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傳言都不是真的 | 走近朝鮮,解密這個輝煌且神秘的國度
板門店共同警備區(DMZ)
1953年7月27日, 朝鮮 停戰協定在這裡簽字,板門店揚名於世。抗日戰爭勝利後,南北 朝鮮 的分界線在北緯38度的三八線。 朝鮮 戰爭之後, 中國 人民志願軍和 朝鮮 人民軍才把分界線向南推進到了今天的板門店位置。板門店是 朝鮮 戰爭和 朝鮮半島 分裂的見證,也是當今朝韓雙方最為敏感的前線陣地。2012年7月22日,板門店被曝光地雷埋設密度居世界第一。
板門店是軍事區,記得第一次出國時從 韓國 也眺望過三八線那邊的 朝鮮 ,當時導游說得神乎其神,說對面的山頭是因為怕間諜潛入所以才幾乎寸草不生,然後那些整齊漂亮的小村莊都是做給他們看的形象工程,連炊煙都是刻意為之,這次換個角度來看同一個地點,也有點闢謠的意味。其實,這裡確實有很多 朝鮮 農民,他們正常耕作和生活,小日子真的過得不錯,感覺比之前火車路過的鄉村還要 富裕 。不過從板門店這個村莊到實際的三八線還有一段距離,從 朝鮮 的角度望過去,看不清 韓國 那邊有些什麼,而 韓國 民眾似乎完全避開了這塊區域,這樣看,相比畏畏縮縮的 韓國 人, 朝鮮 人反而活得坦坦蕩盪,那麼多年過去了,不知道還有多少惡意揣度和曲解存在於這些本是同根生的族人心間。
雖然說是共同警備區,但完全不見 韓國 士兵的身影,倒是 朝鮮 士兵非常認真地站崗,換崗,作為軍事區原先是不允許拍照的,現在基本沒有限制了,隨便拍,居然 大方 拍攝人民軍戰士也沒人阻攔,站在板門閣上一不小心還能收到 韓國 的網絡信號,這也是我們全程唯一能用上手機的時刻,可能因為好多天沒接觸網絡了,大家並非眷戀風景,卻也在這裡蹉跎了好久。
接著,我們進了開城,這算是在 朝鮮 認真游覽的第二座城市,原名開京,也是古代高麗王朝的首都,如果不是南北分治,她的發展不會比 首爾 差,更不會降格為邊境城市。開城的市容市貌比起 丹東 對面的 新義州 要差一些,很明顯 中國 老大哥比 韓國 親兄弟要更照顧 朝鮮 的同志們。開城的特產是高麗人參,和我們同酒店的 丹東 小哥哥說,當地人自己吃比較多的是6年的小人參,雖然送禮看著有點寒酸,不過功效和品質都挺好。開城的小朋友很熱情,居民的生活水準一點不輸 平壤 ,幾乎家家戶戶都裝了太陽能電池板,不愧是 朝鮮 的經濟特區。
高麗成均館(高麗博物館)
成均館是 朝鮮 高麗和李朝時期的高等教育機構。自高麗忠宣王時(1309 年)起,最高學府改為此名。恭愍王時改為國子監,1367 年恢複原名。自李朝開國至其末期被正式用於稱國家最高教育機構。設專門講授儒學的明倫堂和供奉孔子的文廟。最高負責人稱知事,下設一系列官員,主持文廟的祭祀和學員的教誨。招收生員或進士,大部分為貴族子弟。學生的正式名稱為儒生,定額 200 人。
位於開城的高麗成均館類似我國的國子監,是最早的大學,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地方。 朝鮮 王朝對儒家思想的傳承和愛比我們要強烈得多,可見儒家思想對封建王朝的助益之大。高麗博物館展示了許多出土文物,最初為11世紀初葉高麗國的行宮——大明宮,當時曾作為外國 來賓 的住宿地,稱作“順天館”。其實主要接待的外國 來賓 ,就是來自 中國 (天朝)的使臣,至今幾乎所有的 朝鮮 歷史劇都會或多或少帶到我國的使者,雖然形象未必好,但也從側面證明瞭他們一直是需要上供天朝的藩屬國。
這一路,我不斷觀察當地民眾的生活,種地、收成、洗衣、工作……完美詮釋了主席那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大踏步走進現代化的我們看來,他們似乎有點可憐,瘦得乾巴巴,還要受苦受累辛苦幹活才有飯吃,有衣穿,可我們的祖輩也是這樣,或許時光穿梭到未來,那些後輩看我們現在的生活,也會覺得不是那麼好,所以不要比較,無論任何情況,享受當下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感。
1953年7月27日, 朝鮮 停戰協定在這裡簽字,板門店揚名於世。抗日戰爭勝利後,南北 朝鮮 的分界線在北緯38度的三八線。 朝鮮 戰爭之後, 中國 人民志願軍和 朝鮮 人民軍才把分界線向南推進到了今天的板門店位置。板門店是 朝鮮 戰爭和 朝鮮半島 分裂的見證,也是當今朝韓雙方最為敏感的前線陣地。2012年7月22日,板門店被曝光地雷埋設密度居世界第一。
板門店是軍事區,記得第一次出國時從 韓國 也眺望過三八線那邊的 朝鮮 ,當時導游說得神乎其神,說對面的山頭是因為怕間諜潛入所以才幾乎寸草不生,然後那些整齊漂亮的小村莊都是做給他們看的形象工程,連炊煙都是刻意為之,這次換個角度來看同一個地點,也有點闢謠的意味。其實,這裡確實有很多 朝鮮 農民,他們正常耕作和生活,小日子真的過得不錯,感覺比之前火車路過的鄉村還要 富裕 。不過從板門店這個村莊到實際的三八線還有一段距離,從 朝鮮 的角度望過去,看不清 韓國 那邊有些什麼,而 韓國 民眾似乎完全避開了這塊區域,這樣看,相比畏畏縮縮的 韓國 人, 朝鮮 人反而活得坦坦蕩盪,那麼多年過去了,不知道還有多少惡意揣度和曲解存在於這些本是同根生的族人心間。
雖然說是共同警備區,但完全不見 韓國 士兵的身影,倒是 朝鮮 士兵非常認真地站崗,換崗,作為軍事區原先是不允許拍照的,現在基本沒有限制了,隨便拍,居然 大方 拍攝人民軍戰士也沒人阻攔,站在板門閣上一不小心還能收到 韓國 的網絡信號,這也是我們全程唯一能用上手機的時刻,可能因為好多天沒接觸網絡了,大家並非眷戀風景,卻也在這裡蹉跎了好久。
接著,我們進了開城,這算是在 朝鮮 認真游覽的第二座城市,原名開京,也是古代高麗王朝的首都,如果不是南北分治,她的發展不會比 首爾 差,更不會降格為邊境城市。開城的市容市貌比起 丹東 對面的 新義州 要差一些,很明顯 中國 老大哥比 韓國 親兄弟要更照顧 朝鮮 的同志們。開城的特產是高麗人參,和我們同酒店的 丹東 小哥哥說,當地人自己吃比較多的是6年的小人參,雖然送禮看著有點寒酸,不過功效和品質都挺好。開城的小朋友很熱情,居民的生活水準一點不輸 平壤 ,幾乎家家戶戶都裝了太陽能電池板,不愧是 朝鮮 的經濟特區。
高麗成均館(高麗博物館)
成均館是 朝鮮 高麗和李朝時期的高等教育機構。自高麗忠宣王時(1309 年)起,最高學府改為此名。恭愍王時改為國子監,1367 年恢複原名。自李朝開國至其末期被正式用於稱國家最高教育機構。設專門講授儒學的明倫堂和供奉孔子的文廟。最高負責人稱知事,下設一系列官員,主持文廟的祭祀和學員的教誨。招收生員或進士,大部分為貴族子弟。學生的正式名稱為儒生,定額 200 人。
位於開城的高麗成均館類似我國的國子監,是最早的大學,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地方。 朝鮮 王朝對儒家思想的傳承和愛比我們要強烈得多,可見儒家思想對封建王朝的助益之大。高麗博物館展示了許多出土文物,最初為11世紀初葉高麗國的行宮——大明宮,當時曾作為外國 來賓 的住宿地,稱作“順天館”。其實主要接待的外國 來賓 ,就是來自 中國 (天朝)的使臣,至今幾乎所有的 朝鮮 歷史劇都會或多或少帶到我國的使者,雖然形象未必好,但也從側面證明瞭他們一直是需要上供天朝的藩屬國。
這一路,我不斷觀察當地民眾的生活,種地、收成、洗衣、工作……完美詮釋了主席那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大踏步走進現代化的我們看來,他們似乎有點可憐,瘦得乾巴巴,還要受苦受累辛苦幹活才有飯吃,有衣穿,可我們的祖輩也是這樣,或許時光穿梭到未來,那些後輩看我們現在的生活,也會覺得不是那麼好,所以不要比較,無論任何情況,享受當下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