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里的我,童話里的他
“老城”在1914年接待第一批游客時的名字是“老市長的房子”,除去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主建築外,還附帶一個小型花園和另一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經 丹麥 各地私人或團體的捐贈,博物館規模才逐漸擴大。 院長不由得感慨歷史積澱的厚重感真的是任何物品都無法替代的,也正因如此,“老城”的意義才如此特殊,它不僅展現了 丹麥 的歷史和風情,更體現了 丹麥 人對歷史的懷念和珍惜。 丹麥 旅行除了體驗它的童話世界,還要記得瞭解它的歷史啊。
承接著天堂與地獄的場所個承接天堂與地獄的場所位於 丹麥 的 奧胡斯 市,不過在介紹它之前院長必須介紹一下它建立的背景。
從19世紀以來, 丹麥 的歷史便一直圍繞著兩條主線展開:一個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個是因戰爭導致國土面積縮小。
物資的稀缺,如何儘力保護自己的同伴以及 互助 合作就變得尤為重要,不過這也激發了 丹麥 人的非凡創造力。可以說,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設計成為了 丹麥 的立國之本。
今天院長便帶大家走進 歐洲 北部最大的現代藝術博物館—— 奧胡斯 現代藝術博物館。由於它的整體設計理念取自於但丁的《神曲》中對地獄與天堂的描寫,地下的九間漆黑展廳對應九層地獄,天空中的彩色光環則是來自於詩人對天堂與聖光的想象。因此它也被稱為連接天堂與地獄的場所。
擁有彩虹屋頂的 奧胡斯 現代藝術博物館現位於 奧胡斯 的心臟位置Aros Allé,它是由 丹麥 著名建築師Schmidt Hammer Lassen於2004年設計。整棟建築的外觀像是紅色磚牆的立方體,面積約為17700平方米,這與 北京 的紅磚藝術館有些許相似之處。
走進其中,內部則是用了大量的曲線元素來賦予空間的流動感。與此同時,盤旋上升的樓梯所展現出的延伸感,仿佛象徵著通往天堂與地獄的路沒有盡頭。同一層兩側的平臺統一且對稱,幾何的構造彰顯了濃郁的藝術氛圍。不得不說, 丹麥 人的將設計傢具用到的性冷淡風同樣可以用在設計建築上。
剛剛院長有提到的是, 奧胡斯 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整體建築理念取自丹丁《神曲》中對天堂及地獄的描寫,那麼具體體現在了建築的哪些部分呢?
建築師是這樣詮釋,Schmidt Hammer Lassen將整體建築一分為二,博物館的一層屬於天堂與地獄之間的中間地帶,也可以稱之為人間。通俗點講就是進了門,往下直達“地獄”,往上升入“天堂”。
其中,地下美術館寓意為“墮落天使”,在地下區域,你能欣賞最獨特的展覽,由“九間房”構成,分別展示了國際藝術家創作的永久作品。頂部彩虹天橋“你的彩虹全景”則是由玻璃屋頂打造的空中走廊,這是一條直徑52米由光譜顏色組成的大玻璃走廊,透過彩虹般的色彩360º的觀賞 奧胡斯 的城市風貌。走著走著,便走進了那總也不想被拉回現實的夢境里。 奧胡斯 ,乃至 奧胡斯 以外的世界都變得如此夢幻的彩虹色。
人們可以通過登上樓梯或者是搭乘電梯到 達博 物館頂部的彩虹天橋,之後便可漫步在圓形的全景玻璃彩虹空間里。在‘漂浮’的藝術作品下,游客們可以在1500平米的露臺上休息。
彩虹天橋的設計者是出生於 冰島 的Olafur Eliasson,他善於通過視角的轉換,將自然以非自然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的面前,讓人不由自主地與作品發生互動,也許真的當你走入這座彩虹橋,才能體驗到這座陌生都市的生命流動。
彩虹天橋的建造者Olafur Eliasson曾這樣介紹自己所設計的作品:
“Your rainbow panorama與現存的建築風格架構了一場對話,那就是通過彩虹天橋來欣賞這座城市。我創作了一個消除內外界之間的分界線的空間,一個你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已經踏入一件藝術作品的空間。這種不確定的感覺對我來說很重要,它就像是在鼓勵人們去思考,去超越既有限定的認知。”
誠然,漫步其中,除了能夠將整個 奧胡斯 盡收眼底,還能體會到走在彩虹之中的奇妙感受。仿佛自己隻身行走在天際一般,隨著觀賞位置的變換,城市也被染上不同的色彩,如果說有天堂,院長倒是希望天堂是這樣的模樣。
鎮館之寶《The Boy》
奧胡斯 現代藝術博物館的藝術收藏主要由三個主要的部分構成:1770-1900年 丹麥 藝術的"黃金時代"; 丹麥 的現代主義作品;來自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作品。
作為一名文藝青年, 奧胡斯 美術館可以說是必去的地方,這裡聚集了 丹麥 的各類前衛藝術品。每年這裡都會吸引大批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參觀。
館內展出了大量的藝術作品,但其中最為知名的還要數其中的《the boy》,男孩兒是一個高達5米高的雕塑。它是由知名設計師Ron Mueck設計而成的。
巨大的Boy委身蹲在天花板於地面之間,逼真的細節讓人感到恐懼和壓迫感,我們幾乎看清楚它肌膚的每一片紋理,血管、睫毛、皮膚褶皺都非常細緻。最為神奇的是他的眼神,充滿著焦慮和恐慌,但餘光又像是凝望著自己。站在他的面前,仿佛不是雕像太過巨大,而是我們突然間變小了。
男孩兒的展出位置並不固定,它曾出現在藝術館的各個角落當中,每一個身影都有著不同的感覺,被稱為鎮館之寶可以說是實至名歸的。
除此之外,館內展出的其他藝術品也同樣精彩。 一層大廳放著這樣一個由布縫出來的城市微縮景觀,七扭八歪像是小孩子隨手畫出來的世界一樣,不過三維立體了之後反倒變得有趣了許多。雖說我對 奧胡斯 市並不熟悉,不過這應該就是 奧胡斯 市的城市風貌了。 當然也有一些院長無法表達和理解的藝術品,一輛車和一個倒塌的廣告牌,旁邊放著一堆七彩的布條。
藝術家想要表現的東西往往是印象化的,抽象化的,可能在你眼中鳥是鳥,在他眼中樹葉才是鳥。
所以作為一個非藝術出身的人來說,其實很難理解每一個作品的原意,只能是通過自己的想法去猜測。
比如 這一堆布條和倒塌的廣告牌,或許作者只是希望通過這種凌亂,破敗表達他當時的心情。
下麵這個作品則是院長除了男孩兒以外最為中意的一個,支離破碎的木板,千瘡百孔的身軀,即便經歷了大災大難還是彼此牽起的雙手,說實話第一眼就有感動到我。或許作者完全沒有表達這個含義,但在我的眼中,就是看到這樣一幅畫面。而且整個作品甚至逼真到流出的汗都能清晰的看到,不得不欽佩作者的能力。
還有一個展室是以布料為主題的, 圖案和光線打在上面映射出的影子結合成了一個虛實結合的空間。行走在其中不小心就會給為自己增添了一雙隱形的翅膀,天堂即現。
承接著天堂與地獄的場所個承接天堂與地獄的場所位於 丹麥 的 奧胡斯 市,不過在介紹它之前院長必須介紹一下它建立的背景。
從19世紀以來, 丹麥 的歷史便一直圍繞著兩條主線展開:一個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個是因戰爭導致國土面積縮小。
物資的稀缺,如何儘力保護自己的同伴以及 互助 合作就變得尤為重要,不過這也激發了 丹麥 人的非凡創造力。可以說,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設計成為了 丹麥 的立國之本。
今天院長便帶大家走進 歐洲 北部最大的現代藝術博物館—— 奧胡斯 現代藝術博物館。由於它的整體設計理念取自於但丁的《神曲》中對地獄與天堂的描寫,地下的九間漆黑展廳對應九層地獄,天空中的彩色光環則是來自於詩人對天堂與聖光的想象。因此它也被稱為連接天堂與地獄的場所。
擁有彩虹屋頂的 奧胡斯 現代藝術博物館現位於 奧胡斯 的心臟位置Aros Allé,它是由 丹麥 著名建築師Schmidt Hammer Lassen於2004年設計。整棟建築的外觀像是紅色磚牆的立方體,面積約為17700平方米,這與 北京 的紅磚藝術館有些許相似之處。
走進其中,內部則是用了大量的曲線元素來賦予空間的流動感。與此同時,盤旋上升的樓梯所展現出的延伸感,仿佛象徵著通往天堂與地獄的路沒有盡頭。同一層兩側的平臺統一且對稱,幾何的構造彰顯了濃郁的藝術氛圍。不得不說, 丹麥 人的將設計傢具用到的性冷淡風同樣可以用在設計建築上。
剛剛院長有提到的是, 奧胡斯 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整體建築理念取自丹丁《神曲》中對天堂及地獄的描寫,那麼具體體現在了建築的哪些部分呢?
建築師是這樣詮釋,Schmidt Hammer Lassen將整體建築一分為二,博物館的一層屬於天堂與地獄之間的中間地帶,也可以稱之為人間。通俗點講就是進了門,往下直達“地獄”,往上升入“天堂”。
其中,地下美術館寓意為“墮落天使”,在地下區域,你能欣賞最獨特的展覽,由“九間房”構成,分別展示了國際藝術家創作的永久作品。頂部彩虹天橋“你的彩虹全景”則是由玻璃屋頂打造的空中走廊,這是一條直徑52米由光譜顏色組成的大玻璃走廊,透過彩虹般的色彩360º的觀賞 奧胡斯 的城市風貌。走著走著,便走進了那總也不想被拉回現實的夢境里。 奧胡斯 ,乃至 奧胡斯 以外的世界都變得如此夢幻的彩虹色。
人們可以通過登上樓梯或者是搭乘電梯到 達博 物館頂部的彩虹天橋,之後便可漫步在圓形的全景玻璃彩虹空間里。在‘漂浮’的藝術作品下,游客們可以在1500平米的露臺上休息。
彩虹天橋的設計者是出生於 冰島 的Olafur Eliasson,他善於通過視角的轉換,將自然以非自然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的面前,讓人不由自主地與作品發生互動,也許真的當你走入這座彩虹橋,才能體驗到這座陌生都市的生命流動。
彩虹天橋的建造者Olafur Eliasson曾這樣介紹自己所設計的作品:
“Your rainbow panorama與現存的建築風格架構了一場對話,那就是通過彩虹天橋來欣賞這座城市。我創作了一個消除內外界之間的分界線的空間,一個你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已經踏入一件藝術作品的空間。這種不確定的感覺對我來說很重要,它就像是在鼓勵人們去思考,去超越既有限定的認知。”
誠然,漫步其中,除了能夠將整個 奧胡斯 盡收眼底,還能體會到走在彩虹之中的奇妙感受。仿佛自己隻身行走在天際一般,隨著觀賞位置的變換,城市也被染上不同的色彩,如果說有天堂,院長倒是希望天堂是這樣的模樣。
鎮館之寶《The Boy》
奧胡斯 現代藝術博物館的藝術收藏主要由三個主要的部分構成:1770-1900年 丹麥 藝術的"黃金時代"; 丹麥 的現代主義作品;來自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作品。
作為一名文藝青年, 奧胡斯 美術館可以說是必去的地方,這裡聚集了 丹麥 的各類前衛藝術品。每年這裡都會吸引大批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參觀。
館內展出了大量的藝術作品,但其中最為知名的還要數其中的《the boy》,男孩兒是一個高達5米高的雕塑。它是由知名設計師Ron Mueck設計而成的。
巨大的Boy委身蹲在天花板於地面之間,逼真的細節讓人感到恐懼和壓迫感,我們幾乎看清楚它肌膚的每一片紋理,血管、睫毛、皮膚褶皺都非常細緻。最為神奇的是他的眼神,充滿著焦慮和恐慌,但餘光又像是凝望著自己。站在他的面前,仿佛不是雕像太過巨大,而是我們突然間變小了。
男孩兒的展出位置並不固定,它曾出現在藝術館的各個角落當中,每一個身影都有著不同的感覺,被稱為鎮館之寶可以說是實至名歸的。
除此之外,館內展出的其他藝術品也同樣精彩。 一層大廳放著這樣一個由布縫出來的城市微縮景觀,七扭八歪像是小孩子隨手畫出來的世界一樣,不過三維立體了之後反倒變得有趣了許多。雖說我對 奧胡斯 市並不熟悉,不過這應該就是 奧胡斯 市的城市風貌了。 當然也有一些院長無法表達和理解的藝術品,一輛車和一個倒塌的廣告牌,旁邊放著一堆七彩的布條。
藝術家想要表現的東西往往是印象化的,抽象化的,可能在你眼中鳥是鳥,在他眼中樹葉才是鳥。
所以作為一個非藝術出身的人來說,其實很難理解每一個作品的原意,只能是通過自己的想法去猜測。
比如 這一堆布條和倒塌的廣告牌,或許作者只是希望通過這種凌亂,破敗表達他當時的心情。
下麵這個作品則是院長除了男孩兒以外最為中意的一個,支離破碎的木板,千瘡百孔的身軀,即便經歷了大災大難還是彼此牽起的雙手,說實話第一眼就有感動到我。或許作者完全沒有表達這個含義,但在我的眼中,就是看到這樣一幅畫面。而且整個作品甚至逼真到流出的汗都能清晰的看到,不得不欽佩作者的能力。
還有一個展室是以布料為主題的, 圖案和光線打在上面映射出的影子結合成了一個虛實結合的空間。行走在其中不小心就會給為自己增添了一雙隱形的翅膀,天堂即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