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度奇遇記〡神游三色城,收集100張笑臉
↑藍色小屋 若不願傻站著,也可以往裡屋坐。這間不到6平方的小房間,擺著一溜藍色長條板凳,牆上貼滿各國游客的大頭照。剛好包里有張一寸照,我就順便貼在牆上啦。如果你來 瓦拉納西 ,記得來找我哦! ↑藍色小屋 短短半小時內,門口經過五六個送行隊伍,吃喝拉撒和生離死別就這麼同步在眼前。我怔怔往外看著,心裡鬱結著莫名情緒,有些不似真實的恍惚感。 ↑藍色小屋 出了店,迷了路。隨著隊伍一路向西,刺鼻味越發濃烈,便走到了河壇。很吃驚的是,悲喜劇不過十米之遙。左邊是塗滿彩粉的年輕人,正在狂歡起舞酣唱;右邊是已故之人的儀式,柴火噼里啪啦燃燒……
印度 人不用眼淚送別親屬。家屬或吟誦梵文,或靜默望著,沒有誰會哭哭啼啼。聽人說,等分別七日,他們會在宴飲後登船,呼喚著逝者的名字,再將其徹底遺忘。 ↑瑪尼卡尼卡河壇 ↑瑪尼卡尼卡河壇 這大概是我見過最矛盾的景象:左眼狂歡,右眼逝別。在這裡,科學無法解釋所有。身為旁觀者,唯有尊重和珍惜所看到的一切。
逝去不過是另一種“回家”。狂歡的人們依然狂歡,而離別不再是離別。 3.迷失千年夜祭,靈魂落在這裡達薩斯瓦梅朵河壇VLOG關鍵詞:恆河夜祭/我的吉祥痣/愛自拍的印度人/千盞花燈送河神每到傍晚五六點,白天散落在各處的人潮,會從四面八方涌向河壇。這場延續了2000多年的祭祀,是屬於夜晚的盛大狂歡。本以為大家都是踩點來的,沒想到我提前兩小時到達,就已經找不到位子。
“你來自哪裡?叫什麼名字?來這裡多久了?” 印度 式的熱情好客,在春夏之交的傍晚,變得越發溫暖起來。他們一個個迎上來,像極了好奇心寶寶,目光上下打量著異鄉人,卻不帶太多的惡意。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很好玩的是,很多人都組團來這裡,一大家子熱熱鬧鬧的,手輓手就地坐下來。趁夜祭還沒開始,聊天的聊天,唱歌的唱歌, 恆河 染上了一層人間煙火味兒。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在這裡,不分男女老幼、身分貴賤,常常會看到額頭上的紅點,俗稱“吉祥痣”。僧人們見我走過來,冷不丁把混著硃砂、糯米與玫瑰花瓣的糊粉,點在眉心中央。
“你有第三隻眼了,開過光的。”他一本正經地望著我,順便伸手要小費。 印度 式套路,總是那麼坦率又直白。推不得拒不掉,倒不如當成祝願。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盼到日影西沉,梵樂聲漸起。祭司們一手拿銅鈴,一手揮火燭。還來不及眨眼,又換 上海 螺、拂塵,羽毛扇和氂牛尾,分別向東西南北的人們祈福。
聽朋友說,他們是高種姓的婆羅門,從萬千男子中選美而出。離我最近那位,估計上任沒多久。和同伴時不時對視,生怕自己掉隊。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眨眼之間,又見他們手捧黃菊花瓣,對著舞臺嘩啦啦灑落,臺下有妙齡少女搖動著銅鐘,碰撞出叮叮叮的餘響。我沉浸其中,差點忘了拿起相機來拍,心裡滿是震撼。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最喜歡結尾時候,所有人忽而閉眼吟誦著,忽而呼喚著神的恩澤。信徒們一路分發著糖豆,手中銅罐里盛著水牛奶,頭上綴著黃頭巾。
等到入夜了,晚上七八點的光景,人群越來越密集,他們圍聚在達 薩瓦 梅朵河壇。在這些靜穆面孔之下,似乎藏著凡間百態。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特別感動的是,無論是六七十歲的老爺爺,還是抱著孫子的奶奶,再或者結伴出行的小情侶,他們都對夜祭抱有敬畏之心;
無論是屏息聆聽,還是輕聲吟唱,又或是靜默佇立著,所有人都被籠在淡淡的月色里,臉上掛著笑意,平靜又祥和。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最後呢,當然是我最期待的環節啦,送花燈——獻給 恆河 和濕婆神。我捧著屬於自己的那盞花燈,俯身放在河面,見它晃悠悠地盪著,隨波漸漸遠去。
夜晚河面很靜,離開人群喧鬧處,便只剩下船槳和水波搖曳聲。也願濕婆神能聽到呀,屬於旅者的訴白和心念。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和想象中不同,我慢慢喜歡上 瓦拉納西 ,它是髒亂的極致,也是精神的極致。我看到城市的衰頹變換,看到生死的循環代謝; 也看到淳樸民風和聖潔信仰,當地人的美好虔心。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那些看不見的歲月流轉,倒不如交給消散之月夜,交給流逝之河水。塵世紛紛擾擾,文明卻不曾老去。它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 ✿齋浦爾〡印度也有少女心風之宮殿VLOG關鍵詞:沙漠粉色城/神秘風之宮/印度式甜點/寶萊塢神片此行第三座城,結緣齋浦爾。曾在書中讀過一段話,“如果綠色是嫉妒,黑色是邪惡,深紅是憤怒,那麼粉色是齋浦爾。”
都說歷史無絕對,這座淡山茱萸粉的沙漠王都,就像浮上一層白桃味果汁,初來到此地,連空氣都變得甜膩濕潤起來。 1.初探粉色之城,不敢相信是沙漠聽說當年為了迎接 英國 王子,統治者拉姆·辛格下令將舊城重新塗色,誰知如今,它成為 “ 印度 式少女心”的標誌。
從帝王家的古堡宮殿,到老百姓的尋常市井,就連隨處可見的摩托和三輪,都染著低飽和的粉橘 光澤 ,滿滿的復古質地。 剛進老城大門,就被眼前一幕逗笑。老牛甩尾巴閑逛覓食,猴群們竄到二樓陽臺,松鼠爬完樹又翻過牆,流浪狗睡在家門口,巷口還有大象踱著步。
美中不足的是,各種摩托和突突車都肆意穿行著,喇叭拼命往死里按。“天哪,也太吵了吧?”我趕緊深吸一口氣,畢竟是 印度 啊。見怪不要怪。
↑齋浦爾城市皇宮 老城裡的三巨頭,當屬風之宮殿、城市宮殿和簡塔 曼塔 天文臺。來不及化妝,行李往床上一丟,我和小伙伴就往風宮跑。很早之前就在明信片上看過它:薄薄一面窄樓,竟然密佈953間臨街窗戶。就如朋友吐槽,既像粉紅色的蜂巢,又像層疊堆擺的鳥籠。 ↑風之宮殿 誰讓當年的建築師也是個詩人呢,果然腦洞不一般。突然也有點好奇,導演韋斯.安德森的電影《 佈達佩斯 大飯店》,難不成就是從這兒汲取的絕妙靈感? ↑風之宮殿 ↑風之宮殿 百年之前,王妃女眷們久住深宮,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為了窺見外面世界,才建了這一扇扇小窗(雖然看上去,更像是蜂窩狀的洞口)如此一來,她們隱身窗前俯視市井,樓下的人來來往往,卻瞧不見貴族真容。
最奇妙的是,倘若狂風襲來也不必慌。只要窗門打開,讓空氣流通,整座宮殿就不會被吹倒;等到夏日到來,風穿堂而過,冷氣徐徐散開,也讓王室們免去了酷熱之苦。 ↑風之宮殿 👉小貼士:最佳拍攝機位,並非在宮殿之內,而是對面的二樓咖啡館。茶水價格嘛,比起大巴扎和老城區,自然是高出不少。若是怕人多,還得提早來搶位子。
上午9點前,下午3點後,光線暖黃且柔和。牆上會呈現出低飽和度的粉,類似於玫瑰石英粉,浪漫值滿分,怎麼拍都好看。 ↑風之宮殿 風宮不遠處,蹲著幾位紅衣黑褲的小哥,專挑游客們搭訕,號稱自己是古 印度 巫師——我伸手遞給他,這老哥兒撫掌半天終於憋出一句:嗯…你今年未婚??
哈哈哈我瞬間笑出聲,乾脆逗他玩,我今年七八十歲啦,看上去夠年輕吧!他瞪眼打量,滿臉“此人真是怪哉”的錯愕感,嘴裡嘟囔著:“今天有點熱,我實在算不准,要不你下次再過來?” 比起浮誇的算命小哥,做甜品的大叔才是低調又可愛啊!他坐在銅盆大鍋前,旋轉著手中木棍,忽快又忽慢。乍一看有點尷尬,這糊糊到底是什麼?可以吃嗎?味道怎樣?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是藏紅花糕,不用機器不用添加劑,純粹靠手工來捶打和熬制。
印度 人不用眼淚送別親屬。家屬或吟誦梵文,或靜默望著,沒有誰會哭哭啼啼。聽人說,等分別七日,他們會在宴飲後登船,呼喚著逝者的名字,再將其徹底遺忘。 ↑瑪尼卡尼卡河壇 ↑瑪尼卡尼卡河壇 這大概是我見過最矛盾的景象:左眼狂歡,右眼逝別。在這裡,科學無法解釋所有。身為旁觀者,唯有尊重和珍惜所看到的一切。
逝去不過是另一種“回家”。狂歡的人們依然狂歡,而離別不再是離別。 3.迷失千年夜祭,靈魂落在這裡達薩斯瓦梅朵河壇VLOG關鍵詞:恆河夜祭/我的吉祥痣/愛自拍的印度人/千盞花燈送河神每到傍晚五六點,白天散落在各處的人潮,會從四面八方涌向河壇。這場延續了2000多年的祭祀,是屬於夜晚的盛大狂歡。本以為大家都是踩點來的,沒想到我提前兩小時到達,就已經找不到位子。
“你來自哪裡?叫什麼名字?來這裡多久了?” 印度 式的熱情好客,在春夏之交的傍晚,變得越發溫暖起來。他們一個個迎上來,像極了好奇心寶寶,目光上下打量著異鄉人,卻不帶太多的惡意。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很好玩的是,很多人都組團來這裡,一大家子熱熱鬧鬧的,手輓手就地坐下來。趁夜祭還沒開始,聊天的聊天,唱歌的唱歌, 恆河 染上了一層人間煙火味兒。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在這裡,不分男女老幼、身分貴賤,常常會看到額頭上的紅點,俗稱“吉祥痣”。僧人們見我走過來,冷不丁把混著硃砂、糯米與玫瑰花瓣的糊粉,點在眉心中央。
“你有第三隻眼了,開過光的。”他一本正經地望著我,順便伸手要小費。 印度 式套路,總是那麼坦率又直白。推不得拒不掉,倒不如當成祝願。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盼到日影西沉,梵樂聲漸起。祭司們一手拿銅鈴,一手揮火燭。還來不及眨眼,又換 上海 螺、拂塵,羽毛扇和氂牛尾,分別向東西南北的人們祈福。
聽朋友說,他們是高種姓的婆羅門,從萬千男子中選美而出。離我最近那位,估計上任沒多久。和同伴時不時對視,生怕自己掉隊。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眨眼之間,又見他們手捧黃菊花瓣,對著舞臺嘩啦啦灑落,臺下有妙齡少女搖動著銅鐘,碰撞出叮叮叮的餘響。我沉浸其中,差點忘了拿起相機來拍,心裡滿是震撼。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最喜歡結尾時候,所有人忽而閉眼吟誦著,忽而呼喚著神的恩澤。信徒們一路分發著糖豆,手中銅罐里盛著水牛奶,頭上綴著黃頭巾。
等到入夜了,晚上七八點的光景,人群越來越密集,他們圍聚在達 薩瓦 梅朵河壇。在這些靜穆面孔之下,似乎藏著凡間百態。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特別感動的是,無論是六七十歲的老爺爺,還是抱著孫子的奶奶,再或者結伴出行的小情侶,他們都對夜祭抱有敬畏之心;
無論是屏息聆聽,還是輕聲吟唱,又或是靜默佇立著,所有人都被籠在淡淡的月色里,臉上掛著笑意,平靜又祥和。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最後呢,當然是我最期待的環節啦,送花燈——獻給 恆河 和濕婆神。我捧著屬於自己的那盞花燈,俯身放在河面,見它晃悠悠地盪著,隨波漸漸遠去。
夜晚河面很靜,離開人群喧鬧處,便只剩下船槳和水波搖曳聲。也願濕婆神能聽到呀,屬於旅者的訴白和心念。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和想象中不同,我慢慢喜歡上 瓦拉納西 ,它是髒亂的極致,也是精神的極致。我看到城市的衰頹變換,看到生死的循環代謝; 也看到淳樸民風和聖潔信仰,當地人的美好虔心。 ↑達薩斯瓦梅朵河壇 那些看不見的歲月流轉,倒不如交給消散之月夜,交給流逝之河水。塵世紛紛擾擾,文明卻不曾老去。它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 ✿齋浦爾〡印度也有少女心風之宮殿VLOG關鍵詞:沙漠粉色城/神秘風之宮/印度式甜點/寶萊塢神片此行第三座城,結緣齋浦爾。曾在書中讀過一段話,“如果綠色是嫉妒,黑色是邪惡,深紅是憤怒,那麼粉色是齋浦爾。”
都說歷史無絕對,這座淡山茱萸粉的沙漠王都,就像浮上一層白桃味果汁,初來到此地,連空氣都變得甜膩濕潤起來。 1.初探粉色之城,不敢相信是沙漠聽說當年為了迎接 英國 王子,統治者拉姆·辛格下令將舊城重新塗色,誰知如今,它成為 “ 印度 式少女心”的標誌。
從帝王家的古堡宮殿,到老百姓的尋常市井,就連隨處可見的摩托和三輪,都染著低飽和的粉橘 光澤 ,滿滿的復古質地。 剛進老城大門,就被眼前一幕逗笑。老牛甩尾巴閑逛覓食,猴群們竄到二樓陽臺,松鼠爬完樹又翻過牆,流浪狗睡在家門口,巷口還有大象踱著步。
美中不足的是,各種摩托和突突車都肆意穿行著,喇叭拼命往死里按。“天哪,也太吵了吧?”我趕緊深吸一口氣,畢竟是 印度 啊。見怪不要怪。
↑齋浦爾城市皇宮 老城裡的三巨頭,當屬風之宮殿、城市宮殿和簡塔 曼塔 天文臺。來不及化妝,行李往床上一丟,我和小伙伴就往風宮跑。很早之前就在明信片上看過它:薄薄一面窄樓,竟然密佈953間臨街窗戶。就如朋友吐槽,既像粉紅色的蜂巢,又像層疊堆擺的鳥籠。 ↑風之宮殿 誰讓當年的建築師也是個詩人呢,果然腦洞不一般。突然也有點好奇,導演韋斯.安德森的電影《 佈達佩斯 大飯店》,難不成就是從這兒汲取的絕妙靈感? ↑風之宮殿 ↑風之宮殿 百年之前,王妃女眷們久住深宮,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為了窺見外面世界,才建了這一扇扇小窗(雖然看上去,更像是蜂窩狀的洞口)如此一來,她們隱身窗前俯視市井,樓下的人來來往往,卻瞧不見貴族真容。
最奇妙的是,倘若狂風襲來也不必慌。只要窗門打開,讓空氣流通,整座宮殿就不會被吹倒;等到夏日到來,風穿堂而過,冷氣徐徐散開,也讓王室們免去了酷熱之苦。 ↑風之宮殿 👉小貼士:最佳拍攝機位,並非在宮殿之內,而是對面的二樓咖啡館。茶水價格嘛,比起大巴扎和老城區,自然是高出不少。若是怕人多,還得提早來搶位子。
上午9點前,下午3點後,光線暖黃且柔和。牆上會呈現出低飽和度的粉,類似於玫瑰石英粉,浪漫值滿分,怎麼拍都好看。 ↑風之宮殿 風宮不遠處,蹲著幾位紅衣黑褲的小哥,專挑游客們搭訕,號稱自己是古 印度 巫師——我伸手遞給他,這老哥兒撫掌半天終於憋出一句:嗯…你今年未婚??
哈哈哈我瞬間笑出聲,乾脆逗他玩,我今年七八十歲啦,看上去夠年輕吧!他瞪眼打量,滿臉“此人真是怪哉”的錯愕感,嘴裡嘟囔著:“今天有點熱,我實在算不准,要不你下次再過來?” 比起浮誇的算命小哥,做甜品的大叔才是低調又可愛啊!他坐在銅盆大鍋前,旋轉著手中木棍,忽快又忽慢。乍一看有點尷尬,這糊糊到底是什麼?可以吃嗎?味道怎樣?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是藏紅花糕,不用機器不用添加劑,純粹靠手工來捶打和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