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南極跨年:三島&沖圈日記
52【天堂灣巡游:大翅鯨登場】 離開 布朗 站,乘衝鋒舟巡游美麗的天堂灣。浮冰上不斷地出現金圖企鵝美麗的身姿。比起 福克蘭群島 ,天堂灣冰上的金圖是沐浴冰水,冰清玉潔,美麗動人。但最為驚喜的是,大翅鯨閃亮登場。
大翅鯨(學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英文名:humpback whale), 日本 人稱作“座頭鯨”,對 中國 人的影響更大。“大翅鯨”即“座頭鯨”,前者學名,後者俗稱。
大翅鯨的背鰭短小而低矮,背部不像其他鯨類那樣平直,而是向上拱起,形成一道優美的曲線,用於形容大翅鯨背部的“弓背鯨”和“駝背鯨”一詞也是來自英文俗名“humpback whale”的直譯。
大翅鯨的胸鰭十分窄薄而狹長,可長至五米左右,幾乎相當於體長的三分之一,“巨臂鯨”之名由此而得。如此長的胸鰭可以為它帶來高度機動性,也可增大其體錶面積,有助於它們在寒帶與溫帶海域遷徙時的體溫調節。大翅鯨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類,但也是海洋中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它們體態豐滿而優雅,雌性通常大於雄性,成年個體體長約12至15米,重達25~40噸,即使剛剛出生的鯨寶寶體長也有約3米,重1~2噸。大翅鯨身體上半部黝黑,下半部灰白,扁平的頭部約占體長的三分之一,頭頂的兩個噴氣孔十分明顯,能噴出2~3米高的水霧。頭部與下顎周圍遍佈20~30個瘤狀突起,這些小瘤稱為“節瘤”,其實相當於毛囊,也是大翅鯨標誌性特征之一。大翅鯨的尾鰭和胸鰭皆具有白色斑塊,不同個體上的白斑形狀也不盡相同,如同人類的指紋一樣具有識別意義,寬大的尾鰭外緣呈不規則的鋸齒狀,遠遠的就能將它們分辨。大翅鯨這樣的龐然大物,食物卻十分渺小,磷蝦與小型魚類。大翅鯨的種群結構相對鬆散,一般單獨生活或幾頭聚集在一起,基本上不存在穩定的伴侶關係,完成交配後雌鯨和雄鯨就“勞燕分飛”,偶爾會有年輕的雄性給帶崽的雌鯨保駕護航。雌鯨一般每兩年生育一胎,幼仔發育很快,每天體重可以增長約五十千克。大翅鯨平時游速緩慢,靜靜得如同一座緩緩漂移的冰山,但也以戲水和頻繁躍出水面而出名。它們會先在水下加速游上一段,然後突然破水而出,直到鰭狀肢到達水面的那一刻,身體快速後彎曲滾翻,這便是座頭鯨躍水的經典動作。幾十噸重的龐大身軀砸向水面,濺起的水花聲在幾公裡外都能聽到。大翅鯨躍出和拍打水面的動作有很多種,觀鯨愛好者甚至給每個動作取了對應的名字。它們躍出水面有時可能是為了吸引同伴、驅趕獵物,也可能是為了拍去身上附著的鯨虱、藤壺等寄生物,亦或是單純的因為心情好。
大翅鯨性情十分溫順可親,個體之間也常以相互觸摸來表達感情,但在與敵害搏鬥時,也會用強有力的尾鰭或特長的胸鰭猛擊對方。幼年和年輕的大翅鯨會受到虎鯨的威脅,而成年的大翅鯨善於抵抗虎鯨,有時還會主動解救遭到虎鯨攻擊的其它動物, 比如 海豹、海獅等等。所以在海洋生物中,大翅鯨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綠林好漢。(根據網上資料整理)
我們在天堂灣巡游中,遇大翅鯨頻頻躍出水面,尾鰭如大鵬展翅,美輪美奐。 冰上金圖企鵝 大翅鯨出水 【天堂灣巡游:遇見大翅鯨】小視頻 【天堂灣巡游:冰上金圖】小視頻 53【天堂灣:海恩典號上的自選運動】 購買誇克海恩典號船票時,曾有附加運動項目表供選擇。 比如 ,皮筏艇、單人站立筏板、冰上登山等等。進入 南極半島 以來,這些項目紛紛登場,給衝鋒舟巡游增加了看點。今天在天堂灣編上一集,以完善記錄。別說,這些自費項目還很緊俏,上船後再定,未必有票。
圖8.運送筏板的探險隊員是 中國 姑娘雷英,我們在 北極 海洋諾娃號上相識,曾經在《 北極 之旅:格陵蘭探險篇》游記中做過介紹。這次認真看了她的“探險隊員簡介”:“雷音是個土生土長的 北京 姑娘,她熱愛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和宇宙。 加入誇克團隊之前, 她編劇導演的短片入選了多個電影節, 並一直在 北京 從事以國際合拍的電影工作。 雷音還是一位有經驗的騎手, 從13歲起便開始騎馬馳騁”。能到誇克探險隊,都是不一般的。雷英說,入選探險隊員要經歷很多考試,單駕駛衝鋒舟就分為三級考試:平穩海浪級,大浪級,救援級。有這些探險隊員保駕護航,我們的安全繫數提升,這是極地旅游首要關註的問題。 (冰上行走)) (皮筏艇) (與誇克探險隊員, 北京 姑娘雷英合影) (站立筏板) 【天堂灣:冰河賽艇】小視頻 54【古迪爾島:洛克雷港基地A今貌】中午,離開天堂灣,前往位於 洛克 雷港的古迪爾島。
古迪爾島(Goudier Land)坐標:64º49’S 63º30’W。上曾經建有二戰期間的 英國 軍事基地兼具南極科考站,現在歸 英國 南極遺產基金會管理。目前島上有基地A遺址、南極博物館、世界最南端的郵局,以及游客對企鵝影響監測點
洛克 雷港(Port Lockroy)發現於1904年, 法國 資助建港,以拉資助官員名命之。1911—1931年,港口被用於捕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英國 軍事行動“塔伯倫計劃” (Operation Tabarin)在海灣的古迪爾小島上建立了 洛克 雷港基地(代號:基地A),用以監視 德國 在南極的行動。此外,該基地也被用以南極科考工作,主要做大氣離子層和當地生態的研究。南極電離層的第一次測量和大氣無線電嘯聲的首次記錄都出自基地A,並且是國際地球物理年(1957)的一個關鍵監測點。1962年基地A荒廢。根據南極條約協商國會議上 英國 的提議, 洛克 雷港已被認定為南極歷史名勝遺址。
1996年, 洛克 雷港基地重建,由 英國 南極遺產基金會出資。除了 英國 南極勘測屋遺址,此地裝修了世界最南端的博物館與郵局,還有禮品店,成了一個有噱頭的南極旅游景點。每年夏季對外開放。由於接待能力有限,每天只允許350人上島,一次上岸人數不得超過60人,在島上停留的時間不得超過一小時。有說,必須提前一年預約。
我們登上小島,就被告知,游覽要控制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小時。上個斜坡,就到主景區,三棟英式小屋,一面 英國 米字國旗。其中一棟小屋將博物館、禮品店、郵局包攬,一次容納30人進出。小小博物館,用圖片與實物展示了基地A的歷史。從陳列的物品與圖片,可以看出當年的科考生活:惡劣的氣候、簡陋的生活條件、匱乏的精神生活,向後人展示了“南極當下的 和平 與科研成果”來之不易。禮品店多是明信片、印著南極圖案的體恤、圍巾、帽子等小禮品,只收美元、英鎊現鈔。買了郵票,郵戳自蓋,郵箱在入口處。
走出博物館,碰到海恩典號上兩位服務員,來自吉爾吉斯坦的帥哥靚妹,合個影。選擇到南極探險游輪上工作,免費游覽南極,應該也是理由之一。
大翅鯨(學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英文名:humpback whale), 日本 人稱作“座頭鯨”,對 中國 人的影響更大。“大翅鯨”即“座頭鯨”,前者學名,後者俗稱。
大翅鯨的背鰭短小而低矮,背部不像其他鯨類那樣平直,而是向上拱起,形成一道優美的曲線,用於形容大翅鯨背部的“弓背鯨”和“駝背鯨”一詞也是來自英文俗名“humpback whale”的直譯。
大翅鯨的胸鰭十分窄薄而狹長,可長至五米左右,幾乎相當於體長的三分之一,“巨臂鯨”之名由此而得。如此長的胸鰭可以為它帶來高度機動性,也可增大其體錶面積,有助於它們在寒帶與溫帶海域遷徙時的體溫調節。大翅鯨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類,但也是海洋中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它們體態豐滿而優雅,雌性通常大於雄性,成年個體體長約12至15米,重達25~40噸,即使剛剛出生的鯨寶寶體長也有約3米,重1~2噸。大翅鯨身體上半部黝黑,下半部灰白,扁平的頭部約占體長的三分之一,頭頂的兩個噴氣孔十分明顯,能噴出2~3米高的水霧。頭部與下顎周圍遍佈20~30個瘤狀突起,這些小瘤稱為“節瘤”,其實相當於毛囊,也是大翅鯨標誌性特征之一。大翅鯨的尾鰭和胸鰭皆具有白色斑塊,不同個體上的白斑形狀也不盡相同,如同人類的指紋一樣具有識別意義,寬大的尾鰭外緣呈不規則的鋸齒狀,遠遠的就能將它們分辨。大翅鯨這樣的龐然大物,食物卻十分渺小,磷蝦與小型魚類。大翅鯨的種群結構相對鬆散,一般單獨生活或幾頭聚集在一起,基本上不存在穩定的伴侶關係,完成交配後雌鯨和雄鯨就“勞燕分飛”,偶爾會有年輕的雄性給帶崽的雌鯨保駕護航。雌鯨一般每兩年生育一胎,幼仔發育很快,每天體重可以增長約五十千克。大翅鯨平時游速緩慢,靜靜得如同一座緩緩漂移的冰山,但也以戲水和頻繁躍出水面而出名。它們會先在水下加速游上一段,然後突然破水而出,直到鰭狀肢到達水面的那一刻,身體快速後彎曲滾翻,這便是座頭鯨躍水的經典動作。幾十噸重的龐大身軀砸向水面,濺起的水花聲在幾公裡外都能聽到。大翅鯨躍出和拍打水面的動作有很多種,觀鯨愛好者甚至給每個動作取了對應的名字。它們躍出水面有時可能是為了吸引同伴、驅趕獵物,也可能是為了拍去身上附著的鯨虱、藤壺等寄生物,亦或是單純的因為心情好。
大翅鯨性情十分溫順可親,個體之間也常以相互觸摸來表達感情,但在與敵害搏鬥時,也會用強有力的尾鰭或特長的胸鰭猛擊對方。幼年和年輕的大翅鯨會受到虎鯨的威脅,而成年的大翅鯨善於抵抗虎鯨,有時還會主動解救遭到虎鯨攻擊的其它動物, 比如 海豹、海獅等等。所以在海洋生物中,大翅鯨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綠林好漢。(根據網上資料整理)
我們在天堂灣巡游中,遇大翅鯨頻頻躍出水面,尾鰭如大鵬展翅,美輪美奐。 冰上金圖企鵝 大翅鯨出水 【天堂灣巡游:遇見大翅鯨】小視頻 【天堂灣巡游:冰上金圖】小視頻 53【天堂灣:海恩典號上的自選運動】 購買誇克海恩典號船票時,曾有附加運動項目表供選擇。 比如 ,皮筏艇、單人站立筏板、冰上登山等等。進入 南極半島 以來,這些項目紛紛登場,給衝鋒舟巡游增加了看點。今天在天堂灣編上一集,以完善記錄。別說,這些自費項目還很緊俏,上船後再定,未必有票。
圖8.運送筏板的探險隊員是 中國 姑娘雷英,我們在 北極 海洋諾娃號上相識,曾經在《 北極 之旅:格陵蘭探險篇》游記中做過介紹。這次認真看了她的“探險隊員簡介”:“雷音是個土生土長的 北京 姑娘,她熱愛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和宇宙。 加入誇克團隊之前, 她編劇導演的短片入選了多個電影節, 並一直在 北京 從事以國際合拍的電影工作。 雷音還是一位有經驗的騎手, 從13歲起便開始騎馬馳騁”。能到誇克探險隊,都是不一般的。雷英說,入選探險隊員要經歷很多考試,單駕駛衝鋒舟就分為三級考試:平穩海浪級,大浪級,救援級。有這些探險隊員保駕護航,我們的安全繫數提升,這是極地旅游首要關註的問題。 (冰上行走)) (皮筏艇) (與誇克探險隊員, 北京 姑娘雷英合影) (站立筏板) 【天堂灣:冰河賽艇】小視頻 54【古迪爾島:洛克雷港基地A今貌】中午,離開天堂灣,前往位於 洛克 雷港的古迪爾島。
古迪爾島(Goudier Land)坐標:64º49’S 63º30’W。上曾經建有二戰期間的 英國 軍事基地兼具南極科考站,現在歸 英國 南極遺產基金會管理。目前島上有基地A遺址、南極博物館、世界最南端的郵局,以及游客對企鵝影響監測點
洛克 雷港(Port Lockroy)發現於1904年, 法國 資助建港,以拉資助官員名命之。1911—1931年,港口被用於捕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英國 軍事行動“塔伯倫計劃” (Operation Tabarin)在海灣的古迪爾小島上建立了 洛克 雷港基地(代號:基地A),用以監視 德國 在南極的行動。此外,該基地也被用以南極科考工作,主要做大氣離子層和當地生態的研究。南極電離層的第一次測量和大氣無線電嘯聲的首次記錄都出自基地A,並且是國際地球物理年(1957)的一個關鍵監測點。1962年基地A荒廢。根據南極條約協商國會議上 英國 的提議, 洛克 雷港已被認定為南極歷史名勝遺址。
1996年, 洛克 雷港基地重建,由 英國 南極遺產基金會出資。除了 英國 南極勘測屋遺址,此地裝修了世界最南端的博物館與郵局,還有禮品店,成了一個有噱頭的南極旅游景點。每年夏季對外開放。由於接待能力有限,每天只允許350人上島,一次上岸人數不得超過60人,在島上停留的時間不得超過一小時。有說,必須提前一年預約。
我們登上小島,就被告知,游覽要控制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小時。上個斜坡,就到主景區,三棟英式小屋,一面 英國 米字國旗。其中一棟小屋將博物館、禮品店、郵局包攬,一次容納30人進出。小小博物館,用圖片與實物展示了基地A的歷史。從陳列的物品與圖片,可以看出當年的科考生活:惡劣的氣候、簡陋的生活條件、匱乏的精神生活,向後人展示了“南極當下的 和平 與科研成果”來之不易。禮品店多是明信片、印著南極圖案的體恤、圍巾、帽子等小禮品,只收美元、英鎊現鈔。買了郵票,郵戳自蓋,郵箱在入口處。
走出博物館,碰到海恩典號上兩位服務員,來自吉爾吉斯坦的帥哥靚妹,合個影。選擇到南極探險游輪上工作,免費游覽南極,應該也是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