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粉海豚
我的小伙伴說,oner入駐馬蜂窩了,你快去發個游記,等待翻牌 ,回國之後快節奏的生活把我們倆都快磨平了,寫游記,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可是這種事情兩個大齡女青年真的想要參與感,於是把我們以前朋友圈寫的游記分享給大家。#帶上oner去旅行# #亞馬遜#
工作是件挺磨人的事情,所謂的成就感總是短暫,常常抵消不了那些細細碎碎持續而來的負能量,所以,生活大概不時地會需要一場冒險來治愈陳年的無聊,喚醒久違的熱血與激情。
離開學校以後,假期就變成了一個蠻奢侈的東西,公司的年假少得一隻手就可以數得過來,於是,大家只能逮著法定假日去擠人山人海。前幾年國慶的時候,西湖也不過只是附近地鐵站限流而已,今年游客居然已經多到刷爆了4G信號。
在 哥倫比亞 ,整個國家的步調和節奏都是不那麼快的,點一杯咖啡坐一下午,不慌不忙地工作,優哉游哉地享受生活。雖然普通職員的假沒有教師那麼多,但是他們每個月都至少有一個三天小長假,每年還有聖周和聖誕的假期,出行幾乎沒有碰不到大量的人群,最多不過回程路上堵會兒車。就這點來說,我真的是非常羡慕。
志願者任期的最後一個假期,我終於去到了神秘而偉大的亞馬遜。
飛機從 波哥大 飛往Leticia的後小半里程正位於亞馬遜熱帶雨林的上方,只是光看 哥倫比亞 境內的這一小部分,就足以讓你驚嘆不已,仿佛就像是另外一個星球! ↑哥倫比亞 小鎮的機場像一個小型的客運站,幾家四五平方的小賣部擺著零碎雜亂的物件,一家本地餐廳三兩種固定套餐和些許零食,頭頂電扇轉個不停,身上的熱氣也冒個不停。
落地進鎮前每人需要購買3萬比索(約合人民幣70元)的游客稅,外國公民離鎮登機前還需要去機場的移民局蓋章核實。
Leticia 作為 哥倫比亞 境內去 亞馬孫 的必經之地,絲毫沒有旅游小鎮的模樣,建設得相當馬虎和隨意。鎮上沒有公共交通,出行一般選用三輪摩托車。
我們訂的民居靠近機場,但是遠離鎮中心,晚上有些荒涼,附近“大排檔”們賣的餐食都是同一種,其貌不揚但物美價廉。 ↑哥倫比亞
半條烤魚、一隻大雞腿,兩份飯,只需9000比索(約合人民幣20塊)。 初見亞馬遜入住後,托房東幫我們聯繫了當地的旅行社,報了一個三天兩夜的團,可自由選擇住帳篷或者房子。第二天早晨,坐船出發,大約四十五分鐘左右,我們到了一個叫做Loma Linda的村落,在碼頭見到了前來迎接我們的嚮導。
在 亞馬遜河 沿岸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村落,我們的嚮導告訴我們每個村落都有自己的語言,不過說的人已也不再多。
Loma Linda 直譯過來就是“美麗的小山丘”,村子很小,十來戶人家,兩個學堂,一個草地足球場。還有一個小型的太陽能發電廠,從早上六點開始一直供應到晚上十點,生活簡簡單單,再規律不過。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大孩子們的學校發電廠 ↑哥倫比亞 村子里的木房子,很多人家的窗子為了透氣都只用紗布遮掩或者乾脆直接敞開。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村子周圍生長著豐富的果樹,隨摘隨吃,就連果汁都感覺還透著新鮮的呼吸勁兒,真的好好吃~~ ↑哥倫比亞 隨處可見的零嘴小食,lluga,嚼起來像是曬乾的老玉米
亞馬遜熱帶雨林橫跨南美8個國家,綿延700萬平方公里,占全球森林面積的20%,擁有16000多種、3900多億棵樹木,像一個巨大的吞吐機,釋放著維持人類生存的1/3 氧氣,被譽為“地球之肺”。
亞馬遜河 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最廣、支流最多、長度第二的河流,蜿蜒6400餘公里,孕育了亞馬遜熱帶雨林這個“生命王國”。
巴西 、 秘魯 和 哥倫比亞 是南美經營亞馬遜旅游的三個主要國家, 巴西 的雨林面積最廣, 秘魯 是 亞馬遜河 的源頭, 哥倫比亞 的Leticia 位於三國的交界處,往南步行十來分鐘便可抵達 巴西 的Tabatinga,沒有邊境關卡。從碼頭坐船過河就是 秘魯 的Santa Rosa,三座小鎮幾乎融合在一起。
第一日到達的下午,嚮導就讓我們換上長筒膠鞋,準備帶我們去叢林外圍先小小感受一下。
他給我們介紹了幾棵對他們村子意義重大的老樹,代表信仰或者幸福與愛。還有各種可入藥的植物,路邊不起眼的葉子有著迷人的清香,煮茶來喝十分甘甜。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像歌聲一樣悅耳Discovery描述熱帶雨林是這個地球上最好的戰場,為生存進行的不停歇的無情戰爭,每分鐘都在侵擾著這裡的每位居民。
不過,人類大概也是這個星球上最能夠適應環境的高等生物了吧!生活在亞馬遜腹地的印第安人民,大概早已逐漸摸清了它的脾性,越來越游刃有餘。
第二日白天,我們出發去叢林更深處。樹木和藤蔓交纏在一起,頭頂是幾乎密不透風的葉子,大多生長在地面的植物都夠不到陽光。整個林子悶熱潮濕,擁擠雜亂,毫無章法,真是不知道這裡的居民是靠什麼來辨別方向!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很多樹上都有一個巨大的鼓包,看起來像長了一個醜陋的腫瘤,嚮導告訴我們那些都是螞蟻窩,路中還有被螞蟻“消滅”的不明生物。 ↑哥倫比亞 這棵被連根拔起的 大樹 ,居然是風的傑作,簡直不可思議! ↑哥倫比亞 夜宿營地 隨處可見的蛇洞,不過洞的主人恰巧外出了 這樣的樹藤新鮮砍下來,會流出帶有淡淡木頭香的水,甘甜解渴。 大約一個小時的樣子,我們走到一片相對整齊的樹林,樹木筆直高大,把頭向後仰過90度好像也看不到頂。我們看到樹梢上有一群小猴子在玩耍,靈敏地從一棵樹竄到另一棵樹,樂此不彼。我們就在樹下傻傻地看了很久,耳邊聽著清脆的鳥鳴,要不是身邊蚊子催促,我們真是沒有想走的意思,這大概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吧。
傍晚我們本打算去河灘邊看落日,可氣的是出發前突然下了一場雨,等我們出發的時候,太陽被厚厚的雲擋在了後面。岸邊吹吹小風,撥弄撥弄粗糙的沙子,雲淡去一些以後,夕陽的餘暉水面上暈染開來。喜歡。
工作是件挺磨人的事情,所謂的成就感總是短暫,常常抵消不了那些細細碎碎持續而來的負能量,所以,生活大概不時地會需要一場冒險來治愈陳年的無聊,喚醒久違的熱血與激情。
離開學校以後,假期就變成了一個蠻奢侈的東西,公司的年假少得一隻手就可以數得過來,於是,大家只能逮著法定假日去擠人山人海。前幾年國慶的時候,西湖也不過只是附近地鐵站限流而已,今年游客居然已經多到刷爆了4G信號。
在 哥倫比亞 ,整個國家的步調和節奏都是不那麼快的,點一杯咖啡坐一下午,不慌不忙地工作,優哉游哉地享受生活。雖然普通職員的假沒有教師那麼多,但是他們每個月都至少有一個三天小長假,每年還有聖周和聖誕的假期,出行幾乎沒有碰不到大量的人群,最多不過回程路上堵會兒車。就這點來說,我真的是非常羡慕。
志願者任期的最後一個假期,我終於去到了神秘而偉大的亞馬遜。
飛機從 波哥大 飛往Leticia的後小半里程正位於亞馬遜熱帶雨林的上方,只是光看 哥倫比亞 境內的這一小部分,就足以讓你驚嘆不已,仿佛就像是另外一個星球! ↑哥倫比亞 小鎮的機場像一個小型的客運站,幾家四五平方的小賣部擺著零碎雜亂的物件,一家本地餐廳三兩種固定套餐和些許零食,頭頂電扇轉個不停,身上的熱氣也冒個不停。
落地進鎮前每人需要購買3萬比索(約合人民幣70元)的游客稅,外國公民離鎮登機前還需要去機場的移民局蓋章核實。
Leticia 作為 哥倫比亞 境內去 亞馬孫 的必經之地,絲毫沒有旅游小鎮的模樣,建設得相當馬虎和隨意。鎮上沒有公共交通,出行一般選用三輪摩托車。
我們訂的民居靠近機場,但是遠離鎮中心,晚上有些荒涼,附近“大排檔”們賣的餐食都是同一種,其貌不揚但物美價廉。 ↑哥倫比亞
半條烤魚、一隻大雞腿,兩份飯,只需9000比索(約合人民幣20塊)。 初見亞馬遜入住後,托房東幫我們聯繫了當地的旅行社,報了一個三天兩夜的團,可自由選擇住帳篷或者房子。第二天早晨,坐船出發,大約四十五分鐘左右,我們到了一個叫做Loma Linda的村落,在碼頭見到了前來迎接我們的嚮導。
在 亞馬遜河 沿岸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各種村落,我們的嚮導告訴我們每個村落都有自己的語言,不過說的人已也不再多。
Loma Linda 直譯過來就是“美麗的小山丘”,村子很小,十來戶人家,兩個學堂,一個草地足球場。還有一個小型的太陽能發電廠,從早上六點開始一直供應到晚上十點,生活簡簡單單,再規律不過。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大孩子們的學校發電廠 ↑哥倫比亞 村子里的木房子,很多人家的窗子為了透氣都只用紗布遮掩或者乾脆直接敞開。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村子周圍生長著豐富的果樹,隨摘隨吃,就連果汁都感覺還透著新鮮的呼吸勁兒,真的好好吃~~ ↑哥倫比亞 隨處可見的零嘴小食,lluga,嚼起來像是曬乾的老玉米
亞馬遜熱帶雨林橫跨南美8個國家,綿延700萬平方公里,占全球森林面積的20%,擁有16000多種、3900多億棵樹木,像一個巨大的吞吐機,釋放著維持人類生存的1/3 氧氣,被譽為“地球之肺”。
亞馬遜河 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最廣、支流最多、長度第二的河流,蜿蜒6400餘公里,孕育了亞馬遜熱帶雨林這個“生命王國”。
巴西 、 秘魯 和 哥倫比亞 是南美經營亞馬遜旅游的三個主要國家, 巴西 的雨林面積最廣, 秘魯 是 亞馬遜河 的源頭, 哥倫比亞 的Leticia 位於三國的交界處,往南步行十來分鐘便可抵達 巴西 的Tabatinga,沒有邊境關卡。從碼頭坐船過河就是 秘魯 的Santa Rosa,三座小鎮幾乎融合在一起。
第一日到達的下午,嚮導就讓我們換上長筒膠鞋,準備帶我們去叢林外圍先小小感受一下。
他給我們介紹了幾棵對他們村子意義重大的老樹,代表信仰或者幸福與愛。還有各種可入藥的植物,路邊不起眼的葉子有著迷人的清香,煮茶來喝十分甘甜。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像歌聲一樣悅耳Discovery描述熱帶雨林是這個地球上最好的戰場,為生存進行的不停歇的無情戰爭,每分鐘都在侵擾著這裡的每位居民。
不過,人類大概也是這個星球上最能夠適應環境的高等生物了吧!生活在亞馬遜腹地的印第安人民,大概早已逐漸摸清了它的脾性,越來越游刃有餘。
第二日白天,我們出發去叢林更深處。樹木和藤蔓交纏在一起,頭頂是幾乎密不透風的葉子,大多生長在地面的植物都夠不到陽光。整個林子悶熱潮濕,擁擠雜亂,毫無章法,真是不知道這裡的居民是靠什麼來辨別方向!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很多樹上都有一個巨大的鼓包,看起來像長了一個醜陋的腫瘤,嚮導告訴我們那些都是螞蟻窩,路中還有被螞蟻“消滅”的不明生物。 ↑哥倫比亞 這棵被連根拔起的 大樹 ,居然是風的傑作,簡直不可思議! ↑哥倫比亞 夜宿營地 隨處可見的蛇洞,不過洞的主人恰巧外出了 這樣的樹藤新鮮砍下來,會流出帶有淡淡木頭香的水,甘甜解渴。 大約一個小時的樣子,我們走到一片相對整齊的樹林,樹木筆直高大,把頭向後仰過90度好像也看不到頂。我們看到樹梢上有一群小猴子在玩耍,靈敏地從一棵樹竄到另一棵樹,樂此不彼。我們就在樹下傻傻地看了很久,耳邊聽著清脆的鳥鳴,要不是身邊蚊子催促,我們真是沒有想走的意思,這大概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吧。
傍晚我們本打算去河灘邊看落日,可氣的是出發前突然下了一場雨,等我們出發的時候,太陽被厚厚的雲擋在了後面。岸邊吹吹小風,撥弄撥弄粗糙的沙子,雲淡去一些以後,夕陽的餘暉水面上暈染開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