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線以北停戰線以南——江原道鐵原篇
八、白馬高地火車站白馬高地因 朝鮮 戰爭中志願軍與 韓國 爭奪高地而為人熟知,目前白馬高地火車站是 韓國 京元線運營的最北端的火車站。 九、京元線沿途重要車站與地點漣川 郡: 朝鮮 戰爭期間 朝鮮 南下的基地。 漣川 火車站是 朝鮮 軍方集結坦克等裝備的集散地。 朝鮮 戰爭中幸存的水塔。 三八線附近合谷邑的漢灘江。 十、幾個概念1.三八線
1945年 日本 投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畫下了結束的尾聲。在這之前, 美國 和蘇聯也於 雅爾塔 會議上商定在 朝鮮半島 以北緯38度線,作為兩方接受日軍投降的範圍界限,北部列為蘇聯紅軍受降區,南部則為 美國 軍隊受降區。在過去,整個 朝鮮 自1910年開始,受到大 日本 帝國的殖民統治。以38度線為分界線的理由,一是該線將 朝鮮半島 分割為近似相等面積的兩部分,二是早在1945年 日本 撤消 朝鮮 軍編製時,便是依照此線將38度線以北的 朝鮮 軍併入關東軍,38度線以南的 朝鮮 軍併入國內軍。
1948年,以 美國 為首的西方陣營決定舉辦投票來票選總統,從而成立了大韓民國;而北部在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政權支持下, 朝鮮 民主主義人民 共和 國也宣佈建國。 2.停火線與非軍事區(DMZ)
1950年, 朝鮮半島 的兩大陣營爆發了 朝鮮 戰爭,此時無論是 朝鮮 還是 韓國 都十分依賴自己陣營的支持與援助。在蘇聯的支持及幫助下,首個月的戰事中 朝鮮 人民軍發起了攻勢越過38度線入侵 韓國 ,甚至在1950年9月時已占領幾乎一大半的 朝鮮半島 。聯合國授權負責阻止此次戰爭的聯合國軍,在道 格拉斯 ·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揮下支援 韓國 展開了反擊,並於同年11月時將整個情勢扭轉過來。但之後 中國 派遣了 中國 人民志願軍支援 朝鮮 干預整場戰事。最後戰爭又再次回到38度線附近進行消耗戰,並於1953年結束整場戰事。
1951年11月27日,雙方開始就軍事分界線及非軍事區的問題於談判桌上達成了協議:“以雙方現有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各自由此線後退兩公里以建立停戰期間的非軍事地區。如軍事停戰協議在本協議批准後30天之後簽字,則應按將來雙方實際接觸線的變化修正上述軍事分界線與非軍事區。”至12月10日,雙方參謀人員確定了非軍事區的南北界限。 下圖可以看到北緯三十八度線,十字為停火線。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 朝鮮 、 中國 與聯合國軍在板門店簽署了《 朝鮮 停戰協定》和《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兩項停戰協定,並決定建立一條非軍事區將兩韓分隔南北。雙方都同意以38度線為基礎,以自1953年7月27日22點整時軍隊所實際控制邊界為起點,將各自的軍隊退到2000米遠的地方,建立一個東西向的緩衝地帶——也就是總寬4公里(約2.5英里)的朝韓非軍事區。 3.北方界線(NLL)
韓戰結束以後,南北雙方最終在 朝鮮半島 中部劃定了一條全長246公里的軍事分界線,但海上分界卻留作懸案。當時 韓國 方面控制的白翎島、大 青島 、小 青島 、延坪島和隅島等5個島嶼(簡稱“西海5島”)與 朝鮮 西部沿海隔海相望。於是, 韓國 單方面在“西海5島”和 朝鮮 西部沿海之間設定了一條“NLL線-北方警戒線”,即“北方界線”,將其作為一條海上分界線。 朝鮮 方面一直不予承認,雙方軍艦與漁船在爭議海域不斷發生“越線”磨擦,並導致了朝韓海軍艦艇在1999年6月和2002年6月兩次發生軍事衝突。
朝鮮半島 西部海區盛產梭子蟹,每年五六月份正是捕蟹的好季節。2010年,“北方界線”附近海域梭子蟹可捕量比往年增加一倍。捕蟹季節,雙方漁民到“北方界線”附近作業,有時候就會越過該“線”。於是問題就來了:一方說你漁船越過了“北方界線”,另一方說是你的船隻進入了我的領海。“北方界線”為引起韓朝雙方海上軍事衝突埋下了禍根。1999年6月,衝突終於發生了,激烈的槍炮聲打破了40多年的平靜。在這場衝突中, 朝鮮 軍艦被擊沉、擊傷各一艘,造成30多名 朝鮮 海軍士兵死亡。 朝鮮 對這次海上武裝衝突作出了強烈反應,表示堅決不承認“北方界線”。
海上界線
因為“北方界線”貼近 朝鮮 西部沿海,即阻礙其漁業生產,也對其安全造成威脅, 朝鮮 對“北方界線”持強烈的反對態度。 朝鮮 也劃定了一條海上分界線,不在“西海5島”與 朝鮮 陸地之間,而在“西海5島”以外的海域,並經常以此譴責 韓國 軍艦侵犯其領海。 紅色是 朝鮮 主張的海上界線,藍色是 韓國 主張的海上界線。 4.民統線
民間人統制區是為有效地進行停戰線一帶的軍事作戰,保護軍事設施和保安而管制民間人出入的地區。 在離非軍事區南方界限5-20公裡外,設定民間人統制線(簡稱民統線),從民間人統制線到南方界限的地段為民間人統制區。
在不影響到進行軍事作戰和保安的範圍內,國家允許民間人利用這一帶的土地,出入、活動和耕作,但控制行使土地所有權等。 1958年6月,由 韓國 軍負責防衛停戰線的任務後,在不影響到進行軍事作戰和維護保安的範圍內,允許老百姓在此務農,因此叫做“民間人統制線(民統線)”。
上世紀90年代, 韓國 方面曾將民統線的範圍縮小至15公里,2008年9月再次縮短至10公里,此後民統線的範圍一直沒有變化。據報道,居住在民統線範圍內的居民因受到 韓國 軍方的控制而出入受限,而且由於該區域被指定為軍事保護地區,因此在開發上也存在困難,所以當地居 民和 地方自治團體一直要求 韓國 軍方縮小民統線範圍。
1945年 日本 投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畫下了結束的尾聲。在這之前, 美國 和蘇聯也於 雅爾塔 會議上商定在 朝鮮半島 以北緯38度線,作為兩方接受日軍投降的範圍界限,北部列為蘇聯紅軍受降區,南部則為 美國 軍隊受降區。在過去,整個 朝鮮 自1910年開始,受到大 日本 帝國的殖民統治。以38度線為分界線的理由,一是該線將 朝鮮半島 分割為近似相等面積的兩部分,二是早在1945年 日本 撤消 朝鮮 軍編製時,便是依照此線將38度線以北的 朝鮮 軍併入關東軍,38度線以南的 朝鮮 軍併入國內軍。
1948年,以 美國 為首的西方陣營決定舉辦投票來票選總統,從而成立了大韓民國;而北部在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政權支持下, 朝鮮 民主主義人民 共和 國也宣佈建國。 2.停火線與非軍事區(DMZ)
1950年, 朝鮮半島 的兩大陣營爆發了 朝鮮 戰爭,此時無論是 朝鮮 還是 韓國 都十分依賴自己陣營的支持與援助。在蘇聯的支持及幫助下,首個月的戰事中 朝鮮 人民軍發起了攻勢越過38度線入侵 韓國 ,甚至在1950年9月時已占領幾乎一大半的 朝鮮半島 。聯合國授權負責阻止此次戰爭的聯合國軍,在道 格拉斯 ·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揮下支援 韓國 展開了反擊,並於同年11月時將整個情勢扭轉過來。但之後 中國 派遣了 中國 人民志願軍支援 朝鮮 干預整場戰事。最後戰爭又再次回到38度線附近進行消耗戰,並於1953年結束整場戰事。
1951年11月27日,雙方開始就軍事分界線及非軍事區的問題於談判桌上達成了協議:“以雙方現有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各自由此線後退兩公里以建立停戰期間的非軍事地區。如軍事停戰協議在本協議批准後30天之後簽字,則應按將來雙方實際接觸線的變化修正上述軍事分界線與非軍事區。”至12月10日,雙方參謀人員確定了非軍事區的南北界限。 下圖可以看到北緯三十八度線,十字為停火線。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 朝鮮 、 中國 與聯合國軍在板門店簽署了《 朝鮮 停戰協定》和《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兩項停戰協定,並決定建立一條非軍事區將兩韓分隔南北。雙方都同意以38度線為基礎,以自1953年7月27日22點整時軍隊所實際控制邊界為起點,將各自的軍隊退到2000米遠的地方,建立一個東西向的緩衝地帶——也就是總寬4公里(約2.5英里)的朝韓非軍事區。 3.北方界線(NLL)
韓戰結束以後,南北雙方最終在 朝鮮半島 中部劃定了一條全長246公里的軍事分界線,但海上分界卻留作懸案。當時 韓國 方面控制的白翎島、大 青島 、小 青島 、延坪島和隅島等5個島嶼(簡稱“西海5島”)與 朝鮮 西部沿海隔海相望。於是, 韓國 單方面在“西海5島”和 朝鮮 西部沿海之間設定了一條“NLL線-北方警戒線”,即“北方界線”,將其作為一條海上分界線。 朝鮮 方面一直不予承認,雙方軍艦與漁船在爭議海域不斷發生“越線”磨擦,並導致了朝韓海軍艦艇在1999年6月和2002年6月兩次發生軍事衝突。
朝鮮半島 西部海區盛產梭子蟹,每年五六月份正是捕蟹的好季節。2010年,“北方界線”附近海域梭子蟹可捕量比往年增加一倍。捕蟹季節,雙方漁民到“北方界線”附近作業,有時候就會越過該“線”。於是問題就來了:一方說你漁船越過了“北方界線”,另一方說是你的船隻進入了我的領海。“北方界線”為引起韓朝雙方海上軍事衝突埋下了禍根。1999年6月,衝突終於發生了,激烈的槍炮聲打破了40多年的平靜。在這場衝突中, 朝鮮 軍艦被擊沉、擊傷各一艘,造成30多名 朝鮮 海軍士兵死亡。 朝鮮 對這次海上武裝衝突作出了強烈反應,表示堅決不承認“北方界線”。
海上界線
因為“北方界線”貼近 朝鮮 西部沿海,即阻礙其漁業生產,也對其安全造成威脅, 朝鮮 對“北方界線”持強烈的反對態度。 朝鮮 也劃定了一條海上分界線,不在“西海5島”與 朝鮮 陸地之間,而在“西海5島”以外的海域,並經常以此譴責 韓國 軍艦侵犯其領海。 紅色是 朝鮮 主張的海上界線,藍色是 韓國 主張的海上界線。 4.民統線
民間人統制區是為有效地進行停戰線一帶的軍事作戰,保護軍事設施和保安而管制民間人出入的地區。 在離非軍事區南方界限5-20公裡外,設定民間人統制線(簡稱民統線),從民間人統制線到南方界限的地段為民間人統制區。
在不影響到進行軍事作戰和保安的範圍內,國家允許民間人利用這一帶的土地,出入、活動和耕作,但控制行使土地所有權等。 1958年6月,由 韓國 軍負責防衛停戰線的任務後,在不影響到進行軍事作戰和維護保安的範圍內,允許老百姓在此務農,因此叫做“民間人統制線(民統線)”。
上世紀90年代, 韓國 方面曾將民統線的範圍縮小至15公里,2008年9月再次縮短至10公里,此後民統線的範圍一直沒有變化。據報道,居住在民統線範圍內的居民因受到 韓國 軍方的控制而出入受限,而且由於該區域被指定為軍事保護地區,因此在開發上也存在困難,所以當地居 民和 地方自治團體一直要求 韓國 軍方縮小民統線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