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傳言都不是真的 | 走近朝鮮,解密這個輝煌且神秘的國度

和 越南 一樣, 朝鮮 的簽證也是另紙簽,基本只讓我們看一眼,過關之後就直接被收走了,等車的時候發現有一隊來 中國 務工的 朝鮮 姑娘,每個人都掛著胸章,這也是區分我們和他們的一大特征,導游說胸章是國家發的,款式種類比起當年的我們,看上去有些少。我們坐的是軟卧車廂,晃晃悠悠的老火車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坐的綠皮車,門口還有售賣零食飲料的漂亮小姐姐,不同的是 朝鮮 的火車更高級,包廂里還裝了空調,盒飯也好吃很多。














朝鮮 其實並不避諱讓我們或人民知道他們處於物資匱乏的境地,家家戶戶窗戶和陽臺上掛著的太陽能電池板就是證明。即便這樣,還是無法解決缺電的問題,晚上全城依然漆黑一片,就是在 平壤 稍微偏一點的街道上走,都需要帶把手電筒照路。











在遭受了40多萬枚炸彈的空襲之後,整座城市真的變成了“ 平壤 ”,當時的 平壤 僅40萬人口,聽著就覺得慘。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 朝鮮 很多地方都是不毛之地,戰爭真的是很恐怖的東西。
如今的 平壤 ,幾乎是從0開始重建的城市,在內憂外患的夾攻下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平壤 是 朝鮮半島 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因古時遍佈柳樹又稱“柳京”。市區建築面積占20%,其餘80%為公園等綠化用地,市民的人均綠地面積達到58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化面積比重最大的城市之一。


19世紀末, 平壤 不僅有許多 日本 和西洋人,也是 朝鮮 華僑的重要聚居地。隨著 平壤 的對外開放及地位提升, 平壤 近代化進程加快,逐漸成為 朝鮮半島 的商業和工業中心,併成為 朝鮮半島 的基督教中心。 朝鮮 戰爭爆發後, 平壤 幾乎被夷為平地,絕大多數古跡化為烏有,1400多座教堂也全部被炸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