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在路上之印度首行
↑瓦拉納西 七、第3天 瓦拉納西(2) ↑瓦拉納西 恆河祭祀 是 瓦拉納西 的保留節目,每晚都會上演,所以我們還是不慌不忙地享受 恆河 畔、月圓夜的第一頓晚餐,雖然這是家素食酒店,但可以喝酒,於是叫了 印度 產的翠鳥啤酒,我曾經一度以為印度的啤酒應該都是IPA(India Pale Ale),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這翠鳥啤酒味道也遠沒有IPA好,後來經過補課才知道原來India Pale Ale是 英國 人為了保證運給駐印英軍的啤酒在經過漫長的海運之後還能保持良好口感而研製的一種配方,好吧,吃貨和酒鬼又再一次立功……
用膳完畢抄了家伙沿著各種Ghats朝著正在舉行的祭祀走去,雖然一路上有燈光伴著中秋的月光,但還是一不小心,踩了一腳新鮮牛糞,我當即清醒意識到在這個神牛遍佈尋常巷陌的地方,這是第一次但絕不會是最後一次走牛屎運,也就不以為意。
恆河 之神聖大致是源於它是經濕婆的頭髮流至人間,所以 印度 教徒都將她視為精神家園,此生非要在河中沐浴一次,或者死後可以順流而下,而在各種佛教經典中,在釋尊用來形容德報無窮盡時,總是用多如“恆河沙數”來描述,這個詞也通常被用於應付那些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們的刨根問題——個十百千萬,比萬大的是億,比億大的是兆,比兆大的是……?最大的是什麼——恆河沙數。至少我家的那個妞和 臺灣 作家張大春的兩個孩子都知道這一點,張大春的女兒還在與哥哥發生爭執的時候冒出過“我會一腳把你踢到恆河沙數去!” 的妙語,這個詞從孩子們的嘴裡冒出來的時候總是非常的有趣,每次我女兒說這個詞時都有一種極其認真的表情,令我每次都忍俊不禁——感謝佛祖留下瞭如此妙語,給我們減輕了不少育兒負擔。 ↑瓦拉納西 穿過人群和牛糞之後,終於抵達那片燈光之下,在歌手的吟唱聲中,身材瘦長的婆羅門祭司們操弄著各種道具步調一致地進行著——表演。其實,我猜,這個古老的祭祀儀式如今已經慢慢演變成了一種表演,你大可給它命名叫做“ 恆河 印象”,當然,這是典型的外國人或者說局外人的觀點,因為當你把目光從祭司移到當地群眾身上時,你會得到不一樣的結論,對他們來講,這祭祀代表的一切亘古未變……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鬍子里長滿故事……hoho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VIP座席 祭祀進入高潮之處,在場的信眾一起隨著歌者的吟唱一起拍手,敲鑼的小哥已玩到high處,場景歡樂又 和平 ,我依稀在歌聲中聽到了“Ganga mama”的字眼,看來將河流形容成母親也並不是我華夏民族的獨創。在歌聲中我走下階梯式碼頭,買了三盞河燈,點燃,放手讓它們隨 恆河 水漂流而去,完成了我之前的心愿,那一刻,我竟無法控制,淚水奔流而下,本來想和在天堂的父親說些什麼,卻哽咽以致語塞……那一刻,我本想用來祝福已不在的人,但我後來發現那一刻於我更重要的意義是我自己的放下……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祭祀結束,在回酒店的路上,已有人鋪好寢具準備入睡……
↑瓦拉納西
恆河 ,晚安……
已逝和未逝的人,晚安…… 七、第4天 瓦拉納西(3)也許是到 印度 來的國人還不是太多的緣故,我們在酒店遇到了之前在機場看到的那個夾著一本Lonely Planet的獨行姑娘,也就是喵喵同學,後來大家漸漸熟悉了,聊天時我和限哥開玩笑說當時是因為互相謙讓而都沒有上前搭訕,既然現在喵喵同學邊上又多了個小湖建mm,就不存在繼續謙讓的基礎條件啦……土地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在故土和異土,你看到一張和你膚色接近、佈局相同的面孔時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或許到 印度 來的每個人潛意識里都有某種共同之處,所以大家一見如故,相約乘船暢游 恆河 。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恆河 的早上安詳寧靜,儘管很多人已經在河邊一帶開始一天的勞作,但是因為遠離種種現代化機器發出的轟鳴聲,所以,熟睡的人也不會被輕易喚醒。船夫是個挺老實的漢子,儘管說起話來有點像嘴 巴裡 塞了棉花的馬龍白蘭度,後來才知道,他嘴巴裡的是檳榔,回憶起之前在某個南太平洋島國看到當地人嘴嚼檳榔開口對你微微一笑而你看到那一嘴鮮紅後幾乎被嚇尿的場景,我不得不承認,文明古國就是不一樣, 印度 人民會把檳榔稍作加工然後小心翼翼用樹葉包起來,這樣吃的時候至少不會讓別人懷疑你在嚼老鼠等一類活物,據說還可以減少羅患口腔疾病的幾率,是不是比某島國(此處非 日本 )人民更文明或者更有文化一點呢?
其實對於文明與文化,很多時候我們傻傻分不清楚,雖然很顯然一個是形容詞,另一個是名詞,但你能清楚地分辨一個不識字但從小受傳統浸淫的 印度 人和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 美國 人比起來哪個更文明或者哪個更有文化麽?在 中國 ,隨便一個不識字的老太太都會說出“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樣的源自佛學經典的偈語,老太太們可能不懂萬有引力定律,但她們會告訴你“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樣的為人道理和萬物規律……你能說她們沒有文化麽?就在上述的那個島國,我結識過一個從 福建 過來的林姓大哥,這個大哥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但是說著一口流利的當地土著語,管理著上百的當地雇工,你能說他沒有文化?我覺得文化是一種比科學、知識更深層次的東西,對人的影響比我們在任何學校接受的教育都更強大,隨著年齡的增大記憶力的衰退,一個人可能會不再會微積分,不再會解多元方程,但是浸淫到他骨子裡的那些文化印記,他一定不會忘記。文化儘管強大無比,但是與文明相比,我們總給它賦予優劣之名,或許可以這樣解釋,在某些國度某些地區,排隊是文明,不排隊是文化,小聲說話是文明,大聲喧嘩是文化,你排隊是因為終於有一天大家發現相比亂亂擠成一團排隊可以更快地達到目的,小聲說話是因為如果大家都大嗓門就誰也聽不到對方的話同時還能保護隱私——鄭也夫先生說得好,文明是人類發展過程當中的副產品,它一定是人類貪婪與恐懼這兩種本性博弈平衡的結果,而不是人類發展的目的,所以當一個人標榜自己有多文明時,你大可用“旁光”鄙而視之——總之我覺得文化與文明跟你會解幾次元方程、學過多少門力學、會幾國外語基本沒有什麼關係,更別提什麼正比關係了。
所以,對 恆河 里泡著的那些信眾,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置自己於文明或者文化的高點。 ↑瓦拉納西 雖然地處熱帶,但十月的清晨還是有些涼意的,不過,已經有不少 印度 群眾在 恆河 里沐浴了。
我曾經一度覺得人們在 恆河 沐浴只是生活需要而已,如果換做別的什麼河也是一樣的,因為人們總要洗澡,但一路走下來發現,事情並非完全如此,確實有人只是打打香皂洗個澡,但是也確實有很多虔誠的信眾以某種宗教的方式在沐浴,所以,不學語文科目多年以後,我終於自己給洗澡和沐浴下了不同的定義,一個是生理需求,一個是心理需求,一個凈化肉體,一個滌盪靈魂。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我問船夫是否真的有人喝 恆河 水,他用 印度 人民特有的方式歪了下頭說,有的,但不是所有人。
太陽從東岸的各種建築組成的天際線快速升起,位於下游側的火葬Ghat也開始開門納客有了裊裊晨煙,至於那煙里飄蕩的是什麼,就憑你的想象了。船夫提醒我們不要拍照,並開始解說,有五種人是不經火葬而直接被投入河中的,以我大學英語六級的水平,只get了其中三種,分別是嬰兒、孕婦和被毒蛇咬死的人,這些人不能被火葬,而是直接捆起來投河。這傳統一直這樣延續了幾千年。其實,我想說,新 中國 的老百姓是最最隨和的一個種群,在土葬了幾千年後,“嘎嘣”一下子就轉入火葬,這難道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員工嘛,老闆們沒有理由管理不好。 ↑瓦拉納西 年輕的修煉者 ↑瓦拉納西 我們的船老大,那面相是不是有點黑社會老大的意思 ↑瓦拉納西 這位大哥的膚色也太出挑了吧…… 我想 恆河 對 印度 教徒的意義應該同長江 黃河 之於華夏民族的意義有所區別,我們把長江黃河稱作母親河,是因為它們給我們帶來了富饒的土地和經久不息的灌溉,讓人們得以繁衍生息,而恆河似乎只是精神層面的一個符號,人們對它在物質方面的索取甚少,其右岸沖積出來的大片土地至今都沒有利用,甚至食素的印度教徒連恆河裡的魚都不吃,人們求的可能只是在這裡死去。所以可以說,我們的母親河賦予了我們生的機會,他們的恆河接納了他們的死亡。生和死,哪個更重要,對我來說曾經是個沒有意義的命題,因為答案很簡單——未知生焉知死,除了活在當下沒有其它選項,但當經歷了和親人的生離死別之後,我突然覺得人活著的大部分意義,都是為了離開生命的那一瞬間,那一刻或痛苦或安詳,都和你這一生所積累的財富零相關,在痛苦面前,你這一生所有的快樂、榮耀都煙消雲散,在安詳面前,這一生中的苦難、饑寒又何足掛齒,死亡是最偉大的平等,與任何數字無關。佛家常說“今世因,來世果”,其實,何需等到來世啊,在人離開今世去往來世的路上,或許果就已經來了……
七、第4天 瓦拉納西(4)瓦拉納西 不止有 恆河 ,還有佛教聖地 鹿野苑 ——這是傳說中的釋迦牟尼初轉法輪的所在,當然歷經千年的滄海桑田,這地方已是遺址一片。
下午,我和限哥包了輛Tutu車,和司機確定好回程時間,司機便在一處Tutu車停車場等我們,沒有收取任何的預付費用——對於他們對我們的信任,我們已經習慣,希望後來者不要逼他們學會prepay這項新技能(後來遇到的事情證明,德里的Tutu車司機已經get了)。
我們沿著圍牆繞了一會,走到一個廟宇門前,由於事先並沒有做好功課,起初我以為這就是 鹿野苑 ,至少是個佛教廟宇,進去後,當工作人員拿出一疊滿是赤裸的大叔的照片時,我才發現,這是一家耆那教寺廟。工作人員拿著各種圖片開始講解,講到耆那教與其它各種宗教的關係,他的觀點和我一直以來的想法是比較接近的,即宗教都是互通的,儘管目前看來很多宗教信徒間一直劍拔弩張,甚至同種宗教的不同教派也勢不兩立,但如果追溯到最本源的東西,大家真該坐下來喝上一壺。從工作人員展示的圖片看來, 印度 教就是宇宙這顆 大樹 的樹根,在它生長出的枝丫當中分離出了佛教、耆那教、伊斯蘭教以及基督教,顯然猶太教徒肯定不會認同這樣的觀點,但同樣誕生於印度的佛教徒應該不會有異議吧,因為耆那教的符號中就有佛教中的法輪,他們也同樣的講求剋制欲望,所以真正的耆那教徒應該對赤裸的身體沒有任何的欲望,特別是當看到這樣的大叔的肉體時。人類社會是個奇妙的東西,它禁止的和渴望的往往是同一件事物,禁賭、禁酒、禁嫖無一不是如此,如果滅除了欲望,也就不必禁絕,就像耆那教的這些赤身裸體的大叔們,我堅信他們至少能在女性信眾面前絕對控制住對常人而言的某些正常生理反應,不然那種尷尬的場面真是不知如何收場。
↑鹿野苑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鹿野苑 說起不同宗教的淵源,在他們的符號中其實可窺見一斑,它們大都與古老的天文學、占星術有關,不同宗教都在用自己的哲學、語言來描述他們眼中的宇宙、星月,如果你在網上鍵入宇宙的圖片搜索,然後對比下和佛教法輪和道教陰陽八卦的符號,你就會發現它們的驚人相似之處,你會不得不驚嘆古人的智慧,他們是如何發現宇宙運行的規律的?至少對於在地球錶面生活了30多年的我來說,我站在地表上從來沒有看到過那樣的宇宙,當然,那時的星空今夜依舊,只是有什麼模糊了我們的眼睛…… 此圖來自網絡 捐助了100Rs.後我步出寺外,去往真正的佛教聖地 鹿野苑 …… ↑鹿野苑 中間佛塔右邊的金頂就是耆那教廟宇 ↑鹿野苑 阿育王柱殘骸 站在這片廢墟上,完全無法想象這些建築當年的規制是怎樣的,它呈現給你的不是阿育王時代宏大的格局,也不是對慘遭穆斯林毀壞的悲痛訴說,你能感到的,只是一片安詳——包容一切的安詳。 ↑鹿野苑 ↑鹿野苑 外星人PK到此一游過? ↑鹿野苑
用膳完畢抄了家伙沿著各種Ghats朝著正在舉行的祭祀走去,雖然一路上有燈光伴著中秋的月光,但還是一不小心,踩了一腳新鮮牛糞,我當即清醒意識到在這個神牛遍佈尋常巷陌的地方,這是第一次但絕不會是最後一次走牛屎運,也就不以為意。
恆河 之神聖大致是源於它是經濕婆的頭髮流至人間,所以 印度 教徒都將她視為精神家園,此生非要在河中沐浴一次,或者死後可以順流而下,而在各種佛教經典中,在釋尊用來形容德報無窮盡時,總是用多如“恆河沙數”來描述,這個詞也通常被用於應付那些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們的刨根問題——個十百千萬,比萬大的是億,比億大的是兆,比兆大的是……?最大的是什麼——恆河沙數。至少我家的那個妞和 臺灣 作家張大春的兩個孩子都知道這一點,張大春的女兒還在與哥哥發生爭執的時候冒出過“我會一腳把你踢到恆河沙數去!” 的妙語,這個詞從孩子們的嘴裡冒出來的時候總是非常的有趣,每次我女兒說這個詞時都有一種極其認真的表情,令我每次都忍俊不禁——感謝佛祖留下瞭如此妙語,給我們減輕了不少育兒負擔。 ↑瓦拉納西 穿過人群和牛糞之後,終於抵達那片燈光之下,在歌手的吟唱聲中,身材瘦長的婆羅門祭司們操弄著各種道具步調一致地進行著——表演。其實,我猜,這個古老的祭祀儀式如今已經慢慢演變成了一種表演,你大可給它命名叫做“ 恆河 印象”,當然,這是典型的外國人或者說局外人的觀點,因為當你把目光從祭司移到當地群眾身上時,你會得到不一樣的結論,對他們來講,這祭祀代表的一切亘古未變……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鬍子里長滿故事……hoho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VIP座席 祭祀進入高潮之處,在場的信眾一起隨著歌者的吟唱一起拍手,敲鑼的小哥已玩到high處,場景歡樂又 和平 ,我依稀在歌聲中聽到了“Ganga mama”的字眼,看來將河流形容成母親也並不是我華夏民族的獨創。在歌聲中我走下階梯式碼頭,買了三盞河燈,點燃,放手讓它們隨 恆河 水漂流而去,完成了我之前的心愿,那一刻,我竟無法控制,淚水奔流而下,本來想和在天堂的父親說些什麼,卻哽咽以致語塞……那一刻,我本想用來祝福已不在的人,但我後來發現那一刻於我更重要的意義是我自己的放下……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祭祀結束,在回酒店的路上,已有人鋪好寢具準備入睡……
↑瓦拉納西
恆河 ,晚安……
已逝和未逝的人,晚安…… 七、第4天 瓦拉納西(3)也許是到 印度 來的國人還不是太多的緣故,我們在酒店遇到了之前在機場看到的那個夾著一本Lonely Planet的獨行姑娘,也就是喵喵同學,後來大家漸漸熟悉了,聊天時我和限哥開玩笑說當時是因為互相謙讓而都沒有上前搭訕,既然現在喵喵同學邊上又多了個小湖建mm,就不存在繼續謙讓的基礎條件啦……土地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在故土和異土,你看到一張和你膚色接近、佈局相同的面孔時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或許到 印度 來的每個人潛意識里都有某種共同之處,所以大家一見如故,相約乘船暢游 恆河 。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恆河 的早上安詳寧靜,儘管很多人已經在河邊一帶開始一天的勞作,但是因為遠離種種現代化機器發出的轟鳴聲,所以,熟睡的人也不會被輕易喚醒。船夫是個挺老實的漢子,儘管說起話來有點像嘴 巴裡 塞了棉花的馬龍白蘭度,後來才知道,他嘴巴裡的是檳榔,回憶起之前在某個南太平洋島國看到當地人嘴嚼檳榔開口對你微微一笑而你看到那一嘴鮮紅後幾乎被嚇尿的場景,我不得不承認,文明古國就是不一樣, 印度 人民會把檳榔稍作加工然後小心翼翼用樹葉包起來,這樣吃的時候至少不會讓別人懷疑你在嚼老鼠等一類活物,據說還可以減少羅患口腔疾病的幾率,是不是比某島國(此處非 日本 )人民更文明或者更有文化一點呢?
其實對於文明與文化,很多時候我們傻傻分不清楚,雖然很顯然一個是形容詞,另一個是名詞,但你能清楚地分辨一個不識字但從小受傳統浸淫的 印度 人和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 美國 人比起來哪個更文明或者哪個更有文化麽?在 中國 ,隨便一個不識字的老太太都會說出“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樣的源自佛學經典的偈語,老太太們可能不懂萬有引力定律,但她們會告訴你“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樣的為人道理和萬物規律……你能說她們沒有文化麽?就在上述的那個島國,我結識過一個從 福建 過來的林姓大哥,這個大哥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但是說著一口流利的當地土著語,管理著上百的當地雇工,你能說他沒有文化?我覺得文化是一種比科學、知識更深層次的東西,對人的影響比我們在任何學校接受的教育都更強大,隨著年齡的增大記憶力的衰退,一個人可能會不再會微積分,不再會解多元方程,但是浸淫到他骨子裡的那些文化印記,他一定不會忘記。文化儘管強大無比,但是與文明相比,我們總給它賦予優劣之名,或許可以這樣解釋,在某些國度某些地區,排隊是文明,不排隊是文化,小聲說話是文明,大聲喧嘩是文化,你排隊是因為終於有一天大家發現相比亂亂擠成一團排隊可以更快地達到目的,小聲說話是因為如果大家都大嗓門就誰也聽不到對方的話同時還能保護隱私——鄭也夫先生說得好,文明是人類發展過程當中的副產品,它一定是人類貪婪與恐懼這兩種本性博弈平衡的結果,而不是人類發展的目的,所以當一個人標榜自己有多文明時,你大可用“旁光”鄙而視之——總之我覺得文化與文明跟你會解幾次元方程、學過多少門力學、會幾國外語基本沒有什麼關係,更別提什麼正比關係了。
所以,對 恆河 里泡著的那些信眾,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置自己於文明或者文化的高點。 ↑瓦拉納西 雖然地處熱帶,但十月的清晨還是有些涼意的,不過,已經有不少 印度 群眾在 恆河 里沐浴了。
我曾經一度覺得人們在 恆河 沐浴只是生活需要而已,如果換做別的什麼河也是一樣的,因為人們總要洗澡,但一路走下來發現,事情並非完全如此,確實有人只是打打香皂洗個澡,但是也確實有很多虔誠的信眾以某種宗教的方式在沐浴,所以,不學語文科目多年以後,我終於自己給洗澡和沐浴下了不同的定義,一個是生理需求,一個是心理需求,一個凈化肉體,一個滌盪靈魂。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我問船夫是否真的有人喝 恆河 水,他用 印度 人民特有的方式歪了下頭說,有的,但不是所有人。
太陽從東岸的各種建築組成的天際線快速升起,位於下游側的火葬Ghat也開始開門納客有了裊裊晨煙,至於那煙里飄蕩的是什麼,就憑你的想象了。船夫提醒我們不要拍照,並開始解說,有五種人是不經火葬而直接被投入河中的,以我大學英語六級的水平,只get了其中三種,分別是嬰兒、孕婦和被毒蛇咬死的人,這些人不能被火葬,而是直接捆起來投河。這傳統一直這樣延續了幾千年。其實,我想說,新 中國 的老百姓是最最隨和的一個種群,在土葬了幾千年後,“嘎嘣”一下子就轉入火葬,這難道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員工嘛,老闆們沒有理由管理不好。 ↑瓦拉納西 年輕的修煉者 ↑瓦拉納西 我們的船老大,那面相是不是有點黑社會老大的意思 ↑瓦拉納西 這位大哥的膚色也太出挑了吧…… 我想 恆河 對 印度 教徒的意義應該同長江 黃河 之於華夏民族的意義有所區別,我們把長江黃河稱作母親河,是因為它們給我們帶來了富饒的土地和經久不息的灌溉,讓人們得以繁衍生息,而恆河似乎只是精神層面的一個符號,人們對它在物質方面的索取甚少,其右岸沖積出來的大片土地至今都沒有利用,甚至食素的印度教徒連恆河裡的魚都不吃,人們求的可能只是在這裡死去。所以可以說,我們的母親河賦予了我們生的機會,他們的恆河接納了他們的死亡。生和死,哪個更重要,對我來說曾經是個沒有意義的命題,因為答案很簡單——未知生焉知死,除了活在當下沒有其它選項,但當經歷了和親人的生離死別之後,我突然覺得人活著的大部分意義,都是為了離開生命的那一瞬間,那一刻或痛苦或安詳,都和你這一生所積累的財富零相關,在痛苦面前,你這一生所有的快樂、榮耀都煙消雲散,在安詳面前,這一生中的苦難、饑寒又何足掛齒,死亡是最偉大的平等,與任何數字無關。佛家常說“今世因,來世果”,其實,何需等到來世啊,在人離開今世去往來世的路上,或許果就已經來了……
七、第4天 瓦拉納西(4)瓦拉納西 不止有 恆河 ,還有佛教聖地 鹿野苑 ——這是傳說中的釋迦牟尼初轉法輪的所在,當然歷經千年的滄海桑田,這地方已是遺址一片。
下午,我和限哥包了輛Tutu車,和司機確定好回程時間,司機便在一處Tutu車停車場等我們,沒有收取任何的預付費用——對於他們對我們的信任,我們已經習慣,希望後來者不要逼他們學會prepay這項新技能(後來遇到的事情證明,德里的Tutu車司機已經get了)。
我們沿著圍牆繞了一會,走到一個廟宇門前,由於事先並沒有做好功課,起初我以為這就是 鹿野苑 ,至少是個佛教廟宇,進去後,當工作人員拿出一疊滿是赤裸的大叔的照片時,我才發現,這是一家耆那教寺廟。工作人員拿著各種圖片開始講解,講到耆那教與其它各種宗教的關係,他的觀點和我一直以來的想法是比較接近的,即宗教都是互通的,儘管目前看來很多宗教信徒間一直劍拔弩張,甚至同種宗教的不同教派也勢不兩立,但如果追溯到最本源的東西,大家真該坐下來喝上一壺。從工作人員展示的圖片看來, 印度 教就是宇宙這顆 大樹 的樹根,在它生長出的枝丫當中分離出了佛教、耆那教、伊斯蘭教以及基督教,顯然猶太教徒肯定不會認同這樣的觀點,但同樣誕生於印度的佛教徒應該不會有異議吧,因為耆那教的符號中就有佛教中的法輪,他們也同樣的講求剋制欲望,所以真正的耆那教徒應該對赤裸的身體沒有任何的欲望,特別是當看到這樣的大叔的肉體時。人類社會是個奇妙的東西,它禁止的和渴望的往往是同一件事物,禁賭、禁酒、禁嫖無一不是如此,如果滅除了欲望,也就不必禁絕,就像耆那教的這些赤身裸體的大叔們,我堅信他們至少能在女性信眾面前絕對控制住對常人而言的某些正常生理反應,不然那種尷尬的場面真是不知如何收場。
↑鹿野苑 ↑瓦拉納西 ↑瓦拉納西 ↑鹿野苑 說起不同宗教的淵源,在他們的符號中其實可窺見一斑,它們大都與古老的天文學、占星術有關,不同宗教都在用自己的哲學、語言來描述他們眼中的宇宙、星月,如果你在網上鍵入宇宙的圖片搜索,然後對比下和佛教法輪和道教陰陽八卦的符號,你就會發現它們的驚人相似之處,你會不得不驚嘆古人的智慧,他們是如何發現宇宙運行的規律的?至少對於在地球錶面生活了30多年的我來說,我站在地表上從來沒有看到過那樣的宇宙,當然,那時的星空今夜依舊,只是有什麼模糊了我們的眼睛…… 此圖來自網絡 捐助了100Rs.後我步出寺外,去往真正的佛教聖地 鹿野苑 …… ↑鹿野苑 中間佛塔右邊的金頂就是耆那教廟宇 ↑鹿野苑 阿育王柱殘骸 站在這片廢墟上,完全無法想象這些建築當年的規制是怎樣的,它呈現給你的不是阿育王時代宏大的格局,也不是對慘遭穆斯林毀壞的悲痛訴說,你能感到的,只是一片安詳——包容一切的安詳。 ↑鹿野苑 ↑鹿野苑 外星人PK到此一游過? ↑鹿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