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 紀事

豬貓同學除了魚全都沒吃下去,大概太不適應這種日式早餐了,相反我的適應能力太好了點吧(其實是能吃),除了剩下點飯,其他都沒剩下~
吃飽喝足,寄存了行李在前臺,向老奶奶打聽金閣寺怎麼坐車,他將圖標清楚指給我解釋要出門右拐路口再右拐直走去坐車,我真的聽明白了哦~臨走前,她還提醒我們外面下雨了,要拿傘!可是我倆看了天氣,說是要轉晴的,懶癌發作,相信不拿雨傘也不礙事……
老奶奶送我們出門,還一直站在旅館門口目送我們離開。走著走著我們發現好像走過了老奶奶指給我們要轉彎的路口,正在回頭研究路口和地圖的時候猛然發現,她還在旅館門口看著我們並指給我們要拐彎,最後還讓另外一位伙計跑過來指給我們要向回走,總之,這種貼心的服務格外讓人感動~

金閣寺
原名鹿苑寺(ろくおんじ),由於內外都貼滿了金箔的三層樓閣建築(舍利殿)被稱為金閣,包括舍利殿在內的寺院整體也被稱為金閣寺(きんかくじ)。鹿苑寺寺名源自於寺院的創立者即室町幕府3代將軍足利義滿的法號·鹿苑院殿。山號為北山(ほくざん)。寺紋為五七桐。該寺院是在義滿死後,將他原來的北山山莊改成的寺院。舍利殿本是室町時代前期北山文化的代表建築,但是於昭和25年(1950年)的金閣寺放火事件中被完全燒毀,並於昭和30年(1955年)重建。平成6年(1994年)12月,鹿苑寺全境作為“古都 京都 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的重要歷史建築。(摘自百度百科)
金閣寺的門票很有特色,一張御守的樣子




龍安寺
龍安寺是由室町時代應仁之亂東軍大將細川勝元於寶德二年(公元1450年)創建的禪宗古寺。龍安寺庭園是 日本 庭園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廟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佈著5組長著青苔的岩石,建寺時是 日本 視覺藝術發生重大革新的時期,龍安寺是著名的枯山水庭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龍安寺內的植被都被修剪的異常整齊,進入庭院看枯山水要脫鞋,砂石代表水,這種禪意需要體會。官方對龍安寺石庭的介紹是這樣的:
石庭簡單卻極其出彩,東西長約25米,南北約10米。這個長方形的禪院與建於中世紀的那些豪華的貴族庭院風格迥異。不借一樹一草,僅由15塊石頭與白砂組成。參觀者可以自由去感受這個獨特的庭院到底表現著什麼意境。也許越是靜心去凝視眼前這一切,冥想也就會越發的擴展開去吧。石庭四周圍有一圈用土砌成的矮牆,可以說禪家藝術的典型。矮牆由混有菜籽油的土壤砌成。時間久了會慢慢從內不斷產生油脂,形成自己獨特的造型。
而我,可能暫時還參透不了這禪意……


如果,你是因為著名的枯山水聞名而來,可能會失望,反正我無法體會這般禪意。不過,想來,如果是夏天,這倒是個植被茂密的不錯去處。
從龍安寺出來,雨也不見小,走了一段路搭車去北野天滿宮。
北野天滿宮
建於947年,是天滿宮的總本社,主祭神是學問之神菅原 道真 。菅原 道真 的天神信仰就是從這裡傳向了 日本 全國。豐臣秀吉曾在這裡舉行過大茶會。與太宰府天滿宮、防府天滿宮並稱為 日本 三大天神。
之所以將它作為行程list的其中之一,主要是因為北野天滿宮是個賞梅花的好去處,可惜的是由於攻略是前一年做的了,豬年春節比狗年春節來的早了那麼一些,到達北野天滿宮的時候發現,人家2月8號梅苑開放,而我們去的那天剛好6號……好在,即使進不去梅苑,也有星星點點的梅花可賞。


從北野天滿宮出來,雨停了,繼續bus前往二條城,這bus一日券買的真是值。
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是幕府將軍在 京都 的行轅。二條城建於公元1603年,是江戶幕府的權力象徵。建有東西約500米、南北約400米的高大圍牆,並挖有壕溝。二條城內名為“鸝鳴地板”的走廊,人行走其上便會發出黃鶯鳴叫般的響聲,其聲響並不是設計之初就預料到的,而是因為年久失修,由地板下部的釘子跟木板摩擦造成。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為二條城的主要建築。“二之丸”的建築很有特色,殿內牆壁和隔門上畫有狩野派畫家的名畫,精美絕倫。



二條城見證了德川家的榮枯興衰,是 日本 歷史朝代的移轉之地,裡面值得一探的建築文物相當多,例如二之丸御殿,小堀遠州設計的二之丸庭園,以及由 京都 御所的舊桂宮御殿移築而來的本丸等。
沿著參觀路線會向游客介紹會客廳,白書院、黑書院,由於我們去的時候沒有中文講解器可以租了,所以看的一知半解(沒有中文說明),相比之下,這地板吱吱的響聲一路陪伴倒是一點兒也不寂寞。不過,這種吱吱作響總讓人覺得有種隨時會倒塌掉的不安全感。
其實二條城挺大的,我們還去登了天守閣遺跡,就是高高的階梯爬上去啥也沒有(在1750年因為雷擊而燒毀),之後也沒有重建,僅殘留石牆。二之丸庭院還是挺美的,儘管是冬天,那份樹木的翠綠與湖水的碧綠也相映成趣。唐門很氣派,但看介紹說是2013年修複的,有點過於新了~我們就這麼走馬觀花,不求甚解,轉的倒也算快,沒有文化底蘊卻要逛歷史古都,總還是缺少點什麼~二條城的門口可以蓋章,想要集章的同學不要錯過~

從二條城坐車去 京都 御苑,下車後還要走上一段路,話說 京都 御苑的大門在修葺,看起來真心太不起眼了,讓我們一度以為進不去……
進入 京都 御所需要安檢,還要帶出入證,裝在兜里不行,必須掛在脖子上,我就是這麼被工作人員糾正的。進了門,我倆有點累了,先去吃個下午茶,點的應季甜點又是驢打滾兒,不不,叫蕨餅,我倆跟他還真有緣。因為之前一直下雨,我倆又沒帶傘,外套都濕了,在咖啡館才算是真正暖和過來。休息之後,就按照御苑的參觀指引一路前行。在紫宸殿我們跟了個團隊蹭聽了一下介紹,不過 日本 導游的中文真蹩腳,聽的累死了。雖然御苑確實不小,真正能夠參觀的部分並不多,很多大殿乾脆圍起來,即使你想遠觀,它也把門合上了,除了看看外觀,也實在看不出個所以然。不過, 京都 御苑以前是不能隨便參觀的,需要預約,只是這兩年才免去了預約的手續。其實,這裡的空曠還蠻適合跑步的,雖然我已經徹底棄跑了……以下是摘自網絡及入門官方宣傳材料上對御所里主要景點的介紹:
京都 御所
是 日本 平安時代時的政治行政中心所在地。自桓武天皇從 奈良 的平城京長岡京( 京都 府),於延歷13年(794年)遷都至平安京開始,一直到明治維新前,歷代天皇,皆住於此,後又成了天皇的行宮。在 京都 御所可以看到 日本 自古以來的宮殿建築的歷史和文化,同時,回游式庭園的御池庭以及御內庭等庭園內,可欣賞林木蓊鬱、花木扶疏、季節交替之景。



緊挨紫宸殿的是清涼殿,也叫中殿,全部刺柏木結構建築。清涼殿在平安朝時,是天皇日常起居處,一些政事、神事等重要儀式也在這裡舉行。
在紫宸殿的 東北 方向,還有一座木結構、刺柏皮蓋頂的建築,稱為小御所。小御所在 鐮倉 幕府時代是將軍的世子居住的地方,因而稱為小御所。建長年間,小御所被用來舉行東宮御元服、讀書、立太子等儀式的地方,所以也稱為御元服御殿。另外,將軍、幕府的使者、諸 大名 在被引見時,小御所也曾被使用過。緊挨小御所的,是御學問所。顧名思義,這裡是講學的地方。實際上天皇有時也在這裡接見親王、攝政,舉行歌會。這是書院風格的木質結構的建築,室內共分6間。
御池庭
是一個以大池塘為中心的回游式庭院。右手邊架有一面划著優美弧線的櫸橋,對岸植有茂密的樹林,在徑路上可以欣賞到各種不同的景色。


入住後,豬貓同學補覺,我則忙著寫明信片,說是明信片,其實跟信差不多。不知道是不是受這古都的氛圍熏陶使我文思泉涌,兩封信寫滿了內紙,連落款兒都快沒地兒寫了才算封筆。我跟豬貓同學的默契真是沒得說,我剛落筆,他就醒了,除了吃還會有第二個選擇嗎?!豬貓說想吃肉,前一天晚上閑逛時路過弘烤肉我還跟他介紹過,此時就奔著弘烤肉去了。走到河邊的這一家已經沒有位,我們也沒強求又朝著先鬥町的那家店而去,說來也是運氣,先鬥町店只需要我們等10分鐘,為了吃,值啦~點了牛舌頭、牛裡脊和牛腿肉,肉端上來的時候我倆對視:這麼少啊……果斷又加了一個石鍋拌飯和一個冷面,豬貓說大年初二得吃面,哈哈,雖然身在他鄉,一個也不能少!




弘烤肉的牛肉很嫩,我倆最後吃的也是乾乾凈凈,順道幹了杯中的梅子酒。吃的好滿足,當然得走回去遛食,這一天以29000+的步數位列朋友圈第一名,回味著烤肉的美味滿足睡去~
Day 2 over Day 3 周邊小逛如果說大年初二是在市內的行程,那麼大年初三安排的就是前往周邊的 宇治 和赫赫有名的伏見稻荷 大社 。地鐵先坐到 京都 站換乘jr去 宇治 ,中途會經過伏見稻荷,很多游客都下車,我們回來的時候再去。
從 宇治 下車才9點多,比預期早了將近半個小時。走個大概10分鐘,就能到達 宇治 川, 宇治 的景點也都在附近。 宇治 川橋頭有個雕像,大概是源氏物語里的故事人物,我們沒有太研究,主要是研究也不懂~我們到的早,商業街三三兩兩的開了幾家,大多數店面都還沒開門。 宇治 ,最出名的莫過於抹茶,所以商業街也是將抹茶發揮到了極致。有的賣抹茶甜點,有的賣抹茶茶葉,當然也少不了抹茶冰激凌,總之是應有盡有。沿著商業街一直往裡走,就是 宇治 平等院。
平等院
由平安時代權傾一時的藤原賴通改建其父別院,依佛教末法之境,在水池之西建造阿彌陀堂,水池之東則建構象徵今世的拜殿,打造“凈土庭園”之喻的代表建築,其規格更為後來日式庭園的參考指標。平等院創建於公元11世紀中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寺院剛建成時,寬闊的寺內曾建了許多的建築物。後來因為戰火的蹂躪,大部分被焚毀。現在僅保存下“鳳凰堂”、“觀音堂”、“鐘樓”。最有名的要數“鳳凰堂”,因為10日元的硬幣上有它的圖案,鳳凰堂也因此成為國寶級文物,它之所以叫“鳳凰堂”,是因為屋頂上有一尊鳳凰像。建築物向兩翼的方向延伸,看上去鳳凰就象要展翅飛翔。它正式的名稱叫“阿彌陀堂”,裡面供奉著“阿彌陀如來佛”的坐像。“阿彌陀如來佛”是管轄極樂凈土(佛教中的人去世後的美好世界)之佛,這尊佛像已被列入國寶級文物。


平等院不大,即便圍著鳳凰堂凹造型也花不了太多時間,游客有一些,但比起次日的清水寺簡直是太清靜了,總之,不想湊熱鬧的可以來平等院看看,推薦~
出了平等院走向 宇治 川岸邊,因為基建工程,著實有些煞了 宇治 川和地圖上 宇治 公園的風景。我們只得沿著修的路過到 宇治 川的對岸, 宇治 神社也在修建,只能去 宇治 上神社看看。
宇治 上神社
修建於平安時代後期,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內部的國寶級本殿與平等院鳳凰堂幾乎是同一時期的神社建築,即為11世紀中期左右興建,直到明治時期,與鄰近的 宇治 神社合稱為“離宮上社”。三座內殿是一間神社建築風格,使用絲柏樹皮茸頂,供奉了三位神明。中央供奉的是應神天皇,左邊供奉的是其皇子菟道稚郎子,右邊供奉的是其兄仁德天皇。


簡單拍了幾張照片,就走出了上神社,沿著幽靜的街裡面走下去,正好來到源氏物語博物館。這個壓根兒沒在我的行程中,因為我知道我根本看不懂,所以也沒有選擇進去,想來也沒什麼人去,畢竟游客里能有幾個說的出來 日本 紅樓夢的呢?繼續走拐個彎就來到大路上,正好是 宇治 川橋的對岸,這裡能坐京阪電車回程,不過因為jr更方便,我們還是決定回平等院前的商業街,因為還有件大事沒做,尋找 大名 鼎鼎的中村藤吉,品嘗一下抹茶故鄉的 宇治 味道~

今天是打算回 京都 站的拉麵小路吃飯的,所以在這裡只能算是下午茶,打卡之後走回jr站,準備坐車去伏見稻荷。
伏見稻荷 大社
建於8世紀,主要是祀奉以宇迦之御魂大神為首的諸位稻荷神。稻荷神是農業與商業的神明,香客前來祭拜求取農作豐收、生意 興隆 、交通安全。它是 京都 地區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伏見稻荷 大社 的入口,矗立著由豐臣秀吉於1589年捐贈的大鳥居,後面便是神社的主殿及其他建築物。在神社裡,還能見到各式各樣的狐狸石像,這是因為狐狸被視為神明稻荷的使者。狐狸臉形的繪馬是這裡的一個特色。
這裡最出名的要數神社主殿後面密集的硃紅色“千本鳥居”,是 京都 最具代表性的景觀之一,在電影《藝伎回憶錄》中也曾出現過。成百上千座的硃紅色鳥居構成了一條通往稻荷山山頂的 通道 ,其間還有幾十尊狐狸石像。
走進千本鳥居,老朽褪色的暗紅色牌坊和光鮮亮麗的硃紅色牌坊密集地交織在一起,透過陽光的照射顯得格外壯觀迷人,視覺上頗為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