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出品】被低估的墨西哥和失望的哈瓦那:15天獨行古巴墨西哥(全文完)
上網卡,自行刮開密碼就可以使用 註意:買上網卡要做好排隊至少1.5小時的打算,如果在 哈瓦那 時間比較緊張又不差錢,就直接開流量好了。
別看營業廳前就排了這麼點人,這可是開門半小時前的狀態,以當地人的辦事效率,早上8點去排隊差不多10點能買上 7、關於市內交通:
(1)機場前往老城區只能乘坐出租車,可以提前聯繫民宿或酒店幫忙預訂,但務必告知航班號,單程25-30CUC。
(2)老城區出租車一般5CUC起步,往返於 新城 區大約5-10CUC。還有一種三輪“椰殼車”,一般3CUC起步,但不能走隧道過海。
(3)老城碼頭往返 卡薩布蘭卡 碼頭的輪渡2CUC單程,約10分鐘 8、關於消費: 古巴 對於游客來說並不算便宜,CUC與美元幾乎是1:1。列出一些旅行中可能遇到的消費,便於估算取現或換匯。
(1)民宿的早餐一般是5CUC/人,如果去外面小攤買,2CUC就能買一個很大的 漢堡
(2)高級餐廳用餐30-50CUC/人,普通餐廳10-20CUC/人。
(3) 古巴 的自來水不能直接飲用,一瓶純凈水1CUC,一聽可樂或一罐啤酒1.5-2CUC
古巴 當地的啤酒,真心好喝
(4)老爺車環城游覽,之前看有攻略說一小時30CUC,我去的時候已經漲價了不少,路邊司機甚至開口跟我要70CUC/小時,我砍價到了40CUC/小時。 9、關於購物:
凡是來 古巴 旅行的人大都會買一點雪茄或是朗姆酒帶回去。
(1)雪茄不同品牌價格不同,千萬不要跟路邊“熱情”的當地人走去買所謂便宜的雪茄,一定要去正規商店買,市區高檔酒店的一樓和國會大廈後面的雪茄工廠都有。最好的高希霸(cohiba)一盒25支,575CUC。另外,從 古巴 乘飛機前往 墨西哥 ,攜帶雪茄的數量不能超過25支/人(且只能是18歲以上旅客)。 (2)朗姆酒Hawana Club,機場免稅店5-10CUC。市區商店12-18CUC不等。
Day2-完
Day3,游走哈瓦那老城區從15世紀 哥倫布 發現 古巴 開始,這個形如一條鱷魚的國家就成了 西班牙 的殖民地。19世紀末的兩次獨立戰爭後, 美國 占領了 古巴 ,隨後的半個世紀一直通過傀儡政府控制,那時候的 古巴 被稱為“ 美國 的後花園”,首都 哈瓦那 也曾是個繁華的大都市,夜夜笙歌。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1959年 卡斯 特羅領導 古巴 革命勝利,一切財富收歸國有,有錢人逃離了 古巴 ,只剩下帶不走的不動產和今天依然在街頭狂奔的一輛輛老爺車。 和美 國唱對台戲還了得了? 美國 自然要拔掉這顆眼中釘。1961年 美國 雇佣軍進攻 古巴 失敗後,就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經濟feng suo,從那時起, 古巴 一直就處於物資短缺的狀態。 提到 哈瓦那 ,你會想到什麼?雪茄、Mojito、老爺車,亦或是街頭巷尾的Salsa舞和看上去貧窮卻臉上寫滿了自豪的 古巴 人?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關於 古巴 的故事卻著實不多,儘管近幾年來 古巴 已經打開了國門讓像我一樣的游客自由行走,但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人來說,這裡仍然是一個神秘的國度。 平心而論我並不嚮往 古巴 ,也對這裡說不出有太多好感。因為不夠豐富的物資、髒亂差的街道都會讓我的旅行心情大打折扣,再加上我極其反感那些像印加人一樣拍照就伸手要錢的男男女女,對我來說, 哈瓦那 兩天足夠了。
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物資短缺使得城市建設也停滯了。 哈瓦那 老城區的時光停留在了半個世紀前,雖然街道狹窄,但建築佈局整齊和諧,曾經幾百年的殖民統治使得這裡擁有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歐式建築,絢麗多彩別具一格。早在1982年, 哈瓦那 老城區就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老城的建築破落間流露出凄美,它們都見證了 古巴 的歷史。奢華的廣場,狹窄的街道兩側遍佈歐式騎樓建築,向游客述說著這座城市昔日的輝煌,卻又滲透出滄桑,令人懷舊之餘又不禁心懷惋惜。
老城區是大多數游客停留的地方,我住的民宿和老城區主要的商業步行街主教大街(Calle de Obispo)只隔一條街道,換一雙舒適的鞋,完全可以步行游覽。清晨徜徉於老城中,恍若隔世(因為本來也沒有網絡,忘掉手機,給自己一個安靜的世界,這種感覺已經很久違了)。
所以,游覽 哈瓦那 最好的方式,就是憑藉一張紙質地圖行走,領略濃厚的 古巴 人文氣息。
修建於17世紀末的教堂廣場(Plaza de la Catedral)算是 哈瓦那 的中心,也是 哈瓦那 最重要的廣場,我游覽老城就將這裡作為起點。最初這裡是一片沼澤地,18世紀四周鋪設了排水系統, 富裕 的家庭在此修建起豪宅。廣場上最顯眼的建築就是北部巴 洛克 式的 哈瓦那 聖 哥倫布 教堂/ 哈瓦那 大教堂 (Catedral de San Cristobal de la Habana)。
它是 古巴 最大的教堂,也是 哈瓦那 主教座堂,修建於1748-1777年,據說 哥倫布 的遺體曾安置於教堂的福音壇中,直到 古巴 獨立戰爭後才被運往 西班牙 ,安放在 塞維利亞 大教堂里。 廣場東側是建於1746年的阿爾克斯侯爵府(Palacio del Marques de Arcos) 和龍 碧勇伯爵府(Casa de Lombillo),後來成了 哈瓦那 第一所郵局,至今依然可以使用。 侯爵府後牆的壁畫,描繪了昔日貴族的聚會 廣場南側是修建於1720年的 巴約 那伯爵府(Casa del Conde de Casa Bayona),今天是殖民地藝術博物館(Museo de Arte Colonial),門票3CUC。它是這裡最古老的建築,採用了當時流行的對稱佈局建築風格,正面五門五窗,中心合圍起一個室內天井,鮮艷的顏色展現出濃郁的殖民風格。 古巴 和美 國算的上是“相愛相殺”的典範,哦我說的不是國家,而是人。凡是提及 哈瓦那 ,作家海明威永遠是她一塊響亮的金字招牌。唐代大詩人李白“鬥酒詩百篇”,出生於 美國 芝加哥 市郊的海明威也不例外, 古巴 的美酒讓大作家文思泉涌,創作出一部部傳世名篇。
1932年,海明威來到 古巴 海釣,在 長島 一住就是22年,1952年憑藉 古巴 漁民為原型創作的《老人與海》一舉奪得普利策新聞獎和諾貝爾文學獎, 古巴 就這樣成了他的福地。海明威曾這樣表達過他對 古巴 的深厚 友誼 :我深愛這個國家,感覺像在家裡一樣。的確,相比較起晚年他回到 美國 後的家庭不幸與疾病纏身, 古巴 就是海明威生命中最後的精神伊甸園。
年輕時的海明威(本圖來自於網絡) 靠近武器廣場153號附近這棟粉紅色的小樓,就是海明威曾於1932-1939年間下榻過的兩個世界酒店(AmbosMundos Hotel),酒店建於1925年,由Luis Hernández Savio設計,有52間客房,2間豪華套房。海明威居住的511套房今天已經改為博物館,保留了曾經的模樣。 酒店大堂內瀰漫著咖啡的香氣,迴蕩著優雅的鋼琴聲。身著黑色西裝,手持白毛巾的侍者彬彬有禮,依然在使用的老式電梯將人帶回到海明威在此居住時的那段美好歲月。 我的確不是海明威的粉絲,也沒讀過他的作品,走到 佛羅里達 酒吧(Floridita)純屬誤打誤撞。它就位於主教大街盡頭朝向中央公園的街口,我走到門口看裡面又唱又跳擠滿了人便推門而入,才發現它就是大作家生前鐘愛的邰吉利的誕生地。 酒吧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17年,剛開業時叫做La Piña de Plata,當時的 古巴 是 美國 人度假消遣的後花園,在大批 美國 游客的勸說下改名為“小 佛羅里達 ”。1910年酒吧擴展成了餐廳,到了上世紀30年代初期,酒保Constantino發明瞭以 白朗 姆酒、檸檬汁、糖水、檸檬與冰渣混合調製而成的雞尾酒,就是邰吉利(Daiquirí),喝下一口細細的冰渣在唇齒間留下清涼和甜蜜,深受游客喜愛。海明威習慣點一杯再帶走一杯,酒吧里至今還保留著他的等身銅像,靜靜地靠在吧台前,看著酒吧里的歌舞升平。只不過慕名前來的游客實在太多了,想拍一張和海大爺的合影都要排上半天隊。 小 佛羅里達 酒吧吸引了各國名流的光顧,包括 喬治 ·阿瑪尼、馬特·狄龍、簡·方達、皮爾斯·布魯斯南、納奧米·坎貝爾、格雷厄姆·格林、沃利斯·辛普森等都是這裡的常客。
海明威也帶火了五分錢小酒館,成了 哈瓦那 的游客必到之地。順著教堂廣場 西北 邊Empedrado街走去,不用問,門口人山人海的那家就是。
餐廳和酒吧最好的地理位置是街道拐角,但這家酒館卻在街巷中央。因為它的前身是一家雜貨鋪,1942年創始人Angel Martinez買下它就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Casa Martinez,最受歡迎的就是店家原創的,用朗姆酒、檸檬、白砂糖(傳統上使用甘蔗汁)、薄荷和蘇打水調製的冰酒,也就是後來的莫吉托(Mojito)。來喝酒的人多了,店鋪就索性改為專門的酒館,吸引了不少 古巴 文青,一位名為FelitoAyon的雜誌編輯就依其位置稱它為“街中酒館(La Bodeguita del Medio)”,就這樣傳開了,1950年起就成了它正式的名稱。
這家小酒館應該算得上是“蹭熱門”營銷的鼻祖,海明威在此寫下了“My mojito in la Bodeguita, My daiquiri in EI Floridita”,使得它蜚聲國際,吸引了無數游人前來,為的就是像海明威一樣在這裡喝上一杯Mojito。只不過,幾十年過去了,Mojito已經從5分錢一杯漲到了今天的6CUC一杯(約合40RMB),依然門庭若市,調酒師忙的不可開交
別看營業廳前就排了這麼點人,這可是開門半小時前的狀態,以當地人的辦事效率,早上8點去排隊差不多10點能買上 7、關於市內交通:
(1)機場前往老城區只能乘坐出租車,可以提前聯繫民宿或酒店幫忙預訂,但務必告知航班號,單程25-30CUC。
(2)老城區出租車一般5CUC起步,往返於 新城 區大約5-10CUC。還有一種三輪“椰殼車”,一般3CUC起步,但不能走隧道過海。
(3)老城碼頭往返 卡薩布蘭卡 碼頭的輪渡2CUC單程,約10分鐘 8、關於消費: 古巴 對於游客來說並不算便宜,CUC與美元幾乎是1:1。列出一些旅行中可能遇到的消費,便於估算取現或換匯。
(1)民宿的早餐一般是5CUC/人,如果去外面小攤買,2CUC就能買一個很大的 漢堡
(2)高級餐廳用餐30-50CUC/人,普通餐廳10-20CUC/人。
(3) 古巴 的自來水不能直接飲用,一瓶純凈水1CUC,一聽可樂或一罐啤酒1.5-2CUC
古巴 當地的啤酒,真心好喝
(4)老爺車環城游覽,之前看有攻略說一小時30CUC,我去的時候已經漲價了不少,路邊司機甚至開口跟我要70CUC/小時,我砍價到了40CUC/小時。 9、關於購物:
凡是來 古巴 旅行的人大都會買一點雪茄或是朗姆酒帶回去。
(1)雪茄不同品牌價格不同,千萬不要跟路邊“熱情”的當地人走去買所謂便宜的雪茄,一定要去正規商店買,市區高檔酒店的一樓和國會大廈後面的雪茄工廠都有。最好的高希霸(cohiba)一盒25支,575CUC。另外,從 古巴 乘飛機前往 墨西哥 ,攜帶雪茄的數量不能超過25支/人(且只能是18歲以上旅客)。 (2)朗姆酒Hawana Club,機場免稅店5-10CUC。市區商店12-18CUC不等。
Day2-完
Day3,游走哈瓦那老城區從15世紀 哥倫布 發現 古巴 開始,這個形如一條鱷魚的國家就成了 西班牙 的殖民地。19世紀末的兩次獨立戰爭後, 美國 占領了 古巴 ,隨後的半個世紀一直通過傀儡政府控制,那時候的 古巴 被稱為“ 美國 的後花園”,首都 哈瓦那 也曾是個繁華的大都市,夜夜笙歌。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1959年 卡斯 特羅領導 古巴 革命勝利,一切財富收歸國有,有錢人逃離了 古巴 ,只剩下帶不走的不動產和今天依然在街頭狂奔的一輛輛老爺車。 和美 國唱對台戲還了得了? 美國 自然要拔掉這顆眼中釘。1961年 美國 雇佣軍進攻 古巴 失敗後,就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經濟feng suo,從那時起, 古巴 一直就處於物資短缺的狀態。 提到 哈瓦那 ,你會想到什麼?雪茄、Mojito、老爺車,亦或是街頭巷尾的Salsa舞和看上去貧窮卻臉上寫滿了自豪的 古巴 人?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關於 古巴 的故事卻著實不多,儘管近幾年來 古巴 已經打開了國門讓像我一樣的游客自由行走,但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人來說,這裡仍然是一個神秘的國度。 平心而論我並不嚮往 古巴 ,也對這裡說不出有太多好感。因為不夠豐富的物資、髒亂差的街道都會讓我的旅行心情大打折扣,再加上我極其反感那些像印加人一樣拍照就伸手要錢的男男女女,對我來說, 哈瓦那 兩天足夠了。
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物資短缺使得城市建設也停滯了。 哈瓦那 老城區的時光停留在了半個世紀前,雖然街道狹窄,但建築佈局整齊和諧,曾經幾百年的殖民統治使得這裡擁有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歐式建築,絢麗多彩別具一格。早在1982年, 哈瓦那 老城區就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老城的建築破落間流露出凄美,它們都見證了 古巴 的歷史。奢華的廣場,狹窄的街道兩側遍佈歐式騎樓建築,向游客述說著這座城市昔日的輝煌,卻又滲透出滄桑,令人懷舊之餘又不禁心懷惋惜。
老城區是大多數游客停留的地方,我住的民宿和老城區主要的商業步行街主教大街(Calle de Obispo)只隔一條街道,換一雙舒適的鞋,完全可以步行游覽。清晨徜徉於老城中,恍若隔世(因為本來也沒有網絡,忘掉手機,給自己一個安靜的世界,這種感覺已經很久違了)。
所以,游覽 哈瓦那 最好的方式,就是憑藉一張紙質地圖行走,領略濃厚的 古巴 人文氣息。
修建於17世紀末的教堂廣場(Plaza de la Catedral)算是 哈瓦那 的中心,也是 哈瓦那 最重要的廣場,我游覽老城就將這裡作為起點。最初這裡是一片沼澤地,18世紀四周鋪設了排水系統, 富裕 的家庭在此修建起豪宅。廣場上最顯眼的建築就是北部巴 洛克 式的 哈瓦那 聖 哥倫布 教堂/ 哈瓦那 大教堂 (Catedral de San Cristobal de la Habana)。
它是 古巴 最大的教堂,也是 哈瓦那 主教座堂,修建於1748-1777年,據說 哥倫布 的遺體曾安置於教堂的福音壇中,直到 古巴 獨立戰爭後才被運往 西班牙 ,安放在 塞維利亞 大教堂里。 廣場東側是建於1746年的阿爾克斯侯爵府(Palacio del Marques de Arcos) 和龍 碧勇伯爵府(Casa de Lombillo),後來成了 哈瓦那 第一所郵局,至今依然可以使用。 侯爵府後牆的壁畫,描繪了昔日貴族的聚會 廣場南側是修建於1720年的 巴約 那伯爵府(Casa del Conde de Casa Bayona),今天是殖民地藝術博物館(Museo de Arte Colonial),門票3CUC。它是這裡最古老的建築,採用了當時流行的對稱佈局建築風格,正面五門五窗,中心合圍起一個室內天井,鮮艷的顏色展現出濃郁的殖民風格。 古巴 和美 國算的上是“相愛相殺”的典範,哦我說的不是國家,而是人。凡是提及 哈瓦那 ,作家海明威永遠是她一塊響亮的金字招牌。唐代大詩人李白“鬥酒詩百篇”,出生於 美國 芝加哥 市郊的海明威也不例外, 古巴 的美酒讓大作家文思泉涌,創作出一部部傳世名篇。
1932年,海明威來到 古巴 海釣,在 長島 一住就是22年,1952年憑藉 古巴 漁民為原型創作的《老人與海》一舉奪得普利策新聞獎和諾貝爾文學獎, 古巴 就這樣成了他的福地。海明威曾這樣表達過他對 古巴 的深厚 友誼 :我深愛這個國家,感覺像在家裡一樣。的確,相比較起晚年他回到 美國 後的家庭不幸與疾病纏身, 古巴 就是海明威生命中最後的精神伊甸園。
年輕時的海明威(本圖來自於網絡) 靠近武器廣場153號附近這棟粉紅色的小樓,就是海明威曾於1932-1939年間下榻過的兩個世界酒店(AmbosMundos Hotel),酒店建於1925年,由Luis Hernández Savio設計,有52間客房,2間豪華套房。海明威居住的511套房今天已經改為博物館,保留了曾經的模樣。 酒店大堂內瀰漫著咖啡的香氣,迴蕩著優雅的鋼琴聲。身著黑色西裝,手持白毛巾的侍者彬彬有禮,依然在使用的老式電梯將人帶回到海明威在此居住時的那段美好歲月。 我的確不是海明威的粉絲,也沒讀過他的作品,走到 佛羅里達 酒吧(Floridita)純屬誤打誤撞。它就位於主教大街盡頭朝向中央公園的街口,我走到門口看裡面又唱又跳擠滿了人便推門而入,才發現它就是大作家生前鐘愛的邰吉利的誕生地。 酒吧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17年,剛開業時叫做La Piña de Plata,當時的 古巴 是 美國 人度假消遣的後花園,在大批 美國 游客的勸說下改名為“小 佛羅里達 ”。1910年酒吧擴展成了餐廳,到了上世紀30年代初期,酒保Constantino發明瞭以 白朗 姆酒、檸檬汁、糖水、檸檬與冰渣混合調製而成的雞尾酒,就是邰吉利(Daiquirí),喝下一口細細的冰渣在唇齒間留下清涼和甜蜜,深受游客喜愛。海明威習慣點一杯再帶走一杯,酒吧里至今還保留著他的等身銅像,靜靜地靠在吧台前,看著酒吧里的歌舞升平。只不過慕名前來的游客實在太多了,想拍一張和海大爺的合影都要排上半天隊。 小 佛羅里達 酒吧吸引了各國名流的光顧,包括 喬治 ·阿瑪尼、馬特·狄龍、簡·方達、皮爾斯·布魯斯南、納奧米·坎貝爾、格雷厄姆·格林、沃利斯·辛普森等都是這裡的常客。
海明威也帶火了五分錢小酒館,成了 哈瓦那 的游客必到之地。順著教堂廣場 西北 邊Empedrado街走去,不用問,門口人山人海的那家就是。
餐廳和酒吧最好的地理位置是街道拐角,但這家酒館卻在街巷中央。因為它的前身是一家雜貨鋪,1942年創始人Angel Martinez買下它就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Casa Martinez,最受歡迎的就是店家原創的,用朗姆酒、檸檬、白砂糖(傳統上使用甘蔗汁)、薄荷和蘇打水調製的冰酒,也就是後來的莫吉托(Mojito)。來喝酒的人多了,店鋪就索性改為專門的酒館,吸引了不少 古巴 文青,一位名為FelitoAyon的雜誌編輯就依其位置稱它為“街中酒館(La Bodeguita del Medio)”,就這樣傳開了,1950年起就成了它正式的名稱。
這家小酒館應該算得上是“蹭熱門”營銷的鼻祖,海明威在此寫下了“My mojito in la Bodeguita, My daiquiri in EI Floridita”,使得它蜚聲國際,吸引了無數游人前來,為的就是像海明威一樣在這裡喝上一杯Mojito。只不過,幾十年過去了,Mojito已經從5分錢一杯漲到了今天的6CUC一杯(約合40RMB),依然門庭若市,調酒師忙的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