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度奇遇記〡神游三色城,收集100張笑臉
↑梅蘭加爾古堡 ↑梅蘭加爾古堡 從山腳到山頂,要穿過七重門。當地人戲稱這是 “旁門左道”——冷不防的,眼前就會出現近乎80~90度的直角彎,城牆極為厚實,鑲滿了碩大的鐵皮尖釘。
據說一旦戰火燃起,敵軍的大象軍團來不及反應,就會直接撞暈過去。也難怪了,它也被稱為“從來不曾攻破的城堡”。 ↑梅蘭加爾古堡 👉小貼士:古堡在上午9點左右,光線最柔和。如果從老城乘突突過來,往返約600盧比;若要步行上山也無妨,一小時左右。
開放時間: 08:00-17:30。門票: 外國人600盧比,可用身份證或護照免費租講解器。想要耐心細逛,大概需要一上午。 ↑梅蘭加爾古堡 ↑梅蘭加爾古堡 印度 人對自拍的熱愛,全世界都難找出第二個。景點拍餐廳拍廁所拍,只要眼神對視就會掏出手機。他們尤其對東方面孔感興趣,好奇心從不掩飾,不出兩三秒就能咔咔咔。 ↑梅蘭加爾古堡 ↑梅蘭加爾古堡 就這麼,我石化在原地,被一撥又一撥的游客圍攏合影,雕塑般迎來送往當地客。開始還挺開心的,半小時過去,蘋果肌都笑酸了。從一個人,到兩個人,再到一群人……
當然啦,和一大家子合影不夠,還得配合喊口號“tataya”,把鏡頭當成好朋友,順便把滿月寶寶往懷裡塞。 ↑梅蘭加爾古堡 越過最後一道門,入眼是王妃們的血手印。這種自焚殉夫的舊習叫做“sati”,紅色牌匾之下,藏著殘酷又離奇的陳年往事。
幾百年前,拉傑普特族極其剛烈。若是城堡被圍困,男人們拼殺到最後一刻,女人們便會沐浴香薰,穿上橘色衣衫。在民眾的簇擁和禱念聲里,一個個跳入火堆殉情。 ↑梅蘭加爾古堡 古老宮殿從來不缺閨怨。當毒酒在晃蕩,利劍在晃蕩,鮮血也在晃蕩,有什麼不曾發生呢?好在如今劣習廢止,悲劇也畫上句號。
身在此地,只覺悲情。人生如泡影,愛恨如浮雲。何況是年少早逝的她們呢。 ↑梅蘭加爾古堡 午後兩點,當我赤腳走過內殿,沿著細窄長梯,卻找不到公主閨房。陽光透過琉璃窗,映亮牆上細密畫,還有茱萸粉色的鳶尾花。
宮中密道格外多,又窄又小又繞,早已把我折騰到不知歸路。卻無時不刻心裡在驚嘆,天哪,這濃郁的拉其普特風情。 ↑梅蘭加爾古堡 ↑梅蘭加爾古堡 準備繞行時,巧遇幾位拍視頻的vlogger。他們拉著我入鏡,順便來了段即興採訪。從城市初印象,聊到怪味小吃,從旅行博主聊到拍攝趣事。卸下嚴肅和拘謹,笑成一團。
他們說話眉飛色舞的,神情間都是自信和熱情。末了互留郵箱,小姐姐給我扎實擁抱。
vlogger們的見面禮,當然是拍拍拍呀。 ↑梅蘭加爾古堡 ↑梅蘭加爾古堡 之後碰到一群中學生,排著長隊想來合照;吹笛的耍蛇人也湊過來,凹完造型不夠,非得來個表情十連拍。獃越久越習慣,這種 印度 式“自來熟”。哪怕初次相識,他們絕不見外。遠道而來的異鄉人呀,從來不會孤單。 ↑梅蘭加爾古堡 爬坡,上坎,登 高臺 。同行的小伙伴來不及氣喘,就“哇”了起來。我在巨崖之畔,目之所及處,望見層疊錯落的樓宇,和密集如網的村落,宛如一片藍色汪洋。
有人說,因為當年婆羅門把自家屋子染色,周圍人跟風刷漆,整座城才慢慢變藍;也有人說,這是為了防止蚊蟲,或是辟邪祈福。 ↑梅蘭加爾古堡 誰曾想到呢,鴿子成了這裡的常駐民。它們低飛盤旋著,遠山和流雲都染上淡淡溫煦。奢華與衰頹。血性與浪漫。古堡山腳的悲與歡。 ↑焦特布爾 我不知什麼是歷史,卻身在歷史之中。時間不語,一切靜默如詩,卻沒有謎底。藍城的日夜流轉,不過是一場宿命。 3.印度火車很奇葩?請拋開偏見焦特布爾火車站VLOG關鍵詞:火車和偏見/甜蜜夫妻倆/小姐姐唱印度歌/奇葩火車餐
在 南亞 旅居,幾乎體驗了所有交通方式:飛機、地鐵、駱駝、大象、三角帆、TUTU車…但一提到當地火車,難免又怵又慌。
難道比春運更誇張,車頂車身都掛滿男人?每趟都晚點,少則一小時,多則兩三天?難道如媒體所說,“拿生命滿足好奇心”?我假設n+1種驚險場景,然而都想多了。 ↑焦特布爾火車站 這裡的車站長相隨意,沒有安檢口,沒有問詢處,進門即月臺。它就像濃縮的獨立世界,跟市區之景格格不入,喚賣聲、說笑聲、火車行駛聲交織成片。 ↑焦特布爾火車站 ↑焦特布爾火車站 頭頂竹籃的少年們,沿著軌道狂奔,手抓欄桿飛身上了車。每片狹仄空間里,散髮出煙草、汽油、陳年垃圾的混合氣味兒。流浪漢遍地躺著,他們一家子生活在此,臉上卻毫無困窘之意。 ↑焦特布爾火車站 ↑焦特布爾火車站 有幾個 印度 男孩兒,不知道是耍帥還是在幹嘛,火車鳴笛時並不著急,非得等到最後一秒,才把行李往背後一甩,咻地跳上車去。還有喚賣水果的老阿姨們,沿著軌道緩緩走。快和慢,動 和靜 ,交織成奇妙畫面。 ↑焦特布爾火車站 上了火車,找到座位,我才長吁一口氣。原來那些火車上掛滿人的照片,大多是十幾年前的圖呀?若是沒有親臨此地,說不定還會被那些誇張的新聞資訊,一直蒙在鼓裡。 👉小貼士: 印度 火車劃分等級,差不多有AC1,AC2,AC3,Slepper等多種選擇。不同等級車廂,內部環境差別很大。如果短途沒問題,買普通座位就行;但如果是長途,儘量選擇能躺睡的座位。
相應的,火車鋪位分為上鋪(UB),中鋪(MB),下鋪(LB),側邊上鋪(SU),側邊下鋪(SL),建議選擇上鋪。在正常不晚點的情況下,300公里的路程,需要5小時左右,如果晚點可能記得一整天。 等找到我的位子,早已累到吐舌頭。斜對角的 印度 情侶,先是幫忙抬行李,又請我喝拉茶,熱絡得恍如老朋友見面。聽女孩兒說,他倆剛度完蜜月,新婚兩月零三天。
出乎意料的是,男孩是個工程師,女孩則是醫生,她在 北京 獃過六年,中文說的麻溜麻溜。出於好奇,我讓她教我 印度 語,結果憋了半天,愣是學不會咖喱味的繞口發音。
嗨聊兩小時,小姐姐還教我唱起 印度 歌,聲音又甜又脆。時不時跟男朋友來個愛的對視,掌聲響起,惹得隔壁大媽都探頭望來。 最後還有彩蛋,小姐姐給我們看了她的結婚紀錄片——這才知道,結婚那晚,新娘得騎著烈馬去丈夫家,圍著火坑繞行六圈,如果場面越驚險,將來婚姻就越 平順 。
從 新德里 到 孟買 貧民窟,從偶像明星到寶萊塢電影,從辦不辦婚禮到生不生孩子…這是 印度 式的熱情、話癆、無釐頭,我只管有一搭沒一搭,捧腹笑到臉都歪。 等到了飯點,還有端著鐵盤的鬍子大叔,一節節車廂問過來:嘿朋友,想吃點什麼?雞肉捲還是咖喱角?我隨手買了份thali簡餐。看賣相確實沒什麼看頭——湯色呈羹糊狀,黃黃綠綠湊成圓盤。
味道其實不賴:扁豆濃湯、辣味燉菜、酸奶醬配土豆泥,還有玫瑰水提味的奶酪球。當地人喜歡右手抓食物,把脆餅撕成小方塊。
據說是為了在味覺嗅覺之外,感受食物的溫度和質感。像我這種左撇子,就只能用筷子啦,否則會吃到滿手湯汁。 當黃油混著鮮香辣澀的糊湯、奶酪、鷹嘴豆送嘴裡,滿足感騰然而起。想起剛來時候,對這裡食物百般抗拒,怕它臟也怕鬧肚子。
如今卻像打開藏寶盒——無論何時或何地,都喜歡呼哧呼哧飯菜下肚的愉悅感。 夜裡疲憊,早早休息。 印度 的火車從不關門。等日落之後,燈慢慢熄了。裹著毯向窗外瞥去,隱約掠過平原的霧,漸涼的風,和落滿灰的居民樓。
車身搖搖晃晃如在船上。我扶著欄桿,探出頭往外望,唯有乎乎風聲和鐵軌咣當響。遠處是滄淼森林和淡淡孤月,分不清虛實。
據說一旦戰火燃起,敵軍的大象軍團來不及反應,就會直接撞暈過去。也難怪了,它也被稱為“從來不曾攻破的城堡”。 ↑梅蘭加爾古堡 👉小貼士:古堡在上午9點左右,光線最柔和。如果從老城乘突突過來,往返約600盧比;若要步行上山也無妨,一小時左右。
開放時間: 08:00-17:30。門票: 外國人600盧比,可用身份證或護照免費租講解器。想要耐心細逛,大概需要一上午。 ↑梅蘭加爾古堡 ↑梅蘭加爾古堡 印度 人對自拍的熱愛,全世界都難找出第二個。景點拍餐廳拍廁所拍,只要眼神對視就會掏出手機。他們尤其對東方面孔感興趣,好奇心從不掩飾,不出兩三秒就能咔咔咔。 ↑梅蘭加爾古堡 ↑梅蘭加爾古堡 就這麼,我石化在原地,被一撥又一撥的游客圍攏合影,雕塑般迎來送往當地客。開始還挺開心的,半小時過去,蘋果肌都笑酸了。從一個人,到兩個人,再到一群人……
當然啦,和一大家子合影不夠,還得配合喊口號“tataya”,把鏡頭當成好朋友,順便把滿月寶寶往懷裡塞。 ↑梅蘭加爾古堡 越過最後一道門,入眼是王妃們的血手印。這種自焚殉夫的舊習叫做“sati”,紅色牌匾之下,藏著殘酷又離奇的陳年往事。
幾百年前,拉傑普特族極其剛烈。若是城堡被圍困,男人們拼殺到最後一刻,女人們便會沐浴香薰,穿上橘色衣衫。在民眾的簇擁和禱念聲里,一個個跳入火堆殉情。 ↑梅蘭加爾古堡 古老宮殿從來不缺閨怨。當毒酒在晃蕩,利劍在晃蕩,鮮血也在晃蕩,有什麼不曾發生呢?好在如今劣習廢止,悲劇也畫上句號。
身在此地,只覺悲情。人生如泡影,愛恨如浮雲。何況是年少早逝的她們呢。 ↑梅蘭加爾古堡 午後兩點,當我赤腳走過內殿,沿著細窄長梯,卻找不到公主閨房。陽光透過琉璃窗,映亮牆上細密畫,還有茱萸粉色的鳶尾花。
宮中密道格外多,又窄又小又繞,早已把我折騰到不知歸路。卻無時不刻心裡在驚嘆,天哪,這濃郁的拉其普特風情。 ↑梅蘭加爾古堡 ↑梅蘭加爾古堡 準備繞行時,巧遇幾位拍視頻的vlogger。他們拉著我入鏡,順便來了段即興採訪。從城市初印象,聊到怪味小吃,從旅行博主聊到拍攝趣事。卸下嚴肅和拘謹,笑成一團。
他們說話眉飛色舞的,神情間都是自信和熱情。末了互留郵箱,小姐姐給我扎實擁抱。
vlogger們的見面禮,當然是拍拍拍呀。 ↑梅蘭加爾古堡 ↑梅蘭加爾古堡 之後碰到一群中學生,排著長隊想來合照;吹笛的耍蛇人也湊過來,凹完造型不夠,非得來個表情十連拍。獃越久越習慣,這種 印度 式“自來熟”。哪怕初次相識,他們絕不見外。遠道而來的異鄉人呀,從來不會孤單。 ↑梅蘭加爾古堡 爬坡,上坎,登 高臺 。同行的小伙伴來不及氣喘,就“哇”了起來。我在巨崖之畔,目之所及處,望見層疊錯落的樓宇,和密集如網的村落,宛如一片藍色汪洋。
有人說,因為當年婆羅門把自家屋子染色,周圍人跟風刷漆,整座城才慢慢變藍;也有人說,這是為了防止蚊蟲,或是辟邪祈福。 ↑梅蘭加爾古堡 誰曾想到呢,鴿子成了這裡的常駐民。它們低飛盤旋著,遠山和流雲都染上淡淡溫煦。奢華與衰頹。血性與浪漫。古堡山腳的悲與歡。 ↑焦特布爾 我不知什麼是歷史,卻身在歷史之中。時間不語,一切靜默如詩,卻沒有謎底。藍城的日夜流轉,不過是一場宿命。 3.印度火車很奇葩?請拋開偏見焦特布爾火車站VLOG關鍵詞:火車和偏見/甜蜜夫妻倆/小姐姐唱印度歌/奇葩火車餐
在 南亞 旅居,幾乎體驗了所有交通方式:飛機、地鐵、駱駝、大象、三角帆、TUTU車…但一提到當地火車,難免又怵又慌。
難道比春運更誇張,車頂車身都掛滿男人?每趟都晚點,少則一小時,多則兩三天?難道如媒體所說,“拿生命滿足好奇心”?我假設n+1種驚險場景,然而都想多了。 ↑焦特布爾火車站 這裡的車站長相隨意,沒有安檢口,沒有問詢處,進門即月臺。它就像濃縮的獨立世界,跟市區之景格格不入,喚賣聲、說笑聲、火車行駛聲交織成片。 ↑焦特布爾火車站 ↑焦特布爾火車站 頭頂竹籃的少年們,沿著軌道狂奔,手抓欄桿飛身上了車。每片狹仄空間里,散髮出煙草、汽油、陳年垃圾的混合氣味兒。流浪漢遍地躺著,他們一家子生活在此,臉上卻毫無困窘之意。 ↑焦特布爾火車站 ↑焦特布爾火車站 有幾個 印度 男孩兒,不知道是耍帥還是在幹嘛,火車鳴笛時並不著急,非得等到最後一秒,才把行李往背後一甩,咻地跳上車去。還有喚賣水果的老阿姨們,沿著軌道緩緩走。快和慢,動 和靜 ,交織成奇妙畫面。 ↑焦特布爾火車站 上了火車,找到座位,我才長吁一口氣。原來那些火車上掛滿人的照片,大多是十幾年前的圖呀?若是沒有親臨此地,說不定還會被那些誇張的新聞資訊,一直蒙在鼓裡。 👉小貼士: 印度 火車劃分等級,差不多有AC1,AC2,AC3,Slepper等多種選擇。不同等級車廂,內部環境差別很大。如果短途沒問題,買普通座位就行;但如果是長途,儘量選擇能躺睡的座位。
相應的,火車鋪位分為上鋪(UB),中鋪(MB),下鋪(LB),側邊上鋪(SU),側邊下鋪(SL),建議選擇上鋪。在正常不晚點的情況下,300公里的路程,需要5小時左右,如果晚點可能記得一整天。 等找到我的位子,早已累到吐舌頭。斜對角的 印度 情侶,先是幫忙抬行李,又請我喝拉茶,熱絡得恍如老朋友見面。聽女孩兒說,他倆剛度完蜜月,新婚兩月零三天。
出乎意料的是,男孩是個工程師,女孩則是醫生,她在 北京 獃過六年,中文說的麻溜麻溜。出於好奇,我讓她教我 印度 語,結果憋了半天,愣是學不會咖喱味的繞口發音。
嗨聊兩小時,小姐姐還教我唱起 印度 歌,聲音又甜又脆。時不時跟男朋友來個愛的對視,掌聲響起,惹得隔壁大媽都探頭望來。 最後還有彩蛋,小姐姐給我們看了她的結婚紀錄片——這才知道,結婚那晚,新娘得騎著烈馬去丈夫家,圍著火坑繞行六圈,如果場面越驚險,將來婚姻就越 平順 。
從 新德里 到 孟買 貧民窟,從偶像明星到寶萊塢電影,從辦不辦婚禮到生不生孩子…這是 印度 式的熱情、話癆、無釐頭,我只管有一搭沒一搭,捧腹笑到臉都歪。 等到了飯點,還有端著鐵盤的鬍子大叔,一節節車廂問過來:嘿朋友,想吃點什麼?雞肉捲還是咖喱角?我隨手買了份thali簡餐。看賣相確實沒什麼看頭——湯色呈羹糊狀,黃黃綠綠湊成圓盤。
味道其實不賴:扁豆濃湯、辣味燉菜、酸奶醬配土豆泥,還有玫瑰水提味的奶酪球。當地人喜歡右手抓食物,把脆餅撕成小方塊。
據說是為了在味覺嗅覺之外,感受食物的溫度和質感。像我這種左撇子,就只能用筷子啦,否則會吃到滿手湯汁。 當黃油混著鮮香辣澀的糊湯、奶酪、鷹嘴豆送嘴裡,滿足感騰然而起。想起剛來時候,對這裡食物百般抗拒,怕它臟也怕鬧肚子。
如今卻像打開藏寶盒——無論何時或何地,都喜歡呼哧呼哧飯菜下肚的愉悅感。 夜裡疲憊,早早休息。 印度 的火車從不關門。等日落之後,燈慢慢熄了。裹著毯向窗外瞥去,隱約掠過平原的霧,漸涼的風,和落滿灰的居民樓。
車身搖搖晃晃如在船上。我扶著欄桿,探出頭往外望,唯有乎乎風聲和鐵軌咣當響。遠處是滄淼森林和淡淡孤月,分不清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