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雙城記-----從歷史中汲取力量
↑華沙老城區 ↑華沙老城區 ↑華沙老城區 ↑華沙老城區 ↑華沙老城區 ↑華沙老城區 ↑華沙老城區 在 華沙 老城的 西北 方向,有一個區域稱為 新城 ,面積與老城差不多,十四世紀末開 始興 建,直到十八世紀仍是一個獨立的市鎮,有自己的市政當局、市政廳與教堂。 新城 只是相對於老城來說稍新一些,在老城的城牆之外。無論老城 新城 在如今的 華沙 都只占很小的一個區域面積。
出老城的巴爾巴坎城門,去 新城 尋訪居裡夫人故居。 ↑華沙老城區 走出巴爾巴坎往北就到了 新城 區, 新城 區並非都是社會主義的5、6層一式水泥房,也全是中世紀風貌的古建築, ↑華沙老城區 ↑華沙老城區 ↑華沙老城區 城門外, 馬路對面是另一座聖傑克教堂。In this church, Maria received her first communion, however, as an adult she abandoned religion. 瑪麗(居裡夫人婚前原名)在此領受了她的第一份聖餐禮,但是在成年以後,她放棄了宗教信仰。 ↑居裡夫人博物館 偉大科學家居裡夫人的故居(Muzeum Marii Sklodowskiej Curie)就在 新城 區的弗拉塔街,居裡夫人和她的丈夫一起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Ra)和釙(Po),之所以用這兩個符號來命名新元素,也是為了紀念她的祖國 波蘭 ,她還測定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1903年居裡夫婦和貝勒克爾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八年後,她又單獨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她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也是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世界上所有自強的女性都以她為楷模。 ↑居裡夫人博物館 居裡夫人的博物館 位於她的故居,Freta街6號,是一幢三層的建築,前面有一個面街陽臺,當年居裡夫人研究到山窮水復疑無路的時候, 往往走向陽臺,看看外面的車水馬龍,稍事休息。博物館門面很小,很容易被人忽略,只有門口的牆上的一塊門匾提示世人這裡曾今是一個偉大的女科學家生活的地方。 ↑居裡夫人博物館 ↑居裡夫人博物館 ↑居裡夫人博物館 ↑居裡夫人博物館 華沙 老城區,或許它還是難以恢復戰前的精美與輝煌,但至少今天走在這裡不禁令人感嘆和敬佩,歷史的痕跡並沒有被抹去, 華沙 人在廢墟上用心重建的,不只一座古城,他們重新獲得了失去的記憶,重建了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尊嚴以及民族的靈魂。 從 新城 的弗萊塔路右轉到Dluga路約5分鐘的路程,就到了 波蘭 國家工藝美術館, 華沙 起義紀念碑就在工藝美術館的西南角街角上。國家工藝美術館對面是克拉辛斯基宮,現在是 波蘭 國家圖書館。 ↑華沙起義紀念碑 離開老城區,我們去往 華沙 起義紀念碑。 華沙 起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波蘭 地下軍反抗 德國 占領軍的戰役。這場戰役是在1944年8月1日開始的。8月1日,在 科莫 羅夫斯基將軍指揮下,由5萬名 華沙 抵抗運動成員、軍人和居民組成的起義大軍向占領 華沙 的德軍發起進攻,德軍從空中和地面進行連續63天的狂轟濫炸。10月2日,“國家軍”因彈盡糧絕被迫投降。1944年10月2日, 波蘭 華沙 起義宣告失敗。1.8萬抵抗戰士和25萬 波蘭 平民在戰鬥中喪生,30多萬人被送進集中營。
波蘭 地下軍錯誤的估計了當時的世界形勢,目的是想在蘇聯紅軍到達 華沙 前解放 德國 的占領,以避免受到蘇聯的控制。在整個 華沙 起義, 波蘭 地下軍沒有得到盟軍的任何援助。雖然蘇聯紅軍早在1944年7月29日就已經達到 維斯 瓦河的東岸,但他們沒有向 波蘭 地下軍提供任何幫助 ↑華沙起義紀念碑 華沙 起義紀念碑是一組立體的雕塑,背景是一排方柱,主題為幾組黑色和深褐色的當年起義者的銅雕。起義者的身後是傾倒的方柱和樓板。意思是 波蘭 國家大廈將傾,起義者力圖支撐起這一災難。 ↑華沙起義紀念碑 就在數十萬隔河觀望的蘇軍面前,曾經優雅的 華沙 整個城市就這樣灰飛煙滅於納粹即將崩潰的前夜。可以說, 華沙 蒙難於斯 大林 的背信棄義。背信棄義背後,是這個大國首腦控制整個 東歐 的計劃。要想對任何國家進行有效控制,關鍵是一個完全受其操縱的政權。歷史上,沙俄屢次瓜分 波蘭 並且曾把她作為一個省來統治,沙俄統治者深知 波蘭 的反抗傳統。那時的起義者且對蘇聯與 德國 合謀入侵和殘害 波蘭 記憶猶新,有著強烈的反蘇情緒。蘇聯的最 高領 導很清楚,他們日後必將對蘇聯的控制構成最嚴重的挑戰。可以說,起義者落入了借德軍力量為蘇式政權清掃障礙、為今後一勞永逸地消除反對派的算計之中。
華沙 起義的悲劇色彩就在於遇上了求救對象在道義上無所遵循和無所顧忌,正好不必承擔責任而讓一意孤行發動起義的派別自食其果。體制性的無節制與最高權力的無顧忌,使得為了既定目的而不憚於放手製造任何災難,哪怕會有很多平民為此陪葬。 ↑華沙起義紀念碑 ↑華沙起義紀念碑 波蘭 地下軍投降後,希特勒命令德軍將 華沙 夷為平地。結果85%的地方都被毀壞, 華沙 是二戰中真正被抹平的一座城市。 ↑華沙起義紀念碑 在 華沙 隨處可見兩個英文字母——PW,刻在牆上,或隨手塗鴉,這是這座城市的密碼,拼成一個鐵錨的形狀,扎在 華沙 的肉體。它是 波蘭 語Powstanie Warszawskie的縮寫,翻譯過來還是那4個字——“ 華沙 起義(Warsaw Uprising)”。 ↑華沙起義紀念碑 紀念碑的對面就是 波蘭 的軍隊教堂。一道鐵門上赫然刻著“為耶穌而戰”。裡面專闢一室,祭奠卡廷慘案的4421個亡靈。卡廷慘案是現代 波蘭 人的另一道頑疾,當地人對這個話題依然抗拒,因為容易引起激烈爭吵——前蘇聯和納粹政府一度互相栽贓。 ↑華沙起義紀念碑 紀念碑的路邊就有要求政府徹查卡廷事件的集會,搭建的帳篷、路邊的房車、抗議的標語,死難者的紀念牌。。。標語下蓄著古老 波蘭 鬍鬚的抗議者眼中蘊含著這個城市的悲哀與憂愁,這樣的場景在 華沙 隨處可見, 反映出 波蘭 人心中那仍未愈合的傷口和早已深埋很久的那份堅毅與執著。 ↑華沙起義紀念碑 ↑華沙起義紀念碑 要離開這個“苦難深重”的城市了。剛纔午間的陽光又一次被陰郁的烏雲所趕走,車輛行走在顯得有些蕭瑟的街頭,蘇式宏偉的建築半明半暗地佇立在升騰著的一片雨雲中, 而關於卡廷的記憶以及那些荒誕沉重的過往, 則被收藏在了一個個有著鐮刀鎚頭標誌的博物館里. 悲傷的歷史卻掩蓋不了複原的 華沙 老城的明艷,儘管只是匆匆的兩日,也不禁感慨這個城市究竟需要多少寬容或是隱忍, 才能讓如此多元的過去完成和現在進行都駐扎於這個城市? 中世紀的克拉科夫--原汁原味的波蘭克拉科夫 , 中歐 最古老的都城,公元9世紀的皮亞斯特王朝(Piast Poland)作為該國曆史的開端,這個王朝的首都就在 克拉科夫 。而那時的 華沙 ,還要等上六百多年才會併入 波蘭 。“ 克拉科夫 才是最受全世界人民歡迎的 波蘭 城市!”當地人說。這裡比 華沙 不僅更加古老,生活節奏也更加舒緩悠然。
趕到瓦維爾城堡時,遇上了旅行最痛恨的大雨,躲進王宮走廊避雨時,參與了各國游人為在大雨滂沱中拍婚紗照的新人鼓掌歡呼,雨後的古城馬蹄聲清脆悠閑,一路顧若罔聞老婆在耳邊不停的說街邊櫥窗里的衣裙好看,只為了去聽聖瑪麗教堂上當年驚呼成吉思汗來了的小號聲。。。。 每一座老城都伴隨一條蜿蜒流過的河。穿過 波蘭 故都 克拉科夫 的這條河是 維斯 瓦河。從1320年到1609年, 克拉科夫 一直是 波蘭 的首都,與 布拉格 和 維也納 鼎足而立,是 中歐 三大文化中心。後來 華沙 成為 波蘭 首都,然而 華沙 最主要的一條大街卻叫 克拉科夫 郊區街。
↑克拉科夫 我們到時正是雨後天霽, 維斯 瓦河漫長的堤岸旁,升起白茫茫的水霧,戀人偎依擁抱,翠綠的草坪上,市民們在慢跑或散步,秋日里的太陽照射在 維斯 瓦河的清波水影中,古城的景緻和它搖曳的丰姿,透過河水的流動,不停的浮現出來,站在 維斯 瓦河邊的長堤上遙 望城 堡,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形的結構格外醒目,城堡周圍古木參天,枝繁葉茂,鬱郁蔥蔥,更顯它的莊嚴、肅穆與神秘,猶如一個飽經滄桑的歷史老人,正細細地向每一個來客講述著 波蘭 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曾經的興衰榮辱;講述著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克拉科夫 維斯 瓦河東岸是瓦維爾城堡,始建於八世紀,十七世紀前都是 波蘭 王宮所在地。 從北面看瓦維爾城堡全貌:左側是老王宮,幾個尖塔是瓦維爾大教堂。包括瓦維爾城堡在內的 克拉科夫 歷史中心是 波蘭 中世紀的古都和文化名城,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在“二戰”中它幸免於難。
出老城的巴爾巴坎城門,去 新城 尋訪居裡夫人故居。 ↑華沙老城區 走出巴爾巴坎往北就到了 新城 區, 新城 區並非都是社會主義的5、6層一式水泥房,也全是中世紀風貌的古建築, ↑華沙老城區 ↑華沙老城區 ↑華沙老城區 城門外, 馬路對面是另一座聖傑克教堂。In this church, Maria received her first communion, however, as an adult she abandoned religion. 瑪麗(居裡夫人婚前原名)在此領受了她的第一份聖餐禮,但是在成年以後,她放棄了宗教信仰。 ↑居裡夫人博物館 偉大科學家居裡夫人的故居(Muzeum Marii Sklodowskiej Curie)就在 新城 區的弗拉塔街,居裡夫人和她的丈夫一起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Ra)和釙(Po),之所以用這兩個符號來命名新元素,也是為了紀念她的祖國 波蘭 ,她還測定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1903年居裡夫婦和貝勒克爾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八年後,她又單獨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她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也是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世界上所有自強的女性都以她為楷模。 ↑居裡夫人博物館 居裡夫人的博物館 位於她的故居,Freta街6號,是一幢三層的建築,前面有一個面街陽臺,當年居裡夫人研究到山窮水復疑無路的時候, 往往走向陽臺,看看外面的車水馬龍,稍事休息。博物館門面很小,很容易被人忽略,只有門口的牆上的一塊門匾提示世人這裡曾今是一個偉大的女科學家生活的地方。 ↑居裡夫人博物館 ↑居裡夫人博物館 ↑居裡夫人博物館 ↑居裡夫人博物館 華沙 老城區,或許它還是難以恢復戰前的精美與輝煌,但至少今天走在這裡不禁令人感嘆和敬佩,歷史的痕跡並沒有被抹去, 華沙 人在廢墟上用心重建的,不只一座古城,他們重新獲得了失去的記憶,重建了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尊嚴以及民族的靈魂。 從 新城 的弗萊塔路右轉到Dluga路約5分鐘的路程,就到了 波蘭 國家工藝美術館, 華沙 起義紀念碑就在工藝美術館的西南角街角上。國家工藝美術館對面是克拉辛斯基宮,現在是 波蘭 國家圖書館。 ↑華沙起義紀念碑 離開老城區,我們去往 華沙 起義紀念碑。 華沙 起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波蘭 地下軍反抗 德國 占領軍的戰役。這場戰役是在1944年8月1日開始的。8月1日,在 科莫 羅夫斯基將軍指揮下,由5萬名 華沙 抵抗運動成員、軍人和居民組成的起義大軍向占領 華沙 的德軍發起進攻,德軍從空中和地面進行連續63天的狂轟濫炸。10月2日,“國家軍”因彈盡糧絕被迫投降。1944年10月2日, 波蘭 華沙 起義宣告失敗。1.8萬抵抗戰士和25萬 波蘭 平民在戰鬥中喪生,30多萬人被送進集中營。
波蘭 地下軍錯誤的估計了當時的世界形勢,目的是想在蘇聯紅軍到達 華沙 前解放 德國 的占領,以避免受到蘇聯的控制。在整個 華沙 起義, 波蘭 地下軍沒有得到盟軍的任何援助。雖然蘇聯紅軍早在1944年7月29日就已經達到 維斯 瓦河的東岸,但他們沒有向 波蘭 地下軍提供任何幫助 ↑華沙起義紀念碑 華沙 起義紀念碑是一組立體的雕塑,背景是一排方柱,主題為幾組黑色和深褐色的當年起義者的銅雕。起義者的身後是傾倒的方柱和樓板。意思是 波蘭 國家大廈將傾,起義者力圖支撐起這一災難。 ↑華沙起義紀念碑 就在數十萬隔河觀望的蘇軍面前,曾經優雅的 華沙 整個城市就這樣灰飛煙滅於納粹即將崩潰的前夜。可以說, 華沙 蒙難於斯 大林 的背信棄義。背信棄義背後,是這個大國首腦控制整個 東歐 的計劃。要想對任何國家進行有效控制,關鍵是一個完全受其操縱的政權。歷史上,沙俄屢次瓜分 波蘭 並且曾把她作為一個省來統治,沙俄統治者深知 波蘭 的反抗傳統。那時的起義者且對蘇聯與 德國 合謀入侵和殘害 波蘭 記憶猶新,有著強烈的反蘇情緒。蘇聯的最 高領 導很清楚,他們日後必將對蘇聯的控制構成最嚴重的挑戰。可以說,起義者落入了借德軍力量為蘇式政權清掃障礙、為今後一勞永逸地消除反對派的算計之中。
華沙 起義的悲劇色彩就在於遇上了求救對象在道義上無所遵循和無所顧忌,正好不必承擔責任而讓一意孤行發動起義的派別自食其果。體制性的無節制與最高權力的無顧忌,使得為了既定目的而不憚於放手製造任何災難,哪怕會有很多平民為此陪葬。 ↑華沙起義紀念碑 ↑華沙起義紀念碑 波蘭 地下軍投降後,希特勒命令德軍將 華沙 夷為平地。結果85%的地方都被毀壞, 華沙 是二戰中真正被抹平的一座城市。 ↑華沙起義紀念碑 在 華沙 隨處可見兩個英文字母——PW,刻在牆上,或隨手塗鴉,這是這座城市的密碼,拼成一個鐵錨的形狀,扎在 華沙 的肉體。它是 波蘭 語Powstanie Warszawskie的縮寫,翻譯過來還是那4個字——“ 華沙 起義(Warsaw Uprising)”。 ↑華沙起義紀念碑 紀念碑的對面就是 波蘭 的軍隊教堂。一道鐵門上赫然刻著“為耶穌而戰”。裡面專闢一室,祭奠卡廷慘案的4421個亡靈。卡廷慘案是現代 波蘭 人的另一道頑疾,當地人對這個話題依然抗拒,因為容易引起激烈爭吵——前蘇聯和納粹政府一度互相栽贓。 ↑華沙起義紀念碑 紀念碑的路邊就有要求政府徹查卡廷事件的集會,搭建的帳篷、路邊的房車、抗議的標語,死難者的紀念牌。。。標語下蓄著古老 波蘭 鬍鬚的抗議者眼中蘊含著這個城市的悲哀與憂愁,這樣的場景在 華沙 隨處可見, 反映出 波蘭 人心中那仍未愈合的傷口和早已深埋很久的那份堅毅與執著。 ↑華沙起義紀念碑 ↑華沙起義紀念碑 要離開這個“苦難深重”的城市了。剛纔午間的陽光又一次被陰郁的烏雲所趕走,車輛行走在顯得有些蕭瑟的街頭,蘇式宏偉的建築半明半暗地佇立在升騰著的一片雨雲中, 而關於卡廷的記憶以及那些荒誕沉重的過往, 則被收藏在了一個個有著鐮刀鎚頭標誌的博物館里. 悲傷的歷史卻掩蓋不了複原的 華沙 老城的明艷,儘管只是匆匆的兩日,也不禁感慨這個城市究竟需要多少寬容或是隱忍, 才能讓如此多元的過去完成和現在進行都駐扎於這個城市? 中世紀的克拉科夫--原汁原味的波蘭克拉科夫 , 中歐 最古老的都城,公元9世紀的皮亞斯特王朝(Piast Poland)作為該國曆史的開端,這個王朝的首都就在 克拉科夫 。而那時的 華沙 ,還要等上六百多年才會併入 波蘭 。“ 克拉科夫 才是最受全世界人民歡迎的 波蘭 城市!”當地人說。這裡比 華沙 不僅更加古老,生活節奏也更加舒緩悠然。
趕到瓦維爾城堡時,遇上了旅行最痛恨的大雨,躲進王宮走廊避雨時,參與了各國游人為在大雨滂沱中拍婚紗照的新人鼓掌歡呼,雨後的古城馬蹄聲清脆悠閑,一路顧若罔聞老婆在耳邊不停的說街邊櫥窗里的衣裙好看,只為了去聽聖瑪麗教堂上當年驚呼成吉思汗來了的小號聲。。。。 每一座老城都伴隨一條蜿蜒流過的河。穿過 波蘭 故都 克拉科夫 的這條河是 維斯 瓦河。從1320年到1609年, 克拉科夫 一直是 波蘭 的首都,與 布拉格 和 維也納 鼎足而立,是 中歐 三大文化中心。後來 華沙 成為 波蘭 首都,然而 華沙 最主要的一條大街卻叫 克拉科夫 郊區街。
↑克拉科夫 我們到時正是雨後天霽, 維斯 瓦河漫長的堤岸旁,升起白茫茫的水霧,戀人偎依擁抱,翠綠的草坪上,市民們在慢跑或散步,秋日里的太陽照射在 維斯 瓦河的清波水影中,古城的景緻和它搖曳的丰姿,透過河水的流動,不停的浮現出來,站在 維斯 瓦河邊的長堤上遙 望城 堡,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形的結構格外醒目,城堡周圍古木參天,枝繁葉茂,鬱郁蔥蔥,更顯它的莊嚴、肅穆與神秘,猶如一個飽經滄桑的歷史老人,正細細地向每一個來客講述著 波蘭 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曾經的興衰榮辱;講述著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克拉科夫 維斯 瓦河東岸是瓦維爾城堡,始建於八世紀,十七世紀前都是 波蘭 王宮所在地。 從北面看瓦維爾城堡全貌:左側是老王宮,幾個尖塔是瓦維爾大教堂。包括瓦維爾城堡在內的 克拉科夫 歷史中心是 波蘭 中世紀的古都和文化名城,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在“二戰”中它幸免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