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里的我,童話里的他
就連樂高的餐廳內也裝滿了由樂高搭建的各種樂高人物,他們被擺放在各個角落,總之就是你目力所能及的地方一定少不了樂高。這家餐廳在樂高酒店內,是一家自助餐廳,味道也是中規中矩,不過如果在這裡一直玩的話,這裡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積木天堂感受迷你世界的童話樂趣之餘,還能順便參觀一下樂高的辦公室、博物館,樂高控們估計是快樂到死了。
據說樂高樂園的項目全部玩下來要兩天時間,尤其適合親子游,很多 歐洲 人都會不遠千裡帶著家人和孩子來此旅行。
不過院長這個大孩子一天就夠了,畢竟項目太溫和,實在不適合一個從瘋人院里走出來的人。
一本活的歷史書
丹麥 的 奧胡斯 市有這樣一個特別的博物館,它不像其他博物館那樣將展品放在玻璃罩種,而是完全暴露在室外。當然,這也是它特別的地方之一,它便是老城博物館。
老城博物館始建於1909年,於1914年對公眾開放,這裡是世界上第一個展現城區建築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最為獨特的是它由75棟來自 丹麥 全國的20個村落古建築所構成,在20世紀初由全國各地原封不動地移至了 奧胡斯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時過境遷,雖說這裡與100年前 奧胡斯 的建築風格也不相同,但跟現在相比還是大相徑庭的。基本上博物館附近的建築已經陸續從老舊的建築風格演變成了更為現代化的風格,當然,老城博物館的價值也愈發顯得重要起來。
雖說老城博物館是被各種高屋建瓴所圍繞,但走在其中,除了個別地角度,院長基本上沒有看到穿幫的高樓大廈,也是非常不容易了。
在這裡,人們可以看到建造於不同歷史時期、代表不同建築風格的老房子。這裡的所有建築都是在 丹麥 各地經過精心挑選,多為木結構的房舍。
整個博物館,共有27間房屋、禮拜堂和廚房,34個作坊,10間雜貨鋪和商店、5座花園,一間郵局,一間海關辦公室,一所學校及一家劇院。大多數的建築面向游人開放,建築內部的每個房間均按不同時期的風格進行了裝修,使游客可以一睹幾世紀以前的 丹麥 世俗風貌。而且從外面便可以清晰的看到博物館的全貌,一所所古老的房子鱗次櫛比,時不時可以看到一輛馬車穿梭其中,帶著好奇心,我們一行人走進了其中。 進去的第一刻,我便已經被老城博物館的那種舊時期的氛圍所影響,仿佛置身於幾百年前的 丹麥 ,那種時空交錯的感覺極其的明顯。 馬夫駕著馬車在荒徑上馳騁,農婦提著籃子穿梭於街道之間,手工藝人們在各自的作坊里打磨工具——這些都是幾個世紀前典型的 歐洲 鄉鎮生活,但卻令人置身於安徒生時代充滿童話風味的小鎮風情。
建築內部的每個房間均按不同時期的風格進行了裝修,裡面的這些蠟像栩栩如生,以至於院長第一次見到的時候真以為是工作人員假扮的。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房子本身都是裸露在室外的,但是為了保護房子內部的環境,很多桌椅還是被用玻璃牆阻隔住了。
除了展現各時期城鎮風貌的建築外,“老城”博物館內還設有5個小型博物館,包括 丹麥 的時鐘博物館、玩具博物館、餐具博物館、陶瓷博物館及紡織品博物館。帶上博物館似乎就會很洋氣的樣子,但實際上它們真的很小型,內容不多,也沒什麼故事,院長就不在此贅述了。從全國20個村落搬來了75棟老房子,只為搭建這個露天博物館 由於光照不足,我們看到 丹麥 建築都盡可能大面積使用單色塊,製造明亮的光感。 丹麥 建築師將 日光 視為具體而實在的可用之物,他們精細地研究陽光在建築外表,在房間內的移動,把玩光線與建築的對話,以令這造物的天然饋贈與建築發揮出極致的交融效果。
與此同時,統 丹麥 建築的窗口很小,那是因為沒有發明出混凝土和令結構產生大跨度飛躍的鋼材;建築外立面多採用石材,牆體厚重,那是因為 丹麥 靠近 北極 ,氣候偏冷,漫長的冬天里,人們總要有抵禦寒冷的手段吧。 說起博物館的歷史,不得不提 丹麥 的歷史學家彼得·霍姆斯。1908年,當地政府決定拆除老舊的“老市長的房子”並欲在原地興建新的工程時,霍姆斯再三爭取,這座建築才得以保留。
宅邸還曾被拆卸後移至他處進行了重新組裝,並於一年之後在 奧胡斯 舉辦的 丹麥 國家博覽會上進行了展出。
據說樂高樂園的項目全部玩下來要兩天時間,尤其適合親子游,很多 歐洲 人都會不遠千裡帶著家人和孩子來此旅行。
不過院長這個大孩子一天就夠了,畢竟項目太溫和,實在不適合一個從瘋人院里走出來的人。
一本活的歷史書
丹麥 的 奧胡斯 市有這樣一個特別的博物館,它不像其他博物館那樣將展品放在玻璃罩種,而是完全暴露在室外。當然,這也是它特別的地方之一,它便是老城博物館。
老城博物館始建於1909年,於1914年對公眾開放,這裡是世界上第一個展現城區建築文化的露天博物館。
最為獨特的是它由75棟來自 丹麥 全國的20個村落古建築所構成,在20世紀初由全國各地原封不動地移至了 奧胡斯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時過境遷,雖說這裡與100年前 奧胡斯 的建築風格也不相同,但跟現在相比還是大相徑庭的。基本上博物館附近的建築已經陸續從老舊的建築風格演變成了更為現代化的風格,當然,老城博物館的價值也愈發顯得重要起來。
雖說老城博物館是被各種高屋建瓴所圍繞,但走在其中,除了個別地角度,院長基本上沒有看到穿幫的高樓大廈,也是非常不容易了。
在這裡,人們可以看到建造於不同歷史時期、代表不同建築風格的老房子。這裡的所有建築都是在 丹麥 各地經過精心挑選,多為木結構的房舍。
整個博物館,共有27間房屋、禮拜堂和廚房,34個作坊,10間雜貨鋪和商店、5座花園,一間郵局,一間海關辦公室,一所學校及一家劇院。大多數的建築面向游人開放,建築內部的每個房間均按不同時期的風格進行了裝修,使游客可以一睹幾世紀以前的 丹麥 世俗風貌。而且從外面便可以清晰的看到博物館的全貌,一所所古老的房子鱗次櫛比,時不時可以看到一輛馬車穿梭其中,帶著好奇心,我們一行人走進了其中。 進去的第一刻,我便已經被老城博物館的那種舊時期的氛圍所影響,仿佛置身於幾百年前的 丹麥 ,那種時空交錯的感覺極其的明顯。 馬夫駕著馬車在荒徑上馳騁,農婦提著籃子穿梭於街道之間,手工藝人們在各自的作坊里打磨工具——這些都是幾個世紀前典型的 歐洲 鄉鎮生活,但卻令人置身於安徒生時代充滿童話風味的小鎮風情。
建築內部的每個房間均按不同時期的風格進行了裝修,裡面的這些蠟像栩栩如生,以至於院長第一次見到的時候真以為是工作人員假扮的。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房子本身都是裸露在室外的,但是為了保護房子內部的環境,很多桌椅還是被用玻璃牆阻隔住了。
除了展現各時期城鎮風貌的建築外,“老城”博物館內還設有5個小型博物館,包括 丹麥 的時鐘博物館、玩具博物館、餐具博物館、陶瓷博物館及紡織品博物館。帶上博物館似乎就會很洋氣的樣子,但實際上它們真的很小型,內容不多,也沒什麼故事,院長就不在此贅述了。從全國20個村落搬來了75棟老房子,只為搭建這個露天博物館 由於光照不足,我們看到 丹麥 建築都盡可能大面積使用單色塊,製造明亮的光感。 丹麥 建築師將 日光 視為具體而實在的可用之物,他們精細地研究陽光在建築外表,在房間內的移動,把玩光線與建築的對話,以令這造物的天然饋贈與建築發揮出極致的交融效果。
與此同時,統 丹麥 建築的窗口很小,那是因為沒有發明出混凝土和令結構產生大跨度飛躍的鋼材;建築外立面多採用石材,牆體厚重,那是因為 丹麥 靠近 北極 ,氣候偏冷,漫長的冬天里,人們總要有抵禦寒冷的手段吧。 說起博物館的歷史,不得不提 丹麥 的歷史學家彼得·霍姆斯。1908年,當地政府決定拆除老舊的“老市長的房子”並欲在原地興建新的工程時,霍姆斯再三爭取,這座建築才得以保留。
宅邸還曾被拆卸後移至他處進行了重新組裝,並於一年之後在 奧胡斯 舉辦的 丹麥 國家博覽會上進行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