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12天,我用4500塊體驗了最原汁原味的馬來西亞
↑相機博物館 ↑相機博物館 後來她們不知幹嘛又折返回來,所以我又叫那個女生幫我拍了幾張,這幾張很滿意~她還誇我so cute哈哈~
另外相機博物館裡面有很多和相機相關的小物品,冰箱貼、鑰匙扣、書包別針還有明信片之類的,我覺得做的比其他地方賣的精緻和有創意。
還有就是上去樓上參觀是要十塊錢馬幣的喲。 在陽光照耀下色彩豐富的花磚顯得分外美麗,這次我在 檳城 拍了好幾張花磚的照片呢,真的特別喜歡這種復古花磚。 ↑檳城 走在 檳城 ,總是有種穿越時光隧道的感覺,好像回到了上個世紀,好像生活在小時候看的電視劇裡面,讓人不想回到現實。如果讓我留在這裡生活,我真的千百個願意。 ↑娘惹糕工廠 嗯,很快就又到了吃飯的時候了!這次我來到的是Jeffrey極力推薦的娘惹糕工廠,乍一看好像真的只是一個做糕點的小作坊,我走進去的時候都很懷疑是不是來錯地方,不過走到盡頭髮現裡面是有堂食座位的喲。
大家看到這幅畫就知道沒走錯啦。 ↑娘惹糕工廠 娘惹糕工廠
這個真的是其中一個 我最喜歡的餐館 ,因為喜歡可以看得到的做娘惹糕的過程,因為它藏在弄巷盡頭很小很低調,因為裡面的人很親切,因為食物朴實而好吃。
1、laksa、娘惹糕、椰漿飯、Gu Leng Peng( 八寶 牛奶冰)。
檳城 Laksa 是種你吃完後還不能準確說出它的味道的一種食物,它當選了世界10大美食第7位!接受程度,因人而異。反正我是很喜歡!
2、每天10:00am – 5:00pm,營業,周一休息。地點:在槐記旁邊的小巷子走進去,到盡頭粉紅色的牆那裡就到了。
↑娘惹糕工廠 ↑娘惹糕工廠 各式各樣精緻的娘惹糕,每一款都嘗一塊都不覺得多!!我去了兩次哈哈。 ↑娘惹糕工廠 1、這裡的娘惹糕保持了最傳統的味道,純手工製作,有多種多樣的選擇,我把所有品種都嘗了一遍,最喜歡藍色的那一款、木薯糕(黃色、)還有像小粽子一樣那一款。
2、這裡的laksa也非常出名,不過我最愛的是椰漿飯,,每一口都有椰汁香濃,帶有一點辣,配上辣椒醬和烤蝦烤魚口感一流!!
3、最後喝的是班蘭葉汁,有一種特別的甜味,也很喜歡,綠色看起來很健康哈哈。
是的,我一個人點了這麼多,最後實在吃不消打包了回去繼續吃哈哈哈。 ↑娘惹糕工廠 娘惹
娘惹,是指 中國 人和 馬來西亞 人通婚的女性後代。早期 馬來西亞 人與華人通婚的後代,男性稱為巴巴(Baba),女性稱為娘惹(Nonya)。這些華人在文化上受到馬來人以及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土生華人文化是南洋“文化融合”的獨特產物。我們稱土生華人男性為峇峇,女性稱之為娘惹。峇峇人源自 中國 明朝,大部分原籍 中國 福建 或 廣東 潮汕 地區,小部分為 廣東 客家籍,峇峇娘惹很多都與馬來人混血。 ↑娘惹糕工廠 右邊一大桶黃色的就是咖椰醬哦!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吃飽飽之後我就來到了馬來人的回教堂。
甲必丹吉寧回教堂
座落在椰腳街的甲必丹吉寧回教堂( Kapitan Keling Mosque ), 是 檳城 最古老的回教堂之一,屬於 喬治 市內的世界遺址之一。1926年由來自 印度 的回教商人甲必丹吉寧( Kapitan Keling )修建,建材也是從 印度 進口,因此其風格也帶點 印度 色彩,如黃色的主色調,並蓋上了圓形的穹隆頂。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在藍天白雲下,這座黑白恢弘建築被襯托得分外莊重,好像從周遭的喧囂中獨立開來,存在於屬於自己的另一維度的世界里。
進去之前需要脫鞋,女生需要穿上長袍,從頭到腳都要包裹起來。我穿那件是淡紫色的,雖然很熱,但是要尊重宗教風俗哦。
我剛好是和其他幾位外國人一同進入的,那位講解員就為我們這幾個游客進行了講解。她主要介紹了古蘭經的基本內容、回教的風俗習慣以及這座建築的構造和作用。這個講解員很有禮貌也很專業,做得很棒。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這些一張張的長地毯是供回教徒跪在地上做禱告用的,游客是不可以踩進去的(我也是不小心踩了才知道...)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下麵我又開始瞎逛。其實我的行程真的是沒有路線的,因為在這裡待三個晚上時間比較充足,我也沒有喜歡打卡的習慣所以都是走到哪算哪,看到漂亮的壁畫就拍拍看,也不強求找到所有的壁畫。
另外相機博物館裡面有很多和相機相關的小物品,冰箱貼、鑰匙扣、書包別針還有明信片之類的,我覺得做的比其他地方賣的精緻和有創意。
還有就是上去樓上參觀是要十塊錢馬幣的喲。 在陽光照耀下色彩豐富的花磚顯得分外美麗,這次我在 檳城 拍了好幾張花磚的照片呢,真的特別喜歡這種復古花磚。 ↑檳城 走在 檳城 ,總是有種穿越時光隧道的感覺,好像回到了上個世紀,好像生活在小時候看的電視劇裡面,讓人不想回到現實。如果讓我留在這裡生活,我真的千百個願意。 ↑娘惹糕工廠 嗯,很快就又到了吃飯的時候了!這次我來到的是Jeffrey極力推薦的娘惹糕工廠,乍一看好像真的只是一個做糕點的小作坊,我走進去的時候都很懷疑是不是來錯地方,不過走到盡頭髮現裡面是有堂食座位的喲。
大家看到這幅畫就知道沒走錯啦。 ↑娘惹糕工廠 娘惹糕工廠
這個真的是其中一個 我最喜歡的餐館 ,因為喜歡可以看得到的做娘惹糕的過程,因為它藏在弄巷盡頭很小很低調,因為裡面的人很親切,因為食物朴實而好吃。
1、laksa、娘惹糕、椰漿飯、Gu Leng Peng( 八寶 牛奶冰)。
檳城 Laksa 是種你吃完後還不能準確說出它的味道的一種食物,它當選了世界10大美食第7位!接受程度,因人而異。反正我是很喜歡!
2、每天10:00am – 5:00pm,營業,周一休息。地點:在槐記旁邊的小巷子走進去,到盡頭粉紅色的牆那裡就到了。
↑娘惹糕工廠 ↑娘惹糕工廠 各式各樣精緻的娘惹糕,每一款都嘗一塊都不覺得多!!我去了兩次哈哈。 ↑娘惹糕工廠 1、這裡的娘惹糕保持了最傳統的味道,純手工製作,有多種多樣的選擇,我把所有品種都嘗了一遍,最喜歡藍色的那一款、木薯糕(黃色、)還有像小粽子一樣那一款。
2、這裡的laksa也非常出名,不過我最愛的是椰漿飯,,每一口都有椰汁香濃,帶有一點辣,配上辣椒醬和烤蝦烤魚口感一流!!
3、最後喝的是班蘭葉汁,有一種特別的甜味,也很喜歡,綠色看起來很健康哈哈。
是的,我一個人點了這麼多,最後實在吃不消打包了回去繼續吃哈哈哈。 ↑娘惹糕工廠 娘惹
娘惹,是指 中國 人和 馬來西亞 人通婚的女性後代。早期 馬來西亞 人與華人通婚的後代,男性稱為巴巴(Baba),女性稱為娘惹(Nonya)。這些華人在文化上受到馬來人以及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土生華人文化是南洋“文化融合”的獨特產物。我們稱土生華人男性為峇峇,女性稱之為娘惹。峇峇人源自 中國 明朝,大部分原籍 中國 福建 或 廣東 潮汕 地區,小部分為 廣東 客家籍,峇峇娘惹很多都與馬來人混血。 ↑娘惹糕工廠 右邊一大桶黃色的就是咖椰醬哦!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吃飽飽之後我就來到了馬來人的回教堂。
甲必丹吉寧回教堂
座落在椰腳街的甲必丹吉寧回教堂( Kapitan Keling Mosque ), 是 檳城 最古老的回教堂之一,屬於 喬治 市內的世界遺址之一。1926年由來自 印度 的回教商人甲必丹吉寧( Kapitan Keling )修建,建材也是從 印度 進口,因此其風格也帶點 印度 色彩,如黃色的主色調,並蓋上了圓形的穹隆頂。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在藍天白雲下,這座黑白恢弘建築被襯托得分外莊重,好像從周遭的喧囂中獨立開來,存在於屬於自己的另一維度的世界里。
進去之前需要脫鞋,女生需要穿上長袍,從頭到腳都要包裹起來。我穿那件是淡紫色的,雖然很熱,但是要尊重宗教風俗哦。
我剛好是和其他幾位外國人一同進入的,那位講解員就為我們這幾個游客進行了講解。她主要介紹了古蘭經的基本內容、回教的風俗習慣以及這座建築的構造和作用。這個講解員很有禮貌也很專業,做得很棒。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這些一張張的長地毯是供回教徒跪在地上做禱告用的,游客是不可以踩進去的(我也是不小心踩了才知道...)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吉寧甲必丹回教堂 下麵我又開始瞎逛。其實我的行程真的是沒有路線的,因為在這裡待三個晚上時間比較充足,我也沒有喜歡打卡的習慣所以都是走到哪算哪,看到漂亮的壁畫就拍拍看,也不強求找到所有的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