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南極跨年:三島&沖圈日記













頻繁上島的游客究竟對這裡棲息的金圖企鵝生活有多大的影響?記錄者是每年夏天入選來基地的4位自願者。為了便於對照比較,古迪爾島的一半對游客開放,另一半則保留企鵝的原生態。欣慰,我們也為南極科研做了貢獻。










下衝鋒舟,登岸,便可看到對岸古迪爾島上的監測屋。小島已被冰雪覆蓋,沿著小紅旗路標,不遠處就看到一副碩大的鯨魚遺骸,大半截被埋在雪下(圖4.)。踏著冰碴小道,再行幾十米後,隔著一個淺灘,對面是個大“冰床”,卧著幾隻威德爾海豹,這是繼南象海豹、豹海豹之後,我們見到的第三種南極海豹。
威德爾海豹(Leptonychotes weddellii),是由一位 英國 航海探險家詹姆士·威德爾所命名。記得看過CCTV“魅力記錄”欄目一個描寫威德爾海豹的紀錄片,很震撼。特找開場白一表:“ 南極洲 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陸,是生命終極之地。地球上數百萬種動物,只有一種生物能在此長久生存,它就是威德爾海豹”。來到南極,知道這種描述過頭了些,因為帝企鵝也是南極極寒地帶的永久居民。不過,威德爾海豹在南極越冬的本領的確超強。
威德爾海豹體長3米左右,體重300多公斤,雌性略大於雄性。它背部呈黑色,其他部分呈淺灰色,體側有白色斑點,其數量約75萬隻。威德爾海豹在冰上繁殖,每胎產一仔,母海豹要到寶寶能下水時,才能攜子從冰窟窿中返回冰層下的大海。潛到冰層下麵是威德爾海豹的本能,這可以使它躲避外界暴風雪的侵襲,並且在冰層下的大海中覓魚類、烏賊和磷蝦為食。威德爾海豹能在冰層下度過漫長的寒冬,但是它們需要呼吸。它們靠鋒利的牙齒,啃冰鑿洞,時常血染白冰。為了呼吸,為了保持與冰上母嬰的聯繫,堅持不懈地啃冰鑿洞成了威德爾海豹在冬季的一項工作。它們鑿出的冰窟窿,有時也成為帝企鵝下海覓食的捷徑。威德爾海豹也是海豹家族中長潛和深潛的優勝者。威德爾海豹在南極海豹家族中屬於性格溫順的,圓腦袋、大眼睛、大鼻子、厚嘴唇,給人一種萌態。拍了幾張“冰床”上的威德爾海豹。“冰床”隔著海灘,威德爾們又貪睡,只好網上借兩張威德爾海豹特征圖充數。(圖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