讓出來成為聯邦直轄區。
吉隆坡 ,由於東臨蒂迪旺沙山脈,西臨印尼 蘇門答臘 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長年溫暖, 日照 充足,且降雨豐沛,特別是十月至隔年三月 東北 季風盛行時,氣溫長時穩定,最高溫大約在攝氏31至33度之間,從未超過37.2度,最低溫約在22至23.5度之間,也未低於17.8度。
平均年降雨量為2600毫米,雖然六月及七月較為乾旱,但平均月降雨量大都超過127毫米。
吉隆坡 ,有人說它無聊,它和世界上所有的首都一樣,現代摩登,車水馬龍,西裝革履的白領們,穿梭在玻璃幕牆的各個摩天大樓間。也有人說它是一座新舊輝映,融合了東方色彩與西方文明的大都市。
吉隆坡 ,它既有現代都市的時尚氣派,也不乏古色古香的迷人風韻,市內典型的穆斯林建築, 中國 式住宅,以及 英國 殖民時期的建築,星羅棋佈,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與歷史悠久的村莊相互呼應。
同時,它還有著多元的文化,馬來村、唐人街、 印度 街並存相依,相處融洽。
說一千,道一萬,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親眼看一看,一切的一切,還不是道聽途說?
吃完飯,洗過澡,已是傍晚,初來乍到,黑燈瞎火的就別瞎“晃蕩”,勞累了一整天,先睡個囫圇覺,休息休息再說,養精蓄銳,才能有精神。
第二天,吃過早飯,我對媳婦說:“走,媳婦兒,我們現在可以出去‘逛’,出去‘浪’了。” 二、在 馬來西亞 首部 吉隆坡 尋古跡
出旅店,用GoGo地圖來導航,先把自己定位,再選好想去的地方,導航徒步,那一個準,沒“治”了。
在國內,導航只能用百度地圖,不能用GoGo地圖,總以為,已經很精準很方便了,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那差距,還是有點大。
俗話說得好:“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仍。”
想那麼多乾什麼?人生有崖,浩劫無崖,無論在那,隨遇而安最好。
剛走出旅店不遠,就發現右手旁十幾米處,有兩座氣勢宏偉的 印度 寺廟,管它三七二十一,先去看看在說,三三兩兩的信徒,脫鞋進去朝拜,徵得同意後,我們也進去“開開眼。”
這個寺廟叫小 印度 ,當地人稱BRICKFIELD(比較大),外面精美彩色的雕塑裡面精緻細緻的裝飾,以及細煙裊裊的幽香,讓人內心純凈和安然。
瀏覽過後,沒走多遠,我們又看到一座白色的教堂,矗立在高樓大夏旁,沒想,這裡還是個停車場,雖有看門值守的人,也不阻攔,所以,我們又在裡面溜達了一圈。
繼續前行,就看見一幢摩爾式建築物矗立在前方,仔細一對照,原來這就是 大名 鼎鼎的 吉隆坡 火車總站(Kuala Lumpur Railway Station) 。
吉隆坡 火車總站,建於1910年,由著名建築師克博精心設計,拱柱圓頂顯雄偉,尖塔琉璃越古今,為了方便乘客,享受舒適的空調,在1986年進行了大規模的內裝修。
以前,乘客可以從這個火車站前往 馬來西亞 半島西岸的大多數城鎮和東岸的道北(Tumpat),也可直達 新加坡 和 泰國 。
自從 吉隆坡 中央車站(KL Sentral)在2001年開始啟用後,它的首要火車站地位已被取代,目前,它是電動火車服務中的一站。
我們“稀里糊塗”地還從一個側門,進到車站內,溜了一圈。
再前行,我們就來了 吉隆坡 著名的國家清真寺,英文名:National Mosque of Malaysia,馬來文名:Masjid Negara,看到我們“裸露”著腿和胳膊,“敞開”著腦門,穿著“短行裝”,在門口徘徊,伊斯蘭教婦女和我們打招呼,讓我媳婦帶上頭巾,讓我穿上伊斯蘭教的長袍,可以免費參觀。
看到媳婦帶個黑色的頭巾,頭巾還隱隱閃著銀光,我則穿著紫色的長袍,還略帶著薰衣草的香味,感覺很新鮮,讓我特興奮。
小小的裝扮,剎那間,讓我們變了模樣。
媳婦是伊斯蘭婦女嗎?自己是回民?還是穆斯林?是牧師?還是教皇?是魔法師?還是格格巫?是幽靈?還是塔利班?
我媳婦還是我媳婦?我還是我?還是變成別人?我好像有點“暈菜”了。
拖鞋,上臺,進室內,四面通風,異常亮堂。
來來來,先照幾張自拍,留個紀念。
趁著大早上的還沒有游客,好好地再參觀和瀏覽。
潔白、純凈、肅穆、莊嚴、幽靜、端莊,高雅,讓人一下子醒悟過來,這裡,可不是鬧著玩的地方,嘻嘻哈哈的,不合適,要收斂,要心懷敬畏之心,那才是對他們應有的尊重。
國家清真寺,原址本是基督教教堂。
從1957年開始構思,於1965年完工,占地5.5公頃,是一間可以容納1萬5千人聚禮的清真寺,亦是 東南亞 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當年,清真寺原本想以 馬來西亞 第一任首相東姑·亞都拉曼來命名,但這個建議被他拒絕,並提出命名為“國家”,以慶祝 馬來西亞 以不流血的方式獲得獨立。
國家清真寺的建築風格特色,包括採取現代化的設計,再揉合當代伊斯蘭的藝術、書法及裝飾。
最令人驚嘆的是多褶傘形屋頂的主禮拜廳象徵打開與關閉的雨傘,結合 馬來西亞 的氣候特征,以及象徵自由獨立精神的245尺高之尖塔。
國家清真寺的大廳主穹頂設計有18顆星,分別代表著 馬來西亞 的13個州屬及回教的5大支柱。
另外,還有大大小小的穹頂,環繞在整座國家清真寺範圍之內。
國家清真寺,包括祈禱大廳、大尖塔、陵墓和辦公大樓的建築群,其造型和裝飾與 麥加 的三大清真寺相仿,氣勢恢弘,是伊斯蘭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
瀏覽過國家清真寺,穿過湖濱公園中間的馬路,我們來到了 馬來西亞 國家英雄紀念碑,這座由著名雕刻大師威爾頓(Felix de Weldon)設計的黃銅紀念碑,建造於1966年。
英雄紀念碑,在 意大利 鑄造,是紀念為國捐軀的烈士而建,這座七勇士青銅塑像高15.5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雕塑作品之一。
在國家紀念碑旁,即為東合雕塑公園 (ASEAN Gardens) 和敦阿都 拉薩 紀念館 (Tun Razak Memorial),展出已故的 馬來西亞 第二任首相 Tun Abdul Razak Hussein 相關文物。
參觀完國家英雄紀念碑,我們走到了 馬來西亞 國會的門口,照了幾張相。
站在通往國會的立交橋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車流,我對媳婦說:“他們也不邀請我們進去,談談國家大事,世界大事,真有點‘不夠’意思。”
媳婦說:“如果再在國會門前瞎晃悠,真的會請我們到剛纔路過的警察署去‘聊聊’天。”
我說:“那還是算了吧,走,我們去 吉隆坡 獨立廣場轉轉。”
吉隆坡 獨立廣場,從1961年開始建設,一直到1976年竣工,耗時15年之久,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之一。
在歐式的大草坪對面就是 蘇丹 阿都沙末大廈,這座建築群始建於1897年,綜合了摩爾、莫卧兒和 英國 殖民地古典建築的風格。
當年, 雪蘭莪 州秘書處就設於此,後來改為最高法院,荒廢多年,現在為遺產,是文化和藝術部的所在地。
蘇丹 阿都沙末大廈旁,還有一座赫赫有名的嘉美克清真寺,七拐八拐的找了一大圈,方纔入得院內。
這次,倒是沒有去國家清真寺那麼嚴格,只讓我媳婦把“皮膚衣”上的帽子帶上,“捂住”自己的頭髮。
由於我穿著短褲,工作人員就讓我套上一條筒裙,白底藍花布,雖素雅,但一個“大老爺”們,突然穿上一條裙子,感覺有點怪怪的。
心想,自己變成女人了嗎?
媳婦說,要給我照相留念,來就來,怕什麼?擺個什麼Pose好呢?
兩手食指指向臉蛋,裝個超級可愛的“小女生”如何?
照完相一看,差點沒有把我樂死,哪裡有什麼“小女生”?哪裡有什麼女人氣?虎背熊腰的,還不是原來那一個地地道道的“小老頭”嗎?
哎!留個紀念,將來有個令人難忘的回憶,挺好。
嘉美克清真寺,英文名:Jamek Mosque,馬來文名:Masjid Jamek。建於1909年,是 吉隆坡 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
在阿拉伯文中,嘉美的意思為穆斯林聚集,進行膜拜的地方。
嘉美克清真寺,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它座落於 巴生 河(Klang River)與鵝麥河(Gombak River)的交界處。
該清真寺由 印度 建築師設計,屋頂是“洋蔥”,傳統的伊斯蘭建築,並具摩爾式、莫卧兒建築風格,牆和立柱由粉色和乳白色的磚塊砌成,清真寺被棕櫚樹環繞,圓頂拱柱,雲石地板,氣勢不凡。
從嘉美清真寺出來,旁邊就是 吉隆坡 規模最大的手工藝品集散地~中央市場,也稱中央藝術坊(Central Market)。
這裡原本是一個繁忙的菜市場,建於1888年,由 馬來西亞 華人葉亞來一手打造而成,後被 英國 殖民政府拆掉改建。
三十年前,由 馬來西亞 政府再度改建。現在,這裡是各種特色商店的集中地,售賣點,它吸引著各路游客,紛至沓來。
再往前走,就有一座關帝廟,也有100多年的歷史,橙色的外觀,特別吸引眼球,門口有一對 石獅 子,裡面供奉著關羽,香火鼎盛。
一座關帝廟,就是一方水土、民俗民風的展示,一尊關公像,就是千萬民眾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塊青石古碑,就是一個感天動地的忠義教案。
關帝廟斜對面就是 馬裡 安曼 印度 廟(Sri Mahamariamman Temple),建於1873年,由從 印度南部 泰米爾納德邦 移居至此的 印度 工人修建,大門上有個塔樓,塔樓上滿是色彩鮮艷的浮凋,塔樓上精心雕琢的神像姿態萬千,栩栩如生。
印度 寺廟,在 馬來西亞 ,裡裡外外也看過幾個,想進去,需脫鞋,要交2馬幣的保管費,如果不交錢,出來時,你很有可能光著腳丫子,在街上走……
離街角十字路口的不遠處,就是赫赫有名,熙熙攘攘的茨廠街(Petaling Street), 中國 人喜歡稱之為“唐人街”。
唐人街上,紅燈籠高掛,各種小吃,各種商品,都極具 中國 特色,小攤小店的招牌,也處處書寫著中文。仿佛一下子,僅一巷之隔,就從國外又回到了國內,時空輪迴,轉瞬之間,讓人有點不可思議。
家在 北京 ,當然也逛過 北京 的王府井,西單,嘗過前門大街的各種小吃,溜達過 北京 的大紅門、動物園等批發市場以及琉璃廠、十里河等古玩市場等場所。
我覺得,這裡的門帘房、雜貨店、藝術街、小吃店、批發點等等都難以和 北京 的那些市場相媲美,但這裡,有這裡的地方特色,隨心所欲地看看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有時磨磨唧唧,有時匆匆忙忙,我們“稀里糊塗”地已經走了十幾公里的路,並巧妙地把這一帶所有的景點,一一串連起來,兜了一圈,該回旅店,休息休息,再做點好吃的,犒勞犒勞自己了。
從這裡走回旅店,大約還有3公里的路程,雖說也不算近,但對於經常走路、跑步和鍛煉身體的我們,簡直小菜一碟。
哎!有什麼也不如有個好身體,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