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奇游記
一直潛水,看游記,行走在別人的路上,生出頗多超出日常柴米油鹽的感慨。
今日,仍在蜂窩中遊蕩,並幫發小發一篇游記! 序如果說欠債是件很痛苦的事,欠人情債就是件很折磨人的事了。不久前細細品讀了朋友的一篇游記,答應要把自己的旅行也寫下來。工作和生活的瑣事拖累著總也靜不下心來下點什麼,卻又總覺得有老大的一個債欠著,備受煎熬。總算找到這一夜能一個人靜靜地回憶近日的一次出國。希望這篇游記能稍微讓自己減少些“債務”。
2017年7月5日~9日自己因工作的緣故第二次到訪 巴基斯坦 第二 大城 市— 卡拉奇 。既算是故地重游,也算是重新認識這個重要的港口城市。
2012年11月,因為參加 卡拉奇 防務展的緣故第一次來到這裡。印象深刻的是:展會周邊高樓頂上密佈的小黑點——狙擊手;穿街走巷逛民族市場時的臟、亂、差。嚴重的治安隱患和糟糕的落後面貌是當時留下的唯一印象。很可惜當年的那張樓頂狙擊手的照片遺失了,只保留了這組摩托車手街頭騎行和休憩照。 好在自己在接下來的數年裡連續前往 巴基斯坦 和孟加拉等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漸漸地也對這一切有了免疫力。
7月初的這次出訪是源了我們的貨物要在 卡拉奇 到港登陸之故,我算是打個前站,接好貨、談定驗收計劃後迎接國內到岸驗收的工作組來開展工作。但即使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出訪,也因為印巴民族固有的懶散、無序作風,變成了在當地焦慮的等待和休假。因為沒有了主線,所以此次游記便隨著隨手拍下的照片發散開來。
單就這裡的發達程度充其量也就國內的二線城市水平,但超過三千萬的人口,使其交通在白天上下班時間擁擠不堪,所有幹道上充斥著摩托車、電動三輪車和日系轎車(車流中路虎、漢蘭達等高級越野車竟然非常常見,或許暗示 卡拉奇 是 巴基斯坦 有錢人的天堂)。承載巨大運能的公交則極盡簡陋—沒有空調、駕駛室沒有車門、上下客車門和車窗永遠敞著,車頂圍欄內有時會有乘客擠在上面。但即便如此,每一輛公交車都塗抹的異常絢麗(不是廣告,單純就是彩色噴塗),更有甚者要頭戴花環。也許這輛公交車就是車主的財神爺,一定要打扮漂亮才好出門。在 巴基斯坦 長駐的同事和我們聊起來,這個民族工作、生活可以慢性子,但開起車來卻各個急脾氣,加塞、變道、按喇叭,2車道擴4車道比比皆是。但小擦小碰卻又從不計較,下車看看問題不大,相互握個手,問候兩句,居然就能各自散去。
中巴 友誼 曾在網絡上被無限放大,個人因為工作的緣故一直以為這個 友誼 只是地緣政治的集中體現。但在這裡我卻能感覺到來自民間最真實的親切感。每一個見到我們的當地人都是笑臉相迎,並問候一聲“Chinese?”,得到確認後更是笑容燦爛。酒店大堂里等司機的間隙,一個 巴基斯坦 家族自己的合影居然非要把我們也拽上。回看照片時我發現正中而立的兩位大哥站的好虔誠,旁邊兩位大姐(實際可能年齡並不大)打扮好時髦。在碼頭軍方的海關辦完清關手續出來居然有兩個年輕人追出來問我們公司缺不缺人、能不能和我們學習中文。同事和我開玩笑:咱這可是來自 中國 的外企啊,有多少人擠破頭想要進來呢。
與其說 卡拉奇 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倒不如說只是個重要的航運碼頭更貼切。習慣了國內一說是港口城市就是乾凈美麗的海濱旅游聖地, 卡拉奇 絕對稱不 上海 濱。緣了海上 絲綢之路 重要交通樞紐的緣故, 中國 對當地建設的支持投入非常大, 美國 等發達國家也非常看重這裡(因為要讓道 美國 貨船卸載600輛軍車取道進入 阿富汗 ,我們的貨船被迫在碼頭幾公裡外的地方滯留了三天),地緣經濟其實始終是許多發展 中國 家的重要依托。繁忙的航運既為這裡帶來了滾滾財源,也對當地的海灘造成了嚴重污染。沙灘顆粒極細,但卻泛黑,伴著海風吹進鼻孔、眼眶、耳朵非常難受。加上水質受污染,潮濕的空氣中充斥著臭魚爛蝦的腐敗味道。不過遠遠看去,海灘上的游人倒是很多。想想也不奇怪,不同的環境下總有適合的生活方式。
沿路特意找到了一家當地特色的快餐廳,一、二、三層樓面按照檔次自然區分開來。點了冰激凌甜點、鐵板牛排、罐罐羊肉。牛排不是整塊的,顯然烤的有些老了,但想到是真材實料,倒也一塊塊地切著吃掉了(其實切的過程中,肉已經變成一層一層的碎肉了);罐罐羊肉加了咖喱和辣椒,吃得滿頭大汗的,談不上有多香,總之味道很厚重,用當地的薄餅蘸著肉湯吃起來倒也得勁。還是冰激凌好吃,這麼一大份摺合人民幣才不10元錢,好久沒有這麼豪爽地吃冰激凌了,像個小孩子一樣,拿著塑料小勺子轉著盤子沿著邊一層層地刮下來快融化的部分送到嘴裡咽下去,涼極了、甜極了、開心極了。旁邊的同事笑話我:你這是多久沒吃冰激凌了,所有位置都走一遍,還讓不讓我們吃口啊。正是因為了高糖、高熱量的飲食結構,造成了 巴基斯坦 當地的女性從纖細苗條的少女到體態臃腫的家庭主婦都是轉瞬間完成。(因為當地穆斯林女性多數都裹了黑長袍,只露出眼睛,實在不敢當面拍照)。出了餐廳,車行路過一個牛羊屠宰市場,黑壓壓的的烏鴉低空飛行橫衝直撞,原來是充當了清潔工,啄食滿地亂讓的動物內臟。再仔細留意,才發現全城到處都是烏鴉,隨意堆放的生活垃圾儼然就是它們生活的天堂。
據說, 巴基斯坦 蓋樓的節奏是:湊齊一筆錢蓋一層樓,我曾在 巴基斯坦 首都 伊斯蘭堡 看到好多樓蓋一半,沒錢再往上蓋或是封不了頂,成了爛尾樓。但在 卡拉奇 卻是截然不同,這邊比比皆是正在建設中的高樓,一次性完成建築主構架建設,而且外形的設計呈現多樣性。我們一行三個大男人找去當地有名的大商場,正趕上周五大禮拜剛結束,商場裡人很少,遠沒有國內商場的喧囂,但商品很是豐富。由於當地人力成本低和農業、輕工業明顯強於重工業的緣故,很開心在一個品牌商店里淘到了摺合不足百元的體恤衫。超市裡的法棍麵包摺合人民幣只有3元不到。看來這裡既是 巴基斯坦 富人的天堂,也對窮人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商場乘扶梯時曾多次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裹著黑袍的中年婦女對扶梯望而卻步,幾次想要邁步卻又縮回來,最終放棄轉而去乘電梯。其實我們都很清楚,這一切都源自於宗教對女性的制約,讓人心痛。好在長駐 巴基斯坦 的同事總能用笑話破解尷尬:“我希望我的老婆也能怕乘扶梯,這樣就不用每次河東獅吼了。”
卡拉奇 游記終於要寫完了,突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想來自己已然不再年輕,不像早年出去對沿路的風景總要挑剔許久,現如今倒是更在意畫面背後的故事,因為我相信風景只因自己的內心而美。
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把沿途記錄當成一種習慣,過後每有閑情展捲讀來總能感受到當時的愉悅。
2017年7月15日夜於 上海 松江
今日,仍在蜂窩中遊蕩,並幫發小發一篇游記! 序如果說欠債是件很痛苦的事,欠人情債就是件很折磨人的事了。不久前細細品讀了朋友的一篇游記,答應要把自己的旅行也寫下來。工作和生活的瑣事拖累著總也靜不下心來下點什麼,卻又總覺得有老大的一個債欠著,備受煎熬。總算找到這一夜能一個人靜靜地回憶近日的一次出國。希望這篇游記能稍微讓自己減少些“債務”。
2017年7月5日~9日自己因工作的緣故第二次到訪 巴基斯坦 第二 大城 市— 卡拉奇 。既算是故地重游,也算是重新認識這個重要的港口城市。
2012年11月,因為參加 卡拉奇 防務展的緣故第一次來到這裡。印象深刻的是:展會周邊高樓頂上密佈的小黑點——狙擊手;穿街走巷逛民族市場時的臟、亂、差。嚴重的治安隱患和糟糕的落後面貌是當時留下的唯一印象。很可惜當年的那張樓頂狙擊手的照片遺失了,只保留了這組摩托車手街頭騎行和休憩照。 好在自己在接下來的數年裡連續前往 巴基斯坦 和孟加拉等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漸漸地也對這一切有了免疫力。
7月初的這次出訪是源了我們的貨物要在 卡拉奇 到港登陸之故,我算是打個前站,接好貨、談定驗收計劃後迎接國內到岸驗收的工作組來開展工作。但即使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出訪,也因為印巴民族固有的懶散、無序作風,變成了在當地焦慮的等待和休假。因為沒有了主線,所以此次游記便隨著隨手拍下的照片發散開來。
單就這裡的發達程度充其量也就國內的二線城市水平,但超過三千萬的人口,使其交通在白天上下班時間擁擠不堪,所有幹道上充斥著摩托車、電動三輪車和日系轎車(車流中路虎、漢蘭達等高級越野車竟然非常常見,或許暗示 卡拉奇 是 巴基斯坦 有錢人的天堂)。承載巨大運能的公交則極盡簡陋—沒有空調、駕駛室沒有車門、上下客車門和車窗永遠敞著,車頂圍欄內有時會有乘客擠在上面。但即便如此,每一輛公交車都塗抹的異常絢麗(不是廣告,單純就是彩色噴塗),更有甚者要頭戴花環。也許這輛公交車就是車主的財神爺,一定要打扮漂亮才好出門。在 巴基斯坦 長駐的同事和我們聊起來,這個民族工作、生活可以慢性子,但開起車來卻各個急脾氣,加塞、變道、按喇叭,2車道擴4車道比比皆是。但小擦小碰卻又從不計較,下車看看問題不大,相互握個手,問候兩句,居然就能各自散去。
中巴 友誼 曾在網絡上被無限放大,個人因為工作的緣故一直以為這個 友誼 只是地緣政治的集中體現。但在這裡我卻能感覺到來自民間最真實的親切感。每一個見到我們的當地人都是笑臉相迎,並問候一聲“Chinese?”,得到確認後更是笑容燦爛。酒店大堂里等司機的間隙,一個 巴基斯坦 家族自己的合影居然非要把我們也拽上。回看照片時我發現正中而立的兩位大哥站的好虔誠,旁邊兩位大姐(實際可能年齡並不大)打扮好時髦。在碼頭軍方的海關辦完清關手續出來居然有兩個年輕人追出來問我們公司缺不缺人、能不能和我們學習中文。同事和我開玩笑:咱這可是來自 中國 的外企啊,有多少人擠破頭想要進來呢。
與其說 卡拉奇 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倒不如說只是個重要的航運碼頭更貼切。習慣了國內一說是港口城市就是乾凈美麗的海濱旅游聖地, 卡拉奇 絕對稱不 上海 濱。緣了海上 絲綢之路 重要交通樞紐的緣故, 中國 對當地建設的支持投入非常大, 美國 等發達國家也非常看重這裡(因為要讓道 美國 貨船卸載600輛軍車取道進入 阿富汗 ,我們的貨船被迫在碼頭幾公裡外的地方滯留了三天),地緣經濟其實始終是許多發展 中國 家的重要依托。繁忙的航運既為這裡帶來了滾滾財源,也對當地的海灘造成了嚴重污染。沙灘顆粒極細,但卻泛黑,伴著海風吹進鼻孔、眼眶、耳朵非常難受。加上水質受污染,潮濕的空氣中充斥著臭魚爛蝦的腐敗味道。不過遠遠看去,海灘上的游人倒是很多。想想也不奇怪,不同的環境下總有適合的生活方式。
沿路特意找到了一家當地特色的快餐廳,一、二、三層樓面按照檔次自然區分開來。點了冰激凌甜點、鐵板牛排、罐罐羊肉。牛排不是整塊的,顯然烤的有些老了,但想到是真材實料,倒也一塊塊地切著吃掉了(其實切的過程中,肉已經變成一層一層的碎肉了);罐罐羊肉加了咖喱和辣椒,吃得滿頭大汗的,談不上有多香,總之味道很厚重,用當地的薄餅蘸著肉湯吃起來倒也得勁。還是冰激凌好吃,這麼一大份摺合人民幣才不10元錢,好久沒有這麼豪爽地吃冰激凌了,像個小孩子一樣,拿著塑料小勺子轉著盤子沿著邊一層層地刮下來快融化的部分送到嘴裡咽下去,涼極了、甜極了、開心極了。旁邊的同事笑話我:你這是多久沒吃冰激凌了,所有位置都走一遍,還讓不讓我們吃口啊。正是因為了高糖、高熱量的飲食結構,造成了 巴基斯坦 當地的女性從纖細苗條的少女到體態臃腫的家庭主婦都是轉瞬間完成。(因為當地穆斯林女性多數都裹了黑長袍,只露出眼睛,實在不敢當面拍照)。出了餐廳,車行路過一個牛羊屠宰市場,黑壓壓的的烏鴉低空飛行橫衝直撞,原來是充當了清潔工,啄食滿地亂讓的動物內臟。再仔細留意,才發現全城到處都是烏鴉,隨意堆放的生活垃圾儼然就是它們生活的天堂。
據說, 巴基斯坦 蓋樓的節奏是:湊齊一筆錢蓋一層樓,我曾在 巴基斯坦 首都 伊斯蘭堡 看到好多樓蓋一半,沒錢再往上蓋或是封不了頂,成了爛尾樓。但在 卡拉奇 卻是截然不同,這邊比比皆是正在建設中的高樓,一次性完成建築主構架建設,而且外形的設計呈現多樣性。我們一行三個大男人找去當地有名的大商場,正趕上周五大禮拜剛結束,商場裡人很少,遠沒有國內商場的喧囂,但商品很是豐富。由於當地人力成本低和農業、輕工業明顯強於重工業的緣故,很開心在一個品牌商店里淘到了摺合不足百元的體恤衫。超市裡的法棍麵包摺合人民幣只有3元不到。看來這裡既是 巴基斯坦 富人的天堂,也對窮人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商場乘扶梯時曾多次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裹著黑袍的中年婦女對扶梯望而卻步,幾次想要邁步卻又縮回來,最終放棄轉而去乘電梯。其實我們都很清楚,這一切都源自於宗教對女性的制約,讓人心痛。好在長駐 巴基斯坦 的同事總能用笑話破解尷尬:“我希望我的老婆也能怕乘扶梯,這樣就不用每次河東獅吼了。”
卡拉奇 游記終於要寫完了,突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想來自己已然不再年輕,不像早年出去對沿路的風景總要挑剔許久,現如今倒是更在意畫面背後的故事,因為我相信風景只因自己的內心而美。
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把沿途記錄當成一種習慣,過後每有閑情展捲讀來總能感受到當時的愉悅。
2017年7月15日夜於 上海 松江